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派散文

更新时间:2024-08-23 17:15

言志派散文,文学类术语,是一种文体,是“美文”的结晶。

兴起

在1930年代中国文坛上兴起的言志派文学思潮中,沈启无编选的晚明小品集《近代散文抄》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与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理论一作品,相互配合,直接推动了晚明小品热和言志派文学思潮的形成。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了一块新的土地”;以后,他又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中心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认为这种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端”,“他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他自己的散文,也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

特点介绍

* 言志派与左翼相对立,与京派也存在着互动关系。

*言志派借重评晚明小品来倡导言志文学,引发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晚明

小品热,对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学术特别是现代散文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在这场热潮中,有一个晚明小品选集不能不提,这就是沈启无(1902—1969)编选的《近代散文抄》。 *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1921.6《美文》),提倡“记叙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中心是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

? * 有“浮躁凌厉”(《谈虎集》“我这些小文,大抵有点得罪人,得罪社会,觉得好像是踏了老虎尾巴,私心不免惴惴,大有色变之虑,这是我所以集名谈虎之由来。”《谈龙集》)和“冲淡平和”(“自己的园地”,言志小品,展示特别的情趣,如《喝茶》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两种风格。

?* 闲适的审美内容:淡而深的寂寞之苦,及淡淡的喜悦(幽默),谓“苦中作乐”或“凡人的悲哀”。

?* 由“公安派与英国的小品文两者所合成”其实包括英国小品,法国蒙田,日本俳文,霭理斯的自由与节制相协调、平衡原则。

?* 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有涩味和简单味

*三四十年代试验“文抄公体”,古雅遒劲,也有争议

代表人物

言志派散文代表作家有周作人冰心朱自清俞平伯钟敬文废名冯文炳)、丰子恺林语堂梁实秋梁遇春钱钟书等。

他们往往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常常本着内心的冲动和审美趣味把

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记录下来,在“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语)的审美原则下,或讲性灵幽默,或观人生百态,或更仆难数琴棋书画,寄寓了作家深层的个性,人格和心理的投影。总之,它们是一中超然挺拔的智者小品。诚如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辫子》所言:“面对这种散文……有时候,这个智慧的声音变得犀利而辛辣……有的时候,它变得诙谐而亲切。” 周作人林语堂,他们一北一南,桴鼓相应,搅动了整个文坛。

曹聚仁在其学术随笔《言志派的兴起》中,曾把他们称为“言志派”,不过并没有加以明确的界说。1迄今为止,这个名称在学术界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也自然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进一步的整合。然而,这个文学思潮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周、林二氏有完整的言志文学理论,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阵地,在他们的麾下还各自集合了一个散文流派: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散文,周作人派的小品文,——主要人物除了周氏本人外,还有废名沈启无

? 俞平伯(1900-1990)散文多收于《杂拌儿》《燕知草》,初期散文繁缛晦涩,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自称“逢人说梦之辈”,刻意模仿明人小品,甚至干脆用文言写作。

?钟敬文(1903-2002)《荔枝小品·题记》“我的文章,很与周作人先生的相象”。

? 废名:几乎每部集子都由周作人作序。清新素朴,喜谈琐事,冲淡朴讷,后追求朦胧,较为生涩。鲁迅言“有意低徊影自,顾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