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故里

更新时间:2023-12-11 16:54

刘裕故里即彭城县绥舆里,也叫绥德里或绥里。”绥舆里“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的《宋书》,《宋书·武帝本纪》记载:“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根据《宋书》的记载,得知绥舆里在彭城县(今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县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都城,大彭镇尚有楚元王墓(又名楚元王冢)。然而到了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又说:“绥舆山,在(萧)县东二十五里。宋高祖绥舆里人,盖因里以名山也。”也就是说“萧县东二十五里有一座绥舆山,大概因为绥舆里而得名,宋高祖刘裕是绥舆里人”,那么问题来了,绥舆里在绥舆山吗?《郡县志》并没有说绥舆里在绥舆山,更没有说刘裕是所谓绥舆山人,我们只是知道萧县绥舆山因为彭城县绥舆里而得名,并不等同于绥舆里和绥舆山是同一个地方。由于绥舆山得名于绥舆里,想必这两个地方非常相近,按照《郡县志》“萧县东二十五里有一座绥舆山“的说法,萧县县城往东12.5公里正是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可见绥舆山在萧县和汉王镇交界,绥舆里最有可能在汉王镇,此地有汉高祖刘邦的试剑石(拔剑泉),古有彭城汉高祖庙(汉高皇帝庙),刘宋帝室居于汉王镇合情合理,所以徐州绥舆里应在铜山汉王,临近绥舆山,与今萧县接壤。

史籍记载

1.《宋书》:“高祖武皇帝讳裕…彭城县绥舆里人”;

2.《南史》:“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彭城县绥舆里人”;

3.《全宋文》:“帝姓刘讳裕…彭城县绥舆里人”;

4.《太平御览》:“高祖武皇帝姓刘氏,讳裕,彭城绥舆里人”;

5.《册府元龟》:“宋高祖武帝姓刘氏彭城县绥里人”;

6.《世说新语笺疏》:“宋高祖兄弟世为彭城绥里人…彭城于春秋属宋…其地为清之江苏徐州府铜山县”;

7.《元和姓纂》:“刘…彭城 汉高弟楚元王交生休侯富…子孙居彭城,分居三里:丛亭、绥舆、安上里”;

8.《元和郡县图志》:“绥舆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宋高祖绥舆里人,盖因里以名山也”;

9.《太平寰宇记》:“绥舆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宋高祖缓舆里人,盖因山为里名也”;

10.《读史方舆纪要》:“绥舆山,在今县东北二十里。刘裕为绥舆里人,里盖因山以名也”;

11.《全史宫词》:“宋,高祖武皇帝,姓刘名裕。汉高祖弟楚王刘交之后。世为彭城人,后徙京口。”

12《汉语大词典》:寄奴 拼音:jì nú 南朝 宋高祖刘裕的乳名。《宋书·武帝纪上》:“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 ,小字寄奴 ,彭城县绥舆里人, 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

地理位置

《宋书·刘延孙传》记载:“延孙与帝室(帝室指宋武帝刘裕)虽同是彭城人,别属吕县。刘氏居彭城县者,又分为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丛亭里,及吕县凡四刘。虽同出楚元王,由来不序昭穆。”正史写明了宋武帝刘裕的故乡绥舆里在彭城县,然而萧县却有一座绥舆山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两地相邻的缘故,萧县在当时其实并不属于彭城郡。按《宋书▪州郡一》:“彭城太守…领县五:彭城令、吕令、蕃令、薛令、留令;沛郡太守…领县三:萧令、相令、沛令。”绥舆里在彭城郡彭城县(今徐州市铜山区),而绥舆山在沛郡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刘裕是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非沛郡萧县绥舆山人,二者虽然同名,却不能混为一谈。

相关人物

宋武帝刘裕

据唐李延寿撰《南史·宋本纪》:“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第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

刘裕( 363-422)是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家住彭城绥舆里。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封其四弟刘交为楚王,都彭城。刘交的后世子孙多住彭城以西绥舆里、安上里、丛亭里三处。西晋末年,八王混战,羯族起兵反晋,黄河流域出现混乱局面。中原部分士族和百姓纷纷渡过长江,到相对安定的江南避乱。316年,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317年,镇守建邺(今南京)的安东将军司马睿被推举为晋王,次年称帝,史称东晋。就在这一时期,刘裕的祖父、父亲为了避乱,从彭城迁到江南,落足丹徒京口里(今镇江)。

刘裕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 363),幼年家中贫穷,曾以贩鞋、农耕和捕鱼捞虾为生。成年后,他身长七尺六寸,英气勃勃,豁达大度,在同龄人中堪称佼佼。由于生母下世较早,他跟继母长大成人,侍母至孝,左邻右舍有口皆碎。

晋孝武帝时期,皇室争权夺利,四分五裂,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当时,京口里号称北府,住着许许多多徐州人,崇武好斗'民风强悍。青年的刘裕毅然充军,在领兵冠军孙无终部下当差。那时,“五斗米教”孙恩造反,很快发展到十万多人,“专事屠杀掳掠.破坏不遗余力”。(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朝廷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征讨。刘牢之是彭城人,能征善战,威名远扬’所带兵多是北方人,号称北府兵。刘牢之十分欣赏刘裕,就委派他做了军官。一次,刘裕受命带几十人侦察敌情,途遇孙恩数千人之众,打了一场遭遇战。刘裕挥舞长刀,一马当先,直闯敌阵,而由于敌强我弱,寡不敌众,打得十分激烈,随从大多战死。孙恩一率部逃海,之后经常上岸窜犯。一次,孙恩突袭京口,直逼建康(南京),朝中一片惊慌。刘裕率兵奋勇作战,直到把孙恩又赶下海去。孙恩死后,其妹夫卢循继续作乱。刘裕又与卢循打仗,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当时不少晋兵也抢掠百姓财产,凶比盗贼,唯有,刘裕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取,深得民心。这样,刘裕逐渐成了北府军的著名领袖。

五斗米教”作乱未平,又发生了桓玄篡晋之事。司马氏朝廷命刘牢之兴兵讨伐。刘牢之一怕斗不过桓玄,二怕打败桓玄招惹是非,优柔寡断,渐失人心,无奈上吊自杀了。刘裕乘机执掌了军事大权,果断地决定从京口起兵,直捣建康,结果战胜了桓玄,从而又掌握了东晋的政权。

此后,刘裕发动了旨在统一国家的第一次北伐战争。409年,刘裕率兵进攻南燕,次年占领燕都广固(今山东益都),收复青州。正当北伐节节胜利之时,卢循却乘刘裕后方空虚之机,进攻建康。刘裕调集精兵,火速南下,再次打败卢循,并乘势向南发展,先后攻破广州、江陵、成都、襄阳,消灭了境内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南方。

416年,刘裕第二次北伐,兵分五路,水陆并进。他把故乡彭城作为军事指挥中心和基地,一边打仗,一边建设家乡。就在这一年,汴水上涨,冲决城墙。刘裕重整城池,使彭城出现“宏壮坚峻,楼橹赫奕”的雄伟景观。为便于航运和军事,他又疏通汴水,使船只可直达京城。刘裕把指挥中心设在戏马台上,在台东侧建台头寺。据记载,台头寺规模很大,中有正庙,东有关帝庙,西有聚奎堂,还建有怀古堂、石经院、山头井等。同时,刘裕在军事上也进展顺利,连续收复了许昌、洛阳等重镇,417年叉攻破长安,消灭了后秦国。这样,就把从青州到潼关的东晋疆土连成一片,从而保证了长江流域较长时期的安定局面。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刘裕班师回到彭城,设宴戏马台上,大宴群僚,同庆北伐战争的辉煌胜利。著名诗人谢灵运奉旨劳军,也恭逢盛会。席间,大家纷纷赋诗庆贺。刘裕慨然以诗明志:“先荡临淄寇,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表达了一位军事家、政治家的豪迈气魄:挥师北进,荡涤南燕;带兵西征,扫平后秦放马华山之阳,让潼关桃林再无兵车出没……

北伐的伟大胜利,为刘裕打下了帝业的基础。420年,刘裕取代晋朝司马氏的名号,建立了宋朝,并把爱子刘义隆封在故乡彭城,做彭城公。为造福家乡父老,刘裕下令免去家乡赋税:“彭城桑梓,宜同丰沛。”

刘裕称帝后,一改东晋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局面,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他疏远名门士族,使他们有职无权;却重视寒门子弟,多选他们人仕。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寒门素族的积极性,成功地抗击了北方鲜卑的几次大规模入侵,保护和发展了民族经济和文化。

当了皇帝的刘裕,仍然保持着清简寡欲的作风。他不爱珍宝珠玉、坚车驷马,也不陶醉吹拉弹唱和轻歌曼舞。广州人进贡一筒华丽细布,他嫌太奢侈,不仅退还,还要弹劾送布人,下令不准生产。他身上燥热生疮,平素喜凉。有人献一石床。他睡上感觉很好,但叉转而叹息,做木床尚且费工费时费料,何况石床呢?于是,下令把石床毁掉。宫中接待,他崇尚节俭,不事奢华。出门散步,他常带几个随从,穿双木拖鞋。接待下属,他也不要求穿官服,方便从事。其内官不藏金银财宝,却收藏着务农时使用的农具。刘裕经常教育子女:不要忘了庄稼人的艰难。

422年,刘裕病死,在位3年,享年60岁,葬蒋山。

作为一位出色军事家、政治家的刘裕,一直受到后人的赞颂。尤其是到了唐后南宋时期,赵家朝廷昏庸腐败,大好河山沦为敌手。同是宋朝,同是面临半壁河山沦丧,刘裕兴兵北伐屡屡奏捷,而赵家朝廷却只知花天酒地,无能至极。人们多么盼望刘裕式的人物出现,挥师北伐,收拾破碎的河山啊!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首名家绝唱,更使刘裕的英名万古流芳。

典故传说

甘露降生

传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降甘露。徐爰《宋书》曰:高祖武皇帝姓刘氏,讳裕,彭城绥舆里人。夜生,有神光之异。是夕,甘露降於墓树。尝游下邳,遇一沙门于逆旅,沙门言及中原事故,因云:“江表寻当丧乱。”高祖曰:“便遂至乱亡,当有拯之者不?”沙门曰:此疮难治,先有良药,当以相与。”因取怀中黄散裹留之。沙门既去,高祖追而望之,倏忽不见。以黄散治疮,一傅而愈。馀散宝录之,被金疮辄用,有验。晋陵人韦叟,少以占相为事,其言多验,尝相高祖,曰:“君当立,主方伯。”久之,又曰:“君相辄进,贵不可言,惟愿富贵无相忘。”

彭城赋诗

初,武帝引谢晦为太尉主簿,从征关洛。帝于彭城大会,命纸笔赋诗,晦恐帝有失,起谏帝,即代作曰:“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于是群才并作。武帝将北伐,登城属咏,谢晦诵王粲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焉伤心肝。”不觉流涕,因之辍驾。

建立宗庙

宋武帝初受晋命为宋王,建宗庙于彭城,依魏、晋故事,立一庙。初祠高祖开封府君、曾祖武原府君、皇祖东安府君、皇考处士府君、武敬臧后,从诸侯五庙之礼也。既即尊位,及增祠七世右北平府君、六世相国掾府君为七庙。

重视乡党

刘裕即位后给家乡实行免租政策,宋武帝《复彭沛下邳诏》:“彭、沛、下邳三郡,首事所基,情义缱绻,事由情奖,古今所同。彭城桑梓本乡,加隆攸在;优复之制,宜同丰、沛,其沛郡、下邳,可复租布三十年。”另外刘裕一直重用故乡之人,如《入京城令》:“预是彭沛乡人赴义者,并可依刘主簿。”(《宋书·刘锺传》。义旗将建,高祖版刘锺为郡主簿,明日从入京城,将向京邑,高祖令云。)

修缮祖坟

刘裕,楚元王后,故修治其墓,墓在徐州楚王山。中书黄门侍郎傅亮还受命作《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曰:“楚元王积仁基德,启藩斯境(汉书曰: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异母少弟也。汉立交为楚王,王彭城。)…可蠲复近墓五家,长给洒扫。便可施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