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硕士

更新时间:2023-12-23 20:01

为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硕士培养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程。2012年1月17日,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汇报会上,做出“要积极探索在高校开设科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科普人才”的重要指示。

定义

科普即科学传播,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类型

科普硕士是指具备较高科学素质和科普专业技能、从事科普实践并进行创造性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科普硕士类型包括:科普场馆专门人才、科普创作与设计人才、科普研究与开发人才、科普传媒人才、科普产业经营人才和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

产生过程

科普人才建设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程。2012年1月17日,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汇报会上,做出“要积极探索在高校开设科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科普人才”的重要指示。为贯彻中央精神,解决科普人才短缺问题。2012年8月13日,11名院士参与《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讨论中,半导体物理学家褚君浩院士提出,除了科学家要做科普工作以外,应当培养一些专门做科普工作的人才,得到在场多位院士的赞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回应称: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动员了6所985高校,开设了科普硕士专业,第一届共招录了150名科普硕士研究生。这六所985高校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必要性

科普人才的短缺

截止2012年,我国每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13.06人,距离《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每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15人的要求仍有差距。全国共有科普人才175.14万人,其中专职人才22.34万人,拥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才84.03万人,距离《科普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国科普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其中专职50万人,全国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才达到300万人的目标有着很大的缺口。

科普工作的迫切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科普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但是,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科普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科普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把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相混淆,严重束缚了科普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经营性科普产业的迫切性表现在:其一,传统的科普工作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技术快速发展。其二,单一的普及自然科学技术已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其三,政府科普资源不足影响着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从我国科普需求现状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与不平衡,使得我国的科普工作形成了不同地区和人群需求上的显著差异。这种需求的差异就要求科普工作不仅要完成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普惠,更要有对不同类型、不同知识层次、处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群体开展的更具针对性的科普工作。同时要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例如非典等重大疫情、地震等重大灾害),进行快速反应和广泛宣传。这样繁杂的科普工作显然需要大量科普资源的支持,仅仅依靠政府的调配是远远不够的,而高层次科普人才是重中之重。

培养

科普硕士课程

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推进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首批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和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浙江省科技馆、湖北省科技馆、武汉科技馆和广东科学中心等7家科技场馆开展。并从2012年起先期开展培养科普教育人才、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科普传媒人才等三个方向的试点工作。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介绍,科普硕士教育,意在培养我国职业科普队伍。

科普硕士课程从《博物馆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数字化科普》、《科技场馆概论》、《科学教育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科普展览与展品设计》、《传播心理学》、《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演讲与口才》等全面覆盖。中国科普界精英与高校教师联合授课,同时亦引入欧盟科普专家谈高端讲座。

科普硕士实训

科技场馆作为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和发展公众的科学素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科技场馆的运营管理,并培养对于科普事业的使命感,是科普硕士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首届科普硕士为例。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在2013年对首届30名科普硕士进行了为期半学期的专业实训,实训足迹遍布湖北省大部分优秀科普类场馆,具体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黄石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黄石市科技馆、省科技馆新馆展示中心、武昌百瑞景社区、武钢博物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科技馆

报道

人民网、中新网报道

2015年,我国将产生首批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科普专业人才。昨日获悉,作为国内首批试点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培养30名科普硕士,本月20日进行第二批招生复试。

11位院士联名提议培养科普专才,华中科大列入全国试点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张俊超昨日介绍,科普硕士是去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培养专门从事科普的专业人才,适用于科普场馆、科普创作与传播、科普产业经营、活动策划与组织等。

据了解,设置科普硕士专业主要缘于院士提议。两年前,半导体物理学家褚君浩等11位院士在参与《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讨论中,提出除了科学家要做科普外,应当培养一些专门做科普的高层次人才。当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动员,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985工程”高校开设科普硕士专业,试点培养科普硕士。

首批30人全是理工科学生,课程围绕科学技术史

华中科大教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普硕士属于专业型硕士,报考门槛并不高,只要理工科本科专业即可。首批招收的30人大部分是应届生,其中不乏华中科大、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本科生。他们的专业背景很广,如机械、建筑、计算机甚至工业设计。

据介绍,作为一门新兴专业,科普硕士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健全,目前除了科技史、科学哲学、数字化科普、科技场馆概论、科普展览与展品设计等与科技相关的课程外,还有传播学、心理学、演讲与口才等。“由于没有专门搞科普出身的教师,七八名任课教师都是从教育学、新闻学、心理学、科学哲学、软件等学院和专业借过来的”。

这位负责人说,到科技馆进行科普实训是重要课程内容。科普硕士生已开始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黄石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黄石市科技馆、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展示中心等进行半年实训。

就业去向不只是科技馆,在职人员可攻读

首批科普硕士将于明年毕业。硕士班班主任黄芳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缺口极大。科普硕士毕业生除了进科技馆工作外,还可以从事科普产品及展览设计、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等工作,就业面并不窄。

据了解,作为试点院校,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招收的科普硕士主要是科技馆工作人员在职攻读。“本地科技馆暂时还没什么人在职来读。今年我们专门在学校招生简章上注明了这个专业,有学生看到后直接报考了。第一届最高考了400多分。估计今年最终录取不会超过25人。”张俊超说。

我国科普专才缺口大

截至2012年,我国每万人拥有约13名专兼职科普工作者,距离《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每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15名”的要求仍有差距。我国共有科普专职人才22.34万名,距离《科普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国科普专职人才50万名”的目标有着很大缺口。

《大学生》杂志报道

这个都教授是科普硕士

No实验、No教材,还有众多美女陪伴,要说理工科里最让人嘚瑟的专业,非华科大科普硕士莫属。所谓科普硕士,就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高端人才?Out啦,文绉绉的解释小伙伴们听不懂,百科全书就是他们最简洁明了的称谓。学什么、怎么学能成为你想象的百科全书?这可有讲究的,不信?一般人可不告诉的哦。

男女比例1:1

印象中的理工科男,胡子邋遢,衣服皱巴,不用看,远远地就能闻出来。可若见了科普硕士,准保你大开眼界:男生干净利落,女生落落大方。一点都没有“硕士不出门,出门吓死满街人”的审美忧伤。

若要问为什么?文艺青年肯定会说“女为悦己者容”,2B青年保不齐来一句“爱美之心有皆有之”。放在科普硕士眼里,“荷尔蒙”肯定是最杠杠的解释!说给外行听,就是男生见美女,心跳加快,口水变多,血压升高,打扮自然变漂亮。不管你懂不懂,反正我懂了。

30人的班级,14个女生16个男生,几乎1:1的男女比例,让“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愿景不再成为奢望。要问这样的比例是不是非常适合谈恋爱,小伙伴“嘿嘿”一笑,透露着神秘和坏笑。

华科大首届科普硕士去年开始招生,因为专业太新,少人问津,除两位同学外,其他学生都是筛选过来的,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机械男、建筑女、计算机的屌丝等,跨度之大之广惊呆了我和我的小伙伴。

看上去稀奇古怪的组合,若问这来头,那可真是大大的有,走,瞧瞧去。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科学太专业,科普不好办,普通人想懂不简单,这可真是难事?早在2年前,不少院士大牛就在公开场合抱怨:科学场馆建好了,科普人才太稀少。可不,日本核电站事件后,食盐能防辐射居然“骗”了众多不明真相的市民。

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院士摸白了头发总算有了盼头:2013年,包括清华、华科大等在内的6所985高校开始“尝鲜”科普硕士。

No教材,No实验,No教学大纲,更没有专业的授课老师,两眼一抹黑,科普硕士几乎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借!第一学期,华科大科普硕士七八名任课教师都是从教育学、新闻学、心理学、工业设计、计算机等专业外聘过来的。

看上去杂七杂八的课程,其实也有讲究,就是培养专门从事科普的专业人才,适用于科普场馆、科普创作与传播、科普产业经营、活动策划与组织等。课程除了传统的科技史、科学哲学、数字化科普等与科技相关的课程外,还有传播学、心理学、演讲与口才等。上到天文地利,下到养鱼捉鳖,嘿嘿,他们都要学出个道道来。

就这样,半路“出家”的老师遇上了半路“出家”的学生,那可真是一对活宝再现。但活中自有“绝活”,可得瞧好了。

IT男画花瓶

IT男画花瓶?乍一听不可想象,但事实可胜于雄辩哦。

话说,去年开学不久,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门课:画花瓶。嘘……班里闹腾着。要说建筑的画画还可取,可要让基本上没接触过画笔连颜色都分不清的其它理工男来画花瓶,典型的伤脑细胞!

嚼笔头,抹成大花脸,那课堂刚开始简直就像戏剧课的前奏,颜料到处都是,脸上青红皂白,活像戏台上的小丑。鼠标变画笔,直线变曲线,黑白变颜色,慢慢地,这群呆呆的理科生开始改变。用时髦的话说,以前他们是呆,现在是呆萌,有了质的改变。

班级里有一幅画,画着时钟,整个钟是以碎蛋壳拼贴为背景,四周涂上了各种颜色做衬托,画上面装了黑色指针,和谐大气,远远看起来非常美丽而富有朝气,和他们现在的状态很搭配。这件工艺品是他们全班同学合作完成,至今都放在展厅,见证了他们成长的经历。

画画绝不是姑娘小伙子“被虐”的特例,这样的经历比比皆是。相比课堂的丰富程度,这些完全只是小Case。

相比小班上课的普通研究生,科普硕士们30人一起上课,可谓泱泱大班。但是不同的是,一般情况30人会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课堂内容去完成任务。比如,A组拆家电、B组画电路图、C组拼家电[l4]……每个小组都有任务,而小组内,则根据“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原则,进行分工,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实战性强,最重要的是能够交流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可不是,不少情侣就是这样在一起了[l5]。

实训去“看风景”

理论学习固然好,但如果天天待在学校,迟早变得痴痴傻傻,人不人鬼不鬼。瞧,科普硕士有福利:逛遍湖北所有的博物馆。

恐龙化石、动物标本、钢铁建造……半学期下来,包括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荆州博物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地质大学恐龙化石博物馆、黄石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在内的数十家“风景区”都被科普硕士们逛了个遍,不喘气,他们像背顺口溜一般,说出各处的各种历史古迹和文化奥秘。

观赏就是玩?Out啦!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才是正道。观赏期间,不仅要了解场馆内的展品、场馆的布局以及整体风格设计,还要对号入座将文物的故事对上号,并讲得出来。看上去心不在焉的观赏,讲究多多,考验了小伙伴的多种技能,可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枯燥!无聊!这是旁人逛博物馆的最直观的感受,科普硕士当然也不例外。但时日久了,却成了说不出哪里好的美差。正常人谁拉女朋友去博物馆谈恋爱,肯定立马告吹,但科普硕士可不一样,不仅能让女朋友长见识提升品位,还能在戏说正史、歪解典籍中,博女朋友一笑,并记住历史,可谓双赢。谁能说这不是在传播科学呢?

都教授为什么火?

科普硕士没有专门教材,怎么学知识呢?文献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小伙伴一点不吹牛地告诉大家,每周看20万字文献的只是“学渣”级别的!真的“学霸”,那是“赤果果”地把文献当零食吃的人。

凭着强大的文献阅读量,科普硕士有着不同一般人的能量,几乎可以分分钟识别什么是谣言,并推测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真相。

食盐可以防辐射?No,食盐中的碘片不能“防”核辐射,只可以减少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对其他放射性物质根本没有作用。

吃什么补什么?No,人吃进胃肠的任何物质,都要被分解成小分子才有可能被吸收,最终都成为了氨基酸、葡萄糖、水等,差别不大。吃什么补什么根本行不通。

口服胶原原白制品可以美容?No,蛋白质分解的产物中只有氨基酸能参与新蛋白质的合成, 而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注定了它是一种劣质的蛋白质。胶原蛋白没有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吃下去的蛋白质是无法直接搬运到皮肤中的。美容显然实现不了。

诸如此类,不管科学还是伪科学,科普硕士都能说出个道道。不仅如此,对社会上的现象,他们也能有自己科学的解释哦。

都教授为什么火?因为都教授外形好,符合传统中国人的审美观,而且能够给人安全感,满足女人的心理需求和对未来的期望。

爸爸去哪儿了靠什么走红?激发了女人的母性和男人对家庭的责任感。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科普硕士可真是不一般的威武霸气。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但科普硕士显然是多攻。这么牛的专业,小伙伴们不去报考还在等什么呢?

神农架考察报道

淅淅沥沥的小雨拉开了5月9日的实训序幕,早上八点我们从宜昌出发前往心驰神往已久的神农架。公路如玉带般镶嵌在青山之间,越往西行,两旁山势渐高,渐入深处时,大山已成遮天蔽日之势。小雨一直未曾停歇,山间雾气氤氲,云雾形成的屏障让大山如同娇羞的少女,用轻纱轻掩面容。岩壁如同刀切般巍峨耸立,白墙黑瓦不时点缀在大山的青翠之间,层层梯田隐藏在山坡山,时有溪流沿着山体倾泻而下,未曾掬一捧清泉,却已然感受到了甘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风云变幻的匠心独运,一路上我们仿佛身处梦境之中。

行至中途,科技馆馆长冯芊来到大巴上与我们同行。猕猴桃的种群分布,茶园的采摘季候,混交林的类型,沿途的风景此时都成了内涵广博的科学知识。我们行走在白墙黑瓦之外,畅游在薄雾青山之间,同时也徜徉在知识海洋之中。途经四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神农架境内,这是亚热带最后的一片净土。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轻轻揭开神农架的神秘面纱。

下车后,清冽的寒气和着大雨迎面袭来,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探索的热情。在木鱼镇短暂休整之后,我们踏上了神农架第一站的旅程——神农架自然展览馆。神农架自然展览馆位于木鱼镇西北方向,处在大山和溪流的怀抱之中,是大山中少有的人类文明景观。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先后参观了地貌馆、地质馆、学术馆、生物馆和野人洞。

地貌馆展示的是神农架的全景沙盘。神农架以华夏始祖之一神农氏命名,全称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地处湖北省西部边陲,有“华中屋脊”之称。地质馆以展示神农架群层剖面、丰富矿藏和奇异怪石为主,图片、实物、视频和环境渲染,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来到地质公园。

在学术馆,我们欣赏了片名为《神农架》的4D电影,震撼的视觉效果让我们随着太阳鸟一起见证了神农架的造山运动、森林生态和神话传说,神农架的前世今生都历历在目。

生物馆是这一站的重点,我们参观了植物标本馆、动物标本馆和野人馆。植物标本馆藏有神农架大部分的野生植物,不管是干制标本还是浸制标本,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随后,我们有幸参观了植物标本制作室,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标本制作让我们惊喜不已。动物标本馆让所有参观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个的标本橱窗,而是一个生灵活现的森林生态系统,走进标本馆进如同走进了森林:各种鸟类栖息在树干上、盘旋在空中,猛禽类用利爪和带钩的喙捕食着其他鸟类或者蛇类,树枝上缠绕着各种蛇类,地面上各种兽类或悠闲散步、或追捕猎物。制作这些精美标本的就是“标本唐”第四代传人唐兆子教授,唐老师讲授动物学时,总是能牢牢吸引住我们。

野人存在与否一直是神农架的一个谜,可能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野人馆持有的态度是神农架野人是存在的,而且列举了部分证据,但是我们发现这些证据其实并不能完全证明野人的存在。最后一站野人洞着实让我们心跳加速,如同恐怖谷一般的场景布置和角落里不时出现的骨头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最后在拐角处的黑暗里我们发现了野人一家三口,看到野人模型的那一刹那我们都惊喜不已——也许参观野人洞的意义便是如此。

结束神农架自然展览馆之行时已是傍晚时分,小雨依旧淅淅沥沥。晚上我们有幸在酒店会议室聆听了武汉大学动物学专家唐兆子教授讲解的绝密“唐氏标本”制作法。动物标本界素有“南唐北刘”之称,其中“南唐”便是指标本唐家,唐兆子老师是唐氏标本第四代传人,武汉大学“国宝级”教授。唐氏标本“填充法”的一般要义通过唐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十分清楚的被我们所领悟,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学好这项独门绝技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讲解唐氏标本制作法的同时,唐老师还穿插着讲解了神农架林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的相关知识和神农架林区的脊椎动物分布特征,但是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唐老师对做学问的态度。作为国家顶尖级脊椎动物专家,唐老师虽然对其他相关领域都涉猎甚深,但是当被问到偏离专业领域的问题时,唐老师却从不以专家自称,而是谦虚地答到“这个我不太清楚”,然后向我们推荐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书籍文献,决不妄言——这与媒体上那些所谓“公知”的态度相比,多的是一份对科学的敬重与学者的良心。

初探神农架,虽然一直伴随着阴雨,但是我们的探索自然的热情却被点燃,而且持续高涨。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度过更加难忘的时光。

科普专业

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推动设立科普专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