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6 11:39
大钦茂(?—793年),渤海国第三代君主(737年—793年在位),渤海武王大武艺之子,谥号文王,年号为大兴、宝历。他在位期间,渤海国的版图扩张至当代中国吉林省的珲春,大力发展文化。贞惠公主、贞孝公主的墓志铭称大钦茂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
仁安十八年(737年),大武艺去世,由于世子大都利行早逝,渤海政务由大钦茂主持。
大兴二年(738年),唐遣内侍段守简使渤海,册封大钦茂为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一作左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正式确认大钦茂“代承绪业”,并诏示“永为藩屏,长保忠信,效节本朝”。大钦茂即位时,渤海经两代开拓,已经是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族类复杂的地区。当时人心思定,倾慕华风,向往内地。大钦茂顺应时势,一改武力征伐为“文治”,实行大赦,并遣使朝唐,请写《三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唐礼》等汉文化典籍,唐玄宗许之。
在大钦茂的培养和影响下,渤海涌现出一批受中原文化熏陶的诗人、画家、文学家、雕塑家和音乐家。如归德将军杨泰师,为当时著名诗人。他出使日本所赋咏雪诗,意境高雅,构思精当,堪为上乘之作。诗云:“昨夜龙云上,今朝鹤雪新。祇看花发树,不听鸟惊春。回影疑神女,高歌似郢人。幽兰难可继,更欲效而颦。”又如,吉林省出土的贞惠公主(大钦茂次女)墓和贞孝公主(大钦茂四女)墓的碑文、石狮、壁画等遗物,都是文学价值、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这些文物证明,大钦茂时渤海已使用汉字,中原习俗已深深浸濡到渤海社会许多方面。引入汉籍的同时,大钦茂还建立“三省、六部、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的政治机构。以上京龙泉府为中心,设立五京(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渌府、南京南海府),建立府、州、县建制。
大钦茂重视经济发展,在政权机构中,设置信部,相当于唐朝的工部,司掌山泽田林,百工营造诸事;设置大农寺,相当于唐朝的司农寺,主管谷物仓储积聚;设置司藏寺,相当于唐朝的太府寺,分管财货保管交易等。渤海普遍使用铁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生产的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当时渤海同中原、日本,积极开展经济贸易。山东半岛曾一度成为中原与渤海市易的繁华之地。大兴二十三年(759年),访日使杨承庆一次从日本带回绵1万屯。同时,也推动造船业的发展。
大钦茂在治理渤海时期,对于王都的选择、营建,一直居重要地位。大兴十九年(755年)左右,由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遗址)迁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渤海镇城址)。大兴四十九年(785年),又迁都东京龙泉府(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遗址)。两次迁都多与发展经济有关。中京、上京、东京皆位于盆地或平原,其四周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灌溉便利,适宜农耕。稻、豆、麻等是重要的农产品。
大钦茂加强了同日本的友好往来。大兴三年(739年),派遣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胥要德和云麾将军已珍蒙率队往聘日本,胥要德等40人溺海遇难,已珍蒙等脱险抵日。此后,接连十次遣使访问日本,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大兴三十五年(771年),遣青绶大夫壹万福等325人访日;大历十四年,派高泮弼率国人及铁利人359人出访日本。渤海乐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宫廷乐目之一,日本舞也进入渤海和中原内地。
大钦茂事唐恭谨,恪守臣礼,政局稳定,政绩斐然,受到唐朝的赞赏。大兴六年(742年),加授特进太子詹事、太子宾客。大兴二十六年(762年),唐下诏以渤海为国,进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加检校太尉。大兴三十年(766年),又拜大钦茂为司空兼太尉,位列三公。
大兴五十七年(793年)三月四日,大钦茂去世,在位57年。谥号文王。
《日本逸史》卷五:……祖大行大王以大兴五十七年三月四日薨……
大钦茂在渤海国的15代国王中可谓政绩突出者。大钦茂时期,渤海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使渤海国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方封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钦茂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于755年将渤海国都城由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之西古城)迁到上京龙泉府,将渤海国统治中心北移。762年,唐廷诏以渤海为国,晋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加授检校太尉。大钦茂卒于793年。他在位五十七年,这半个多世纪是渤海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