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9 14:27
血培养是一种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血培养用于菌血症、真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的病因学诊断。使用基于仪器的持续血培养检测系统,在48小时内可检测出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检测可能需要额外24-48小时的培养期。无论是普通还是难培养的病原体(如HACEK菌群成员),采用现代自动化血培养监测系统可在5-7天内检测出;超过这个培养期限的培养通常是没有必要的。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据文献报道国内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7.8%和18.4%。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临床医生精确选用血培养,检验科室精心分离鉴定.
血培养
血培养是把静脉穿刺获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瓶或培养管中,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念珠菌属、霉菌属等),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在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出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细菌或真菌在血液中迅速繁殖超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即产生持续的菌血症,并且可感染血管外组织。病原微生物从血管外经淋巴管直接进入血流,病人可发生血管内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真菌性动脉瘤、化脓性静脉炎、感染性动脉瘘和动静脉管炎)。除多处感染或动脉内有感染灶外,大量涌入血流的细菌能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被全部清除,肝和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对清除血流内的细菌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异性抗体有促清除作用,多形核白细胞在控制血管外局部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的中性粒细胞也有一定清除微生物的作用。但细菌的荚膜和毒力因子却阻碍了清除作用的进行。
了解引起菌血症的不同途径有助于诊断和解释血培养结果。菌血症通常来源于以下部位的感染,其中泌尿生殖道为25%,呼吸道为20%,脓肿为10%,外科伤口为5%,胆道感染为5%,其他已知部位的感染为10%,未知部位的感染为25%。
:1.一过性菌血症(transientbactermia):常发生在病人接受抗生素系统治疗且感染的微生物敏感,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过性菌血症发生于治疗初期是由于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不当,发生于治疗晚期是感染部位引流不当或宿主防御功能破坏。常发生于对感染组织(如脓肿、疖、蜂窝组织炎)的处理、污染粘膜表面的创伤性操作(牙齿修复、膀胱镜检、尿道扩张术及各种插管、引产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污染区的外科手术(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阴道子宫切除术和烧伤感染的清创术)。一过性菌血症亦可发生在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据文献报道,脑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胆囊炎、小肠结肠炎、外伤或手术感染均可能引发一过性菌血症。
2.持续性菌血症(continuousbacteremia)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动脉瘤、血栓性静脉炎和其他血管内膜感染的主要特征,亦可发生在伤寒热和波浪热的最初几周。
3.间歇性菌血症(intermittentbacteremia)
常发生于腹腔、骨盆、肾周、肝脏、前列腺及其他部位未能及时引流的脓肿,这些脓肿是不明发热的常见原因。
(一)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病人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时,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9.血压降低
10.呼吸加快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患儿(特别是2岁或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在门诊就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10^9/L)。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二)消毒程序
要点: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问题。由污染菌引起的假阳性增加了病人抗生素的使用量。然而,在理想的消毒条件下,仍有3%-5%血培养中混有污染菌,它们来源于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梭杆菌属、类白喉群)或环境(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故进行血培养阳性统计处理时,通过将单次血培养生长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标本视为污染,一次血培养的阳性瓶数对区分真正的病原菌和污染菌无太大帮助。
皮肤消毒: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皮肤污染。
培养瓶消毒:用70%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酒精作用待60S;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三)采血量和血培养的数量
采血量: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病人血培养中获得的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的血量是重要的变量。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采血1~5ml用于血培养。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为10ml,血液和肉汤比一般推荐为1:5~10。
血培养的数量: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关系到菌血症的病理生理学,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一般而言,采集血培养都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