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4 14:38
蚝二村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位于沙井街道西北部,距沙井街道办事处约2.5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沙二村、蚝一村、蚝三村、石围村、德丰围村。1992年,蚝业大队根据自愿原则,将村民按蚝业养殖和农业种植进行分配,其中愿意从事蚝业养殖的村民分配至蚝一村、蚝二村、蚝三村和蚝四村,愿意从事农业种植的分配至沙一村、沙二村、沙三村和沙四村,蚝二村由此而得名。
宋元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松岗、沙井、新桥、雍睦、凤凰联乡;1951年,属宝安县第四区沙井乡;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沙井公社蚝业大队;1959年,属西海蚝业公社;1961年,属沙井公社蚝业大队;1979年1月,属深圳市沙井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沙井公社;1983年7月,属宝安县沙井区蚝业乡;1986年10月,属沙井镇蚝二行政村;1993年1月,属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2004年,属沙井街道蚝二社区。
传统经济以养蚝为主。1980年以后,传统养蚝业逐渐解体,蚝田污染严重,生产日渐式微。而今沙井蚝的异地养殖已获成功。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金融投资。
户籍人口850人,其中男性468人,女性382人;80岁以上10人,最年长者95岁(女);海外留学2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7000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约8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人数不详,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
居民以陈姓为主。
该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入门为厨房,接着是天井,过了天井是正房,正房后部是卧室,卧室有楼廊。三合土墙,房顶以杉木为梁、桁、桷。以天井、明瓦和墙上开一小窗采光,卧室光线很暗。20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民居被拆,新建楼房。
洪圣古庙,2000年被沙井镇人民政府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清时期,重建于2012年,庙内供奉海神、洪熙大王,村民前往祭拜,祈求平安。
螳螂拳(华林)流行于沙井街道沙井大村,属于南传螳螂拳,发源于山东崂山华严寺,因南北语言差异,被沙井人误传为“华林寺”。30年代,山东崂山华严寺僧人李崑山在香港开馆授徒,沙井二村陈贺球、陈志广等人拜他为师习武。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李崑山避难来到沙井,靠制售跌打损伤的药品为生。后来流落到广州北郊的龙归市(今龙归镇)。1947年,沙井地方上出现许多的青年社团,兴起舞龙、舞麒麟的热潮。冼稳重和陈照榜、陈稳志等人在石角头(今蚝二村)组织馀庆社,对外称宝安县沙井业余健身社,主要研习莫家拳。后来请李崑山为拳师。李崑山在沙井收的徒弟除了冼应登以外,还有曾乐通、冼应添、陈云青、陈云山、陈培等人。1957年,陈振兴、陈汉兴、冼润才、冼润华等人跟冼应登、冼应根习武。1957年,陈云青在香港创办山东华林派国术体育总会。1970年,陈云山到香港流浮山龙珠堂正式设馆授徒,学者甚众,被香港武术界列为山东华林派探腿门。1970年陈培在美国波士顿开设了首家华林武馆;1980年在奥兰多建造华林总馆华林寺;1985年7月,陈培归宗少林寺成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弟子。2011年11月,冼润华参加深圳市第十三届传统武术节,其反车拳、燕青刀获老龄甲组第二名;2012年2月参加第二届粤港澳武术赛再获金奖。2015年螳螂拳(华林)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蚝二村普通人家的年俗基本与沙井附近村落大同小异。每年农历九月十三祭祖日,陈氏族人前往陈朝举墓进行祭拜。
特色农产品有沙井蚝,但主要存在于1992年前,现所存无几。特色传统食品有沙井蚝、松糕和茶果。
沙三路、沙井大街经过该村。1965年通电,1981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83年通自来水,1986年通电话,20世纪90年代末通互联网。村中建有学府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约6000人,教职工52人。设有蚝二篮球场、游泳池和蚝二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