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5 13:02
长期教授公共《教育学》、《儿童文学》、《逻辑学》、《教育哲学》及“教育改革专题”和“传统文与教育专题”课。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能够打通思想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通道,从细小入微处见大精神,有着细致入微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的洞察力。
近几年来,不断地在国内许多著名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来自教育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热切关注。
先后在广东省校长培训班、海南省教育厅培训院、广州市海关、深圳市律师协会、宝安区司法局、福州格致中学、东莞中学、东莞南城中学、中山大学附中、中山大学永博明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华南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小、南海石门实验中学、南海实验小学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为广州海关科级以上干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校长、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师作过多场演讲,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演讲的论题分别有:“享受教育,润泽生命__如何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网络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者如何培训?”、“反思新课程改革”、“班主任新概念”、“博客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传统文化与教育”、“重新理解教育的关键词”、“教师如何阅读、思考与写作”、“日本教育的启示”、“开放、改革与教育的现代化”、“重新理解教育”、“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历史文化、政治与经济的形势及律师的社会责任”等等。均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常常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其演讲风格,富有激情而不张扬,质朴却富有灵气。视野开阔,却又主题鲜明,收放自如。个性鲜明。语言通俗、风趣、幽默,喜欢当场即兴与听众现场交流与对话,常常妙语连珠,于平常处有惊人的发现。
语出惊人,却又字字推敲,丝丝入扣,逻辑严密,以理服人。常常能够从人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发现不平凡的道理。演讲之后,常常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中国教育学研究领域中青年学者中,少有的写作迅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能够将阅读、思考、写作、演讲很好地融入教师生活的人。能够从一个普通的教师生活中体验到教师的幸福、快乐与职业尊严的学者。
2008年其精心指导的本科生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分别全文公开发表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南京:《江苏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
其在教育部新思考网、1+1教育网上开通的博客“子实的教育世界”在社会上,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9年10月22日在凤凰网上开通“许锡良的博客”,仅20天,点击量即达50余万。其影响遍及国内外,直达欧美日等国。2007年被《教育时报》等一些教育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教育博客之一,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子实的教育世界”博客特色是:读中国经典与读西方经典并举。浪荡在中西方思想与文化的海洋里。品出哲理的人生与生命的智慧。走进大师的思想与智慧的世界。听大师演讲。与大师对话。学大师思考。与大师辩论。想大事,做小事,是其教育信条;“不放过每一个灵光闪现的想法”,是其日常思考状态,随时密切关注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动态,寻找问题的根源,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育思想资源与思维范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来自民间与草根的视角及思想智慧。
文章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心与民族深处的忧思。
文字里常有着广阔的视野背景,敏锐的思想意识,与前沿的问题意识,同时又有来自生活、来自教育一线的活生生的范例。
以当今最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为参照系,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以当下的教育现实为思考对象,将国际视野与本土思维,宏大叙事与草根探讨,教育理想的追求,与教育现实的艰苦探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力求还教育一个本来面目。他的许多文章,都表现了“一位有良知的学者的正义直言”
中国社会如果要安定,要发展,其希望所在之一,就在于让中国女人回家,让女人掌握家庭财务大权,同时担负起相夫教子的重任,这样中国男人包二奶就没有色源,也没有财力,贪官也会因为没有太多的情人可养,因而会逐渐失去贪污的动力。中国的男性贪官十个有十个是有情人二奶的。当然,从人性化出发,实在要解决一些男人女人的性欲问题,可以允许极少数的红灯区的合法存在。同时对他们规范管理,按章纳税,定时检查,做到安全第一。这才是理性的态度。让女人回家,不要以为这是没有出息的女人所做的事情,这才是在成就一个民族的千秋大业。社会财富,社会和谐必然增加。据说中国男人现在被女人搞得上班是思来想去,下班后是眉来眼去,去开房,是翻来覆去,回家后是骗来骗去。唉,这怎么可能安心做好工作?又怎么担负家庭责任?红颜不一定薄命,女人不一定是祸水。只要回家,天下则太平矣。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曾有这样一段来自读者内心的感受:许锡良老师有着丰富的思维和犀利的批判语言,能从细微处发掘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他的思想给我了很大的影响,促发我也去思考。他的每一篇文章我几乎都读过,感觉在其中能汲取到前进的动力。
1、《评“怎么都行”——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性思考》。发表于华中师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第1期。
2、《试论知识在我国教育中的命运》。发表于华中师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1期。
3、《美国学生学雷锋》。发表于湖南教育出版社编《书屋》,2004年第1期。
4、《制约“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发表于湖南师大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
5、《教育能够对人的幸福做什么》,发表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6、《道德虚伪的社会根源》,发表于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主编《道德教育研究》网络版,2005年第3期。
7、《教育有规律吗?》,发表于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教师博览》,2008年第9期。
8、《什么人权?哪种公正?》,收录于赵汀阳哲学研究网。
1、《中小学教材迫切需要改革》,发表于《明日教育论坛》2009年6月,总47期。
2、《名师与样板戏》,发表于《福建论坛》,2009年第7期。
3、《教师的花苞心态》,发表于《师道》,2008年第10期。
4、《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发表于《人民教育》,2008年第3期。
5、《创新为什么重要》,发表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第1期。
6、《“教育自传的”正效应》,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30日第10版。
7、《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惊异感》,发表于《教育时报》,2009年3月11日。
8、《愿意写比怎样写更重要》,发表于广州《信息时报》,2009年5月3日。
9、《学习理应充满喜悦》,发表于广州《信息时报》,2009年5月10日。
10、《教师的论文话语与思维缺陷》,发表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09年第2期。
11、《基础教育的生命是平等》,发表于《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8年第9期。
12、《让孩子学会倾听与专注》,发表于《福建论坛》,2008年第9期。
13、《读经典的意义与方法》,发表于重庆《今日教育》,2007年第1期。
14、《教育必须重视知识观的问题》,发表于《教育时报》,2007年3月28日。
15、《公民教育是爱国教育的基础》,发表于《教育参考》,2007年第2期。
16、《把教育的文章直接写在大地上》,发表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第10期。
17、《我们是怎样误解了乡村教育》,发表于《青年教师》,2008年第5期。
18、《苏格拉底与孔子__两种教育的源头》,发表于《新教育》,2008年第10期。
三、专著
1、《追寻教育的真谛》,西南师大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2、《教育良知守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