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8 17:48
北京的满井是一种统称,就是说有很多满井,且水量丰沛。遗憾的是,满井的“多”和“美”都未能留住。
清末·震钧《天咫偶闻》“满井”条:“康乾以后,无道及之者。今则破甃秋倾,横临官道。白沙夕起,远接荒村。”1935年北平市政府《旧都文物略》:“昔人所谓(满井)苍藤丰草与亭阁相掩,风景已巳迥不侔矣。”
《旧都文物略》还认真剖析了满井消失的原因:“大凡都城附郭,旧时淀泊至多。皆用以潴水,以时宣泄。近年十废七八。农民贪近利,悉垦为田,以至旱潦时至。而城郊内外,向时水系发达,藉以点缀风景者,今亦湮废阻塞。近人华南圭指为文化之灾,有以矣。”
明·王思任《游满井记》:“京师渴处,得水便欢。安定门外五里有满井,初春,士女云集,予与吴友张度往观之。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满之貌,泉突突起,如珠贯贯然,如蟹眼睁睁然,又如渔沫吐吐然,藤蓊草翳资其湿。”
黄儒炳《游满井》“秋郊迢递野云阴,随地泉源出古今”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中说:“出安定门外,循古濠而东三里许,有古井一,径五尺余。”
清·励宗万《京城古迹考》“满井”条:“今查井在安定门外五里大街,井口周围约一丈,水与井平。”又“隔里许,又有一井相同。德胜门外亦有二”。
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满井”条:“今安定门外东行五里许观音庵之侧有高井焉”,按语:“德胜门之西北东鹰房村有称为满井者”,“笔者或以相去不远方,名互讹,亦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