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

更新时间:2024-07-23 13:18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简称:杭十一中),是一所市属省二级重点高中。现有24个班级。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是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师生互动教学辅导平台,信息互动灵敏便捷,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校简介

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创建活动示范学校、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市人民满意学校、市文明单位、市文明学校、市文明校园、市艺术特色学校、省信息技术学科基地、市智慧教育示范校、“5A”级平安校园。学校秉承“兴国智民”办学宗旨,以“贞文立人,惠兴立校”为新时代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最强的自己”为育人目标,努力建设“精、智、美”高品质、有特色的百年名校。学校凝结的“一九〇”精神:“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自强不息”,是十一中人的人生信念。

秉承“快乐成长,学有所长”的育人理念,建构与理念相适切的校本育人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有“杭州市最具实力文学社”彗星文学社、“国内首家将博物院引入校园”的3D考古社、多次获国内外大奖的创意机器人社、马尾松书画社、定向社、模联社、电影与表演社等数十个学生社团。师生节、科技节、体艺节、“一九〇”文化月、争创“一九〇”团支部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班级管理各具特色,学生个体各美其美,共同构成了杭十一中温暖柔和、贴心细腻的校园文化样貌,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都得以自主多元发展。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中、高级职称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超过90%,研究生学历比例达30%。刘正阳名师工作室、吴航飞名师工作室在省内发挥较强辐射引领作用。一支爱心满满、品德高尚、精锐强干、优质高效的教师团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每年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增量优势,有近百位同学被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学校为在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构筑全面而又适合个性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零基础的美术类学生连续20年保持专业本科上线率100%,综合一段上线率达85%以上。

作为全国首批未来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全国首批“智慧后勤示范校”、全国首家“无卡校园”,学生在校内,仅凭一张脸,就可以实现吃饭、借书、看病、考勤、购物等,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学校拥有国内领先的创新实验室、智能云桌面、创意机器人、中科院3D打印创新实验室等一流设施。学校食堂是浙江省“学校A级食堂”、国内首家智慧食堂、全球第一家刷脸取餐食堂。食堂提供一日四餐(含夜宵),营养套餐、面点、西点,品种丰富、营养、可口。学生通过智慧班牌、点餐机等终端预订自己喜欢的饭菜,每周生成个人营养报告,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营养摄入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历史沿革

艰难初创

1904年春,在杭满族人士瓜尔佳·惠兴女士创办“贞文女学堂”(位于今上城区邮电路), 亲任校长。是为杭城最早的、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两所女学堂之一,学校于当年10月24日开学。

1905年,学校经费无以为继,虽多方筹措仍不能支,学校被迫停课。惠兴迫于无奈,遂以死殉学醒世。此事引起当时社会的极大震动。有识之士强烈抨击社会制度和政府的腐败,纷纷捐款资助,挽学校于倒闭之濒。浙江地方政府亦委派杭州驻军佐领贵林接办学堂,改校名为“惠兴女学堂”,以资纪念。学校开办高、初两等小学堂,专招女生,学制各为4年,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术、女红、体操、图画、音乐、历史、地理和格致等10门。1908年增办师范科,成绩粲然。

贞文女学堂的兴办和“惠兴殉学事件”,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觉醒,并由此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惠兴事件”后,我国女子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遍及各地,女学开禁已势在必然。1907年3 月清政府终于颁布《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承认了女子上学的权利和女学的合法地位,中国妇女教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初具规模

辛亥革命,清廷崩溃。学堂因疑为满清官僚财产,一度被没收。幸得汤寿潜蔡元培等杭、绍知名人士以“五族共和”为由联合申请,据理力争,始得发还。汤、蔡等任校董,指派贵林之女赵素英为校长。学校按新制改称国民学校,更名为“杭县城区惠兴国民小学”,为4年制初小,男女兼收。1915年增设高小。

1917年,褚寿康女士以校董身份襄助校长管理校务。1919年,正式接任校长,任职至1950年。沈钧儒、邵裴子、阮性存夏超沈尹默、马寅初、魏颂唐、王竹斋、黄吴山等社会名流先后加盟校董会,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0年,增办中学部,专收女生,定校名为“私立惠兴女子中学”。学校逐渐发达,招生遍及全省,设春、秋季班,图书、仪器均初具规模。至1934年,在校学生达600余人。

学校以“教育”为职业科,经省教育厅批准,毕业生可充任初小教师。毕业生中约30%在杭市及各县任教,50%升学。

七七事变,敌寇入侵。政府令各校自行应变。褚校长变卖家产,率所有师生徒步撤往浦江尺寸桥。次年春,学校奉命停办,师生遣散回原籍。教职员工按各自回家路途,顺道先护送学生回家,然后疏散。整个过程,无一教师失责,无一学生流落,体现了学校的民族大义、职业精神社会责任

教师钟郁文,杭州人,被就地疏散。眼见学校空关无人管理,日趋破败,恐为敌人没收,遂不顾风险,挺身而出,自称受褚校长之托,在“惠兴”原址举办“惠兴小学”。抗战胜利后,再完整地移交给“惠兴女中”,使之得以迅速复校。

“东瓯”创办

1947年“惠兴”增办高中,招生数扩大至每年百余人,在校学生数约500余人,为杭城颇具规模的女中之一。

同年,在杭温州人同乡会兴学育才,择温州会馆(位于今上城区邮电路)为址,创办“杭州私立东瓯中学”,与惠兴女中隔街相望。1948年开学,当年招收高、初中学生200余名。林树艺为校长,张强为校董会董事长,聘温籍知名人士苏步青、王国松王季思、夏承焘、郑志新等为董事,苏步青、王国松等在校兼课。陈楚淮、郑美杰、陆雪高、金宸枢、叶一苇、周理镛等亦曾执教于此。

转制新生

1949年5月,杭州解放。两校均有军代表进驻,由教职员工公推校务革新委员会负责处理校务;废止了党义、童子军等课程,开设了新的政治课。

1950年起,“东瓯”停办高中,专办初中,招生人数增至每年120多人。1952年,私立弘道女中撤消,高中部并入惠兴女中。1954年,惠兴女中高中部全部并入杭州女中。停办高中后,初中开始招收男生,招生人数从1949年的不足百人扩大到500余人。两校规模都迅速扩大,1949至1955年,两校毕业生累计达到1600多人。

1956年2月,两校均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接办,转为公立。同年9月,两校合并,成立“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重办高中,为男女生兼收的公立完全中学,当年招收初、高中学生400余人。已故校董汤寿潜的长婿、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欣然为学校的新生题写校名,塑于学校大门正上方。

历练成长

学校转为公办后,按照国家统一计划招生。每年初中招生500名、高中招生140名左右。1959年首届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的比例为61.4%,名列全市前茅。

国家财政扶持,学校的校舍规模、图书仪器、教职员工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很大的增长和提高。排球运动成为传统的体育运动强项,校排球队雄踞全市冠军之位达13年之久,为大专院校、省、部队体工队乃至国家队输送了34名健儿,如魏乃长、张坚卫、王贺兵等。

文革十年,浩劫深重。广大师生本着对生活和真理的执着追求,排除困难和干扰,坚持教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此间,学校的规模一度扩大到50余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80%为初中生。

1976年拨乱反正以后,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即取得了高考录取率全市第一的好成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杭州市普通高中统一招生第一批录取学校。

再铸辉煌

为适应城市北扩的需要,按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布局规划,1997年秋季,高中部迁址大关地区办学。各类设施均按浙江省重点普通高中的标准全新配置,为学校的发展与服务社会开拓了新的空间。

2000年,遵照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令,高、初中学校实施分离。原杭十一中初中部独立为“杭州市惠兴中学”,按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惠兴路原址办学,为上城区人民政府管理的公立初级中学;高中部独立为新的“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按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大关南苑办学,为杭州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公立高级中学。

2004年,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审定为“浙江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2007年,升格为“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

2023年,德胜校区正式启用,开启一校两区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

历任校长

学校现状

交通情况

校址在大关小区南九苑,交通便捷,地铁5号线、地铁3号线、公交3、12、26、33、46、47、60、64、78、82、85、93、94、98、227、259、274、321、338、359、371、503、1101M、1206M、8208路等等二十多条公共交通直达校园周边。

教学生活设施

学校配备有音乐、美术、舞蹈、计算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及先进的数字化实验室,我校的实验室是浙江省示范实验室。有全塑胶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室内体育馆等运动场所。装修一新的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宽敞明亮,为各类教育教学和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周边环境治安良好,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一流,作为全国首批未来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全国首批“智慧后勤示范校”、全国首家“无卡校园”,学生在校内,仅凭一张脸,就可以实现吃饭、借书、看病、考勤、购物等,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学校拥有国内领先的创新实验室、智能云桌面、创意机器人、中科院3D打印创新实验室等一流设施。学校食堂是浙江省“学校A级食堂”、国内首家智慧食堂、全球第一家刷脸取餐食堂。食堂提供一日四餐(含夜宵),营养套餐、面点、西点,品种丰富、营养、可口。学生通过智慧班牌、点餐机等终端预订自己喜欢的饭菜,每周生成个人营养报告,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营养摄入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促进身体健康。

学校德胜校区打造“无手机校园”,在门口设有两个手机柜,带手机到校的学生刷脸存放,校门口也有一个电子道闸,能通过扫描手段,把手机拦在校门之外。学生在校如需和家长联系,可使用在宿舍楼道和每个教室门口都安装的具有通话留言功能的智慧班牌。

学校德胜校区将一幢五层楼的建筑改造成了宿舍楼,宿舍是4-6人间,里面设施完备,有独立卫浴,空调、热水、亲情电话入室。德胜校区门口开通了地铁接驳车,大大节省师生们在路途的时间。

教师队伍

学校师资雄厚,学风优良,92位专职教师中,有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45名,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超过90%;有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春蚕奖”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杭州市劳动模范、市优秀教师、市十佳师德楷模、市“双十佳魅力教师”、市“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市教坛新秀、市学科教研大组成员、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近40名。教师团队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为实现学生的“中进优出,优进高出”提供了保障;教师们责任心强、积极钻研业务,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为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家长所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团队。

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以“精致和谐,求实创新”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为最强的自己”为育人目标,以“四轮驱动工程”为核心,以“师生共进工程”为基础,以“一体两翼工程”为保障,以“建设精致校园、开发精品课程、实施精细管理”为抓手,使学校成为“男女兼收,女生见强”、“文理交融,人文见强”、“艺体并举,美术见强”、“多元课程,创意见强”为特色的示范校。学校具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是省二级重点中学、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

学校与宁波温州等十所学校结成“卓越联盟”,围绕“达成资源共享”、“实施统一联考”、“实行研究合作”、“实现专家引领”开展合作研讨,开发了九门学科的校本教材,探寻适合本校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之路。

学校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创建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公民素养课程、人文科学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创意系列课程”四大课程体系和“女生见强、美术见强、信息见强、创意见强”的“四强”特色精品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身才华和能力的机会。

校园生活

学校实行全人教育全纳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坚持“文理兼通、艺体并进”的教学思想,学校开设专业辅导课、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具有十一中特色的新课程。开展师生节、科技节、艺术节、科技周、人文周、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构筑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多元发展的平台。有的学生获得了少年文学院院士及少年科学院院士称号。学校有彗星文学社、创意机器人社团、马尾松画社、艺禾合唱团、话剧社、街舞社、COSPLAY社等精品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在专门教师的辅导下,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创意机器人社团更是屡战屡胜,连续获得20个省级、全国奖项和六个市级一等奖。2007—2008年度FLL亚太机器人锦标赛华东直选赛暨华南邀请赛中,在8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团体合作第一名和总分一等奖的好成绩,代表浙江省组队赴日本参加“FLL亚太机器人国际锦标赛”,获得了课题答辩奖,并填补了我国该项目奖项的空白。在2009-2010年度FLL亚太机器人锦标赛华东直选赛中,再次获得第一名,将于2010年6月与其他兄弟学校组队代表我国参加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国际锦标赛。

学校坚持以打造“良师益友”工程为载体,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围绕“师生缘”、“师生乐”、“师生情”这一主线,开展师生节、科技节、体艺节、人文周、英语周、争创“190团支部”、军训社会实践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学习的品质,快乐、健康地度过成长的关键期。

学校是杭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之一,与多个国家的学校互派师生交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

一校两区

2021年12月1日,杭州第十一中学在其官网《杭十一中2021年11月批次招聘公办编制教师公告》中明确提出“如今,杭州第十一中学已踏上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新征程”。

2022年3月17日,杭州第十一中学在其官网《关于杭州第十一中学德胜校区(原市交通职高)装修改造项目设计招标公告》明确,新校区为德胜校区,地址在原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校址内。

杭州第十一中学现有大关校区和德胜校区两个校区。

杭州第十一中学大关校区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高中,创办于1904年,是杭城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百年名校之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学校优秀的品质。蔡元培、沈钧儒、马寅初、苏步青、夏承焘等社会名流曾在本校任教或出任校董;六年来学校先后有李家彪、王坚、高翔三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克、吴海燕、王贺兵等各界知名人士均毕业于该校。

学校赓续百年文化,秉承“兴国智民”的办学宗旨,坚持“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最强的自己”的育人目标,以“勤、敬、恒”为校训,以“一九〇”精神为校园精神文化底色,努力建设以“精、智、美”为标识的高品质、有特色的百年名校。

杭州第十一中学德胜校区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高中,由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德胜校区整体移交得来,总投资3200万元改造经费,打造园林式、中国风、智慧化的新校区,于2023年5月完工。

德胜校区位于拱墅区德胜新村小区内,大关校区与德胜校区间隔仅330米,五分钟的步行路程,这为两校区间集团化办学、共享优质资源提供了便利。学校在集团核心管理团队的统一领导下,秉承“校区相依、理念相同、资源相通、师资相长”的管理理念,引进高端人才、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吸纳浙大南京大学中科院香港教育大学、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国内外一流名校毕业生,优化教师队伍配置,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落实新课程理念,精准开展教育教学,努力打造杭十一中集团化办学的新名片。

德胜校区既可通校,也能满足高一学生的住宿需求。寄宿生和通校生均可申请参加晚自修。寝室配有独立卫生间、冷暖空调、电热水器、亲情电话等。学校成立专门团队进行管理,对住校学生加强学法及心理指导。

德胜校区汇入大量未来科技场景,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历史古韵和书卷气息让校园环境在厚重的传统文化中透露着灵动的现代感。

优秀教师

文化传统

百年校训

勤、敬、恒

校训基本含义:勤劳勤奋,努力不懈,是为勤;敬人敬事,克己自律,是为敬;恒心恒志,自强不息,是为恒。

学校文化

学校秉承“兴国智民”办学宗旨,以“贞文立人,惠兴立校”为新时代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最强的自己”为育人目标,努力建设“精、智、美”高品质、有特色的百年名校。学校凝结的“一九〇”精神:“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自强不息”,是十一中人的人生信念。

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向善、向上

教风:敬业、专业

学风:勤学、好学

校歌

老校歌:《十一中校歌》

新校歌:《十一中校歌》

学生社团

学校有“杭州市最具实力文学社”彗星文学社、“国内首家将博物院引入校园”的3D考古社、多次获国内外大奖的创意机器人社、马尾松书画社、定向社、模拟联合国社、电影与表演社等数十个学生社团。

学生活动

师生节、科技节、体艺节、“一九〇”文化月、争创“一九〇”团支部等。

优秀校友

蔡元培、沈钧儒、马寅初、邵裴子、苏步青、夏承焘叶一苇等社会名流曾在校任教或出任校董。李志雄、丁可珍姚克、徐志瑛、竺福江、董伟平、王强、王坚、吴海燕、吴敏茜、王贺兵等各界知名人士均毕业于此。学校1978届高中校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中校友、杭州大学心理系博士、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坚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届校友,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翔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领导

主要荣誉

2000-2010年

杭州市卫生先进单位(2000年)

杭州市城区绿化先进单位(2000年)

杭州市安全文明示范校园(2001年)

浙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二级单位(2001年)

杭州市“绿色学校”(2001年)

杭州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1年、2002年)

浙江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2002年)

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2002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第三届教科研先进集体(2002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教育工会先进“教工之家”(2002年)

杭州市级文明单位(2003年)

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3年)

学校运动场地等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先进学校(2003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教育工会先进“教工之家”(2003年)

拱墅区治安安全单位(2002年、2003年)

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2003年、2004年)

2003年度拱墅区区级文明单位(2004年)

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合格单位(2004年、2005年)

全国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创建活动示范学校(2005年)

浙江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2005年)

杭州市平安校园(2006年)

拱墅区文明单位(2006年)

浙江省绿色学校(2006年)

杭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

学校安全工作考核优秀单位(2006年、2007、2008年)

杭州市优秀心理辅导站(2007年)

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2007年)

杭州市高师教育实习工作先进学校(2007年)

杭州市校本培训先进学校(2007年)

杭州市“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先进集体(2007年)

杭州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

杭州市第三批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008年)

杭州市级文明单位(2008年)

浙江省中小学示范实验室(2008年)

杭州市第三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10年)

2011-2020年

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培训实习基地(2011年)

2011年度学校(单位)安全工作考核优秀(2011年)

2011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

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2012年)

杭州市文明学校(2012年)

杭州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

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基地培育学校(2013年)

杭州市第一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基地(2013年)

杭州市学校发展性评价A级单位(2013年)

杭州市中学生科技节集体优胜单位(2013年)

首届全国中小学艾青诗歌大赛优秀组织单位(2013年)

“4A级”平安校园(2014年)

杭州市直属学校学生健康综合监测先进单位(2014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

浙江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2015年)

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基地(2015年)

浙江省天文学会理事单位(2015年)

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2015年)

“5A级”平安校园(2015年)

杭州市第三批中小学、幼儿园示范教科室(2015年)

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理论中心学习组考核优秀单位(2015年)

民盟杭州市2015年度三星级支部(2015年)

首批HEAP服务试点学校(2016年)

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16年度“5A”级平安校园(2016年)

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

民盟杭州市委四星级支部(2017年)

全市档案部门优秀编研成果及全市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

“5A级”平安校园(2017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

2018年浙江省智慧教育典型案例(2018年)

2014-2017年度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8年)

2018年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健康综合监测和常见病防治先进单位(2018年)

民盟杭州市委四星级支部(2018年)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9年)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2019年)

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学校(2019年)

杭州市无烟学校(2019年)

杭州市第十一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19年)

拱墅区文明校园(2019年)

杭州市2019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

民盟杭州市2019年度四星级支部(2019年)

教育系统“最强党支部”(2020年)

杭州市首批“规范化离退休支部”(2020年)

未来教育创新奖(2020年)

全国首批未来智慧校园协同创新基地校(2020年)

2020年度杭州市艺术特色学校(2020年)

2020年度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2020年)

全国首批“智慧后勤示范校”(2020年)

2019学年学生健康综合监测和常见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

杭州市文明校园(2020年)

杭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20年)

杭州首家阳光饮食管理规范示范学校(2020年)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2020年)

“5A”级平安校园(2020年)

2021-2023年

2020年度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

百年党史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知识竞赛直属学校(单位)团体三等奖(2021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第二批“清廉学校”优秀案例(2021年)

杭州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2021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优秀集体(2021年)

2021年杭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

2021年度杭州市教育系统五四红旗团委(2021年)

首批全国营养与健康学校试点(2021年)

2021年度“5A”级平安校园(2021年)

杭州市示范教科室(2021年)

杭州市第十一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21年)

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第三批“清廉学校”示范点(2022年)

杭州市合理膳食行动暨第一届中小学食育大赛中学组三等奖(2022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2022-2023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体育教研组)(2022年)

2022年全省教育系统浙江省巾帼文明岗(英语教研组)(2022年)

2022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地理教研组)(2022年)

2022年度“4A”级平安校园(2022年)

第二届浙江省文明校园(2023年)

第二批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2023年)

杭州市教育系统第三批“清廉学校”示范点(2023年)

2023年度杭州市健康单位(2023年)

2023年度“5A”级平安校园(2023年)

杭州市总工会“先进职工之家”(2023年)

杭州市中小学美术研究基地(2023年)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育基地(2023年)

民盟杭州市三星级支部(2023年)

浙江省先进教研组(地理教研组)(2023年)

招生范围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

(一)杭州市区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二)浙江省内非杭州市区户籍、港澳台籍、外国籍的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三)符合市区报考条件的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中,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杭州市区初中阶段连续3年学习经历和学籍,且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下同)在市区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在近3年内至少参加1年社会保险;往届毕业生须初中毕业当年符合市区报考条件。

(四)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5〕2号)规定,可以在市区报考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经省委人才办认定的在杭省部属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并毕业,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市区公安机关颁发的“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

学校地址

大关校区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八丈井东路150号

邮编:310014

德胜校区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德苑路97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