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19:02
盐柴类半灌木 牧草英文名:salt semi-shrub,广泛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的荒漠区,也是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草地的共建种类。
这一亚类群是指藜科的半灌木为主,亦包括柽柳科的琵琶柴属的一类超早生的半灌木植物。通常植株体木质化较强,茎叶粗糙,又因其体内含灰分较高,牧民以盐柴概称。它们也可以根据株高<50厘米和株丛径<50厘米划分出盐柴类小半灌木。
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地区。
由于本类牧草大多数种的叶片退化,枝条木质化强烈,当年生枝条肉质化,冬季易脱落。草质粗劣,灰分含量高,因此利用率低,除骆驼能较好地利用,羊可以季节性采食外,其余家畜利用很差或几乎不食。由盐柴类半灌木植物组成的草地一般在早春、晚秋或冬季作为骆驼、羊的放牧场利用。虽然这类牧草密度小,生产力低,质量差,但它们分布广,面积大,仍不失为一类重要的牧草资源。
《看 那西藏》对盐柴类半灌木的描写
和高原东南部湿润的森林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高原西北部则是气候十分干旱的荒漠。它从西南部的阿里北部经昆仑山、阿尔金山与柴达木盆地相连。这里既有卤地如雪的盐漠,也有寸草不生的阿克赛钦——“白漠”。尽管气候极其干旱,土壤粗瘠且常含盐分,时有风沙袭击或严寒低温的伤害,生境恶劣严酷,却仍然有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植物顽强生长,显示出生命的威力。在超旱生的灌木和小半灌木中以藜科的一些属如猪毛菜、驼绒藜、盐爪爪,合头草以及柽柳科的红砂等植物种类为主。它们的叶子大都退化或特化(肉质、具茸毛等),极为耐旱,具较强的抗盐性又适应粗劣基质,统称为盐柴类半灌木。这些荒漠植被在柴达木盆地及其周围山地分布最为广泛,那里的低山和砾石戈壁的土壤中多含有一定量的石膏、碳酸钙和盐分。这些荒漠植物都有独特的生态适应特性,如红砂,具深根,枝条被沙埋后遇有水分可以生出不定根,在不良气候条件下,茎杆自根际劈裂,进行独特的无性繁殖。出自《看 那西藏》第六节:耐旱抗盐的荒漠。
盐柴类半灌木植物的抗旱性比蒿类半灌木更强,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盐性,亦能耐土壤瘠薄。它们分布于荒漠区的石质低山和平原砾石戈壁,更多地分布于基质有一定砾质化、土层中含有一定量石膏、碳酸钙和盐分的土壤上。组成草地群落的覆盖度很小,一般在5%~30%。盐柴类半灌木植物在生长节律上属于发育较晚的类型。它们春季返青较迟,大多数种要到4月底至5月上旬幼芽才开始萌动,5月中旬长出肉质小叶,5~8月—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8月底至9月初开花结实,10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其种子很小。荒漠盐柴类半灌木可以进入半荒漠地带,与小禾草组成荒漠草原草地,主要有短叶假木贼、合头藜、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松叶猪毛菜(S.Laricfolia)、红砂等,组成的荒漠草原草地,处于低带,土壤砾质化较强,属于向山地草原化荒漠过渡的干旱类型,草地的质量和生产力都较低的一类,一般作为羊的春秋场放牧利用。分布于荒漠草地的盐柴类半灌木主要有红砂、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蒿叶猪毛菜、木本猪毛菜(S.Arbuscula)、天山猪毛菜(S.Junatovii)、松叶猪毛菜、东方猪毛菜(S.Orientalis)、合头藜、戈壁藜、小蓬、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短叶假木贼、粗糙假木贼(Anabasis pelliotii)、白垩假木贼(Anabasis cretacea)、高枝假木贼(Anabasis elatior)、展枝假木贼(Anabasis truncata)、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樟味藜、白滨藜(Atriplex calla)等。盐柴类半灌木植物的经济价值较蒿类半灌木差,但它们分布的生境更为严酷,耐旱性远远强于蒿类半灌木。其分布的面积也大于蒿类半灌木,成为我国荒漠草地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在化学成分上的特点,首先是大多数植物粗灰分和钙的含量比较高。粗灰分含量可达20%~25%,钙的含量—般在1%~3%之间,因此家畜采食此类牧草可达到补充矿物质营养的作用;此外,它们的粗蛋白质含量大多在l0%~12%之间,在各科牧草中仅次于豆科牧草而居第二位。本类牧草的另—个主要特点是自然含水率高,鲜嫩时植物体内含水量在20%~50%之间,平均为30%,这对家畜的适口性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