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

更新时间:2024-05-17 10:25

瓜田李下是一则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古乐府曹植的《君子行》。

成语出处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后人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简化为成语“瓜田李下”。

成语典故

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

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

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成语寓意

袁聿修一生清廉,即使是面对好友的赠送也予以委婉的拒绝,这是对自身名誉的一种保护,是对自身品行的一种坚守。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误入“瓜田李下”的情况。虽然做事需要不畏惧别人的眼光,努力做好自己。但是,在这个纷扰的世界,尤其是如今这个几乎透明的网络世界,也应该适当避嫌,通过舆论来监督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行为规范。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瓜田李下”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定语,比喻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

不能用来形容田园生活。也作“瓜李之嫌”。

运用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但瓜田李下,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

清·杨潮观《偷桃捉住东方朔》:“愿侍瑶阶扫除花殿,一片冰心,早离李下瓜田。”

宋·黄庭坚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