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化

更新时间:2024-10-22 15:15

‌老子文化是一种以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哲学文化。‌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老子传说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陈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

传说老君生于天皇氏之初,通晓天然之理,在仙界被称为万法之师。老君虽历代都有所显化,但始终没有得到诞生的机会。遂和光同尘,借以临凡传立世教。他先命玄妙玉女降凡做了天水尹氏之女。之后,他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寄胎到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颜常少,神气安闲。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气和平,众恶不侵,冬无凝寒,夏无酷暑,常有祥光覆九天称庆。玉女看去,只见他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耳有三漏门,美眉广颊。玉女带他到池中洗澡,忽见九条龙飞驾而来,化做九条巨鲤,吸水为他喷浴。此时,他已能言语行动,见到他的人都觉得非常奇异。此子生下9天,身体便有九变。到了6岁时,自道耳大,取名重耳,字伯阳

老子得此言,便尊从其理,劝谕世人;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而成。而老子自己则因此守真抱一,炼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变幻莫测。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关令尹喜知道后,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到了唐朝初年,晋州有个叫吉善的人。有一天,吉善正在羊角山上走,远远看到一位老公公,骑着一匹白马缓缓而来。他仪表堂堂,容貌伟岸。老者来到吉善面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吉善,吉善转告给了唐高祖。高祖觉得非同小可,正好可借此夸耀祖宗,便认老者为祖。于是,就在羊角山见到老者的地方立了一座庙宇,追尊这位老者为太上玄元皇帝,又称做太上老君。这样,老君便又成了唐朝皇室的祖先。

老子文化广场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太清宫镇旧名厉乡曲仁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

老子庙

据《后汉书》和《鹿邑县志》记载,太清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始名老子庙。当时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水经注》载涡水又北,适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文。碑北有双石阙,甚整肃是也。此后,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典籍中都有皇帝亲谒或派大臣拜谒的记载。特别是唐朝帝王,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称是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620年)封老子为始祖,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字如帝者居。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年)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称紫极宫。武后武则天于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俗称后宫,其规模相当宏大。唐玄宗李隆基曾两度亲谒老子庙,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御笔全文镑立《道德经注》碑一通。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相传,当时前宫祭祀老子,后宫祭祀李母。两宫相距一里,中间隔有一河,曰清静河,河上有桥,桥曰会仙桥。前宫住道士,后宫住道姑。两宫相商事宜,则以云牌传示,不允私自来往,其规矩之严犹如皇宫。前宫午门耸立,御道直坦,院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将太极殿环抱其中。唐王室将太清宫奉为家庙,所以其建筑风格颇类长安王宫。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楼台殿阁六百余间,其气势宏伟壮观,建造精致华丽,金碧辉煌。

老子庙会

鹿邑老子庙会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老子庙会起源于汉代,据《后汉书.桓帝本记》载,延熹八年,汉桓帝派大臣到老子庙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 形成了以祭祀老子为中心的庙会活动。老子庙会兴盛于唐代,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庚申敕老子诞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降圣节,此后信众云集,庙会日久成形。 老子庙会从起源至今,保留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原生态,以其独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国庙会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发掘、抢救和保护老子庙会,对于扩大老子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对于传承老子文化,丰富、完善中国庙会文化内涵,研究、推动中国庙会文化传承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珍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开发

顺利运行

1.《道苑》杂志

《道苑》杂志在2009年冬季创刊后,2010年印行了春、夏、秋、冬四卷,12000册,设领导专论、名家论道、众妙之门、经典导读,老子故里、老子故事、养生之道、文化长廊等栏目,及时刊发了鹿邑县委、鹿邑县人民政府关于老子文化开发与弘扬的重大决策和举措,介绍了海内外老学界老子其人、老子思想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老子故里的干部群众学老研老、悟道体道的真知灼见,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2.中华老子网站

继2010年10月正式开通运行后,中华老子网站始终坚持以宣传弘扬老子文化为宗旨,不媚俗,不追风,不肤浅,不浮躁办出特色,形成风格。由于内容健康,风格多样,特色鲜明,在诸多老子道学文化网站中脱颖而出,刊发了500多篇文章和1300余幅图片,已与多家网站链接,海内外点击率达30多万人次。

3.老子文化与科学发展课题

该课题系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合作开展研究,阶段性成果已出来,最终成果将跨年度完成,并以专著形式结项。

文化交流

1.与河南省老子学会交流

2010年7月5日,在郑州参加了河南省老子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涡阳县委、涡阳县人民政府围绕老子文化的开发与弘扬进行的硬件、软件建设,举行的一系列节会活动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全省名列前茅,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好评。

2.与河北交流

2009年8月,应邀赴河北省沙河市参加第二届太行山文化节,陈大明主任代表老子故里,就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作了专题报告。

3.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交流

2010年11月13日,与亲临鹿邑太清宫、明道宫考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10余位专家就老子文化、道家文化的研究与开发,道教祖庭的打造等问题深入探讨,达成广泛共识。

研老书籍

1.《鹿邑与中华李姓之根》

该书收入中国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的60余名姓氏文化专家关于李姓的源流、李姓的繁衍发展、李姓的成就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唱响了“世界李姓,根在涡阳,旺在陇西,派分上杭”的李氏文化新理念。该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老子道德思想与勤政廉政建设》

该书是为进一步挖掘勤政廉政文化内涵,充实勤政廉政文化内容,扩大老子道德思想中勤政廉政价值观的影响力,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强大精神支撑而由涡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编撰的。全书包括引言、正文、《道德经》原文三部分,正文分六篇,每篇十节,共六十节,约23万字。依《道德经》所蕴含的勤政廉政思想,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是一部贴近生活、贴近领导干部实际,集知识性、趣味性、指导性为一体的廉政文化教材。该书今年12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专题讲座

2010年6月,应邀在周口市委党校举办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宣讲老子文化。同时,定期、不定期在县电台、电视台和县委党校主体班上宣讲老子文化。

纪录片筹拍

1.2010年8月,《老子》电视连续剧剧本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定,目前正筹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开拍事宜。

2.2010年10月,参加了《问鼎中原——河南历史影像再现工程系列纪录片之人物篇:老子》的拍摄,陈大明主任被聘请为该纪录片老子文化顾问。

专题调研

遵照鹿邑县委统一部署,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参加了《鹿邑县文化旅游规划》的制定工作和鹿邑县政协组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八、启动中国老子文化之乡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申报工作 遵照县委 、县政府统一部署,今年12月,由老子文化研发中心牵头,与上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启动了中国老子文化之乡、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申报工作。该工作已进入上级主管部门运作程序,获准立项,可望于明年上半年完成。该项目获得批准后,将为老子故里增加一个国家级文化品牌,对发展鹿邑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传说

妈糊

有一年,苦县人民遭了灾,先淹后旱,庄稼减产,甚至绝收。就两样庄稼——大豆和谷子没绝收,神奇般的活了过来,收了一部分。其他庄稼就不行了,有的绝收,有的只收一点点,人们感到害怕,这怎么能活下去。不少人家把仅收一点谷子和大豆留给老人和小孩吃,青壮劳力出去逃荒或打工,打不了工,就要饭,都留在家里反正得饿死完。

一天,苦县城里来一个白胡子老头,腰里带个药葫芦,也可能是酒葫芦 ,手里拿根赶牛鞭子,走到十字路口,胳膊一挥炸了鞭“嗄”,嘴里说;“喝稀别吃干,多活几十天。”

有的人很留意,这个白胡子老头说的有道理,已经有灾了,不能再按正常年景过日子,于是就把谷子去掉皮,加上黄豆一泡,泡成后在磨上一推成了稀糊涂,再放在锅里一煮,一个人吃上两碗,再吃些野菜,榆树皮之类的东西,不就把这一年过去了吗?大家都别外出了,外出说不定会饿死在外面。

一传十,十传百,都猜是老子点化大家不要外出,都喝稀饭,配些野菜,树叶和榆皮之类的,凑合着种上小麦,不致于能把人饿死。

老子这一点化还真有效,家家户户都不再外出。种好了一年的庄稼,人们用磨把泡好的黄豆和小米放在一块,再放在磨上推,磨出来的豆米汁水放在锅里煮,看着很稠,喝到嘴里不挡嘴,好喝极了,一直到现在,鹿邑妈糊还是涡阳饮食上的特色食品,不但本县人爱喝,外地来的客人也爱喝,就是让高级领导喝上一碗,他也喜欢。

鹿邑妈糊恁好喝,实际是老子留下的,咱们大家都应该尊重他老人家,他给人民办多少好事啊!

后来人们通过再加工,再创造,把煮面的黄豆撒在磨糊上,喝起来更好喝,更耐人品味。

试量狗肉

都说试量镇的狗肉好,特别热烧饼夹狗肉,别提那味道有多好吃啦!为啥别的地方狗肉不如试量镇的狗肉好吃呢?这事与老子有掺连,下面咱就说这个神奇的故事

历史上都知道王莽坐帝,刘秀很不服气,打着恢复汉朝的大旗,聚数万民众,推翻王莽,重新建立汉朝,汉朝是姓刘的天下,别人谁也不能坐。

当时王莽的兵力很强,他又是武家伙,打起仗来不要命。每次交锋,都是刘秀失败,但刘秀也不示弱,坚持给王莽斗争到底。

一天来到鹿邑,刘秀的兵将被打散,刘秀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一个人在试量一带乱跑,王莽的大兵紧追,眼看就有逮着的可能。 云端里老子骑青牛,准备回故乡看看,来到试量上空低头见一个人快跑不动了,不远处有大兵追赶,这个人头上有瑞气,不是一般人物。

老子按落云头,吹口气,出现了犁子和牲口套,把青牛套好,举起鞭来,赶着青牛犁起地来。那个快跑不动的人就是刘秀,他见到一个犁地老头,就在地上求老头救他:“老大爷,快救我一命,这次不死,今后坐了帝,一定要报答你,后边追兵快到了,我叫刘秀,快快救救我吧!”老子没说话,用鞭杆指指深深的地墒沟,刘秀很明白,立即躺到地墒沟里,老子又返过来犁了一下,把土翻起来压在刘秀身上,就看不到人了。

大兵追到,不见了刘秀,只见一个老头在犁地,就问老头:“刚才可见到一个人?”老子说:“见了,向东方跑了,现在跑的不会太远,你们快去追吧!”王莽领着军队向东追去,哪知道刘秀在地墒沟里埋着哩!军队过后,刘秀从地墒沟里拱出来,跪在地上磕头像鸡吃米:“谢谢老大爷,不得帝算罢,得了帝,我要当俺亲爹一样让您老人家享清福”。

说着说着来了一条野狗,在犁过的地上乱闻,老子一伸鞭把野狗打死,对刘秀说:“可能你正又渴又饿,就用这条狗充饥吧。前面有座破庙,庙里住着几个要饭的,你们共同分享吧。”说罢,老子不见了,只剩下刘秀一个人,一只死狗躺在那里,刘秀想:“这是神仙来搭救我,我不该死。”

他把死狗拉到破庙里,和几个要饭的扒了皮,用手撕开狗肉,放在一个烂锅里煮起来。

狗肉煮熟了,你一块我一块吃起来。刘秀感到这狗肉特别香,特别有味,吃了狗肉又喝了汤,好啦 ,也不渴也不饿了,各自散了伙。

一个拾粪的老头,姓崔,见一个破锅里有狗肉汤子,闻着很香,他回家拿个带鼻的罐子把汤盛起来,掂回家,倒在锅里,添上水,把买来的狗剥好,放在锅里煮,煮出来的狗肉比以往好吃多了。一直到现在崔家煮狗用的还是老汤子,一次套一次的煮,现在响遍全国各地,也销售到全国各地。

为啥试量的狗肉恁好吃?因为老子成仙以后,连他的青牛也成仙了,赶牛鞭也沾满仙气。在老子用鞭打野狗的时候,一股仙气随着狗血钻进了狗肉内,所以煮出来的狗肉特别好吃,味道特殊。

刘秀后来打败了王莽,建立了后汉,当上了皇帝,各种山珍海味吃完,总觉着不如试量的狗肉好吃,就下旨让宫里给他煮狗肉吃,一些厨师用了很多的配料,结果煮的狗肉让刘秀一尝,味不好。又下旨派人到涡阳试量去买崔家狗肉,拿回来一吃味道真是美极了。后来,崔家狗肉成了贡品,派人骑马往皇宫里送。

现在到试量崔家买狗肉吃,还是恁好吃,要不是老子救了刘秀,也不会有试量的好狗肉。

再后来刘秀知道是李老君搭救了他,亲自带领千军万马到太清宫朝拜老子,还去试量集感谢那里的父老乡亲,又给崔家赏赐好多银两,使崔家富起来,把试量狗肉列为贡品,还恩准崔家到朝里做官,封为御师——煮狗肉的师傅,一代传一代,一直到今日把试量狗肉传为佳话。

玄武千层馍

老子辞官不做,来到家乡,看到战乱频繁,很不安宁,就决定到安定的地方秦国去讲学。

老子骑上青牛,从苦县出发,第一站住到玄武集南头刘家店,这个店里还卖热蒸馍。老子问管店的老头最近生意怎么样?刘老头说:“开个小店,加上馍店,两样生意刚能糊口,就这凑合着过吧。”

“你想把你这个馍店办好吗?”

“谁不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好,赚大钱,过上好日子?”

老子一听刘老头这样说,来劲了,他说:“你记着这四句话”:

面和百遍用棍压,

掰开千层味道佳。

吃了这馍消灾难,

老少益用笑哈哈。

老子说这四句话后,又说:“这必须得吃大苦,耐大劳,面和不到一千层的程度是不行的。”

刘老头说:“俺这农家人,不怕吃苦,只要能赚钱,叫俺乍干都中。”

说干就干,刘老头把他两个儿子叫来,把老子说的和面方法给他们讲了,两个儿子也喜欢这样干。先把面倒到盆里,再兑上水,把面和成块,再拿出成块的面放在案子上搓,用手搓了好多遍,再用棍一头捆在站柱上,再掀开另一端,把面块放在棍下面,一遍又一遍的压,使这面都变成一层一层的,这面层比粉皮还薄好些,然后把这面块做成一个一个的馒头放在锅里蒸。蒸出来的馍用手掰开,都是一层一层的,放到嘴里一吃,又筋又香甜,跟吃肉差不多,放在凉水里一泡,“扑愣”散了,比放在热水里泡的还快,第二天拿到玄武大街上去卖,刘老头说:“这有掰开的馍,大家先尝后买。”话音刚落,一下子围上来好多人,拿着掰开的馍尝了一下,咦,就是好吃,比以前的馍味好得太多了。

老头走的时候说:“这是俺姨传给我的,俺姨说是俺姥姥传给她的,再往上我就不知道了。这种做馍的方法虽然累了些,但吃着好吃,卖的快,赚钱也快,你们好好干吧,把这做馍的方法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你们生活的门路,我要西去讲学,你们也不要送我。”

他们爷几个能不送吗?死活留着不让走,让再住几天。老子坚持要走。刘老头和他的儿子们把他送到玄武西门外,站在寨门口向老子招着手,流下泪来。

刘老头带领他的儿孙们把馍店经营得很好,又招了几个伙计,设置了十口大馍锅,还供不上外地来买的。他们发了财,忘不了老子,每到逢年过节全家跪在地上,点上香纸和红腊,从心里祈祷着:“上神保佑李老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后来玄武刘家的馍叫“千层馍”。

观堂麻片

有一天,李耳去观堂讲学,讲完学以后,有些饿了,吃点啥呢?一看,大街上有家卖麻片的,想尝尝它的味道。书童看李耳的眼一个劲的往麻片上瞅,顺口说:“老师,咱尝尝这家的麻片吧?”李耳说:“那好”。

二人走近卖麻片的,卖麻片的是个年轻人,很热情,搬了板凳让老子坐下,从作坊内拿出新做的麻片放在盘子里,让老子吃,一嘴一个仙师的叫着,老子心里感到很满意。

一吃麻片,李耳皱起了眉头,粘牙、后味又苦,他对年轻人说:“你招待的很热情,我从心里很满意,可是你的麻片很不好吃,这里边的技巧你们还没摸着”说着,走进作坊,见一群伙计正做麻片,他看见炒芝麻的人半天一下,像睡着了一样,很没精神。李耳说:“你这芝麻已到快翻的时候啦 ,怎么还慢翻呢?这会不均匀的,炒出来,不是老就是嫩,做出的麻片没后味。”

说罢炒芝麻的又去看做麻片的,看他们把蜂蜜和白糖掺在面里,不一会做出了麻片,然后进行烘烤,整个工序就做完了,十分简单。

李耳看完后对年轻说:记住我的四句话,以后你做的麻片一定好吃,就是:

不老不嫩要翻匀,

做时火候掌握准。

蜂蜜白糖调和到,

老少皆用世难寻。

年轻人按老子说的方法去做,还真行,做出来的麻片又香又脆,后味无穷,好得不能再好啦!

这样以来,这个年轻人的生意好了,赚了好多钱,从心里感谢老子对他的指点。

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现在,观堂的麻片还是恁好吃,老子给民间做多少好事啊!现在开放了,改革了,观堂麻片销售到全国各地,还销到国外,与世界接轨了。

辛集麻花

一个白胡子老头,从孔集往东走,来到辛集。看见有一家炸麻花的,生意也不太好,他到了炸麻花的锅边,用手在油锅上罩了一下说:“你这油还没滚到劲,晚下一会儿,炸出来的麻花比这好吃,不信你试试看。”炸麻花的年轻人翻翻眼皮看看这个白胡子老头,说:“就按你说的办,错了,我可找你的麻烦。”

年轻人按这个白胡子老头说的办了,等油滚到劲了,面花全部靠在一起,白胡子老头说:“现在下麻花吧!”

麻花熟到一定程度,老头说:“用笊篱捞吧,放到我面前,我先尝尝。”

年轻人把炸好的麻花放到白胡子老头面前,让他品尝,老头尝罢对年轻人说:“你再尝尝”。

年轻人也尝了尝,咦!奇怪,咋变味啦,又香又脆,后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

一会儿,来了好多人,年轻人拿出刚炸出来的麻花免费让大家品尝,众人一吃,就是好吃,味道好极了。

白胡子老头又说:“你这个油不要用完,每天都套着用,不能完全用新油炸,另外,你拿出笔墨纸来,我给你写四句话。”年轻人赶忙去拿出笔墨纸来,放在白胡子老头面前,他毫不客气,挥笔而就,写了四句话:

碧油炸出嫩黄深,

凡人吃了能成神。

延年益寿似灵丹,

孝子买回敬老人。

下面写上:石八子,白胡子老头说:“我姓石,名八子,因为我弟兄八名,我是最小的一个,所以起名叫八子。”

白胡子老头说罢不见了。有的能人猜这白胡子老头不是别人,就是咱每天敬的李老君,“石”和“十”是同音,“十字”下面添上八子,不是李字是什么?

这个炸麻花的年轻人雇了几十个人给他帮忙,也供不上卖,各州县都来买,远的用车拉。他发了大财,也出了大名。他在辛集建一座庙宇,塑上老子像,天天敬老君,感谢李老君给他带来的财富。他又盖了一所学校,让后人念书,这个学校的名字叫“老聃学馆”。

辛集的麻花咋恁好吃?就因为老子用手在油锅上罩一下,仙气钻到油里,炸出来的麻花能不好吃吗?

核桃满仁

鹿邑这一带,开会如果人到齐了,就用一句歇后语说:“贾滩的核桃满仁(人)啦!”

这个歇后语也给老子有掺连。

一天,老子去贾滩讲学,讲学的场地就设在大核桃林里,这核桃树,高大茂盛,抬头不见天,低头草蒙地,夏天坐在这里,又凉快,又软和。

老子那时已是半仙之体,随便说句话,有的东西或事情就会起变化,他讲完学以后,和人们聊天,问:“这核桃熟了吗?”

人们回答:“还没熟,才半仁”

“我看已经满仁了”

“那才不会呢,收罢麦核桃才熟,有句俗话:麦上场,核桃满瓤。这离收麦还有一个月呢,所以不会。”说着,从树上掉下来一个,小孩争着去抢,大人说:“拾了也没有用,不信用砖头砸开看看,一定是半仁。”

孩子们争着去砸,砸开后,都感到惊奇,核桃满仁啦,这真是天大的奇事。

后来人们知道老子不是凡人,说一句话,核桃真的熟了,满仁了。

贾滩的核桃皮薄易砸,仁子又香又脆,品品味道,和其他地方的核桃不一样,使人有吃不够的感觉。

以后经过天气变化,还是打罢场以后再打核桃,但味道仍然不变,仁子长的很满,人们至今还想着老子他老人家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