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9 15:25
漆侠(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原名漆仕荣,字剑萍,笔名范今、张戈扬、万钧、泛金、季子涯。中国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龙锢集。
民国十二年(1923年),漆侠生于山东省巨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前,漆侠在家乡读小学。少年时代的漆侠喜欢读历史故事、名人传记。漆侠上小学四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了一个爱国的高潮,少年时代的理想,最终促成漆侠走上了学习历史的道路。抗战爆发后,山东沦陷。
民国三十年(1941年),漆侠随山东流亡学生来到四川绵阳国立第六中学读高一,这年漆侠18岁。高中其间,漆侠读完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读了江藩的《汉学师承记》、皮瑞锡《经学历史》、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梁启超的《历史研究法》等。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漆侠高中毕业,经过艰苦努力,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从此开始踏上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学术道路。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漆侠毕业后旋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攻读研究生,师从邓广铭。
在西南联大读二年级时,漆侠打算学习断代史,特别是唐宋史,通读了《旧唐书》和《宋史》,引起邓广铭的注意,开始与邓广铭有了初步接触。转到北京大学读三年级时选修了邓广铭开设的《宋史专题研究》课,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漆侠成为邓广铭的入室弟子。从1947—1948年,漆侠先后撰写的论文《摧兼并(王荆公新法精神之一)》、《宋代对武人的防制》、《北宋元祐旧党的贬逐》、《尹洙、王安石论“校事”》、《李觏与孟子》、《李觏不喜孟子》(上下),都是经过邓广铭审读或亲笔修改后发表在《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申报·文史》上。
1951年,漆侠毕业前夕,范文澜主动邀请漆侠加盟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53年,因为他人的住房问题打抱不平而被错误地打成反党小集团成员,并因此受到调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处分,从此使他背上了“历史问题”的沉重包袱。后调入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因感念河北大学在他遭遇危难之际“收留”了他,从此以后漆侠一直再没有离开过河北大学。
1954年出版的《隋末农民起义》是漆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写的第一部历史学著作。这一年,漆侠31岁。1955年,漆侠以万钧的笔名出版《唐太宗》。1959年出版的《王安石变法》是漆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对读研究生时期所写论文《王荆公新法研究》进行重大修订后的著作,强调“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从具体事实材料中说明:王安石变法是宋代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虚弱下的一个政治改良运动,它是地主阶级的一个自救运动。”
1961年,漆侠38岁晋升副教授。进入六十年代后,漆侠曾酝酿更大的写作计划,在当时史学界热烈研究农民战争史的流风影响、鼓舞下,“打算把中国农民战争史分卷写出,第一卷包括秦汉部分,第二卷为魏晋隋唐部分,第三卷为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部分。”1962年,以漆侠主笔,与河北大学历史系的几位教师合作完成了《秦汉农民战争史》。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漆侠就被《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点名批判,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棚”劳动改造。从1966到1976年的十年间,漆侠没有发表一篇论文。
1973年2月,漆侠从下放劳动返回河北大学,开始了重新收集资料的工作。漆侠说“我为自己规定了一个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不看完700种书,决不动手。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我终于达到了这个要求,积累了140万字的资料,开始了宋代经济史的撰写。又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81年底完成了宋代经济史的初稿。”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漆侠虽然以较大热情投入封建社会分期、农民战争性质、历史发展动力等问题的讨论。1978年,漆侠发表《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阶段问题》,提出了中国封建时代三个阶段和两个高峰的总的理论体系。在这个总的理论体系之下,展开对宋代经济史系统而详细的论述。
1979年,漆侠晋升教授。1982年,漆侠在河北大学创建宋史研究室,成为独立研究机构。宋史研究室隶属社会科学研究所,漆侠任所长。1984年,漆侠申报的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授权点得到批准,这是漆侠学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立项,漆侠的《宋代经济史》是该项目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独立完成的作品。此后陆续出版《两宋政治经济问题》(与邓广铭合著)、《知困集》、《探知集》以及与乔幼梅合作出版《辽夏金经济史》。1987年、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漆侠呕心沥血之作《宋代经济史》上下册。
1990年,漆侠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历史研究所,仍然是独立研究机构。漆侠任所长。组建历史研究所是漆侠治史思想的一种实践,他在《关于宋史研究》一文中说过,处理通史与断代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是亦只能是:在专的基础上通,在通的基础上专。搞断代史必须以通史为基础,这是学习和研究包括宋史在内的所有断代史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他组建历史研究所的最初设想是在以宋史研究为主的基础上,设立“秦汉史研究室”、“魏晋隋唐史研究室”、“明清史研究室”。但是限于河北大学在保定的办学条件,除了1990年从北京大学引进秦汉史专家王汉昌先生之外,一直未能引进到漆侠较为满意的学者。
2000年,漆侠为适应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要求,又将历史研究所改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01年3月,该中心被评为本学科唯一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因年龄关系,漆侠任中心名誉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11月2日8时40分在河北保定去世。
20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宋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宋代典章制度、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法制史、文化史、文献整理等专门、专题、部门领域取得不俗成就的名家或佼佼者应当说不乏其人,但是若从研究水平之高、研究范围之广、研究内容之深的论著来衡量当属漆侠独步,迄今无人企及。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南宋初年被宋高宗否定以后,直到晚清近八百年间很少有人认真进行研究。大多数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学者不专治宋史,而大多数都是泛泛而谈之作,有深度的文章并不多见。对于王安石变法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研究大致首推漆侠。《王安石变法》出版后引起海外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日本学者梅原郁写过书评,苏联学者也写了书评。《王安石变法》出版以来已有五十余年,虽然80年代以来王安石变法研究有了很大进步,发表的论著大大超越20世纪前八十年的总和,但是《王安石变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迄今并没有出现足以超越的同类作品。
《宋代经济史》则可以说是漆侠的代表作。《宋代经济史》近百万言,是我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中的里程碑式著作,曾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宋代经济史》从人口、垦田、水利、经济作物、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形式、赋税制度等方面,全面论述两宋300年间社会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全过程,重点研究了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等问题。《宋代经济史》出版后,勿庸讳言,《宋代经济史》一书的出版,学界有“青出于蓝”之谓,漆侠自己也认为他的老师是20世纪宋代史学的第一人,“真正能盱衡天水一朝史事的,只有先生”,“宋辽夏金断代史方面的通才,只有先生才称得上,40多年以前,先生的老师陈寅恪先生,曾奖勉先生,‘并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这个结论经历了几十年的检验,依然是极其正确的评论。”所以“青出于蓝”之谓并不能否认邓广铭在20世纪宋代史学第一人的地位,而是说从宋史研究的某些方面超越了老师。从另一个层面讲,这样的评论有三层意义:其一,表明《宋代经济史》的学术水平达到宋史研究的一个新高峰;其二,学生超过老师是学术发展之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必然结果;其三,邓广铭先生培养学生有方,名师出高徒,是对宋代史学的又一大贡献。
漆侠与乔幼梅合作出版的《辽夏金经济史》是《宋代经济史》的姊妹篇,此前对于辽朝、西夏、金朝经济史研究,只有单行本著作问世,如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张博泉《金代经济史》,西夏经济史主要是吴天墀《西夏史稿》中有所论述,因而《辽夏金经济史》是第一部系统、综合论述10—13世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史的著作,这部著作不论是占有的资料还是内容的丰富都比此前研究有所补充、有所提高。也可以说这部著作既集过去研究之大成,又把辽夏金经济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宋学的演变和发展》是漆侠晚年最后未竟的遗著。《宋学的演变和发展》有两个贡献:其一,是以宋学涵盖宋代的学术,使此前被摈弃于宋代学术之外的如宋学形成阶段的范仲淹、欧阳修等思想家的思想,王安石及其代表的荆公新学,蜀学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论述。由此摒弃了此前以理学为主体的旧的学术框架,形成了一个更富有内容,更切合宋代学术实际的新框架。在此新框架中,漆侠极其重视从整体上把握宋学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书对北宋初年以来学风、文凤、政风巨大变化的论述和指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学派在宋学发展阶段居于主导地位,是不同于以往宋代思想史论著的主要亮点。其二,是第一部由宋史研究者从历史学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更广阔的视角撰著的宋代学术思想论著,其编写体例、宗旨和风格与此前的同类著作颇多不同,这对从多角度观察宋代学术思想无疑是极具学术价值的。漆侠先生的著作由弟子汇聚为十二卷本的《漆侠全集》,2008年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历史学家,漆侠并不能超脱他的时代。但他却以自己的努力和独立思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也可以说他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之一。漆侠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有鲜明的特色。
为了深入考察农民战争史,20世纪70年代以后,漆侠转向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漆侠学术思想上的这种转向,也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与他以政治、经济为观察、认识、论述农民战争史问题的核心和基础有着密切关系。漆侠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系统而全面,对秦末、汉代、魏晋、隋末、唐末、宋代、元末、明末等都有专题性讨论,且始终把握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脉络,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学者群体中是极为突出的。
漆侠对于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史的深入研究,属于填补空白、贯通农民战争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是他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史学实践的成果。二者有机结合,自成一家,成就卓著,成为当时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漆侠在促进学术发展、推动农民战争史学研究发展过程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世纪50年代起,漆侠在河北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工作的同时,便与历史系同仁合作展开古史分期、农民战争史等问题的研究。其中《方腊的起义》是与钱君晔先生合作完成,《秦末农民战争》是与宝志强、段景轩先生共同完成;《隋末农民起义》是与宝志强、段景轩、李鼎芳先生合作完成,漆侠承担大部分章节的写作和全稿的校阅工作,是组织者和主持人。自1978年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在上海成立之后,1981年到1983年,漆侠连续参加了此后的三届年会。因在农民战争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领军人物的学术地位,于1981年当选为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第二届理事长。这一时期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的成立与《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的编辑出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漆侠能够当选理事长,负责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的组织、协调工作,说明了他在农民战争史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贡献,得到了学界同行们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漆侠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了聆听恩师《宋史专题研究》第一堂课的情景。
“第一堂课,先生以鲁北话作为基本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清楚,而真正吸引人们的则是先生讲课的内容……先生从宋的立国形势,北有强邻契丹辽国,京都开封又系四通八达之地,由此论述宋代‘以兵立国’,以养兵作为基本国策。与此同时,对凡是有危害于专制统治的诸因素,‘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结果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为历代所未有。先生对宋代立国规模的论述,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看,不仅是当时学术界绝无仅有的,而且这些论点,经住了历史的检验,愈益证明它的正确。”虽然选修了邓广铭的课,但漆侠起初并未与老师交谈过。促成漆侠踏上宋史研究之路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的几句对话。
“我考入大学之后……利用卡片抄录一些材料。期终考试时,我的这些卡片放在桌面上,先生经过时看了一些卡片,他笑着问我:‘你打算学宋史?’我说是。接着先生说:‘你有工夫可以到我家去。’自此,我总是隔些时候到先生家去,向先生提问。先生不但回答我提的问题,还指定我看哪些书。许多书是从先生家借的,除借之外,先生还给了许多书……充实了我的书架。”
1948年,漆侠大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成为邓广铭先生的第一名研究生。自此,漆侠开始踏上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宋史研究的学术道路。
漆侠教授一年四季坚持冷水浴,每天早晨起床后,用冷水擦拭全身再进行冲洗,每次不少于20分钟,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也从不间断。由于长期坚持锻炼,增强了体质,也适应了外界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对各种疾病的抗病能力。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通过建立漆侠纪念室,设立漆侠先生奖学金,研究生每年举行纪念漆侠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纪念和传承漆侠的精神。
经宋史研究中心师生的搜集与整理,2008年12月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12卷本的《漆侠全集》,全面展现了漆侠在史学领域的巨大成就与贡献。该书获第二届河北省社会科学特别奖。
由漆侠主编、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合作完成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于2010年12月正式出版,该书于2013年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