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

更新时间:2024-08-06 06:34

德化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介于东经117 °55′~118°32′,北纬25°23′~25°56′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2232.1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化县常住人口为332148人。截至2023年2月,德化县辖12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浔中镇凤池街10号。

历史沿革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

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归德场,场址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

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

后汉乾祐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州)。

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

元,属泉州路、泉宁府和泉州分省。

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

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

1950年10月,划归晋江专区

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

1985年,撤晋江地区建地级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2月,德化县下辖12个镇、6个乡: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葛坑镇上涌镇盖德镇美湖镇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国宝乡大铭乡春美乡。县人民政府浔中镇凤池街1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东与福州市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毗邻,南和泉州市永春县接壤,西连三明市大田县,北毗三明市尤溪县。介于东经117°55′~118°32′,北纬25°23′~25°56′之间。县境东西长62.1千米,南北宽60.4千米,总面积2232.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化县地势较高,山脊多呈北东——西南走向,地貌以低中山地为主,部分为丘陵、山间盆地和河各阶地。最高点戴云山,海拔1856米,最低点仅217米。大部分地区海拔700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

气候

德化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进退明显,雨季、干季显著,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兼备。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一年四季分明。城关地区春季104天,夏季128天,秋季86天,冬季47天,城关年平均气温18℃,一月平均气温9℃,7月平均气温26℃。≥0℃全年积温6566℃,海拔每上升100米,积温减少230℃;≥l0℃全年积温5390℃,海拔每上升100米,积温减少295℃;≥15℃全年积温4449℃,海拔每上升100米,积温减少245℃;≥10℃一≤20℃全年积温4371℃,海拔每上升100米,积温减少229℃。无霜期,东南部长于西北部,城关地区一般260天。年降水量1600~2100毫米,东南多于西北,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8~89%。水、热同期,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地形复杂,气候变化不稳定,“三寒”、早春霜冻、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水文

德化县境内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向四周分流。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但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夏季较大。温泉分布在老断裂带,水温高,可利用的价值较大。境内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有浐溪、涌溪、大张溪、小尤溪、雷潭溪、双芹溪、梓溪、蕉溪、大溪、下甸溪、岭脚溪、双翰溪等12条,其中以浐溪、涌溪集雨面积最大,河流最长,流量最大。

土壤

德化县境内土壤可归纳为6个土类,其中林业用地土壤有5个土类,以红壤面积最大,占林地土壤总面积的84%;黄壤次之,占16%。成土母岩主要有5类;酸性岩占48.5%,主要为流纹岩凝灰熔岩花岗岩中性岩占27.3%,主要为英安岩安山岩石英闪长岩粗面岩;基性岩占0.1%,主要为辉绿岩、辉长岩;泥质岩占8.7%。主要为粉碎岩、变粒岩。灰绿二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砂质岩占12.8%。主要有砂岩,砾岩。成土母质中,山地土壤多为残积、坡积物,部分为堆积物;水稻土,梯田以坡积物为主;山垅田多为坡积、洪积二元结构;河流沿岸以冲积物为主,部分为坡积、冲积二元结构。

植被

德化县植被区,属常年暖湿的照叶林地带的南蛉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山绿槠类照叶林小区,即属于南亚热带照叶林区。这里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交界处,因而植物区和植被类型便具有某些过渡性的特点,原始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而代之以次生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德化县有维管束植物145科,393属580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3属44种。裸子植物6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17科351属526种,乔木152种,灌木180种。草本248种。树木中的珍稀树种有鹅掌楸福建柏油杉黄檀等属国家二、三类保护的树种,珍贵树种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黄山松、百日青、戴云栎、阔瓣白兰花、木荚红豆树、建宁椴等;还有黄连、土洋参(属国家三类保护的珍稀植物)、瑞香、七叶一枝花、石香薷、大血藤、卷丹、山含笑、杜鹃花及多种兰花等。美湖乡小湖村的古樟树为唐代所植,现树高28.01米,胸围16.7米,地围27.05米,冠幅东西33.8米,南北39.95米,为福建最古老的樟树。淳湖久住村亦尚存几株古樟,永安岩寺庙前有数株大柳杉,其中最大一株高34.6米,胸径1.9米,誉为“柳杉王”。赤水乡戴云村、葛坑乡大正村还有“杉树王”等。

德化县有淡水鱼类有15科,37属,43种,其中鲤鱼科最多,有18属21种,占48%;其次是鳍鳅科有3属3种,占6.9%,绝大部分属溪河性鱼类;还有少量回游性、半回游性淀居性鱼类。特种水生动物资源有3个门6个纲,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龟、鳖、棘胸蛙。两栖类有东方蝾螈、肥螈、大螗蜍(姑婆)、黑眶蟾蜍、中国雨蛙(雨鬼)、泽蛙、沼蛙、虎纹蛙(田鸡)、黑斑蛙(青蛙)等;爬行类锈链游蛇翠青蛇(青竹丝)、福建后棱蛇(土蛇)、乌风蛇、绞花林蛇、灰鼠蛇、水赤链游蛇、银环蛇(簸箕甲)、眼镜蛇(吹风蛇、眼镜王蛇)等;野生鸟类白腹山雕、鸢、白鹇(画鸡)、环颈雉(山鸡)、竹鸡(勤子)、鹧鸪,珠颈斑(家雉)等;哺乳类有50余种,主要有刺猬、蝙蝠、猕猴、穿山甲、花松鼠(树鼠)等。

水资源

德化县水足,年均降水量1769毫米左右,为福建省多雨区之一;全县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31.2万千瓦,现有水电装机容量28.7万千瓦。

矿产资源

德化县矿富,重要矿产资源有陶瓷土(包括高岭土矿瓷石矿)、黄金石灰石地热水等矿种29个,其中金属矿11种、矿床点38处,非金属矿18种、矿床点139处。已探明资源储量的有铁、金、陶瓷土等18种,其中铁7693万吨、金33吨、陶瓷土1137万吨、石灰石上亿吨。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化县常住人口为332148人。

民族构成

德化县先民属闽越族。德化县有汉族,畲族阿美族高山族,壮族,苗族,满族,瑶族,水族,蒙古族,哈尼族,土家族。

经济

综述

2021年,德化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27.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20年增长11.6%,增速居全市第二,分别高于全国(8.1%)、全省(8.0%)、泉州(8.1%)3.5个、3.6个、3.5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1亿元,增长4.3%,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94.25亿元,增长12.4%,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增长12%,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0.72亿元,增长11.1%,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2022年,德化县生产总值353.44亿元,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2亿元,增长6%;工业增加值162.9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9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9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38.99亿元,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8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64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7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51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1元,增长6.5%。

第一产业

2021年,德化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4亿元,增长5.4%。其中:种植业产值13.89亿元,增长6.7%,林业产值2.27亿元,增长18%,牧业产值7.89亿元,增长2.7%,渔业产值0.31亿元,增长6%。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粮食播种面积13.95万亩,增长0.6%;粮食产量6.2万吨,增长2.5%;水果产量26298吨,增长6.1%;蔬菜种植面积10.17万亩,产量12.52万吨,分别增长4.8%和6.8%;肉类总产量1.7万吨,增长4.5%。新增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2家,市级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各8家。

第二产业

2021年,德化县1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417.4亿元,可比价增长13.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55亿元,增长13.9%,增速较2020年同期提升8.9个百分点。一是产业增长面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2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接近8成,累计实现产值349.43亿元,增长34.7%;其中,产值增速10%以上的企业有113家。二是主导行业支撑强。陶瓷业、矿山冶炼业、电力业三大主要行业累计完成产值364.4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7.3%。其中,120家陶瓷业企业完成产值289.17亿元,增长23.2%;10家矿山冶炼业企业完成产值64.79亿元,增长6.9%;4家电力业企业完成产值10.49亿元,增长19.8%。三是大型企业贡献显著。累计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86家,累计实现产值362.87亿元,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6.9%。新增外贸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60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列入省市级龙头企业41家。

第三产业

2021年,德化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20.72亿元,增长1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为5.19亿元、7.62亿元、30.56亿元、15.21亿元、17.61亿元、44.38亿元,分别增长10.4%、13.1%、16.9%、8.5%、8.3%、9.1%。从基础指标看,商品房销售面积、规模以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工资总额、存贷款余额等第三产业增加值主要核算指标强势回升,分别增长20.3%、39.5%、33.1%、19.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12月,德化县现有中小学校104所、在校生72617人,幼儿园65所、幼儿16837人(公办园26所,幼儿10817人、占比64.24%,附属学前班6个,幼儿137人、占比0.82%,民办园33所,幼儿5883人、占比34.94%);完全小学20所、教学点8个,在校生35092人;中学9所,在校生17986人(初中5所、独立高中1所、完中3所,初中在校生11975人,高中在校生6011人);特校1所,在校生169人;职校1所,在校生2533人。其中县镇学生72295人占比99.56%,乡村学生322人占比0.44%,呈现城乡“一头大、一头小”的独特教育格局(8个乡镇“零生源”)。全县教师4013人,其中城区教师3773人占比94%,农村教师240人占比6%。

文化事业

2022年,德化县《德化年鉴(2021)》获评“中国精品年鉴”,融媒体中心进入全省优秀县级融媒体中心30强;成立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德化分院,德化窑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

医疗卫生

2022年,德化县医院与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共建医联体,入选全国首批“千县工程”名单;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创建爱心幸福城入选省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案例。

社会保障

2022年,德化县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新增城镇就业217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2人、“五险”参保9857人次,建成限价房1885套,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952套,实施临时救助7476人次、发放救助金447万元。

政治

交通

铁路

兴泉铁路贯穿县域,在县城附近(盖德镇)设有德化站

公路

后茅公路——德化段:泉州后渚港至永安茅坪公路,又称13~305线,原称晋永线(晋江至永安),从永春苏坑入德化英山格经城关、浔中、国宝、赤水、美湖会龙桥、联春、春美、过十八格、出石岭入大田仙峰,长74.78千米。

水漳公路——德化段:福州南门兜至永定三层岭公路,又称13~103线,原称水漳线(古田县水口至漳平),德化路段起自德化与永泰交界山土窟坂,经水口、南埕、雷峰,至城关涂厝格,长57.5千米,接晋永公路出英山格经永春至漳平。

沙县—厦门高速公路途经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其中,于德化县辖区内设德化(位于龙浔镇)、德化九仙山(位于国宝乡)、德化上涌(位于上涌镇)3个互通口,戴云山1对服务区。该线路全线于2017年12月12日通车。

历史文化

县名由来

据载,“德化”正式命名是在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的“化”,即“以德化民”。此后,古县“德化”之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

陶瓷文化

德化县是千年古县、千年瓷都。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37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开始制作原始青瓷,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化窑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德化白瓷入选福建文化标识。

德化陶瓷以“白”见长。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德化白瓷胎釉纯白,瓷质致密,温润如玉,被誉为“象牙白”“鹅绒白”等,法国人将德化白瓷命名为“BLANC DE CHINE”,即“中国白”。

以明代“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一批瓷雕大师,奠定了德化瓷雕技艺基础和风格,所创作品造型优美、气韵生动。德化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品牌价值超千亿元。

风景名胜

九仙山风景区位于德化县西北部的赤水、上涌、大铭三地的交界处。年平均雾日、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均列中国第二位。山中有奇石怪洞等12胜景,风景区内有灵鹫岩、永安岩、莲花岩等7座岩寺。九仙山为五莲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与五莲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1995年,松柏乡政府正式将其列入发展计划。修复了孙膑读书院遗址,并重塑了孙膑像,开辟了孙膑书院游览区。1998年,九仙山含在五莲山之内,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岱仙瀑布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生态旅游景区。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翠,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着宽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39米。

戴云峰“一柱撑空”,高出云表,因常被云雾所盖而得名,是福建省中部主要山脉,福建省有名的“绿色宝库”,素有“闽中屋脊”之称。山体由大戴云、小戴云、中尖、白鹿贡、莲花池贡、牛皮尖、大格贡等七座高海拔山峰组成,其中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境内第一高峰。戴云山景色秀丽,奇峰异石,有戴云十六景,特色的宗教文化、革命斗争的历史遗迹、珍稀的动植物活标本,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保障、水源涵养、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以及研究亚热带山地植被的兴变演替。

石牛山风景旅游区保留了原生态的风貌,因山上巨石似牛而得名,具有“峰险、石怪、树奇、洞幽”之美。由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高1782米,是中国两处古火山放射状爆发口之一;特别是火山口内,堪称天然火山立体模型活标本。景区拥有石牛山潜火山岩地貌等地质遗迹资源,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火山构造学等学科的天然博物馆。山中有一名刹“石壶祖殿”,是闽台两地的道教圣地;发源于石牛山的岱仙瀑布,飞流直泻139米;号称“闽中第一漂”的岱仙溪竹筏漂流,盘旋10千米。

荣誉称号

德化县先后荣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国陶瓷之乡”“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

2019年2月2日,德化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7月,德化县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20年5月,德化县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5月29日,德化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29日,德化县入选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德化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1月,德化县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2月,德化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德化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3日,德化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6月,德化县位列“数字乡村”百强县榜单第70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