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果树科

更新时间:2023-11-28 09:19

蓝果树科Nyssaceae,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又称珙桐科。有3属10余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中国有3属8种,分布于长江流域 、西南和华南各省区。本科多为高大乔木,树冠圆形,生长迅速,为优良的庭园树和行道树;有些种类可作药用,木材可制造器具和建筑材料。树种有蓝果树喜树等。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稀灌木。单叶互生,有叶柄,无托叶,卵形、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全缘或边缘锯齿状。花序头状、总状或伞形;花单性或杂性,异株或同株,常无花梗或有短花梗。雄花:花萼小,裂片齿牙状或短裂片状或不发育;花瓣5稀更多,覆瓦状排列;雄蕊常为花 瓣的2倍或较少,常排列成2轮,花丝线形或钻形,花药内向,椭圆形;花盘肉质,垫状,无毛。雌花:花萼的管状部分常与子房合生,上部裂成齿状的裂片5;花瓣小,5或10,排列成覆瓦状;花盘垫状,无毛,有时不发育;子房下位,1室或6-10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钻形,上部微弯曲,有时分枝。果实为核果或翅果,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和花盘,1室或3-5室,每室有下垂种子1颗,外种皮很薄,纸质或膜质;胚乳肉质,子叶较厚或较薄,近叶状,胚根圆筒状。

分布情况

本科有3属,约10余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

下级分类

喜树属 Camptotheca Decne.

珙桐属 Davidia Baih.

蓝果树属 Nyssa Gronov. ex Linn.

模式属

蓝果树属 Nyssa Gronov. ex Linn.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全缘或有锯齿,常有叶柄,无托叶。花杂性,异株,无花梗或有短花梗,成头状花序、伞形花序或总状花序;雄花的花托盘状、杯状或扁平,雌花或两性花的花托较长,常成管状、壶状或钟状;花萼细小,裂片5-10;花瓣通常5-8,卵形或矩圆形,顶端钝尖;雄蕊在雄花中与花瓣同数或为其2倍,花丝细长,常成线形或钻形,花药阔椭圆形,纵裂,在雌花和两性花中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不发育,花盘肉质,垫状,全缘或边缘成圆齿状或裂片状;在两性花和雌花中子房下位和花托合生,1室稀2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近钻形,不分裂或上部2裂,弯曲或反卷,柱头有纵沟纹,在雄花中雌蕊不发育。核果矩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和花盘,内果皮骨质,扁形,有沟纹;胚乳丰富,子叶矩圆形或卵形,胚根短圆筒形。

代表植物

毛叶紫树 Nyssa yunnanensis W. C. Yin

毛叶紫树(maoyezisu) 蓝果树科 Nyssaceae

【现状】:濒危种。又名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分布区很小,数量少,多遭砍伐,已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25-30米,胸径达80-100厘米;树皮灰白色至褐色,近平滑,常具细纵裂;小枝密被褐黄色绒毛,疏生灰白色近圆形皮孔。叶芏质,宽椭圆形、倒卵形或宽卵状长圆形,长10-22厘米,宽5-12厘米,先端钝,具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亮绿色,下面黄绿色,密被黄褐色绒毛,脉上更密,侧脉10-18对;叶柄长2-3.5厘米,密被褐黄色绒毛。花单性,异株,由叶腋或叶已脱落的叶腋生出;雄花多数成伞花序,花梗长约3毫米,总花梗长2-2.5厘米,密被黄绿色绒毛,萼片5,外面密被绒毛,花瓣5,雄蕊10,排列成2轮,生于花盘周围。头状果序由5-7果组成,序轴长达2.5厘米,密被绒毛;核果椭圆形,长1.3-2厘米,熟时红色,顶端及基部密被绒毛,疏生皮孔;种子稍扁,外壳上有7条纵沟纹。

【地理分布】:毛叶紫树只分布于云南西双纳景洪县,生于海拔540-850米的林中。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本种产地年平均温20-21.7℃,极端最低温2℃,极端最高温40℃,年降水量100-1500毫米,多集中于6-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土壤为山地黄壤或砖红壤毛叶紫树主要生长于热带北缘季雨林,局部空隙,阳光较充足而又湿润的地段。常是乔木上层的组成成分,数量较少。花期3-4月,果期5月以后。

【保护价值】:毛叶紫树是中国热带北缘的特有种,对于区系研究有科学价值。木材坚重,为优良的建筑用材。

【保护措施】:景洪县普文已建立自然保护点,应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理和繁殖。有关单位应大力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于8-9月采种,洗净果皮杂质后随即播于苗床,但以湿沙层积过冬,来春播种效果较好。本树种移栽后较难成活。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珙桐 蓝果树科 NYSSACEAE

【现状】:稀有种。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达1米左右;树皮深灰色,常呈薄片脱落。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宽卵形或近圆形,长9-15厘米,宽7-12 百米,先端急尖或短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初被疏长柔毛,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侧脉8-9;叶柄长4-5(-7)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与1雌花或1两性花组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着生于幼枝顶端,雌花或两性花生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周围,花序基部具2-3枚花瓣状苞片;大苞片膜质,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7-15(-20)厘米,宽3-5(-10)厘米,初呈淡绿色,后变为乳白色,干后为棕黄色;雄花无花瓣,具雄蕊1-7;雌花和两性花具退化花瓣6-10,子房下位,6-10室,与花托合生,子房顶端具退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壮,分成6-10枝,柱头向外平展,每室有1胚珠。核果长卵圆形,仅3-5室发育,长3-4厘米,直径1.5-2厘米,紫绿色,具黄色斑点,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具沟纹;果梗粗壮,长5-7厘米。

【地理分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岗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贵州东北部到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东南部南川、北部平武、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云南东北部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的气候冬冷夏凉,常年多雾,多雨,空气温度大。年平均温12-17℃,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85℃,土壤为砂页岩、花岗岩或石灰岩等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PH值4.5-6.0。在土层疏松、团粒结构好、枯枝落叶层厚的地方生长较好。在常绿阔叶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多呈零星散生,在四川有时为建群成分,可达乔木一、二层,稀为小片纯林

【同生植物】:有扁刺锥木荷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 omeiensis (Liou) Allen、粗穗柯、包槲柯巴东栎Quercrs engleriana Seem.、香港大头茶、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melanotricha (Pojark.) Fang等。果期10月。

【保护价值】:珙桐为古老、珍贵、稀有植物。盛花期头状花序中国鸽子树观赏树种。因花序头状,花的形态有别于其它各属,故有学者主张另立珙桐科。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和系统发育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木材材质优良、可作家具等用。

【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订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苛造林,扩大其分布区。

【栽培要点】:用种子和扦插育苗。果核坚硬不易透水,种子有后熟性,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层积,播后两年才不整齐地发芽,苗期须搭荫棚。扦插以5-7月为宜,选用树龄较小的母树下部的半木质化、带叶枝条。若用50ppm的吲哚-3-丁酸或2-茶乙酸处理,可提高生根率。本树种在夏季高温干燥地方不易引种,推广的地区范围有局限性。

主要价值

本科多为高大乔木,树冠圆形,生长迅速,为优良的庭园树和行道树,用以绿化城市和庭园极为相宜,有些种类可作药用,木材可制造器具或用作建筑材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