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处

更新时间:2023-08-31 03:26

谋略处是辛亥革命期间湖北革命党人建立的军政机构。1911年(宣统三年)10月武昌起义后,由蔡济民张廷辅等人在武昌成立。设谋略15人,有蔡济民、张廷辅、吴醒汉高尚志蔡大辅徐达明王文锦陈宏诰谢石钦邓玉麟王宪章牟鸿勋等。下设秘书、参谋二厅,负责通筹和处理一切军政事务,为当时最高的革命政权机关。后改组为参谋部,隶属于湖北军政府

设立

武昌起义爆发后,10月11日,黎元洪被推为都督,在把黎元洪推举为都督的那一天,革命士兵还成立了谋略处。谋略处共十五人,为首的是蔡济民,新军中的一个排长,是日知会文学社的成员。在10月10日夜里的起义中,他是二十九标中的革命士兵的带头人。其余的人,除几个排长外,都是士兵。他们是文学社或共进会的成员,并且大多是在第一夜起义中的骨干分子。

在最初几天里军政府的一切大事都由谋略处决定。虽然军政府还成立了四个部,但都有名无实。谋略处实际上是军政府的核心。可以说,政权实际上是掌握在谋略处手里。但组成谋略处的十几个人都是没有政治经验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们不自觉地掌握着革命的政权。他们在最困难的阶段把革命幼苗扶育起来,完全没有想到革命的果实立刻就会为反革命和假革命所吞噬。

武昌虽然说是光复了,许多在起义的夜里没有参与行动的新军兵士们也来参加革命了,但是长江上还泊着三艘清朝的兵舰(逃走了的湖广总督瑞澄就在兵舰上面),汉口方面还有张彪及其残部,武昌城内外也还有潜伏的反革命兵力。就在11日下午,逃匿蛇山上的原第三十标的百余满洲兵,在反对革命的军官率领下,突然偷袭谘议局,虽然他们立即被革命士兵所歼灭,但足见武昌的局势并不稳定。第二天,盛传清军即将大举反攻的谣言,满城风雨,军政府内有些办事人员悄悄地跑开了。在这种情势下,谋略处这个核心的存在,显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分散在武昌的反革命武装力量实行了镇压,并且在13日布置炮兵阵地,对长江上的三艘清朝兵船进行了炮战。革命的炮兵打得很好,清朝兵船受了伤,不得不远远撤退。

谋略处决定扩充军队,成立四个协。武汉城乡群众报名参军的人极为踊跃,五天就已足额。新军的兵士们分别担任新成立的四个协的各级军官。四个协统是吴兆麟杜锡钧林翼支张廷辅。在这四个协成立后,接着又成立了第五协,协统由发动武昌起义的工程兵第八营的革命士兵代表熊秉坤担任。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有些原来新军中的比较高级的军官出来投效革命了,还有些和黎元洪有关系的旧官僚政客也跑出来了。黎元洪逐渐变得“积极”起来了。在居正等人推动下,10月16日演出了由黎元洪登坛祭告黄帝并誓师阅兵的仪式。居正和汤化龙一起编制了一个《湖北军政府内部组织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在17日产生了各部部长,算是正式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解散

由革命士兵的代表组成的谋略处从10月17日起不再存在,由谋略处实际上当政的短暂的时日(一个星期)过去了。组成谋略处的成员们一般地不再在武昌军政府中起什么重要作用。他们中有些仍在军界活动的人,在民国初年先后直接或间接地被袁世凯黎元洪杀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