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4 18:08
第二次核打击: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核战略理论。美国相互确保摧毁战略的核心。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核战略理论。美国相互确保摧毁战略的核心。
主要内容是:美国战略核力量必须时刻拥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在遭到敌方第一次核打击之后,不仅能够将一部分或大部分战略核力量保存下来,而且还能够用保存下来的战略核力量组织与实施有效的报复性还击,打击敌方的大城市,摧毁苏联20%-25%的人口和50%的工业目标,以遏制苏联的战略核攻击。
20世纪60年代J.F.肯尼迪总统上台后,根据美、苏战略形势,采纳了M.D.泰勒的灵活反应战略。这一战略一改过去依赖一种武器系统和一种战略概念的弊端,提出建立一支以核力量为盾、以常规部队为剑的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不仅能够打全面核大战,而且能够打各种类型的常规战争,侧重进行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提出打“两个半战争”的备战指标。鉴于美、苏双方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肯尼迪政府在灵活反应战略之下,实行限制损伤的核战略方针,基本思想是准备在出现危机时,以进攻性武器先发制人打击苏联的军事目标,摧毁其战略核武器基地,以削弱敌方的核还击能力。但是,苏联在导弹发展方面的巨大进步,使得美国即使使用先发制人的攻击,其远程轰炸机和导弹也不可能消灭苏联的导弹威胁,因而肯尼迪政府将限制损伤战略修改为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战略。这种战略主张侧重打击苏联的城市目标,即在第二次核打击时,把敌方的城市全部摧毁,以此威慑敌方,迫使敌方不敢对美国发动突然袭击,以遏制苏联的战略核攻击。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