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4 21:56
《秋江曲》是清代焦循创作的诗。
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
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
作品评价
初读之,啰嗦。
再读之,便觉得很有味道了。
诗妙处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
焦循(1763-1820年)
清代学者。字理堂(或作里堂),晚号里堂老人。甘泉(今江苏江都)人。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博学多识。尤擅易学、算学,亦精医理。曾南游江浙、北及河北、山东等地,常与人论医。辑有《吴氏本草》一卷(1792年),多取材于《太平御览》等,今存其手校稿本。尝与名医李炳交厚,将李炳医案集成《李翁医记》二卷。李氏之书稿《辨疫琐言》书稿则由焦氏子抄录传世。另著有《雕菰楼文集》。
秋江曲的来源
寂寞在秋江擅长曲子词的创作。其表现形式及写字技巧特立独行且个性鲜明,对元代俗文学有着颇深的理解,曲词创作造诣颇深。
寂寞在秋江所作曲子词(下面简称“秋江之曲”)的基调以市俗的审美趣味为主线,素材取之市民阶层,故而在作品中自觉地追求曲子词的通俗化意趣。自立而不因循,洒脱而不失曲调正宗。虽俚语,皆精金碎玉;虽俏皮,皆旖旄近情,故使人易读喜读,易入喜入,沁人心脾。秋江能将大俗大雅巧然融合,且水乳交融,并表现地了无痕迹,这是非高手所不能及的。仔细研读秋江之曲,尚依稀可见“屯田蹊径”之影踪。
秋江之曲其构思深受元代戏曲家关汉卿之启发,作品在形神两个方面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尽管秋江之曲善小令,而关曲篇幅较长,但词的基调却如知音一出。
秋江之曲写词手法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抒情叙事时纵情恣意,无所不谈,谈亦无所不尽;且嘻笑怒骂,无所不能,继承了元曲“说尽道透”“尖新茜意”的曲作特征。在其《风入松》《潇湘神》《山坡羊》等作品中表现地淋漓尽致。我们不能说他的作品不含蓄,当以理解为秋江之曲的妙处就在于其意境,其气骨。
余与寂寞在秋江相识于雅虎论坛,结诗缘于诗词歌赋。对秋江之曲仰慕已久。对秋江之才情欣赏钦佩。因寂寞在秋江疏于整理作品,大量作品散落于论坛各地,作为诗友,余深感有责任帮诗友悉心收集散稿,汇编成集,也算是对诗友的友情表达,并为喜欢元曲风格作品的朋友们提供一部可以研读、赏读的《秋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