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2 19:28
贴现率原是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时,银行扣取自贴现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利息率。经济学家将贴现率用来衡量未来收入和支出折算成现值的一个桥梁。贴现率越高,则同样一元钱发生在将来的收入或支出折算成今天的货币价值就越小;在经济学中贴现率是一个中性概念,它的高低是市场上对货币的供需形势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并无所谓好坏。
社会学家将适用于经济活动的贴现率的概念推广到一般社会活动,得出社会贴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
的概念,它表明人们对将来发生的各种事情有多重视。一个高的社会贴现率,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减弱,说明人们只追求眼前利益。变得鼠目寸光。商业上的毁约,政治上的失信,对设备保养掉以轻心,对环境破坏无动于衷,对下一代人不负责任,甚至今朝有酒今朝醉,都是社会贴现率高所表现的心态。所以社会贴现率上升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人与人的联系减弱,机会主义的泛滥。 社会贴现率受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它依赖于经济贴现率;其次,社会的安定,特别是政治安定对社会贴现率有重大影响;人的平均剩余寿命、社会的犯罪率、交通事故率、职业保障程度,也会对社会贴现率产生影响。
在西方经济学中,公共投资项目评估一般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该方法经常用于计算某一公共支出的社会净收益,它通过比较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选择净收益最大的项目,使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得以有效配置。在利用费用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评价时,由于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具体方法。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经济净现值法(ENPV),内部利润率法(EIRR),效益费用比法三种评价准则(或指标)。在分析过程中,社会贴现率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因为只有准确地确定社会贴现率,才能对一个项目的取舍做出正确的判断。
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
社会贴现率是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其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得到完全准确的数据是相当困难的。对于一个投资项目,如果采用过低的贴现率,社会无效工程也会上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采用过高的贴现率,有效工程会因无法通过可行性分析而被舍弃。而且,过高的贴现率还会使人们低估未来的长远利益,刺激人们更早地耗尽自然资源,并把成本负担推到未来几代人的身上。所以,只有选择恰当的社会贴现率,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才能使经济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及其内部合理地配置。
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在现有市场的贴现率基础上进行,该贴现率被用于所有工程,而不计工程的种类和
工程带来的效益和损失分配
与某项工程有关的对环境长久性的严重的破坏作为不重要的数字被显示在工程的平衡表上。由于许多环境资源不是可供销售的财富,它们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因此这种评估方法常不能正确估价项目中的环境资源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讲,项目评估的目标是投资人获得最大的总体净效用,而不管由此导致的社会收益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公平的意义无从谈起。贴现率问题的争论,使得传统的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显得“狭隘”了。尤其是环境保护论者,他们批评传统经济学将成本效益分析狭义地运用于诸如剧毒和永久性核废料的生产和储藏、人为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与可持续性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上,人们对这些评估方法的运用对长远未来可能造成的后果表示担忧。有关代际公正和代际补偿等难题的出现,使得政策制定及其相关的分析变得复杂起来。
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
社会贴现率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贴现率相对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对于某种可再生资源来说,它有一个最大可持续产品供给量(或利用强度),一旦超过这个产品供给量(或利用强度),资源生产量就会低于资源消耗量,资源质量也会发生退化。在其他形式资本利用贴现率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再生资源总存在一个最大可持续利用贴现率,如果人们利用这种资源的贴现率超过此值,他们对这种资源利用的强度也将超过资源最大可持续利用强度。现实中各种贴现率是在不完备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是对现时经济状况的反应,而非完全是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价值体现。由于人们经济活动的获利时域是有限的,甚至是相当短暂的,人们对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及其利益分享预期有很大不确定性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会导致现实贴现率高于最大可持续利用贴现率。人们对某些自然资源利用贴现率确定得过高,可能会做出“让资源最先灭绝”的决策。达斯古帕塔(P.Dasgupta,1990)的推导证明,对于耗竭性资源,贴现率愈高,资源的耗竭速度在早期阶段就愈快。综上所述,制定合适的社会贴现率,对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确定社会贴现率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法
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是以其用于其它次优用途的收益来衡量的,即以资金不用于政府的公共投 资,而投入到其它领域所能创造的价值来衡量。如果公共部门投资的资金是来源于私人部门的投资的减少,那么私人投资的税前投资回报率反映了公共项目的机会成本,因为税收只是使财富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并未损失,所以只有税前收益率才能反映这笔资金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如果资金是来源于私人部门消费的减少,则以私人储蓄的税后收益率来衡量。如果是来源于两者,则根据两种资金来源的比例再作决定。 通过计算资本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社会贴现率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可行,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不少准点,比如:一是公共投资所需资金来源于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比例不好确定;二是不同的税种由于税率不同,对消费和投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三是一个公共投资项目究竟是由哪一种或哪几种税来提供资金并不清楚。所以,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社会贴现率。
时间偏好率法
GretchenB。Chapman(2001)通过3个试验证明用于评估未来几代产出的贴现率仅同时间有关,而同其他因素无关。也就是说,长期项目的社会贴现率受到人们时间偏好的影响。这证明时间偏好对于评估环境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K。J。Arrow,W。R。Cline,K。G。Maler,M。MunsingheandJ。E。Stiglitz(1995)通过研究,提出社会贴现率指数是经济学家比较不同时间点经济结果的重要工具,并指出社会贴现率呈指数形式。
基于上述理论,MartinL.weitzman(2001)提出了建立在“gamma折现”概念基础上的解决社会贴现率问题的方法框架,从这个框架出发,人们所熟悉的指数贴现曲线可以看作是gamma贴现的一个特例,正如一个指数概率分布可以看作是总体gamma概率分布的一个特例。作者提出,尽管每一个人认为社会贴现率为一个常数,但很多人意愿综合在一起的社会贴现率却是随时间下降的。他以“WNO”(“WorldNationsOficial”or“WiseNeutralObserver”)的身份把专家分成两组,第一组专家确定各个时期由于该项目导致的相关收入变化的总现值,以“期望消费等式”净实际美元的形式赋值给各个时期。第一组包括m个专家负责评估全球变暖。专家i用模型i预测得出在时间t的消费等式净现值为Zi(t),以WNO的观点来看,专家组1中的每个专家都具有相同的可信度;第二组专家被任命提出适当的时间权重A(t),用来加总不同时间的净现值Z(t)为一个单一的present—discountingexpectedconsumption—equivalentnetbenefits。第二组包括n个专家。j专家用j模型得出时间评估权重A(t)。正如WNO所理解的,社会贴现权重仅代表一种观点,社会贴现率与其说是专家学者的观测值,不如说是他们所相信的主观判断。因此,需采用更加精确的模型来决定A(t)。
以净现值的贴现为指数曲线形式为前提,MartinL。Weitzman提出两个假设。假设1:每个人的时间评估权重符合指数形式;假设2:指数变量(Xj)的分布密度函数f(x)符合gamma分布。然后经一系列计算可以得出A(t)及有效的贴现率表达形式。
“gamma”贴现的方法将人们对时间偏好的不确定性引入到社会贴现率的计算中,无疑提高了折现率计算的可信度,并最终给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计算公式,使社会贴现率的确定准确直观。然而,作者采用gamma方法导出社会贴现率公式的前提“折现以指数曲线形式下降”,以及两个假设“人们的时间偏好呈指数分布”,“指数分布中的变量呈gamma分布”仍需检验。很多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Henderson,Norman和Langford,Ian(1998)通过行为学、经济学、公众选择以及对现实收集到的大量累积数据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实证的方法论证得出了“双曲折现”的结论。他们指出社会长期项目的经济贴现率在本质上应该为双曲线形状,而不是指数形状,行为学研究及经验经济学的研究都支持双曲折现的假设;而且进一步指出即使行为学,经济学,公众选择方面的证据还不能完全肯定得出双曲折现的结果,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很多人的以指数形式表述的时间偏好,叠加到一起,最终成双曲线形式。他们还进一步提出,双曲线贴现方法除了能比指数贴现方法更准确地反映公众意愿外,而且还能更加合理地解决长期项目的贴现问题,因此,其对费用一效益分析方法具有更加重要的实际意义。AngelinaLazaro,RamortBarberan和EncanmcionRubio(2002)通过对时间偏好TP的四个影响因素:时间、多态选择性、延迟/加速不对称性、作用领域的研究,也论证了双曲线形式更能完善的表达社会贴现率。DavidLaibson(1998)研究结果也支持社会贴现率为双曲线形式的论点。
基于历史数据推算未来项目的社会贴现率
①加权平均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为指导,设法算出私人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及税收的影响,再通过加权平均算出社会贴现率。②以GNP增长率代替远期未来项目的社会贴现率。AriRab提出将社会贴现率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时间偏好,另一部分是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并指出,“传统的社会贴现率确定方法犯了一个将贴现率中的时间偏好因素当成代表财富增加的错误,然而,事实上,时间偏好因素仅同再分配有关。再分配的时间范围受到市场行为有效期间的限制,特别是贷款”。因此,提出了两步确定贴现的方法,短期项目(大约30年)用传统的社会贴现率,其中包涵时间偏好;长期项目采用GNP经济增长率,不再包涵时间偏好。AriRabl还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成本、效益的增长率同贴现率同样重要,实际上是这两个增长率的差值对贴现起作用。对很多环境成本来说,在以后几代,这两个增长率的数值很接近,这意味着在预测增长率时,一些不确定因素就可以去除,人们就可以以有效增长率近似为零来处理问题。上面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在新经济条件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社会贴现率有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贴现率的确定的影响还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
计算方法
假设本金为A,年利率为r,1年以后还款的计算方法是A+A×r=A(1+r),即本金乘以1加利率的和;2年以后还款的计算方法是A(1+r)(1+r)=A(1+r)2;3年以后还款的计算方法是A(1+r)2(1+r)=A(1+r)3;依此类推,t年以后的本利和为:S=A(1+r)t,这就是资金借贷的计算公式。
根据这个公式,如果本金为A,年利率为100%,那么1年后的本利和为A(1+1)=2A;如果半年计算一次利息,那么1年后的本利和为A(1+1/2)2=2.25;如果把计算周期再缩短,1年内计息n次,本利和的计算公式就是A(1+1/n)n;如果允许每时每刻都计息、即计算复利无穷多次(n趋于无穷大),本利和的结果是eA=2.71828A;其中e为数学中自然对数的底,它的经济学意义就是利率为100%时,不间断计息在1年后所得到的收入对本金的倍数。因为有了利息,现在的一笔钱到了将来会增殖,而将来的一笔钱折算到现在会缩水,产生缩水的比率就叫贴现率。利率与贴现率其实是一回事。例如,当利率为10%时,现在的100元等于1年后110元;反过来,也可以说,当贴现率为10%时,1年后的110元的现值是100元。
举例
贴现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例如有一个投资项目,预计5年后能挣100万元,你必须通过贴现率把100万折算为现值,跟现在的投入相比,才能判断这个项目是否合算。再如建一个核电站,30年以后报废,清理费用是10亿美元,如果不用贴现率,这个费用看起来很高,但是用10%的贴现率一算(用10亿除以1.1的30次方),清理费用的现值是0.57亿美元。知道了这个结果,就有助于进行当前的决策。贴现率的概念在经济学上意味着将来的钱没有现在的钱值钱。把这个概念推广到社会学上,就得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它的意思是将来的事没有现在重要。社会贴现率越高,意味着将来越不重要,人们越不考虑当前行为的后果。“今朝有酒今朝醉”是社会贴现率高的写照。社会贴现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预期寿命。对于一个临刑的死刑犯来说,他的社会贴现率几乎是无穷大,因为将来的事跟他已经没有关系。战争时期的社会贴现率比和平时期要高,因为社会动荡,朝不保夕,人们对未来丧失了信心。类似地,治安状况、人口结构、政治稳定性、道德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社会贴现率的高低。社会贴现率高是一个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
贴现率的存在
贴现率之所以存在并大于零,是因为人的生命有限,并且随时有终结的可能。设想一下,如果人可以永远不死,无论怎么样也不会死,那么将来和现在就没有区别。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人类的寿命近似于无限(人类终究会灭亡,但灭亡的时间超出了现在的可知范围),所以整个人类的贴现率近似于零。这个判断的社会学含义就是人类所为一个整体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幸福,要把未来人的利益和当代人的利益同等对待。这也说明了环保和公益事业存在的原因及其重要性。
引主要作用
贴现率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作经济可行性分析。一个投资项目是否可行,要核算它的投入和产出。投入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原材料;产出包括多种产品,它们有各自的价格;另外还要计算项目报废的处理成本和残值。项目从建设到报废可能要贯穿一个时期,而项目的支出和收入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点,只有把各个时点的花费和收入折算为现值,才能进行核算。核算的结果,如果赚钱,就意味着项目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是可行的;反之,如果赔钱,就意味着项目消耗了财富,是不可行的。
项目能开展
是不是所有赔钱的项目都不能开展?也不一定。有时候为了经济之外的原因,例如社会公平,也可能牺牲经济效率。一个项目可能不赚钱,但它使得穷人收入增加,富人收入减少,这个项目仍然有合理性——因为它增加了社会公平。但什么是真正的公平很难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个问题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在民主国家这种问题要拿到议会去辩论,根据辩论的结果,政府最后制定相应的政策。
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
从经济学的角度初步地看,一项投资的净现值只要等于零就是可行的。因为此时已经对设备提取了折旧,并计算了资金成本、人员工资,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回报,它解决了资金闲置和失业的问题。但此时没有投资回报。只有在项目净现值大于零的时候才有投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项目净现值大于零的部分,它的高低取决于组织该项目的企业家的才能,所以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企业家应该得到的报酬。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家不会去做没有报酬的项目,所以投资项目的现值总是正的。从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看,项目回报越高越好,所以企业家赚钱越多,说明他对社会的贡献越大。
影子价格
经济分析离不开价格,但有时候人们面临的价格是扭曲的。如市场上交易有障碍,或者有垄断,都会导致价格偏离均衡价格,这就需要用影子价格加以纠正。所谓影子价格,简单地说,就是充分竞争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没有影子价格这一说,价格就是影子价格,而对于不完善的市场,要作经济分析就必须估算影子价格。过去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价格是人为规定的,也是扭曲的,所以改革开放初期世界银行到中国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估算影子价格。确定商品的影子价格,理论上可以从线性规划的对偶解来求,但事实上这很难办到,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联系太复杂,没有哪个线性规划可以完整地描述它。所以实际上只能通过对市场的实地调查来估计影子价格。例如对外贸产品,国际市场的价格往往可视为影子价格,对非外贸产品,黑市价格也可视为影子价格。影子价格的估算存在很多困难,但根据世界银行等组织的经验,在有经验的经济师的指导下,用影子价格作出的经济评价基本上是可信的。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造成经济分析的不确定性。有的项目时间跨度很长,在这期间如
果跟项目有关的产品和材料的价格发生变化,经济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身边很多商品的价格都发生了变化:工资涨了15倍,理发涨了40倍,鸡蛋涨了1倍,肉涨了5倍,电涨了3倍,手表降了一半……这些商品本身价格变化的同时,全社会的商品比价也在变。可以说,商品比价变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原因是资源、技术和偏好变化导致的稀缺性变化。所以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像三峡工程这样的项目,寿命可能上百年,在论证其可行性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到价格的变化。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再多的技术论证也是一纸空文,因为它不能保障项目建设能为社会创造出财富。但实际上,几十年、上百年以后的价格谁也捉摸不透,因此这种项目的结果很难判断。至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项目是好还是坏是难以预料的。
环保的费用
计算在项目分析中,有一个难题,就是跟环保有关的费用计算。凡是经济建设,难免会有负面作用,比如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损害安全等。对这些副作用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但又不可能完全避免,所以我们要把它作为费用计入项目中,以更准确地衡量项目的合理性。问题在于,空气、河流、人等物品不是商品,没有价格,对它们的损坏也就难以计价,所以对此只能用间接的办法去猜测。猜测的办法包括补偿法(从事有害健康工作的劳保费)、赔偿法(医疗及事故的保险和赔偿数额)、恢复法(恢复生态环境所需要的费用)、比较法(和类似的情况作比较)等,这些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尽准确,但有助于全面地评估项目建设的利弊。
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主要货币政策
贴现率(Discount Rate)
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案例
举个例子:贴现率为10%,明年的100块在今年就相当于100/(1+10%)=90.909090...块钱,到了后年就是100/(1+10%)*(1+10%),也就是说,今年用90.90909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相当于明年100块可以买到的东西。
discount rate 贴现率
(l)联邦储备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2)计算某些资产的现值时所使用的利率。
贴现率(Discount Rate)
贴现率:又称“折现率”。指今后收到或支付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贴现率套算公式
因为存在着退税,所以才会出现外贸贴现率这个名词,才会有预计收入,不然的话外贸的贴现率就等于国家的汇率。
其套算公式为:贴现率=一般贷款利率/(1+贴现期)×一般贷款利率
假定汇率=8.07,退税率=13%
如果没有退税
1美金=8.07元
存在了退税
退税收入=8.07(包含增值税)*0.13/1.17(包含增值税)=0.897元(8.07按全额增值税来假设)
因此,买该产品的成本就只等于8.07-0.897=7.173。转换成美金就=7.173/8.07=USD0.889.
也就是说到了远期相当于用USD0.889买了现在1USD的产品。
贴现率与利率的关系
贴现率是以利率为基础的。
利率是经济学、借贷和租赁等融资实务和企业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杠杆调节工具和专业名字。因此,利率有长短期存款利率和长短期贷款利率等等;即利率水平或高低会因主体不同和期限不同而不同。利率往往由主体机关为他方确定或借贷双方商定。例如,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状况确定利率政策水平或基准利率浮动幅度,银行根据该幅度确定借贷和存款的具体水平(数字),企业和或个人之间借贷由借出方或双方商定利率高低多少等等。
贴现率通常用于财经预测,企业财经管理和特定融资实务中的测算用字。例如,用适当的贴现率来预测经济发展、企业财务成长测算、投资预测与回报测算、资产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等等。贴现率的确定均以相关年金期限和贴现率用途目的等情况以利率为基准调节相关因素(系数)而得,一般由行为单方自行估计确定。
因此,贴现率不一定大于利率。即贴现率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率。 一般贴现率小于市场利率,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利用两者之差进行牟利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贴现的性质
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业务,汇票的支付人对银行负债,银行实际上是与付款人有一种间接贷款关系。
贴现的利率
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基准利率在西方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贴现利息的计算
贴现利息是汇票的收款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票款向贴现银行支付的利息,计算方式是:贴现利息(年利率)=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 /360)
贴现率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基本概念,它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贴现率为正值,说明未来一块钱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一块钱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价值越低。举例说,今天投资100万元的项目,将来如能收回200万,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有效。因为如果这回收的200万要等50年之后,今天衡量的价值就远低于100万。这是由于如果利率是3%,100万元存银行,50年内得到的利息也将达338万元(利率为2%的话,50年的利息为崐169万元)。所以50年后回收200万的投资与存银行得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投资的机会成本
就是将这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对未来评价的扣折称做贴现率。贴现率原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应付的利率。利率为正,或借钱要付息,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正贴现率的概念逐渐被牢固地确立。在改革以前,投资评价不用贴现率,这相当于将贴现率假定为零,把将来的收益当做和今天的收益一样,因而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现在这种习惯已经逐渐被纠正,只有经济界以外的人士偶而还沿用老概念。
后来社会学家将经济贴现率移植到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贴现率的概念。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不仅未来的钱在今天看来价值很小,而且将来社会上或个人发生的一切事件今天看来都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只有现在才是重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社 会贴现率高,是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将来不愿负责任,不守信用,道德水平恶化的一个标志。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试图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社会贴现率,可能的因素有政治和治安的安定、意外死亡率、平均剩余寿命,当然还有经济贴现率。甚至有的学者试图估计出社会贴现率的值。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关切,如何处理一代人以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涉及到贴现率的确定。一座寿命为30年的核电站,报废之后堆址清理及核废料处理涉及到巨额开销。但因为这是30年后的事,贴现到现值数额就很有限。所以贴现的概念使核电站的净现值为正,投资认为可行。再如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寿命可能是100年,现在几乎没有人去想一想三峡大坝报废之后的清理费用有多大,其原因也是贴现概念是遥远的事今天不必认真考虑。更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其后果十分严重,但因为这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今天大家都不着急。于是许多学者提出是否应当修改贴现率的概念。可是反对降低贴现率的理由同样是坚实的。从理论上看,贴现率为正是微观经济学必然的结论,要推翻它将使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生动摇;从实践上看,降低贴现率将使资金供应紧张,降低资金运用效率,而且在市场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经济学家们陷入了严重的逻辑矛盾。英国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专列了一章讨论环境问题中的贴现率;世界银行出版的《研究观察》(1991年7月号)开篇文章就是讲贴现率与环境及发展关系。可是这些讨论从根本上并未能解决上述的逻辑矛盾,只是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补救办法。贴现率为正的理论看起来完全正确,但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碰了壁。 引
PE投资目标公司股权估值和交易结构设计,其中最合理、容易理解的是绝对估值法(DCF法)。然而,无论是股息估价法(DDM),还是自由现金流法(FCFE)或剩余收益法(RIM),都要用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贴现率。 贴现率体现的是“资金收益或支出是有时间价值的”概念,所谓“贴现”是指不同时间点获取或支出现金的价值是不同的,均应按照一定的折扣率计算为当前的价值,这一折扣率即为贴现率,也称折现率。从贴现率概念的外延看,货币市场(商业银行业务)中经常用到贴现率和再贴现率等概念,这是非金融企业运作票据贴现、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运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广泛应用的利率,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则往往用到社会贴现率。本文仅针对某个目标企业资本估价中的贴现率的估算进行阐述(为便于陈述,以下不再做专门说明)。 股权资本贴现率,实际上就是股权投资者所要求获得的收益率(俗称RRR,即Required Rate of Return),即投资者认为其冒着一定风险投入资金以获得延期收益的现金而所应该得到的复合年收益率,此类收益包括投资受益期内获得的现金股息及投资到期时套现现金价值(资本利得)。 估算贴现率实际上就是对股权资本类资产进行定价。基于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正变关系的理论,现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法(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法)。CAPM的理论依据是,某种资本证券资产(股票或债券)的投资价值,就应该等于投资的本金,加上投资者因投资该资产而使其延期消费或使用这笔现金资产应该得到的补偿(Premium)。这种补偿主要是针对投资期内的风险给予投资者的补偿,此类风险至少应包括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等。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Kj=Krf+βj(Km-Krf) 其中:Kj为j公司股权投资者期望收益率;Krf为市场无风险收益率;βj是j公司股权资产相对于整个股权资本市场的风险指标;Km是股权资本市场(一般指股票价格指数)收益率。 最容易确定的是无风险利率Krf,一般以投资时点时与预期投资期限相同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Km-Krf)一般作为股票市场相对于国债市场的风险升水来考量,其涵义是投资相对风险更高的股权资本市场,理应获得比国债更高的收益。收益率的这一风险溢价,与资本市场所处经济体的经济、政治稳定性以及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直接相关。中国经济改革时间不过30年,资本市场发展时间不足20年,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风险溢价实证缺乏足够的样本资料。属于比较典型的新兴市场,一般可按照经验取值为7.5%,再按照投资试时点的通货膨胀程度予以适当修正。 β值的确定最复杂,它主要取决于目标公司的业务类型、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大因素,需要用到大量的实证市场基础数据。一般来说,周期性行业的公司相对于非周期性行业的β值较高;经营杠杆系数(DOL,即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相当于销售收入变动率的倍数,即销售毛利与EBIT之比值)和财务杠杆系数高的公司,其β值取值应高一些。在实际应用时,往往还是以同类公司作为参照,根据估值者经验予以确定。 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股权资本成本,即可作为估算目标公司股权价值的贴现率。若不能确定贴现率,运用绝对估值法对目标公司股权进行估值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尽管贴现率的估算存在一定经验判断,但DCF估价更能直接显现目标公司的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