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

更新时间:2024-10-30 10:43

灌云县,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部濒临黄海;西部与宿迁市沭阳县及连云港市东海县为邻;南部隔新沂河与连云港市灌南县相邻;北部与连云港市海州区接壤。截至2022年10月,灌云县辖1个街道、12个镇,另设有4个功能区。截至2022年末,灌云县常住人口71.33万人。

历史沿革

大约距今2万年以前,灌云境内大伊山一带就有人类生活,在朝阳(现属市区)等旧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简陋的工具,证明当时先民们已学会同自然作斗争并能从事简单的劳动。

据《尚书·禹贡篇》记载,上古时期灌云境属“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的徐州之域。

西周时地属兖州。

春秋战国时期,属郯国,归越地,旋为楚域。

时是朐县的一部分,先后分属薛郡、郯郡。

汉代属东海郡。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改朐县为朐山县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首设海州于龙苴(今龙苴镇),统辖6郡19个县,灌云县境为东彭城海西、东海3郡的领地。

北齐年间,海州首邑从龙苴迁至朐山,县境乃为海州辖地。

五代十国仍为朐山县的一部分,隶属海州。

元朝时属海宁州

初改海宁州为海州,朐山县撤销,县境并入海州。

清雍正二年属海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析海州直隶州为东海、灌云二县,县治始设板浦。县名起初由议会命名为“朐东”,是延续古海州地名之意。经省府改定为“灌云”。因南带灌河水,北枕云台山,取二地名首字为县名,与东海、沭阳赣榆合称海属4县,属徐海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江苏省划十三督察专员行政区,灌云属东海行政区辖地。

1935年,国民政府将东海县、灌云县各划出一部分成立连云市,区域:临洪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为范围。为江苏省第三个省辖市和全国较早的省辖市(民国时期市县平级)。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灌云县境,成立日伪县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属苏、皖边区第六行政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灌云县政府成立,隶属于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

民国三十年(1941年)曾一度改为东灌沭办事处,隶属于淮海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恢复灌云县政府。根据当时斗争需要,成立灌东办事处。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裁撤灌东办事处。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7日,灌云县解放。

1949年后,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属江苏省淮阴专署。

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析灌云县和涟水县的部分乡镇,设置灌南县。(国务院关于设置灌南、通如、沙洲、黄桥等四县的决定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设县时沿用旧制,全县政区为11镇,分别为:板浦、大伊、张店、湖坊、铁牛、新安、莞南、莞北、莞读、东路、西路。

1927年,全县政区变更为6市14乡。即板浦市、大伊市、协和市、新莞市、三新市、响水市;14乡为:中飞、西临、苍梧、苍梧北、新县、墟沟、郁林、山前、大西、东辛、苇南、苇北、苇左、双港。

1929年,全县实行区乡制,为10个区。1934年并为7个区,分别为:板浦、大伊山、新安镇、杨家集、响水口、双港、墟沟,辖122乡,21镇。

解放初,灌河南岸的响水口划入滨海县,盐河以西的南六塘河以南地区划归涟水、沭阳二县。东海县的南岗、陡沟、龙苴、新坝划属灌云。当时全县设置16个区, 185个乡(包括6个区属镇), 1026个行政村, 2940个自然村。

1957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置灌南县,辖灌云县的汤沟、立字、连五、海亭、小跺、李集、张店、陈集、三友、龙武、张湾、新北、三口、新安、兴睦、树德、永志、苏光、二圩、祝华等20个乡、镇和涟水县的苏集、硕湖、复兴、西湖、响连、官庄、百六、丈西、永留、清泉、花元、新平等12个乡。同年新海连市的灌西盐场、燕尾镇划归灌云县。1958年底又将新坝划给新海连市。

1983年,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并将南城镇、云台公社及省属云台农林场划归市区。

2005年,将灌云县宁海乡整建制划归新浦区管辖。

2009年,调整后的板浦镇划归海州区管辖。

2010年,灌云县管辖的江苏省东辛农场和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

201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调整灌云县与灌南县部分行政区域的批复》(苏政复〔2011〕8号)将灌云县境内江苏省连云港监狱七分部位于新沂河南岸3.78平方千米区域划归灌南县堆沟港镇管辖。行政区域调整后,灌云县辖7个镇、11个乡;灌南县辖9个镇、5个乡,其中,堆沟港镇辖3个居民社区、11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灌云县下辖1个街道、10个镇、2个乡,另设有1个农场、1个盐场、2个功能区。

2019年12月1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同意变更灌云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19〕72号)撤销小伊乡、南岗乡建制,设立小伊镇、南岗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灌云县辖1个街道、12个镇,另设有4个功能区,共302个行政村、27个社区。灌云县人民政府驻幸福大道30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部濒临黄海;西部与宿迁市沭阳县及连云港市东海县为邻;南部隔新沂河与连云港市灌南县相邻;北部与连云港市海州区接壤。介于东经119°2′50″—119°52′9″,北纬34°11′45″—34°38′50″之间,总面积15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灌云县地形地貌简单,除分布有孤岛状低山残丘及西部狭长的冈岭外,其余均为海陆交互沉积的滨海平原,西高东低呈微倾斜状,地势低洼,冈岭地面高程5—25米,中部平原地带为2—4米;个别低洼地区高程1.5—1.8米。山地与丘陵占总面积8%,平原占92%。

气候特征

灌云县气候属暖温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冬季受西伯利亚变性冷气团控制,以寒冷干燥天气为主;夏季受海洋性季风控制,炎热多雨,高温期同多雨期一致,春秋两季处于南北季风交替时期,干、湿、冷、暖天气多变。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均日照总时数2456.2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在作物生长季内为62%,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15℃;雨量充沛,年降水800—900毫米。

水系水文

灌云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的沂、沭、泗流域尾闾河道,其中新沂河为流域性排洪河道,盐河和古泊善后河为跨市、县河流,东门河、五图河、五灌河、枯沟河、牛墩界圩河、车轴河、烧香河等干河均为独立的人海河流,称为沂、沭诸河;叮当河、官沟河、云善河贯穿县境南北。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灌云县林木植被20余种,水生植被10余种,全县森林覆盖率25.5%。

矿产资源

灌云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砂石、陶土和矿泉水,其中陶土矿和瓷石矿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

灌云县可利用灌溉水资源共5.5—6.5亿立方米。在连云港地区还打出了多口地热水井,有连云区西墅地区地热井、灌云县大伊山地热井、赣榆区班庄地热井、东海县森林公园地热井等。

人口

截至2022年末,灌云县户籍人口101.1967万人,比上年减少7667人。户籍人口中男性53.6547万人,女性47.5420万人;出生人口5756人,死亡人口6109人;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47.9391万人,乡村人口53.2576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1.33万人,比年初减少0.61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6.557万人,乡村人口34.77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25%;常住人口出生率6.92‰,死亡率7.48‰,自然增长率-0.56‰;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3.73万人,15-59岁人口39.8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7.7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09万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灌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48亿元,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7.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6.97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197.11亿元,增长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025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3:36.0:44.7调整为19.36:36.98:43.66。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灌云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56亿元,增长0.9%,其中项目投资215.02亿元,增长2.4%。工业投资157.08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8.63亿元,下降8.9%,制造业投资134.9亿元,增长36.1%。高技术产业投资39.52亿元,增长57.1%。

财税收支

2022年,灌云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8亿元,下降6.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0.3%,其中税收收入16.71亿元,同口径下降9.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23亿元,下降3.4%。

人民生活

2022年,灌云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9元,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88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6元,增长6.4%。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274元,增长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53元,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32元,增长5.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0.87亿元,比年初增加43.63亿元,增长17.0%;人均储蓄余额达到42000元,增长17.9%。

第一产业

2022年,灌云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28亿元,增长6.8%,其中农业80.09亿元,增长1.0%;林业2.57亿元,增长15.0%;牧业37.16亿元,增长15.2%;渔业27.22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22.24亿元,增长18.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4.9%,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18.2%。

种植业

2022年,灌云县粮食生产“十九年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1.94万亩,粮食总产量87.89万吨,粮食亩产483.1千克,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7.06万亩,夏粮亩产395.94千克,夏粮总产量34.47万吨;秋粮播种面积94.88万亩,秋粮亩产563.07千克,秋粮总产量53.42万吨。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6.03万吨;油料作物产量1677吨。

畜牧业

2022年,灌云县肉类(猪、牛、羊、禽)产量6.96万吨;禽蛋产量0.71万吨,其中鸡蛋0.46万吨。年末生猪存栏36.4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98万头;全年生猪出栏54.87万头,猪肉产量4.49万吨。

渔业

2022年,灌云县水产品产量6.42万吨。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灌云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5.2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8%。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灌云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5.5%;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73.1亿元,增长6.5%;工业增值税2.08亿元,下降55.3%;全社会工业用电量7.64亿千瓦时,增长16.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86亿元,增长18.5%;实现营业收入135.2亿元,增长4.8%;实现利税总额7.63亿元,下降23.4%;实现利润总额4.11亿元,下降46.1%。

建筑业

2022年,灌云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27亿元,下降1.9%。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3.31亿元,增长6.0%;房屋施工面积444.44万平方米,增长14.0%;房屋竣工面积70.38万平方米,增长89.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灌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9亿元,下降2.3%。批发业销售额192.13亿元,增长4.7%;零售业销售额80.6亿元,下降0.8%;住宿业营业额0.56亿元,下降0.6%;餐饮业营业额7.13亿元,下降7.3%。

对外经济

2022年,灌云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726万美元,增长32.8%,其中出口总额32709万美元,增长33.2%;进口总额1017万美元,增长21.0%。

招商引资

2022年,灌云县实际利用外资11784万美元,下降2.0%。

房地产业

2022年,灌云县房地产投资29.54亿元,下降8.9%,商品房销售面积62.75万平方米,下降27.5%。

旅游业

2022年,灌云县获评“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大伊山、伊甸园、潮河湾、伊芦山四大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大伊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定复核,伊甸园景区获评“2022年江苏春季赏花胜地”。

金融业

2022年,灌云县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47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5.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8.8亿元,比年初增加29.67亿元,增长7.6%,各项贷款余额483.59亿元,比年初增加89.1亿元,增长22.6%。

交通运输

交通

2022年,灌云县境内204国道、242省道灌云段竣工验收,324省道养护大修、杨陡公路改造完成通车,连宿高速新建、连淮高速扩建工程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43千米,改造危桥22座,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99千米。

公路

灌云县境内有汾灌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4条高速公路以及G233、204、324、236、242、226等6条国省干道。灌云县境内集高速、国省干道、县、乡村道路与水上交通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已具规模。

铁路

连淮扬镇铁路连盐铁路贯穿全境。

海运

东部沿海地区有39千米长的海岸线;拥有国家三级航道盐河等5条等级航道,燕尾港为江苏唯一的海河联运港和连云港南翼重要组合港。有3000吨级、5000吨级泊位各一座,向西通过灌河与大运河连接。

空运

2021年,连云港花果山机场正式通航,长深高速花果山机场互通、204国道机场连接线、穆南线、穆新线等道路建成通车。

运输

2022年,灌云县海河联运吞吐量达1600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灌云县伊西九年制实验学校顺利搬迁,高新区高级中学、珠江九年制学校、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

文体事业

2022年,灌云县体育馆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县博物馆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县档案馆获评“省规范档案馆”,院士风采馆先后获批江苏省和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卫生事业

2022年,灌云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完成,伊山镇卫生院入围全国卫生院500强,小伊镇卫生院、陡沟中心卫生院建成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图河镇创成省级健康镇。“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镇街全覆盖。

社会保障

2022年,灌云县发放富民兴村贷5000万元,全县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均超30万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505人,自主创业4342人,发放富民创业贷8.45亿元。新增企业参保6790人,全年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防贫救助金、村级公益医疗互助金等2.1亿元。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9个,蝉联“江苏省双拥模范县”称号。建成使用公益性公墓16个。

基础建设

2022年,灌云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个,拆除违法建设6万平方米。改造县城区道路雨污分流13.14千米,铺设城镇污水管网112千米,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8个。县城区新建一、二类公厕5座,升级改造51座,建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0个。新建口袋公园4个,打造城市绿地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2452户,改造农村户厕2.88万户。建成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示范村73个,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街1个、示范村12个。完成农村生态河道建设87.16千米。

环境保护

2022年,灌云县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定35微克/立方米以下年度目标,首次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II比例达100%,饮用水水源地稳定达标。“绿美灌云”建设持续推进,完成国土绿化4200亩,打造绿美村庄2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现全覆盖。

安全生产

2022年,灌云县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0%、33.3%。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灌云建县于民国元年(1912年),因南有大川灌河、北依名山云台而得名。

文物古迹

灌云县历史文化悠久。6500年前就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大伊山新石器时期的古代石棺墓葬遗址,就是先民活动的遗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芦山(伊莱山)是中国商代贤相、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的隐居之地,因其在此山结茅为庐得名。

秦末汉初,韩信下齐,项羽遣大将龙苴在境内筑垒,留下了龙苴古城遗址。

1976年,南岗乡西岗村出土的西汉题铭画像石,1986年,伊山乡出土的隋朝黄釉四系卜仁罐等文物,均反映了当时较高的工艺水平。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全县共普查144处有价值不可移动文物点;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共普查15个大类的86个项目;整理民间文学普查记录和资料近40万字。抢救了10个传统短篇书目和4部淮海戏传统剧目。工鼓锣专题节目被列为省级保护项目,龙舞、石雕、柳编、指板琵琶等9个项目被列为市级保护项目。

风景名胜

灌云县得山水之利,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全县形成以大伊山风景区为龙头,以潮河湾生态旅游和灌河口海滨旅游为节点的旅游产业格局。县境内有大小山脉12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乡村旅游点二十多个;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

地方特产

风味小吃

著名人物

东晋时出生境内的鲍照是当时著名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被称为“元嘉三大家”。清代著名经学大师凌廷堪、奇书《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均与板浦有着不解之缘。板浦“二许”兄弟中的许乔林,著述丰富,尤以方志为多;其弟许桂林,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经学家、数学家,后人对他的第一部数学论著《宣西通》评价很高。清学者阮元将他编入《畴人传》,与中外的450多位科学家并列齐名。还有板浦人吴振勃的《筠斋诗录》、胡承珙的《毛诗后笺》,以及作品《玉燕钗》等,均名噪一时。

古代名人

伊尹(约前17世纪初):名伊,一说名挚,号阿衡。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伊尹是中国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

钟离昧:汉代人,生卒年不详。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将。

鲍照(405—466年):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出生于北海郡(今江苏灌云)。与妹令晖均为中国南朝宋时著名文学家。

鲍令晖:鲍照之妹,生卒年不详。中国南朝宋时女文学家。

李汝珍(1763—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嘉庆六年(1801年)至十二年在河南做过小官外,先后在板浦生活达30多年。

许乔林(1775—1852年):字贞仲,号石华。祖籍安徽,生于四川乐山县其父的任所。清雍正末年,其高祖许洪中、许德中兄弟俩弃文经商来板浦;其父许介亭做过乾隆年间的运河通判,著有《河防秘要》和《位卑言高录》等书。

许桂林(1779—1822年):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经学家、数学家。

厉达:生卒年不详,灌云厉荡人。明永乐年间征西凉,当地有童谣曰:“若有西凉破,须得厉达过。”朝廷遂以为将。据传,厉达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能劳能武,多智多勇。他提出使用“莽牛阵”的战术,战败了敌人,收复30余城,因其征西凉有功,被升为都指挥,镇守其地。死后,皇帝传旨予以厚葬。

汪懿余(约1633—1714年):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于清康熙初年迁来板浦。初建作坊熬“老糖”为生,后改制食醋。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钻研制醋配方,醋质越做越好,酸度浓醇,食用只需数滴则醋香弥足,风味特别,故人们称之为滴醋。

凌廷堪(1755—1809年):祖籍安徽歙县。祖母为板浦许氏,著有《礼经释例》13卷,《通鉴翼胡》4卷,《元遗山年谱》2卷,《充渠新书》2卷,《校礼堂文集》36卷及《燕乐考源》、《陵阳读余录》等书。

吴振勃(1770—1847年):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祖居安徽歙县丰溪之南,故晚年称丰南居士。秉资聪慧,弱冠即工诗善书,甚为时人称道。35岁时方中举。道光十三年(1833年)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

近现代名人

汪德昭(1905.12.20—1998.12.28):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

汪德耀: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1963年受聘兼任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

汪德熙:核化学化工专家。籍贯江苏灌云。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吉余:江苏灌云县人。国内外著名的河口海岸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津培:有机化学家。籍贯江苏灌云。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董家鸿:江苏省灌云县人,肝胆外科、肝脏移植专家。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时代楷模”。江苏省人民政府评定王继才同志为烈士。

吴书:籍贯江苏省灌云县,抗美援朝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政治部主任。

卞赓(1850—1906年):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故居在灌云中正街。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

武同举(1871—1944年):字霞峰,别号两杆、一尘,灌云县南城人(今云台区)。清光绪年间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拔贡,清末任海州直隶州通判。民国建立后,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视察”等职。

张大宗(1872—1925年):字栋臣,祖籍苏州阊门,明末清初迁至蔷薇河畔,传至第三世,移居现小伊张庄。大宗受朝野尚武风气影响,自幼习武,终日与弓、刀、石为伴,并悉心背诵《武经》等应举科目。光绪十九年(1893年)秋,大宗与二哥大标在南京乡试同榜中举。

张大标(1864—1938年):字霞城,灌云县小伊张庄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秋,与其弟张大宗同榜中举。诰封武显将军,授武义都尉,正五品。先后在山东德州、沙河等地任守备、都司等职。。

颜振高(1875—1938年):祖籍海州南四十里颜滩,排行第五,复圣公颜子74代孙,人称“高五太爷”。

刘清韵(1841—1915年):女,又名淑曾,小字观音,字古香,灌云县中正(今东辛乡)人。擅长诗词,精通书法、绘画。刘清韵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共24种。

江问渔(1885—1961年):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马仲殊(1900—1958年):灌云县伊山镇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造社丛书之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长篇小说《太平洋的暖流》问世,风行全国。

武心慈:20世纪50至80年代,中国篮球名将,曾是八一队和国家队后卫,退役后执教过八一青年队、八一队和中国青年队。郑海霞是她当教练时带的第三代球员,一些甲级队的主帅都曾经是武心慈的学生。

荣誉称号

灌云县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全国生态旅游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国绿色名县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旅游百强名县

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

江苏省金融生态县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全国第87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