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0 10:14
“范大生”是社会上对制壶大家范广善(1847-1902)、范钦仁(字承甫,1875-1942)父子的别称。因范广善、范钦仁父子所制茗壶均用“大生”作为壶上铭记,“大生”是他们父子公用的艺名。他们的作品制作精美,造型丰富,民国时期就享有“千金难求大生壶”之美誉;他们所创作品连续六次获得国际金奖,是宜兴紫砂第一个国际金奖获得者,“大生壶”享誉海内外;故世人敬称范广善、范钦仁父子为“范大生”。
范大生(范广善)1847-1902,1847年出生于太湖之畔宜兴丁蜀西望圩村,字庆升,大生壶缔造者。《范氏家谱》载: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
1863年承范家家传制陶技艺,一生耕读善制壶。
1870年制《竹段壶》《福寿蟠桃壶》等,发售南洋。
1875年长子范钦仁(承甫)出生,艺成后为大生壶艺的辉煌创造者。其一生育有五子,取“仁义礼智信”为名。
1889年秉承文正耕读传家之家风,并以制陶为业。一生好学,读《易经》“大德日生,生生谓之易”之意,渐悟以“大生”为印,永乐陶业,从而开创了“大生壶”时代。
1900年创制《柱础壶》《竹鼓壶》等壶,成为范家壶艺经典样式。
1902年于西望圩家中逝世。大生(范钦仁)1875-1942,1875年出生于太湖之畔宜兴丁蜀西望圩村。字承甫,为大生壶缔造者范广善长子。《范氏家谱》载:为范仲淹第二十九世孙。
1887年自幼喜爱手工艺,喜观父(范广善-大生壶缔造者)制壶,偷制紫砂雕塑“鹰”,惹来父亲一拐杖,神来之笔成为宜兴广为流传的“一棒鹰”故事。
1890年正式跟随父亲学艺,制作大生名壶。
1902年其父范广善(大生壶的缔造者)在家中逝世。享年56岁。承甫兄弟五人,承甫为长子以制壶为业承担家庭重担。
1916年“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常州) 校长童斐聘范大生(承甫)为学校手工课技师,开启了紫砂技艺进课堂的先河,范大生成为宜兴紫砂职业教育第一人。
1917年“江苏省立宜兴陶业工厂”在蜀山成立,潘宝熙任厂长,聘范大生(承甫)等担任技师,并招收学徒余名。紫砂技艺开始进入社会公开化。
1921年利永陶工传习所成立,范大生(承甫)被聘为辅导老师,培养出冯桂林、叶德喜等紫砂名家。
1925年大生积极与文人雅士交流制作《四方竹鼎壶》《六方竹鼎壶》分别与切玉圣手潘稚亮,陶刻名家陈少亭合作,被业界传为佳话。
1930年大生款《合菱壶》参加“比利时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
1932年《宜兴陶器概要》刊登征集紫砂作品参加193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事宜,范大生(承甫)位列甲技,为紫砂技艺首位。
1933年大生款《鱼化龙壶》荣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金质奖章。
1935年范大生(承甫)受实业救国的爱国思想影响,重制“一棒鹰”,取名“英雄独立”参加“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宜兴商会首任会长、收藏家华荫棠曾收藏一具。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宜兴陶业受损,民不聊生。
1942年于家中逝世。享年68岁。
华荫棠与范大生
范大生(承甫)创作的紫砂雕塑《展翅雄鹰》于1935年在英国伦敦展览会荣获国际金奖,华荫棠慧眼识宝,高价请范大生(承甫)重制一尊,后赠送给了现今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惜于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间被毁。华荫棠先生一百零一岁时对范大生有这样一个评价,“壶艺泰斗范大生,厚德搏艺志气高,展翅雄鹰巧夺天工,英国伦敦勇夺国际金奖,扬中国威风为中国争气。范大生为国争光的先驱,范大生紫砂人的榜样,范大生宜兴人的骄傲。
“大柿子壶”壶体用段泥制作,呈白果色,容量350毫升左右。壶体似柿子形态,壶盖如柿子之柄,形象逼真。壶腹的一面镌刻山水图案,另一面是行书“何当破闷出躯壳,君乘石瓢我浮蠡”,署“宜兴出品”款。壶盖内有“大生”印,壶的底部刻一圆章“己酉年南洋劝业博览会”。“大柿子壶”荣获1910年清政府举办的第一届“南洋劝业会”最高奖——奏奖(意为要向朝廷“奏报”的奖)。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其代表作不准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