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保阿琮

更新时间:2023-08-31 19:23

牟保阿琮,约活跃于南宋末年,摩娑诏君主,相传是纳西族东巴文的发明者。

人物介绍

根据《木氏宦谱》的记载,牟保阿琮是蒙古族人爷爷的儿子。爷爷来到摩娑诏后,受到君主牟乐牟保的器重;因牟乐牟保无子,遂收爷爷的儿子牟保阿琮为养子。牟乐牟保死后,由牟保阿琮嗣位。

相传牟保阿琮在七岁的时候无师自通能够识字。长大以后,又熟知周边各部族的语言,熟悉诸子百家之书,因此人们认为他有神通。牟保阿琮参照梵文字母创制了东巴文字。在丽江白沙街西边岩脚村梵字崖上至今仍保存有牟保阿琮所刻的字。

相传有一次牟保阿琮在玉龙雪山喝了一盆清水后便通晓鸟兽之语。这件事传到大理国王段祥兴的耳边,段祥兴请牟保阿琮到大理测试后,果然分毫不差,因此受到段祥兴的器重。牟保阿琮向段祥兴准确地预言了十年之后蒙古灭大理的事。

牟保阿琮在位期间,摩娑诏各部之间互相征战,但最后都被牟保阿琮感化,共推其为主。善阐国(昆明)、乌斯藏等地的酋长亦尊其圣人。

牟保阿琮娶阿室秋为妻,生阿琮阿良。死后,由阿琮阿良嗣位。

传奇事迹

一是创制文字。在《木氏宦谱》中记载,牟保呵琮“生七岁,不学而识文字’,长大成人后,“旁通百蛮各家诸书,以为神通之说”,“且制本方文字’。他不学而识的文字,当是东巴象形文字,从小耳儒目染;一看图形便可知是什么意思。至于他创制的本方文字,一般认为是东巴文中的标音字格巴文。在丽江白沙街西边岩脚村后山崖上,刻留有一篇“阿综墨迹”,后人称为“梵字崖”,但尚未考证出为何种文字。悬崖上仔细辨认,于已漫憾的字迹中,发现一些字与形成于7世纪的天城体梵文字母相似,大概牟保阿琮确能使用梵文。在格巴文中,表示“黑”。“白”的两个字,据笔者看,与梵文字母中的两个字母极其相似,牟保阿琮根据梵文字母自制出一些格巴文字,是有可能的。

二是与大理国段氏的交往。据《木氏宦谱》载,牟保阿琮有一次到玉龙山上,看见一个石盎中的水清澈如玉,上前喝了几口。到林子里,忽然听懂了鸟语,人们都很惊异。这名声传到大理国,段王下相信,就派人来请他去试一试。试时,恰好有几只乌鸦边飞边叫,段王问阿琮:“乌鸦在说什么?”阿琼说:‘乌鸦说山后有一匹马死了,快去吃马肉。”段王派人去看,果然如此。后来又有两只斑鸠咕咕对语,段王又问:“斑鸠在说什么?”阿琼说:“一只斑鸠说,前坡养麦熟了,可以去吃了;另一只斑鸠说,不能去,坡头柏树上有一窝老鹰。’段王又派人去查看,跟阿琮说的一模一样。于是,段工对牟保阿琮功礼甚敬”,而且“每往厚赠’。

三是被推为“尊主”。据收藏于北岳庙中一份手写的祷辞序言中说,从西边加宽地来了三兄弟,住在玉龙雪山上,老三就是三朵(纳西保护神)。三朵托梦给阿琮说:“我从北方来助你,你是正直的南方人,我有让你的王国富强的愿望,你切勿三心二意。”说完化成一只白蜃消逝了。此后,每到阿琮征战时,总有一个白色勇将相助,打胜仗后又看不见了。阿琮去雪山上打猎,看见白鹿,就追过去,白鹿在一块大白石后消逝了,猎犬围着白石吠。阿琮去抱大白石,轻如一片树叶,就把它背下山来,到山下一放,又重如千斤,以为是三朵神灵所在,就建庙祭7巳此后,牟保阿琮所向无敌,摩举各部落都觉得他能“惟诚服从”,“敦德化人”,一致拥戴他为“尊主”。连”善阐(昆明)国、乌斯藏等界’,都称他为“生知圣人”。

从这些零星记载传说,可以推断牟保阿栋是宋代丽江较有作为的一代摩举诏王。阿琮之后,传位给他的儿子阿琮阿良(又称麦良)。

阿琮阿琮是宋元之交的丽江王。宋理宗宝信元年(1253),元宪宗派御弟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国,途经丽江,阿良到江口相迎,元军驻扎丽江城,阿良在诏城里招待忽必烈。后来,阿良跟从忽必烈征大理,攻克大理后,忽必烈让阿良“还镇摩裟诏”,而且“赐地名曰丽江郡”。到宋末忽必烈赐名“丽江郡”后,开始出现“丽江”字样,则同时当有“丽江城” 的说法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