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30 13:39
唐代,石印山顶就有建筑物供人登临休闲观光。
明万历年间,忠州知州尹愉始建天子殿。
清康熙年间,当地能工巧匠偶见山鹰从玉印山脚展翅起飞,盘旋而上,顿生灵感,遂依山修建塔形楼阁,即成石宝寨。
清乾隆元年(1736年),十二层寨楼始建,名为“岑楼”。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寨楼基于旧制重新建造,遂为现存建筑。
石宝寨位于忠县县城和万州区之间的长江北岸,自新构造期以来,长期处于间歇性上升状态,经构造剥蚀、水流侵蚀和多组构造裂隙等的影响,形成多级夷平面。在后期水流侵蚀和多组构造卸荷裂隙作用下,缓倾厚层砂岩和泥岩出露地段形成石坝,石宝寨所在地玉印山即为其中石坝之一。
石宝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凉寒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夏季气温高,冬季温暖多雾,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6摄氏度~8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27~38摄氏度,最高气温43.8摄氏度。
石宝寨古建筑群于明万历年间始建,景区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86平方米。南临长江航道,西北侧有后溪河和尖山子,东北与新石宝镇相望。寨楼山顶海拔211.04米,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水位后,石宝寨四面环水,在巨型围堤环绕下,石宝寨成为长江一处大型江中“盆景”,享有长江“小蓬莱”美称。寨楼依山而建,飞檐展翼,极为壮观。阁楼共12层,通高56米。寨顶有古刹天子殿,临岩筑墙、殿宇巍峨、蔚为壮观,还有文物陈列室和鸭子洞、流米洞、石宝姑娘、老鹰找路等。
石宝寨塔楼构思奇妙,工艺独特,总体布局依山就势,绝壁建楼,木石相衔,四角三方,紧扣山体。塔楼层层叠叠,飞檐展翼,逐层内收,直插云天,集传统塔式建筑的特色与宫廷建筑的神韵于一体。楼体材质考究,选用生长多年、木质坚硬、防蛀耐蚀的马桑树木做主要材料,至今完好无损。塔楼结构独具匠心,穿斗式木构架,整个塔楼无一铁钉,乃世界所罕见。寨楼层层向山体倾斜,以减轻寨楼荷载,每楼三面为木格花窗,临江面有直径1米左右的圆窗,便于通风观景,减少阻力,为古人运用建筑力学的典范之作,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稳如磐石。在中国仅存的几座高层木结构建筑中,石宝寨寨楼是唯一的、最高的和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也是南方民间建筑的经典之作。
“江上明珠”牌坊位于连接新石宝镇与石宝寨的大桥桥头,牌坊上横书“江上明珠”4个大字,为1992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石宝寨调研时的题词。
十二生肖位于桥头空地左右两边,各塑有动物头像6只,为仿制的圆明园十二生肖。
关公浮雕艺术墙又称关公墙,为汉白玉浮雕墙体,内容是三国时关羽的故事。以关羽“忠”为核心形成的忠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在忠县流传着巴蔓子刎首留城,严颜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秦良玉忠君勤王、抗击外敌入侵等故事。
十二层寨楼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名为“岑楼”。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基于旧制重新建造,遂为现存建筑,寨楼是石宝寨古建筑群的主体建筑,由古寨门、寨身塔楼和寨顶古刹3部分组成。古寨门形如牌楼,高约8米,砖石结构,歇山翘角瓦顶,中高旁低,门额横书“梯云直上”4字,意即由此而进,登梯腾云直上九重天;竖写“小蓬莱”。整个山门都饰以精致浮雕、泥塑,如五龙捧圣、双狮戏彩、哪吒闹海等。石宝寨塔楼主体为红色的全木塔形楼阁,塔楼构思奇妙,工艺独特,是“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塔楼共12层,通高56米,乃当地的能工巧匠据雄鹰展翅盘旋而上之玉印山所构思设计。塔楼临岩筑基,依山取势,分为上下两部分,下9层上3层,下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楼内设木梯,供游人攀登上下。古人利用岩石的自然倾斜,打孔穿石立柱,木石相衔,层层连接,飞檐展翼,层层收缩而上,蔚为壮观。每层楼斗拱相接,全为木质连接,整个建筑没有利用一颗铁钉。楼体材质选用生长多年、木质坚硬、防蛀耐蚀的马桑树做主要材料。
天子殿位于玉印山顶。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至同治年多次维修、扩建,距今400年历史,是石宝寨现存最早的建筑。天子殿坐东向西,为三进四合院,由大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为砖木混合结构,抬梁式屋构架,红墙碧瓦。殿内装饰华丽,幡幢林立,流金溢彩。前殿是护法殿,中间是忠义神武的关圣大帝(关羽),左右是“四大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正殿为玉皇殿,置玉皇大帝塑像以及南极仙翁、真武大帝、太上老君、文曲星(魁星)、太白金星、哪吒、九曜星、巨灵神、二郎神、托塔天王等天宫里的各路人马。正殿后面是两厢房,分别为“八仙过海”和“瑶池祝寿”大型花岗岩石浮雕,两厢房中间修有“爱河桥”。后殿供奉有王母娘娘和七仙女。整个天庭安排规范,布置严谨,人物造型生动。
传说石宝寨的爱河桥通往天上,又称通天桥,位于天子殿正殿后的庭院中。“爱”是爱心的“爱”,传说一个人一生做好事,充满爱心,就能3步跨过爱河桥;如果一个人作恶多端,丧失良心做坏事,3步跨不过爱河桥,会掉进桥下水池被娃娃鱼吃掉。
鸭子洞位于天子殿前的平坝中。为一天然石洞,洞口如碗口大小,洞周围用石条围砌。传说此洞与长江相连,每逢春夏交接之际,洞口云气缭绕,人们好奇洞口通往何处,于是在小鸭子腿上做记号,放进洞里,不久鸭子从长江浮出来,故称鸭子洞。明末,以谭宏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驻扎在石宝寨上,清军驻扎在山脚,清军长时间围城,起义军因为这个鸭子洞,不仅可以喝长江水,还可以吃长江鱼。3个月后,起义军把活鱼挂在寨门口,清军以为起义军有神仙相助,遂退了兵。
流米洞位于天子殿后。为一天然石洞,洞大如碗。以前石印山顶有崇圣寺,相传位于寺里的石洞曾能流出大米,不管当天寺里有多少人,每天流出的米刚好够和尚们吃。后来一个贪心的和尚嫌洞小,流出来的米少,就拿錾子把洞凿大,想多得到一些米,从此这个石洞再也不流米了。
古炮台位于天子殿后院外的平坝上。炮台是清同治年间为抗击外来侵略者而建,现存土炮原有3米多长,经年累月锈蚀断裂,尚存其中一截。
2005年,三峡工程建设,石宝寨原地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保护工程主要包括围堤建设、山体危岩治理、修建连接桥、石宝寨寨楼落架大修、环境治理5个方面。为抢救这一文物,文物专家提出“就地保护,护坡仰墙”方案,即沿玉印山周围修筑一圈护坡,保护山体。同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墙,把整个山寨圈围起来,最终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江中盆景”这一美景。
2005年12月,石宝寨原地保护工程开工建设。
2008年12月,石宝寨原地保护工程完工。
2009年4月17日,石宝寨重新对外开放旅游接待工作。
2010年12月2日,石宝寨通过综合竣工验收。
2011年,在石宝寨连接桥入口处增设十二生肖景点。
2012年,完善石宝寨景区接待中心接待室功能,完成名家名人龙瑞题写“石宝寨”镌刻。
2013年,实施石宝寨景区公厕改造,并启动石宝寨大门设计工作,安装景区监控系统,更换景区标识标牌。
2014年,完成石宝寨景区大门建设、石宝寨围堰抽排水系统增改工程,安装景区大门电子检票系统。
2015年,启动石宝寨围堰花海方案设计前期工作。
2016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石宝寨防雷工程、抽排水系统维护维修、管道安装除锈防腐、景区绿化等。
2017年,对石宝寨景区玉印山右侧危岩进行排危加固处理,安置被动防护网280平方米。
1982年,石宝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1年6月,石宝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0月,石宝寨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8年11月,石宝寨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六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2年1月,石宝寨入选重庆市首批历史名园名单。
唐代诗人白居易年轻时曾避乱江南,对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学士等职,因上书议政,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调忠州当刺史。立夏后的一天,白居易偕好友肖处士到石宝巡访民情。在石宝街上察看一番后,方进玉印寺拜见玉印长老。玉印长老吩咐厨子,办点可口菜肴招待贵客。僧厨释保师傅打听到白大人喜欢吃忠州的蒸肉和炸豆腐,但出家人吃素,何况当天不逢场,买不到猪肉,怎么办呢?想了半天,释保想出一个妙法,用豆腐代替猪肉。他把豆腐用香油炸透,再用糖汁味水煮软和上调料,裹上扣肉面粉,装入香油碗内,置大火上蒸熟,既有油炸豆腐的香味,又有蒸肉的美味,两菜合一菜,新奇又鲜美。
午餐席上,满满一桌素菜,最受欢迎的是那道新菜。当问知此菜是释保别出心裁烹制而成,白居易为此菜命名“释保蒸豆腐”。这道菜从玉印寺传到石宝民间,再传遍忠州城乡各地,由于人名与地名同音,后来就叫“石宝蒸豆腐”。
2019年7月4日,石宝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活动在石宝寨景区举行。
2021年11月,忠县石宝寨景区开展消防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石宝寨是中国现存最高、层数最多的木结构建筑,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记载了中国民间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和成就。既是三峡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三峡工程以后,石宝寨形成的“江中盆景”成为长江三峡游航线上的最具观赏价值的旅游景点。
全年08:00—16:30
门票价格:50元/人
重庆朝天门交通广场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或在朝天门码头乘快艇4小时即抵达忠县,在忠县汽车站换乘班车(30分钟一班)前往石宝寨。在石宝镇南侧的长江北岸有旅游码头,适宜大型船舶停泊。乘坐游轮在此处下船后,步行650米可到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