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7 07:50
罗疃村是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下辖村 ,位于孟村县东南部,距孟村县城9公里。八极拳发祥地,自民国时就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罗疃”之称,每年接待大量海内外八极拳爱好者参观交流。
罗疃是八极拳的发祥地,八极拳门三世宗师李大忠,张克明;八极拳门四世宗师黄四海,张景星,李贵章;八极拳门五世宗师张毓衡,韩慧卿;八极拳门六世宗师韩洁泉,韩龙泉,张子亭,张振东等一大批享誉中华武林的武文化大师,在武林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自古就有“八极窝”之称的罗疃村是八极拳一个重要的发祥地,在八极拳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疃八极传人更是八极拳界的中流砥柱!八极拳原本并不特别出名,自清末民初之间才勃然崛起,走出沧州一隅之地,传向全国南北各省。至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八极拳已经是名扬天下的武林“显学”。近代八极拳的崛起,与沧州一大批具有民族优秀智慧,武功修为极佳,勇于无私奉献的先贤们的名字分不开。这些先贤中,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张克明祖孙三代,李大忠父子。尤其是张克明前辈,是他呕心沥血创立了“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的拳学理论体系,指导拳术实践,成效显著。他首先教育、培养、训练出以大枪闻名遐迩的张景星、黄四海。又亲自调教出威名赫赫的“神枪”李书文,武功盖世的“神棍”王钟泉。其子张景星与弟子黄四海又精心调教出技压群雄的“八极王者”“神枪”张毓衡。勇猛绝伦的“铁巴掌”韩会清,“跳涧猛虎”马英图等。造就了一大批叱咤武林风云的八极才俊高手,为八极拳的迅猛崛起和辉煌,奠定了坚固厚实的基础。罗疃八极拳经过数代在军队担任教习的先贤精研,实战能力最强,成为独步武林的显学,与孟村八极拳有明显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现今网络谣传“罗疃八极源于孟村”的说法是极其错误的。
吴钟(山东庆云后庄科人)——吴荣(吴钟独女、后庄科招赘)、吴永(孟村镇、无后裔)、丁孝武(孟村镇)——李大忠(罗疃)——李贵章(罗疃)——李万成(子)、李万青(子)、张庆恒(姚庄)
吴钟(山东庆云后庄科人)——吴荣(吴钟独女、后庄科招赘)、吴永(孟村镇、无后裔)——张克明(罗疃)——张景星(子)、黄四海(罗疃)——张毓衡(子)、李书文(王南良)、王钟泉(张旗屯)、韩化臣(罗疃)、马英图(杨石桥)马凤图(杨石桥)
罗疃八极恪守吴钟一脉传承,无任何姓氏之别,海内外均称八极拳。八极拳历史上亦不存在、不承认“掌门人”谬称,所谓“开门八极拳”真实意义为先开门,后进招也!
八极拳三代宗师李大忠、张克明二公,皆有神枪之名,号称罗疃双雄。都入选1933年的《沧县志》。罗疃的南北把式房,后来影响了八极拳门,震动了沧州把式窝,享誉中华武林。
八极拳三代宗师李大忠,1848年创办罗疃南把式房;李大忠为罗疃一带民团首脑,武术总教官,率领徒弟乡勇习武保卫家乡。带弟子为核心的民团救援盐山民团首脑李云标,保卫盐山,与捻激战,大都伤亡。入昭忠祠。
八极拳三代宗师张克明,1852年创办罗疃北把式房。张克明被南皮状元张之万聘到军队为武官,带徒弟护卫张之万,万马军中剿捻,身经百战,授五品顶戴,不受,有功有赏,让与弟子,人格极佳。
罗疃神枪李大忠、神枪张克明之后,最有影响的是张克明之徒---京南霸北神枪黄四海,黄四海一直先后跟着李大忠、张克明二公,保晚清状元南皮张之万(南皮状元府、北京翰林院、河南巡抚、漕运总督、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大学士---阁老,谥号---文达),黄四海因战功,获六品顶戴,有功名。
罗疃村南北两个把式房,培养大批人才,尤其是张克明公的北把势房,影响更巨,托起八极拳的辉煌。罗疃“张家把式房”兴盛百年,历四代,直接培养出众多闻名全国的技击名家。流传至今天的“中华武士会(张景星、李书文)传八极”、“中央国术馆(马英图、韩惠卿、张骧伍)传八极”、“东北 霍(殿阁)传八极”、“西北 马(凤图)传八极”、“北京、天津 许(家福、家禄)传八极”、廊坊的 王(王化舜)传八极、“罗疃、枣庄、蚌埠 韩(韩惠卿、赵树德、李学义、韩洁泉)传八极”、秦皇岛 “魏(鸿恩、鸿滨)传八极”、山东潍坊“孙(桂林)传八极”、西安张骧伍传八极拳、 河北文安赵(荣林)传八极拳、台湾、美国、加拿大“刘(云樵)传八极”、台湾“李(元智)传八极”、上海“郝(鸿昌)传八极”、日本张世忠传八极拳,天津张子亭、马树秀、李子芳所传授的八极拳,皆属罗疃“张家”系列。“张家把式房”为八极拳的传播,为中华国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神枪—李大忠
李大忠,河北沧县罗疃人(今孟村回族自治县),清嘉庆十五年生人(1810-1875年),岁次辛未年三月八日辰时,妻张氏。卒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岁次甲戌年,享年六十四岁。道光廿年二月十四日,李大忠卅岁时,自备八色重礼品物,投于孟村镇丁孝武和吴荣(也写永,在沧州发音同)二位尊师门下受艺。然后将艺授于其子贵章,字月芬,妻杜氏。人品拳艺具佳。
李大忠技艺高超,从1847年开始设场,开辟罗疃一系。他继承吴钟爷闯天下的传统,重新携技游天下。他刻苦钻研朝思暮虑,综合三师之长,将孟村“老架子”八极拳升华。开创了包含了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三种劲道,具备了崩、撼、突、击、挨、傍、挤、靠技击特点,蕴涵着动如猛虎稳如熊精,势险节短,爆裂突然风格的“罗疃八极拳”。为了区别孟村镇吴凌云、吴彤云、王世同、王长锡等诸师兄传授的“孟村老架子”,将罗疃八极称为“罗疃硬架子”。李大忠、张克明二人又对六合大枪进行改进,使大枪大幅度飞跃。至此,八极拳和六合大枪进一步结合,这是八极拳历史上第二次质的飞跃。从此,八极拳形成孟村、罗疃二大流派。
神枪——张克明
八极拳门三世祖师,字同文,沧县东南乡罗疃村人(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罗疃八极拳开拓者,晚清时期八极拳发展初期四杰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以渊博的武学,纯厚的功力,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驰名遐迩,称雄武林。
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沧县志》记载,“张克明、罗疃人与李大中同师事吴钟之女吴荣之弟子,枪法驰名遐迩。清咸丰年间,南皮张文达公之万督漕运,驻节清江,聘克明为护卫,克明率弟子数人以往,有功得奖辄让其弟子,人格极佳。”
张克明幼年家中殷实,为当地首富。幼时就酷武喜文,天资聪颖,在学文的同时,随舅父习练少林长拳,经数载淬炼,张克明已是身高体健,力大臂长的俊美青年,练武更是如痴如醉,当获悉本村李大中在孟村习练八极拳法,便经常悄悄去孟村窥看,回家后刻苦练习,酷爱八极拳已到了痴迷境界。其父见儿子如此痴迷八极拳,常去窥看也不是长久之事。便携带重礼,领着张克明到孟村接洽学八极拳之事。吴永(孟村镇人,无后)是八极始祖吴钟在孟村的传人,沧南武林界铮铮者,择徒极为严格保守。吴老先生一看张克明,身高体健,猿臂蜂腰,步履从容,骨骼清奇。气宇轩昂,一团正气,双目炯炯而又文质彬彬,言谈举止非凡,是有家教规矩的年轻才俊,惊讶之中又惊喜万分,当即收为关门弟子。当时,吴钟独女吴荣(后庄科人)也在孟村帮师弟教场,见张克明体形貌相,言谈举止,颇具其父吴钟风彩,将来必然横空出世,承担起八极拳发展和崛起的重任,打破武林常规,不让张克明更改民族,亦收为入室弟子,悉心传授。张克明随二师学艺如鱼得水,苦练数十载,悟透了八极拳丰厚精典的拳理和枪义,得到了超凡脱俗的武学培养和调教。无论是拳脚技法和功夫,还是各种长短,较硬器械,无不不精通,尤以六合大枪技艺最为精到,出神入化。只要大枪一抖,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孤圈,恰似蛟龙摆尾。扎枪时疾如流星赶月,快似闪电奔雷,鬼恐神惊,速度之快,力道之猛,精确度之高,达到发时似雷霆万钧,收时如风卷残云“之炉火纯青境界,技艺大成。”
张克明经二十年探求,六合大枪、八极拳皆达上乘,尤其八极拳研究更为精深,有“神拳”、“神枪”之誉。由于深得吴永、吴荣二师喜爱,得手抄本拳谱,八极之真谛以张克明最精。恩师去世后,李大忠、张克明在罗疃分别成立南、北把式房(1847年),择沧县东南乡之后学而教之,遂成独步武林的“罗疃八极拳”。罗疃成为后庄科、孟村镇之后的又一八极圣地。有沧州名家某,高大魁伟武功好性喜较技,打遍了沧州的把式房,最后到罗疃,口称拜师,实际来踢场子。张对李大忠说:“ 师兄,我比拳,你比枪”。张先与名家某较,让名家某后退,二人相距10米,张说:“我喊一声招你就得倒下,你不倒我拜你为师”,说毕大喊:“招。。。。”声未落,张闪电般胯步进击,一招抱肘将名家某打得旋转腾空而起,大头冲下倒在张身后,犹如迅雷不及掩耳。比枪时李大忠枪扎名家某眼皮,名家某拜服.张克明与本村武举张某因地基发生争执,武举张某气势汹汹冲向张克明,张克明两手插腰,喝道:“你还动手吗?你值得一打吗?”随着腰一转身一抖,将武举张某掷出丈余。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晚清状元第,张之万(1811-1896)字子清,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城关)人。曾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后任军机大臣,兼署吏部,充上书房总师傅。卒后赠太传、谥日“文达”,时任刑部要职的张之万,奉旨前往四川查办要案。时值战乱频繁,所随侍从和护卫几十人。张之万处事为人极其精明,粗细,精到而著称一世。为了确保此行安全可靠,特重礼聘请同宗,同乡张克明随行。张克明盛情难却,携弟子黄四海为张之万贴身护卫。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张之万奉旨督办漕运驻节清江(今湖北省清江县)再次聘请张克明为护卫,张克明率弟子数人随往。一路之上,处处凶险,杀机四伏,遭遇多股强悍敌军和顽匪恶徒,激战数十次,张克明一杆大枪出神入化,勇猛绝伦,神功绝技威震漕河两岸。“神枪”张克明的威名驰名遐迩。江湖人传言:“沧州神枪张,见面把命丧”。张之万为感谢张克明随他多次历险而毫无所失,欲意荐他为四品护卫,张克明谢绝,张之万以重金赠谢。
张克明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功成名就归里后,把全部精力和所得赠金全部投入到教育,培养训练弟子和八极拳研究方面。张克明和弟子黄四海、儿子张景星精研八极技艺,结合自己的心得,提炼升华了八极拳、六合大枪。晚年根据自己实战经验,创散手“八大招”,至今在张门后学中流传。张克明之弟子黄四海、张景星,皆以“神枪”名世。在黄四海、张景星之后罗疃“张家把式房”名家辈出,其子张景星,其徒黄四海,徒孙李书文,王钟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按照张克明创立的科学性拳学理论指导拳术实践,又培养调教出以大枪而著称的张毓衡“铁巴掌”韩会清,马英图,马凤图,霍殿阁,魏鸿恩,魏鸿宾,孟宪忠,王化舜,徐青峰,刘云樵等一大批叱咤武林风云的八极才俊高手。为八极拳的迅猛崛起和辉煌,奠定了坚固厚实的基础。这近百名出身武学名门的人才,训练有素,传承有序,明源流,知宗旨、懂精义、晓要义、守正传。他们倍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侠肝义胆,在国家任人宰割,民族倍受屈辱的历史背景下,肩负着八极先贤们的重托,个个如出水蛟龙,下山猛虎,走出沧州一隅之地,奔向祖国四面八方。在醒风血雨中拼搏,在艰难险境中锲而不舍,以训练有素的高超技艺展式方式,唤起倍受屈辱的千万民众凝聚起御侮而图存的民族精神。他们以超凡的勇气,顽强的意志不但把八极拳传向全国南北各省,军营、学校、城填山乡,成为名扬天下的武林“显学”。同时,也把人类文明的结晶沧州武术的精神传扬四面八方。为八极拳的辉煌谱写了不朽的篇章。罗疃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却走出了众多叱诧风云的武林高手,不得不说是沧州武文化的一个奇迹!
“神枪” ——张景星
张景星,字拱辰(1843—1924),罗疃人,职业武师。自幼随父张克明,习八极功艺,深得八极精奥,其枪法出神入化。八极拳、六合大枪之法也得师兄黄四海的奖掖。由于张克明的名气大,张景星的功夫一直不被父亲放心,张克明去世前,叮嘱张景星千万要下大功夫,别忘了六合、八招,不精深的地方多请教黄师兄。张克明去世后,张景星承父业掌罗疃张家八式房。张克明夫人对儿子说‘你爹不让你找黄四吗,快把他找来,你把咱家的东西学回来!’,张景星把师兄黄四海请到把势房,虚心请教,黄四海见师弟对自己尊重遂倾囊而授,张家把势房的技艺更加全面。师兄弟二人关系融洽,成为后辈的楷模。他们共同培养了王忠泉、张毓璞、李书文、赵华兰、赵竹兰、张毓衡、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等名徒。特别是李书文,他是黄四海先生的弟子,得艺多是张景星先生所授。
光绪末年,一八极拳名师与武清李瑞东比武输手,张景星听后气愤至极。张与师兄黄四海商量后,遂携子张毓衡去武清访李瑞东,李瑞东未敢轻易较技。张景星对其子张毓衡说:“毓衡练趟八极拳,今天就是练给一个人看的(意指李瑞东)”。张毓衡练毕,李瑞东赞道:“我今天见到了真正的八极拳!”于是和张景星先生订金兰交。之后李瑞东与张景星较大枪,张用大枪把师弟输手找了回来。李瑞东要求以太极换张景星大枪,张景星亦要求以大枪换李瑞东太极拳,自此俩家往来不绝。八极门吸收的金刚八式、五路佛拳、太极拳、揉手功等,均李瑞东技艺也!李瑞东及弟子,吸收八极拳、六合大枪等技艺。两门技艺保留至今,成为武林佳话。
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马凤图于1910年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李瑞东请张景星担任教习,这样八极门“神枪”张景星、“神棍”王忠泉、“神枪”李书文、马凤图、张德忠、霍殿阁、高熙臣等汇聚天津,在中华武士会占有重要地位,祖孙三代享誉京津。
张景星掌功尤纯,枪技更精绝,与弟子张毓衡、韩会卿晚间在把势房对枪,不用掌灯,可见枪技进入神化之境界。练八极拳时,帽头一起一落,顶拔劲的功夫尤深。张景星还精于周易占卜看风水。张景星在沧州东南,影响颇大家乡人尊称“张三爷”。
张景星是八极拳门早期闯天下的早期代表人物,“罗疃八极”的拳、枪的升华,他和黄四海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张景星公的事迹载入民国22年《沧县志》。
李大忠的罗疃南把式房-----黄四海、杜凤元、李贵章、张化龙,赵元起、孙连文、王锡庆、张益三、张庆恒、李树森、李树云、王金庭、孔祥和、李赞臣、李良臣、冯林朝、王金声、赵荣勋、孙永泰、谢茂林、丁志义。
张克明的罗疃北把式房------4黄四海、张景星、冯七爷;5王忠全、张毓璞、李书文、赵华兰、赵竹兰、张毓衡、韩惠卿、马凤图、马英图;6马富有、李瑞岐、王淑轩、隋文通、田长泰、王淑德、张德忠、高熙臣、霍殿阁、张子林、崔长友,张骧伍、王化成、王化顺、张立堂、许家福、孟宪忠、孙桂林、李萍兴、刘汉周、董以清、许家福、魏鸿恩、张子亭、张振东、赵树德、李萼堂、董以文、马广达、李学义、赵荣林、韩洁泉、孙佩桐、魏鸿滨、董慧亭、姚春甫、刘云樵、吕青贵、杨奎山、马树秀、韩龙泉;7王翰臣、曲一心、刘祺瑞、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廷彬、张公田、李子坤、刘金山、赵玉亭、许禹声、孙玉龙、郝鸿昌、鲍有声、张世忠、朱宝林、李树楠、陈金财、尹庆和、李维洲、毛鸿恩、耿学森、朱庆坤、李新吾、李思义、漆殿贵、王清瑞、李维真、李芝芳、赵炳南、高里和、龚天德、宋碧山、杨斌、张耀全、梁振起、谭吉堂、齐德昭、李道轩。。。;8周玉振、马德山、王益增、苏德麟、王希斋、袁庆春、范玉亭、袁光明、孙绍鸿、张永福(91岁在世)、霍文伯、杨金山、顾才、程国祥。。;当代六代马颖达、马贤达、马明达;七代张克俭、王德功。。。
在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的倡导下,海内外八极拳门人,在上海会议推动下,在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组织下,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罗疃的后学,为罗疃三代先贤树碑立传,以感怀先贤功德。罗疃村三代共有七贤---李公大忠、张公克明、黄公四海、张公景星、李公贵章、张公毓衡、韩公惠卿,他们都入选民国22年沧县志。当日来自北京、天津、长春、廊坊、济南、潍坊、蚌埠、枣庄、西安、秦皇岛、沧州、庆云、孟村等地的八极拳研究会的会长及代表等400多人出席了揭碑仪式。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会长魏九如、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八极拳研究会会长王世泉分别致辞,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秘书长叶光泰先生主持了揭碑仪式。
八极武学三世宗师张公克明墓碑记:
张公讳克明,字同文,清嘉庆十七年诞于直隶沧县罗疃村。公嗜武,幼习长拳。后与李公大忠同学于孟村镇吴公永门下。吴荣宗师嘉其美质,收为弟子,悉心传授。公历二十载淬砺,遂成其绝学,其拳曰八极,势短节险,武美雄健,动如熊闯虎扑,静如渊停岳峙,观之者无不惊心动魄。其枪曰六合,源流高古,法度谨严,势长节短,进锐退速,如驽之伏击射远,如虎之蓄力待发。临之者莫不气滞色阻,时人誉为神枪。公善融铸各家之长,与盐山劈挂宗师李公云标相倾慕,日夕切磋交流,由是长拳短打,融通兼备,八极劈挂,珠联璧合。咸丰二年,公始授艺,立把式房于罗疃村道北,择英才而教之,从学者甚众,罗疃武名日隆。遂与庄科.孟村并为八极盛地。南皮张之万公慕其名,聘为慕职。同治六年,公与清江浦役,有军功,每得赏,辄分与从者,众咸服其德。然公淡泊名利,辞归乡里,以研武授徒为乐。同治七年,盐山蒙捻祸,八极弟子殉国殆尽,公乃披艰承重,兢兢传承,罗疃八极历劫而重光,公厥功甚伟。光绪八年,公将逝,犹喃喃嘱其子:勿忘乃翁之六合,勿忘乃翁之八招。言讫溘然辞世,享年七十一岁。公授徒极严,其徒黄士海,其子张景星得艺最精,犹能承前贤,启后昆,培育济济英才,遂令八极武学,终成中华武文化之大宗。悠悠百年,至于今世,海内外传人,承八极显学,怀宗师馨德,恭树碑碣,永志芳烈,铭曰:
八极正脉 六合本源 古典武艺 文化遗产
地域交流 庆云沧南 民族团结 孟村罗疃
承先启后 慎终追远 伟哉张公 千秋垂范
二零一五年十月三日,秋风送爽,阳光和煦。上午八时许,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罗疃八极拳传人聚集”八极圣地”罗疃前来祝贺”罗疃八极拳研究会”、”罗疃八极拳培训中心”成立庆典大会。罗疃八极拳培训中心占地五百多平方米,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八极同门的大力支持下修建。
马令达先生、马明达先生分别书写贺词祝贺。广卅暨南大学、重庆西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市武术研究沙龙、北京市八极拳研究会、长春市八极拳研究会、广西南宁市八极拳研究会、蚌埠市八极拳分会、台湾武坛国术推广中心”八极之光”等单位发来贺电祝贺。会议由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秘书长卢永文主持;罗疃八极拳研究会会长张永刚(张毓衡曾孙)先生讲话;顾问李世铭(李大忠玄孙)先生讲话,天津文山八极拳社社长王子臣先生代表全体来宾致辞;北京李树栋先生致贺词;吴钟八极拳研究会新、老会长分别讲话祝贺罗疃八极拳研究会、培训中心成立。随后来自全国各支系同门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八极拳械交流。罗疃八极拳培训中心的成立,是八极拳发展史上的大事,该中心以继承先辈八极技艺,弘扬传统八极文化为宗旨,为所有八极拳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