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4 11:57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始建于1906年,2011年,学校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管理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成为西南大学重点育造的研究型学部,是西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已有百年办学底蕴。学部现任部长朱德全教授。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始建于1950年,组建于2011年,是西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的研究型学部。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复旦大学相辉学院教育系、四川大学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和公民训育系、华西协和大学家政系、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等9个高校教育类专业相继并入构成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2011年,学校将原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管理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干部培训学院的部分人员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成为西南大学重点育造的研究型学部。
2020年11月28日,加入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点联盟。
学部有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1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含自主设置)、1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4个本科专业;有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重庆市重点学科;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西部儿童与青少年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数据决策系统”。
学部由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和教师教育学院构成,下设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教育与经济管理系等5个系科,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等5个所(中心)。学部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15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36人。专任教师中近80%具有博士学位。
学部本科专业按照教育学大类招生,分设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管理等5个专业方向。为了培养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从2009年起开办以学部驰名世界的历史名人、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晏阳初实验班”。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成就卓著。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教育史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发展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著名教育学家张敷荣教授领衔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并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教学论博士;1998年,教育学原理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建立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始招收博士后;2003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开始在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等15个二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部在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同时,还招收教育硕士、高师硕士以及教育博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积极招收海外留学生以及国内外访问学者。随着学部的不断发展,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以本科教育为主向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育结构转型已经完成。
学部十分注重与国内外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不断将学部的教学和科研推向国际前沿。先后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德拉威尔大学、英国女王大学、加拿大不列巅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等海外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学术研讨会、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研究生等方式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部教学与科研的蓬勃发展。
教育学部将根据西南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总体部署,按照“以人为本、深度融合、转变观念、提高质量”的方针,实施“精英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能力建设为关键,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教育学部建设为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高层次的咨询服务机构、示范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民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学部同仁将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尽快把教育学部建设为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高水平的研究型学部而共同努力。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锡拉丘斯等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晏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倡“识字、生计、文艺、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首创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中国长沙、定县、北碚以及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等国推进平民教育。其在渝所创乡村建设学院,后并入西南师范学院。晏先生世界驰名,被誉为“最具有革命贡献的十大伟人”。
刘尊一(1904-1979),四川合江 人。1923-192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32-1933年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师范部学习教育原理等课程。1935-1936年广西南宁省立医学院教英文。1936年在香港大学进修心理学课程。1937年春-1937年夏在桂林广西大学家教社会学。1947-1948年在重庆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教社会学。1948-1949年在重庆中国公学 兼任教授教社会学。1946-1950年在重庆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任教授。1950年以后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1950-1952年任系主任。
其主要著述有:《结婚与婚姻问题》、《学生运动与救国教育》、《中国经学史》(译)、《苏联的科学与教育》(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民众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讲义)、《新教育楷论》 。
何志汉(1924-1987),男,汉族人, 湖南资兴人. 1948年毕业于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教育系,先后担任乡村建设学院助教,川东教育学院讲师,1952年院系调整到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历任讲师,副教授, 教授, 硕士生导师.曾任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他曾为本科生讲授《教学论》,《教育政策法规》,《小学语文教学法》和《教育学》等课程.曾担任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学位课《教学论研究》,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为博士生讲授《中国教学论研究》。
何先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了专著《怎样教小学语文》,与人合作编写了《怎样培养小学生能力》,《鲁迅教育思想述探》,《教学论稿》 。
陈东原(1902-1978)安徽合肥人,192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后留学获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安徽大学教授,中央教育部督学兼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重庆女子师范学院院长兼教授。1951年任川东教育学院教授。1956年调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
陈先生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尤专中国教育史。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妇女生活史
周西卜(1904—1994),四川岳池人。193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1944—194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教育科学。1949年始在四川教育学院任教授,1952后调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On Supervision》、《A School Health Mogzam》、《How To Establish And Conduct The Community School》。
刘兆吉(1913-2000),男,山东青州人。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教育系,曾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重庆大学教育系教授。1952年始历任西南师大教育系教授,系主任,硕士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先生直流于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率先着手中国心理学史,教师心理研究,首创美育心理学。其著述甚丰,著有《文艺心理与美育心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之《文艺心理学》,《心理学大辞典》之《文艺心理学》,《心理咨询百科全书》之《美育心理》分卷,《美育心理学》,《美育心理研究》 等著作,荣获“中国现代心理专家”称号。
蒋良玉(1901-1991),四川卢县人,1926-1931年 就读于燕京大学,沪江大学,获教育学士学位。1930-1936年在私立成都协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校长。1936-1937年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学前儿童教育院。1937-193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研究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38-1942年在任私立成都协和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42年至1946年在省立成都幼儿师范学校任校长,在树基儿童学院任园长,在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社会系担任副教授,在印度加尔各答,美国,加拿大,英国伦敦考查各类托幼教育。1947-1948年在私立树基儿童学院,华西协和大学任校长,教授兼任教育系主任。1949-1951年在广州协和中学幼儿部,成都树基儿童学院担任教师工作。1951-1954年在川西民主妇联保育员训练班,华西大学营保系任副主任,教授。1954年至1991年在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外语系担任教授。
何其恺英国爱丁堡大学四川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其主要著作有 《实练心理学》,《教育英文选》等。
高振业(1912-1996),1931-1934年就读于北平大学附属高中,1934年考入北平师 范大学教育系,1938年毕业后在西北师范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附中师范部教导主任。1947-1949年11月,他在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 担任教授,期间还兼任了乡村建设学院教授。解放后,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教育测量学,教育实练设计与实施,教育名著精读,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论专题研究等多门课程。1982年担任研究生导师后,指导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共计六届。1984 年和张敷荣等教授一起,申报并获准了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协助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教学论博士。
主要著作有:《高等院校教育系的培养目标》-刊于教育研究;《加强并改进高师的专业训练》-刊于课程 教材 教法;《教育统计学》(译著)四川教育出版社;《新中国教育目标》(合著);《现代教育原理与实践》;《中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对策》-加拿大学刊;《试谈 改革师范教育的几个问题》;《高等教育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改革》;《欧洲几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
吴祥祯(1928—1992),辽宁铁岭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学院,获硕士学位。1954年始任教于西南师范学院,历任教育系教授、系主任,校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4部,代表性著作为《教育学》,多次获四川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叶麟(1893一1977),四川兴文人。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7年任四川大学教育系主任,后调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著有《兴趣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翻译出版《阿朵耳光》、《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列宁对苏联的教育贡献》等。
刘克兰(1924.1-2002.9),女,汉族,1924年1月出世于湖南澧县,1950年8月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教育系(经院系调整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后改为西南师范大学)。1952年赴北京大学进修,自1950年9月起,历任西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学论硕士导师,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先后担任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名著选读,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编写出版《教育学》,《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原理与实践》,《课堂教学策略》,《西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等教育专著、译著,发表论文十余篇。《教学论》获四川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代教学论》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代教学原理与实践》和《西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分别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先后四次获校优秀教师称号。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9届32名,均获硕士学位,其中6名考上博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证书。
普施泽(1901-1980),湖北应城人.1923-1925年在美国米索里(密苏里)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25-1928年美国米西干省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28-1929年在安徽省立大学教育系任教授.1929-1930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教授.1930-1934年在燕京大学教育系任副教授。1936-1936年在北平中国学院任哲教系教授。1936-1940年在北平蒙藏学校担任教务主任,1940-1944年在武昌大学哲教系任教授。1944-1947年在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中兼任校长。1944-1946年在成都空军参谋学校担任英 文教官。1948-1949年在成都空军机械学校担任英文教官。1950-1952年在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1952-1953年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担任教授。1953-1970年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并于1953-1966年兼任系主任。
秦仲实(1904-1998),重庆市丰都人。193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东省 第四中学,汕头市第一中学,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34年7月至1935年2月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1935年2月至7月任原中央政府考试委员会 书记官,1935年8月至1940年4月在四川达县师范学校,任首届校长,1944年4月至1946年8月任四川省教育厅
秦仲实翻译了《科学在今日》,《怎样做父母》,《时间,空间与运动》,《心理无线学》,《逻辑例解》,《世界政治家列传(上册)》等论著,主要编著了《教育学》,《毛泽东教育思想》,1975年参加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编审工作,获国家新闻出版局颁发的荣誉证书。
任宝祥(1910-2000),河北沧州人,1936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教育学、社会学专业。后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1948年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74届国际工作会议。历任原国立师范学院讲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社会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始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外国教育史硕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教育大词典》顾问等。任先生致力于教育史和教育社会学研究,其著述有:《外国教育史提要》、《社会学概要》、《外国教育学家论德育》,主译校《西方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资料》等。
罗容梓(1900-1967),男,江西新建人。1926年至1928年在美国比巴德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1931-1932年在浙江杭州省立民众教育实练学校实练部担任主任,1932年在江西省教育厅担任科长,1932-1936年在国立武汉大学哲教系任教授,1941-1947年在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任教授兼分校校长,1947-1950年在重庆大学教育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1948-1950年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1950-1967年在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担任教授。他所担任的课程有:《世界教育史》、《教育学》等。
张增杰(1913—1986),福建福州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系,1952年调入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曾任《心理科学通讯》编委、《四川心理学动态》主编。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出版的专著《心理学教学方法》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心理学教学方法的专著,开创了国内青年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研究,另有著作多部。
张敷荣(1904—1998),贵州普安人。1936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任四川大学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西南师范学院(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教授,1981年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教学论博士。撰写、发表论著、译著、论文70余部(篇)。1991年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邓胥功(1886—1976),重庆市人。191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11月,被派往美国留学,后赴欧考察教育。1931—1952年在四川大学任教授,后调入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著有《教育学大纲》、《教育通论》等。
宋谋欧(1900-1969),男,四川江北人。1924年毕业于英国布利斯脱大 学,1926-1927年在成都大学任教授兼任哲教系主任,1928-192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授,1929-193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讲 师,1930年至1931年在河南大学任教授,1932-1933年在重庆大学任讲师,1935-1936年在云南大学任教授,1941年至1950年在 四川教育学院任教授兼教育系主任,1947年至1948年在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授。其担任的主要课程 有:《教育心理学》,《教师史》,《师范教育》。
张清津(1909—1977),山东潍县人。1939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1947年始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后调入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授、系主任,主讲《心理学》等课程。代表性著作有《中华教育辞典》、《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学部秉承晏阳初、张敷荣、高振业、刘克兰等老一辈教育学家的育人风范,发扬“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学校精神,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奋图强与开拓进取,构建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教育科学研究专门人才,而且走出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学人大家。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党务行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