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23:20
皇家澳大利亚海军(英语:Royal Australian Navy,舰艇前缀:Her Majesty's Australian Ship,HMAS)是澳大利亚国家武装力量的海上分支,澳大利亚国防军的海上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百年海军之一,名义上向英国国王和澳大利亚总督负责,实际上受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澳大利亚总理指挥。
澳大利亚是一从大英帝国殖民地脱胎而成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海军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坎坷之路。在1788到1859年间,澳大利亚的海上防御完全依靠驻扎在悉尼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提供。1900年英国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 《不列颠自治领条例》,次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拥有了一定的自治权。在1859年到1913年间,澳大利亚一直作为英国一个独立的海军基地,在此期间,英国海军一支小型舰队驻扎在澳大利亚水域。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该舰队由澳大利亚联邦维持和控制,最终该舰队人员逐步换成了澳大利亚人。
1909年,英国决定在澳大利亚水域部署一支至少包括1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3艘潜艇和一定数量军辅船组成的海军舰队。1909年8月19日,英国海军部和澳大利亚政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终决定组建澳大利亚舰队。该舰队的第一批舰艇“亚拉”(HMAS Yaarr)号和“帕拉玛塔”(HMAS Paarrmatta)号驱逐舰,于1910年11月抵达澳大利亚。1911年7月10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正式将该舰队更名为“皇家澳大利亚海军”(RAN)。
1912年6月,该舰队第三艘舰艇“沃瑞格”(HMAS Warrego)号驱逐舰在悉尼服役,1913年“澳大利亚”号战列巡洋舰和“墨尔本”号和“悉尼”号轻巡洋舰到达澳大利亚海域。1913年10月4日,澳大利亚舰队首次进驻悉尼港,同年10月,这些舰艇的控制权正式移交给澳大利亚海军,标志着英国皇室对澳大利亚海军力量的直接控制宣告结束,在此期间,为了培养海军军官,澳大利亚海军在季隆(澳大利亚东南部港口城市)成立了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学院,1915年该学院迁移到杰维斯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澳大利亚海军舰队现役军人共有3800人,有1艘战列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2艘潜艇和相当数量的保障及辅助船艇。一战中,澳大利亚海军的舰艇和人员已经成为英国皇家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英国海军的所有战区都可以见到澳大利亚海军的舰艇和人员。战争结束时澳大利亚海军现役军人人数达到5263人,此外在澳大利亚本土还有预备役军官76名,预备役士兵2350人,在海外有51名海军预备役军官和1775名预备役士兵。
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在一战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澳大利亚的港口、运输船舶和贸易航道。澳大利亚海军的舰艇在执行护航过程中,悉尼号轻巡洋舰发现并摧毁了德国的“大白鹅”(Emden)号轻巡洋舰,赢得了澳大利亚海军的第一次胜利。澳大利亚海军在加利波利战役中也发挥了相当大的支持作用,该国的AE2号潜艇在这次战役中成为盟军第一艘穿越达达尼尔海峡的舰艇,但该艇最终还是于1914年9月14日被土耳其海军舰艇击沉。另一艘潜艇AE1号于1915年4月30日,在被逼入达达尼尔海峡的危险水域后,由其艇员凿沉。这两艘潜艇是澳大利亚海军在一战中损失的唯一一型舰艇。
1918年停战之后,按照1922年签署的《华盛顿条约》的要求,澳大利亚号战列巡洋舰于1924年在悉尼被凿沉。然而战后澳大利亚海军的战斗序列中却增加了6艘潜艇和5艘驱逐舰,另外在战斗序列外还有1艘驱逐舰和一定数量的单桅帆船。所有这些舰艇都是从英国获得的。1924年澳大利亚海军决定采购两艘10000吨的巡洋舰和2艘潜艇,后来又决定在悉尼的科考图船厂建造1艘水上飞机母舰。1928年两艘1万吨的巡洋舰服役,分别命名为“澳大利亚”号和“堪培拉”号。1929年,两艘潜艇“奥克斯利”(HMAS Oxley)号和“奥特韦”(HMAS Otway)号也开到了澳大利亚海域。水上飞机母舰于1929年服役,命名为信天翁(HMASAlbatross)号。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资金短缺,澳大利亚海军不得不压缩规模,海军学院被迫从杰维斯湾迁走,合并到位于维多利亚港的海军基地内。海军力量锐减到3117人,外加131名海军辅助维修人员,海军预备役人员为5446人,同年,“奥克斯利”号和“奥特韦”号潜艇返回英国。1933年,澳大利亚海军新增加了5艘驱逐舰,以取代老旧的舰艇。这些舰艇也不是新舰艇,都是一战期间英国海军建造的。在随后的和平年代里,澳大利亚海军舰队又增加了3艘轻巡洋舰。“信天翁”号水上飞机母舰转让给英国海军,在悉尼又建造了另外2艘单桅帆船。
在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海军又一次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卫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和支援盟国海军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澳大利亚面临着遭受直接打击的危险, 海军舰艇成为该国第一道防线。在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海军现役部队人员有5010人,拥有2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3艘单桅帆船,以及大量的保障和辅助船艇。而且澳大利亚本身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比美国要早得多,作为英联邦国家在1939年9月3日就已经对德国宣战.
二战中,澳大利亚海军和盟国海军一起参加了在爪哇海、巽他海峡、珊瑚海、萨沃岛和仁牙因湾的海战。在战争中,澳大利亚海军遭受了巨大损失,重巡洋舰“堪培拉”号、轻巡洋舰“悉尼”号和“珀斯”(HMAS Perth)号沉没,此外还丧失了4艘驱逐舰、2艘单桅帆船和约30艘其他舰艇。约2170名澳大利亚海军官兵丧生。到1945年7月战争结束时人员已扩充到接近37000人,并派出10艘舰艇参加日本投降仪式。
二战结束以后,澳大利亚海军参加了在朝鲜、印度尼西亚、越南,以及1991年在海湾地区发生的战争.近年来澳大利亚海军在遍布全球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索马里、柬埔寨、卢旺达和东帝汶等到处都有澳大利亚海军人员的身影。舰艇方面,50年代皇家澳大利亚海军通过接收两艘英制尊严级航空母舰,命名为悉尼号和墨尔本号,建立了海军舰队航空兵部队。在之后的数十年中的冷战期间,澳海军中的主战舰艇基本都以英美制舰艇为主,例如英国大胆级驱逐舰、江河级护卫舰、美国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佩里级护卫舰等。
八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深刻认识到自身在造舰工业上的不足,没有自主研制大吨位主战水面舰艇的能力,随即展开一项名为“新水面作战舰艇”(New Surface Combatant ,NSC)的计划,旨在通过积极采购西方军火市场上现有的设计,搭配澳大利亚自行开发的作战系统,并根据澳大利亚的需求来选择装备,最后再转移到本土建造,提高本土造舰能力,在这一计划下,澳新军团级护卫舰这一新时代主战舰艇便应运而生。之后霍巴特级驱逐舰、堪培拉级战略投送舰的诞生也是澳方积极与西方造舰业合作的产物。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舰艇战技水平得到长足提升。
现行澳大利亚组织架构为司令部舰队负责制,最高指挥机构为海军司令部(Naval Headquarters,NHQ),海军司令部内最高长官为首席海军司令官(Chief of Navy,三星上将军衔),首席海军司令官向国防部长负责;海军司令部下辖两个指挥分部,分别是舰队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其中舰队司令部主要对各舰队行使指挥和管辖权,战略司令部主要进行后勤、物资、工程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舰队司令部下辖库塔巴尔海军基地、斯特林海军基地、凯恩斯海军基地、库纳瓦拉海军基地和沃特瀚海军基地,澳海军大部分舰艇均隶属于这五个基地的舰队。
现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军服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军服一脉相承,很多地方非常相似,细节方面融入澳大利亚的本土特色,在分类上大体分为三种,即军官服、士官(资深水手)服和士兵(初级水手)服,每种有正装、礼服、常服和作战服等小类。
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军衔分为十二个等级制度,最高等级为荣誉皇室等级,只授予过菲利普亲王,因此实际上只有十一个。
如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海军军官学员、海军准尉、海军少尉、海军中尉、海军上尉、海军少校、海军中校、海军上校、海军少将、海军中将、海军上将。
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在本世纪前十年正处在装备大换代的时期,旨在达到澳大利亚国防部2009年度国防白皮书《新时代保卫澳大利亚:力量2030》中提出到2030年代澳大利亚海军将要建成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之目标。为此,澳大利亚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舰艇与装备替换计划,包括已经服役的堪培拉级战略投送舰(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外销版本)、正在建造即将服役的霍巴特级驱逐舰(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外销升级版本)。
此外正在实施的新舰艇与装备替换计划包括SEA 142/39项目(科林斯级潜艇升级和新型重型鱼雷采购)、SEA 1000项目(科林斯级潜艇替换)、SEA 1654项目(成功号补给舰替换)、SEA 5000项目(澳新军团级护卫舰替换规划)、JP 2048项目(澳大利亚海军登陆艇替换)、AIR 9000项目(澳大利亚海军航空兵直升机替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