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炳

更新时间:2023-08-14 19:20

熊国炳,原名熊廷南,1899年10月8日生于四川通江县熊家湾(今万源县竹峪镇太平村)。1932年参加革命,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当选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后担任西北联邦政府副主席、四川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四方面军总后勤部经理处处长;长征结束后参加西征,与陈昌浩徐向前等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1937年3月13日,与李先念、王树声等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下,熊国炳不幸被俘,他化作伙夫脱离险境,沿途乞讨到达酒泉,后一直隐姓埋名,建国后曾返回故乡,1960年离世。

人物简介

原名熊庆南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自少年时就参加劳动。长大成家后以往返山区贩卖山梨、山货谋生。1932 年12 月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积极参加革命工作,任乡赤卫军队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 年1 月因工作成绩显著,受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的表彰,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委员。2月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常务委员。2月中旬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被推选为主席。同年8月和次年12 月连续被选为第二、三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工作积极,深人群众。参与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主持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支援红四方面军进行反“ 围攻” 作战和进攻战役。1935 年5 月率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人员随红军长征.调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同年冬任西北联邦政府副主席。1936 年1月成立四川省苏维埃政府,任主席。6 月后随红二、四方面军继续长征北上,任总供给部经理处处长、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科长等职。同年10月参加会宁三大主力会师后,奉命编入西路军。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参加艰苦卓绝的西征战役。1937 年3月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西路军惨遭失败后,随毕占云支队东返。途中遭国民党军包围, 突围时被俘。保守机密,被当成伙夫释放。带着严重伤病沿途乞讨, 辗转行至甘肃酒泉屯升乡九家窑,得到张姓农民收留和帮助。化名张炳南, 后去酒泉城为人帮工并安家。1945 年全家迁到玉门油矿,做工谋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向当地人民政府如实填写了参加革命的登记表,得到政府的救济。1960年10月底, 因病在酒泉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熊国炳,原名熊廷南,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通江县熊家湾(今万源县竹峪乡太平村)人。10岁读书,12岁因家贫失学。父母迫于生计,忍痛将熊廷南过继给焦家坪熊邦杰为子,更名熊国炳。

熊邦杰以行医为业,勉强糊口,使熊国炳重新入学。一年后弃学,随养父采挖中草药。民国5年(1916)4月,养父于出诊途中不幸溺水去世。年余,养母也一病而终。熊国炳孤独一人,债台高筑。民国9年12月,娶太平山赵紫香为妻。

熊国炳不堪忍受地方势力的欺压,愤然离开熊家坪,搬上太平山与岳父同住。5年后到天池寨开垦荒山,一家人搬进深山老林,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熊国炳在一次捕猎中遭遇猛虎,与虎相斗还保全了生命,被山里人称为“巴山勇士”。民国19年春迁回熊家湾老家,靠狩猎、贩卖山货、打短工、抬滑竿以维持生计。

参加革命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后,熊国炳被群众推选为竹峪乡赤卫军队长和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1月,熊国炳在创建赤北、赤江、洪口、南江、巴中等五县(区)苏维埃政权中,积极肯干,勤奋努力,受到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的赞赏。经邝继勋袁克服推荐,担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委员,参加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筹备工作。2月初,经袁克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熊国炳当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常务委员会委员。

苏维埃政权。在8月初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仍被选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亲自签署发布《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肃反条例》等重要文件,力主肃反实事求是,注意保护革命干部。赤江县苏维埃主席赵有义,有人诬告他田多地广,招租纳佃。熊国炳与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商议,及时派员调查后,亲赴毛浴镇召开赤江县苏维埃执委会议,澄清事实,并保荐赵有义任川陕省戒烟局局长。1933年12月底,长池县原下两区团总廖丰伍纠集30余人,乘夜袭击元潭乡苏维埃政府,抢走红军运输队的枪支。正在下两区指导工作的熊国炳获悉后,立即带赤卫军、游击队50余人追捕,将廖丰伍等全部抓获。

万源保卫战的最后胜利,熊国炳派人到后方向群众买粮、借粮;又亲自带人在南天门、青龙观等大山区走乡串户,动员老百姓捐献玉米、洋芋。在激烈的战斗中,熊国炳带领通信员冒着枪林弹雨抬伤员。运输任务紧急时,又命通讯员牵他的马去运送物资。熊国炳还多次组织慰问团,到大面山、玄祖庙、南天门、青龙观等前沿阵地慰问红军。

1934年12月,在川陕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熊国炳再次被选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翌年春,熊国炳率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离开根据地,向西转移。红军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军阀和地主还乡团实行残酷的阶级报复,整个苏区陷入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中。军阀和地主还乡团宣布熊国炳是罪大恶极的 “赤匪”头子,当场将他的妻子赵秀兰和两个儿子杀害;生父熊朝兴、生母邓氏数次遭捆打吊押,肢体残废;弟熊廷文,受到百般摧残后,逃至深山结宅而居;已出嫁的三个妹妹,均遭还乡团的残酷迫害,流落他乡。

1935年5月,张国焘成立自任主席的“西北联邦政府”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为有名无实的机构。熊国炳对张国焘的独断专横不满,受到张国焘的冷遇。熊国炳在愤懑苦恼之时,中共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张庭富深知他对党忠诚,十分钦佩,经常安慰他,逐渐产生了爱恋之情。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得知此情后,在戎马倥偬中为他俩牵线搭桥,在毛儿盖结成革命伴侣。是年11月18日,熊国炳任西北联邦政府副主席。1936年1月,四川省苏维埃政府在芦山县城成立,熊国炳任省苏维埃主席。6月底,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将大批党政干部派往部队任职,熊国炳任红四方面军总后勤部经理处处长。

浴血河西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后,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作战。11月10日,党中央批准成立由陈昌浩徐向前等11人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熊国炳为委员。西路军与数倍于己的马步芳马家军血战河西走廊,鏖战倪家营,浴血梨园口,最后兵败祁连山

1937年1月,熊国炳和郑义斋率后勤总部和红九军余部在临泽突围,张庭富英勇牺牲。3月13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成立,由李先念、王树声等人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熊国炳任委员。

因战况紧急,熊国炳将后勤部200余名工作人员全部编入战斗连队,随西路军右支队行进。右支队被敌人冲散,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熊国炳的警卫员中弹长眠疆场。熊国炳单枪匹马冲出敌群,刚跑上雪山,后脑被子弹擦伤,战马又被打死,将他摔进一个雪坑,脚被冻烂,仍以强大的毅力爬行。至半夜,巧遇两位打散的战友,他们在崖下烧起一堆火,将熊国炳腿上的冰烤化。

此时,毕占云支队的参谋方震带着一班人寻找部队,与熊国炳相遇。方震留下5名战士搀扶熊国炳追赶部队。在一个雪山脚下,又碰上数十名马家军骑兵,熊国炳被俘。熊国炳只承认是个伙夫,敌人见他穿戴破烂,双脚被冻坏,估计不是什么大官,就把他关在裕固族头人的帐篷里,后被头人悄悄放行。

隐姓埋名

熊国炳带着伤痛,沿祁连山西行,到酒泉屯升乡九家窑后,被一位张姓老人收留,并用土法给他治愈了冻伤。为不连累张大爷,熊国炳到了酒泉城。酒泉城里,国民党正大肆搜捕红军,将熊国炳列入“首犯”之一,悬赏1200元钢洋活捉他,悬赏600元买他的人头。

熊国炳白天在王家醋坊帮工,晚上藏王爷庙神像后安身。后经人介绍,与白玉生结婚。熊国炳为怀念张大爷的营救之恩和张庭富的相爱之情,遂改名张炳南,起早贪黑挑货郎担,摆纸烟摊,卖盐、卖大饼谋生。1945年,全家人搬到玉门油矿做工,因收入微薄,仍不得温饱。民国37年底又举家返回酒泉,靠卖火油、摆干果摊为业。

1956年冬,熊国炳向邻居借款40元作路费,返回酒泉。1957年底,民政部门补助熊国炳200元,帮助他和老伴一道迁回四川老家。熊国炳想长留故土,因山高坡陡,缺少面食,老伴生活不便,于1959年4月再次复迁酒泉。

离世

1960年10月底,这位隐姓埋名20多年的红军高级将领,终于闭上了眼睛……而幸存的徐向前、陈明义等战友们直到20多年后,才得知熊国炳的不幸遭遇。

人物评价

中共党史出版社审定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肃州历史》中评价:“熊国炳为中国革命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为人直率,多谋善断,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沉着倔强,信念坚定,特别是流落酒泉后,隐姓埋名20多年,不向家人和外人透露自己身份,解放后虽然登记过参加红军的经历,但他总认为西征途中许多战士英勇牺牲,自己愧对党和组织,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向组织提过多要求。熊国炳同志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精神永远受到酒泉人民的敬仰”。

后世纪念

2009年6月24日,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被誉为“巴山勇士”的熊国炳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在四川达州万源市竹峪中学举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