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抗战纪念城

更新时间:2023-07-10 15:39

1946年12月18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电令,正式命名在抗战中牺牲最烈、贡献最宏的衡阳市为“衡阳抗战纪念城”,衡阳自此成为中国唯一命名的抗战纪念城。

建设历史

鉴于衡阳抗战的悲壮,衡阳市参议会一届二次大会决议,以议长杨晓麓为首,副议长欧柄堃和参议员王继武万衡王炽昌等五人组成请建衡阳为抗战纪念城代表团,赴南京请愿。杨晓麓为此亲撰了请愿呈文。

请愿团一行于1946年10月20日由衡阳启程,中央新闻社即行全程跟踪,向国内外发布电讯。10月31日到汉口,晋谒国民政府主席武汉行营主任程潜,极蒙嘉许,即为电请行政院长宋子文、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国防部长白崇禧、总参谋长陈诚、内政部长和国防最高委员会,给予有力之主张。程并允于晋京时力为先容,面恳蒋介石批准建设。11月6日到南京,旅京同乡百余人集会欢宴,极为热烈,京沪各报均发布新闻,一致倡导。随后杨晓麓等又一一晋谒在京党国各元老及各院部会首长,拜请垂顾并惠允支持。12月5日,由杨晓麓主持并演讲,召开了盛大的京沪记者招待会,赵恒惕、张炯等出席讲话,新闻界代表先后发言,均愿力促其成,以奏事功。自后京沪各报社均以显著地位或刊载新闻,或出特刊,或著社论 ,一致声援。12月10日,杨晓麓一行至国民政府请愿,除送呈请愿呈文外,并附呈衡阳抗战之损失及建设计划和第一期建设纲要,当由文官长吴鼎昌代为接见。同日,国大代表左舜生、谷正纲、胡庶华等132人,又联名呈请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早赐核准。

蒋介石收到呈文后,深予重视。1946年12月15日,蒋召见杨晓麓,随即于18日颁发三项电令,除核准“衡阳抗战纪念城”命名外,并于同日分别电饬行政院和国民代表大会左舜生等联署代表,准由中央一次性拨付巨额建设经费200亿元,重造衡阳。

抗战纪念城的全面规划和建设,因1948年下半年国共内战进入生死决战,随之政局遽变,未及实现。1952年,纪念堂、纪功亭的名人碑刻全部被毁;胜利牌坊上杨晓麓题署的“胜利”二字,改为“解放”;纪念塔上蒋中正题颁的“衡阳抗战纪念城”碑文被剔,改为“衡阳解放纪念塔”。1982年,恢复“衡阳抗战纪念城”原名。2007年对现存民国纪念建筑进行修缮,复原蒋介石题署的碑文。

地理位置

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岳屏公园内。

纪念城介绍

主要建筑

衡阳抗战纪念城碑、纪念堂、纪念广场、抗战牌坊、记功亭、忠勇亭、和平钟、抗日文化墙、衡阳保卫战铜铸群雕像。

英雄城市

衡阳成为中国政府唯一命名的抗战纪念城,不但是地方人民当之无愧的城市品牌和历史荣耀,也是无地域无党派之分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集体荣耀。重拾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重构一个国家的完整记忆。

在八年抗战中,衡阳,是当时全国仅有的18个省辖市之一。因其处于通往西南的公路网中心,其机场又是东南和西南空中航线的中间站,且为美军在华最大的空军基地,更因地处粤汉铁路和湘桂黔铁路的接轨点,是西去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的唯一铁路通道,故为西南的门户和军事咽喉。

从抗战第二年(1938)武汉失守时起,衡阳成为与重庆、昆明并列的战时中国三大中心城市,其税收列为全国第二位,因有“小南京”、“小上海”之称。其境内的南岳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司令台,蒋介石在此举行过四次著名的“南岳军事会议”。此外,国共合作的南岳游干班开办于此,全国最大的“忠烈祠”和抗日将士总神位也构筑于其山之麓。同时,以湘南重镇衡阳为战时中心的湖南省,自武汉沦陷后,将妄图向西南和东南亚国家进犯的日军,死死地拖在湘北之境长达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最前沿的中心城市和坚强军事堡垒,衡阳城岿然屹立于世,其多年遭遇着日机的狂轰滥炸,更上演着一幕幕中国与盟军机群腾空拼杀来犯之敌,并主动袭击武汉、上海等敌占区的威武雄壮的活剧。

这些,尚不足以彰显衡阳在中国抗战史、近代史中之光荣与悲壮。

1944年和1946年,整个世界的目光投向了衡阳,并为这个英雄而悲怆的城市战栗。在1944年即抗战胜利前一年,衡阳首当其冲成为日军“ 1号作战计划”中打通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攻击目标。6月下旬,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城塞争夺战,史称“衡阳保卫战”。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守城的爱国将士和衡阳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10倍于我之敌血战长达48天,声崩雷电,气吞山河,惊天地而泣鬼神。毛泽东挥笔写下了“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蒋介石则书之为“全世界稀有之奇迹”。此役被誉为“论功侔于苏联史丹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屠城之战,衡阳近5万幢房屋只剩下完整的5幢,是中国境内唯一被日军炮火全部炸毁的城市,与德国汉堡同为二战中破坏程度最大的都市。不仅如此,大兵之后,又逢凶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次年,衡阳又遭受到百年未遇的旱灾,中国和联合国官员勘灾所见,咸认“衡阳灾情,世界第一”。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地区,饿殍遍野,惨绝人寰,竟密布着战后地球上最密集的200万坐以待毙的饥民群体,其中衡阳市县即达44万之众。

这是那场民族圣战中一个最为伟大的英雄城市,又是在战时被夷为平地、战后濒于灭绝之境的最为悲惨的湖湘文化重镇和千年文明古都。(更多信息参考“衡阳保卫战”词条)

章士钊撰书

《衡阳纪功碑铭》

在纪功亭旁,还刊立了湘籍名宿章士钊亲自撰写并手书的《衡阳纪功碑铭》,此系杨晓麓专程由京赴沪拜请而成。其文曰 :国家御寇之第七年,寇新炽于海上,则拼力一向,从陆路谋通西南,而衡阳适当其冲。衡阳地居大维,襟带南脉,雅擅形势,顾无固可负,无险可守,所谓四战之区,如中原之荥阳成皋也。是役也,敌以十师之众,分薄城下,环而攻之,日夜炮声不息,而我军人数悬绝,器备不完,仅仅以第十军之残卒,合居民之争死敌者,以血肉待尽之身,当虎狼继长之势,如是者,相持至四十八日之久。比之有唐雎阳以孤城遮蔽江淮,外无蚍蜉蚁子之援,将饶巡远南人之勇,人罹杀妾易子之痛者,其壮烈殆过之无不及焉。主帅蒋公谓守城卓绝乃尔, 影响深至,职是太平洋全役之一关捩,庶几横耸寰宇,下耀来叶,旨哉!旨哉!民国三十六年八月十日衡阳士夫奉命本邑易名为抗战纪念之城,礼昭其实,何以加兹。士钊忝生斯土,浪迹在外,邦人见告是事,憾道阻,未由观礼,欢喜赞叹,辄为之铭 :船山执义敦儒素,老彭刚直矢无苟,化为南强期可守,不道无道惟荡寇,巍巍斯城跨九有。(长沙章士钊撰并书)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章士钊的这篇碑铭,以及前述40余幅题辞中有过半的篇章,数十年来不得而觅。直至2009年4月,由笔者(杨安)在国内一个大学图书馆内的民国残报中首次全部发现,此或为海内孤本。至此,象征48日保卫战的48件碑文内容完整复见。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