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7 10:22
贞纯王后(정순왕후,1745年—1805年),姓金,朝鲜王朝第21代国王英祖李昑的继妃。本贯庆州,是鳌兴府院君金汉耈之女。十五岁被拣择为王妃,嫁给比她大五十一岁的英祖。英祖年间,其家族在其兄金龟柱的领导下与另一外戚家族洪凤汉家族抗衡。正祖年间,她晋升王大妃,成为坚持英祖既定路线的僻派的总后台。纯祖年间,她晋升大王大妃,垂帘听政三年半,期间扶持僻派,打压时派,发起“辛酉邪狱”,并且推翻正祖的部分重要政策。撤帘一年有余即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与英祖合葬于元陵。
贞纯王后出身庆州金氏太师公派,乾隆十年(1745年,朝鲜英祖二十一年)十一月十日生于京畿道骊州郡私邸。父亲是鳌兴府院君金汉耈,母亲是元命稷之女原丰府夫人元氏。金汉耈是朝鲜孝宗时因为愍怀嫔伸冤而被杖杀的大臣金弘郁的玄孙,母亲元氏是孝宗、显宗朝重臣元斗杓的玄孙女。而贞纯王后的伯父金汉禄则是大儒韩元震的门人,是老论中“湖论”的嫡传。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英祖三十三年),英祖元妃贞圣王后逝世,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英祖三十五年)五月三日,大臣以三年丧礼结束,中宫之位久虚,请定行嘉礼,英祖不许。但三天后,参加完仁元王后祔庙礼的英祖就改变主意,说:“与贞圣五十年偕老,俱过周甲,抑何心择妃?而国不可一日旷壸位,慈音亦何敢孤乎?”并罢免了对此事不积极的俞拓基。由于朝鲜肃宗曾颁下禁令,不许后宫嫔御升任王妃,因此英祖并不在原本的后宫中选择,而是于同年五月初七日下达“拣择令”选妃,声明大婚不仅是慈圣(仁元王后)的嘱托,也是为宗庙社稷着想之举。六月初九日,经过三次拣择,幼学(没有功名的儒生)金汉耈之女脱颖而出,被英祖选中。
金氏被拣择的理由是庆州金氏家族在学术上有很高的名望,而且英祖的长女婿月城尉金汉荩也出自这一家族,英祖遂于六月二十二日亲迎金氏于於义洞别宫,完成嘉礼(另据惠庆宫洪氏的说法,因为英祖下令拣择时两班名门都不想送出自家闺秀的拣择单子,所以才选了贞纯王后这个“草野乡曲”的穷儒之女)。当时英祖66岁,贞纯王后只有15岁,是朝鲜王朝历代国王与王妃的婚姻中年龄差距最大的一对,英祖比贞纯王后的祖父金选庆都要大七岁,而贞纯王后比英祖的儿子──思悼世子李愃还小十岁。她在婚后没有生育任何子女。
贞纯王后一家本来是不出仕的“山林”家族,但在国婚后,贞纯王后的哥哥金龟柱等人就开始活跃于政界,形成“南党”,扩张势力,与思悼世子丈人洪凤汉的“北党”对立。贞纯王后家族的金汉耈、金汉禄、金汉耆、金龟柱等构陷思悼世子,企图在废掉世子后立未来贞纯王后生的儿子或抱养其他王族为自己的子嗣。壬午祸变后,金汉禄在一次家族聚会中公然说:“世孙(李祘)乃罪人之子,不可承统,太祖子孙,何人不可?”(后来“罪人之子,不可承统”被称为“八字凶言”)。后来金龟柱一派声称此言为洪国荣为诬陷他们而捏造的,但其真实性被李祘确认。其后,金龟柱一派又与和缓翁主、郑厚谦母子一起攻击洪凤汉,虽然表面上标榜维护世孙李祘,但实际上对李祘的地位构成威胁,从而引发从后宫之中到朝堂之上的风波。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英祖四十七年)二月初五日,金汉耆和郑厚谦在侍奉英祖至彰义宫潜邸时告发洪凤汉欲拥戴恩彦、恩信两王孙造反,英祖信以为真,下令戒严。李祘听说后,急忙找到贞纯王后,力辩洪凤汉决无反意。在此之前,李祘和洪凤汉曾讨论过将来追封思悼世子的问题,洪凤汉提到了追封朝鲜德宗之故事,肯定其合理性,但又劝李祘不要轻举妄动。李祘说给贞纯王后听,贞纯王后则告知娘家亲戚。追封思悼世子违反英祖定下的“壬午义理”和“甲申处分”,金龟柱觉得诬告洪凤汉谋反不妥,便想利用此事做文章,让贞纯王后写信给金汉耆,先说洪凤汉拥戴王孙之说不是事实,再提及洪凤汉与世孙之间关于追封思悼世子的对话,使这封信成为金汉耆在筵席(朝鲜君臣对话的场合)上弹劾洪凤汉的依据。在贞纯王后写信过程中,李祘过来了,贞纯王后将信中内容告知李祘,李祘表示这只是他和洪凤汉之间的私下对话,反复哀求贞纯王后不要发出这封信,贞纯王后最终听从。结果翌日金汉耆入对英祖时,只提了洪凤汉未谋反,而没有提及他们原先准备弹劾洪凤汉的内容,洪凤汉得以脱离险境。
其后,惠嫔洪氏(惠庆宫)为了救父亲,让娘家人结交郑厚谦,于是贞纯王后家族又与和缓翁主母子分道扬镳。贞纯王后与和缓翁主原来都住在庆熙宫会祥殿一带,在两家关系破裂后,和缓翁主搬到了永善堂。乾隆四十年(1775年,英祖五十一年)十一月的世孙代理听政风波中,郑厚谦、洪麟汉反对世孙李祘代理听政,贞纯王后支持世孙,每天守候世孙用膳,寸步不离。据说她还连续十多天恳求英祖批准世孙代理听政,最终确保了李祘代理听政。后来正祖命人修撰的阐明自己即位及处死郑厚谦、洪麟汉等人正当性的《明义录》中,盛赞贞纯王后“德著嗣徽,化洽承乾,内遏凶图,上赞大策”。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英祖去世,世孙李祘即位,是为正祖。正祖即位后,以自己“以孙继祖”为名,拒绝按仁穆王后旧例将贞纯王后升为大王大妃,只尊她为王大妃,表示等追尊孝章世子后再议(孝章世子被追尊为真宗后亦未晋号大王大妃)。
正祖即位后,在洪国荣的辅佐下,着手清算外戚干政,将英祖后期活跃于朝中的戚臣逐出朝廷,除了先后被流放并赐死的郑厚谦、洪麟汉,之前请求诛杀洪凤汉的金龟柱也被流放,贞纯王后对此伤心欲绝,一度表示在英祖三年丧结束后就自杀。正祖也考虑到贞纯王后曾协助他代理听政的恩情,没有将金龟柱处死。其后贞纯王后协助正祖,挫败了洪国荣以恩彦君李䄄(正祖异母弟)之子常溪君李湛为元嫔洪氏之嗣并谋害孝懿王后的企图,将洪国荣逐出朝廷,又命拣择后宫,以广储嗣(和嫔尹氏因而被拣择入宫)。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祖十年),发生宜嫔成氏母子死亡及常溪君暴死的事件,贞纯王后在十二月初一日下谚教于宾厅,公开洪国荣之前的阴谋,要求对常溪君暴死予以彻查,意在置恩彦君于死地。结果恩彦君被查出不仅之前与洪国荣勾结,之后又与具善复、金宇镇等勾结谋反,在正祖力保之下,恩彦君减死流配江华岛。此后围绕恩彦君的问题,贞纯王后继续与正祖对立。正祖私下将恩彦君召还见面,她就引导臣下们的公论,与正祖对抗。比如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祖十三年)恩彦君上京后,她拒服汤药,甚至以回私第相要挟,并派人将恩彦君强行押回配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正祖十八年)又下谚教于群臣,要求他们阻止正祖私下将恩彦君召还的行为,并出面搭救因要求斩杀恩彦君而被正祖逮捕的“忠臣”姜克成。
除了恩彦君问题,贞纯王后和正祖最大的矛盾是在追尊思悼世子的问题上。正祖虽然表面上标榜遵循英祖定下的“壬午义理”,但一直想给思悼世子翻案并追封为王,而贞纯王后则反对。朝廷为此分化为时派和僻派,贞纯王后是僻派的总后台。不过,正祖任内并未追尊思悼世子,只是改谥号为庄献世子,并出于“私情”而加上了只有国王才能得到的八字尊号,使用玉册金印,而此举亦得到贞纯王后的默认和僻派领袖金钟秀的赞成。所以这种矛盾在正祖时期一直是潜在的,到正祖末年,贞纯王后和正祖、惠庆宫等和睦相处,宫中“和气洋溢”。
嘉庆五年(1800年,正祖二十四年)六月,正祖薨逝,十一岁的朝鲜纯祖即位,贞纯王后被尊为大王大妃,并作为纯祖的法定曾祖母而垂帘听政,为此制定了相关规定《垂帘听政节目》。这个“节目”成为19世纪后接连几次垂帘听政的指针。贞纯王后表面上标榜继承先王政策,实际上任命老论僻派领袖沈焕之为领议政,奠定了僻派当权的基础。另一方面,她追夺正祖曾经的亲信洪国荣、郑民始官爵,惩处时派官员徐有邻、金履载等,以垄断权势为名赐死尹行恁。嘉庆六年(1801年,朝鲜纯祖元年)发动辛酉邪狱,以“邪学罪人”的名义赐死正祖的弟弟恩彦君和洪凤汉的儿子洪乐任,因南人中多有信天主教者,故她也趁机铲除了在正祖时受到提拔的南人清流。与此同时,庆州金氏家族的金观柱被拜为右议政,金日柱、金勉柱、金鲁忠等也获得重用。
嘉庆八年(1803年,纯祖三年)春夏之交,平安道、咸镜道相继发生大火灾,同年冬,社稷乐器库失火,接着在十二月十三日,昌德宫发生火灾,延烧正殿(仁政殿)。十二月二十八日,贞纯王后以“灾异屡现”,撤帘归政,但又表示“军国大政令、刑赏大处分、义理大关系等事,予不得不姑为参论,以分主上之独忧”,因此仍然保持对政局的掌控。而时派人物金祖淳则利用正祖生前指定他的女儿(纯元王后)与纯祖联姻的名分,与僻派对抗。在贞纯王后撤帘半年后,纯祖便严惩了当初阻碍金祖淳的女儿与纯祖的“国婚”的僻派大臣权裕,由于侄儿金鲁忠卷入这桩狱事,所以贞纯王后一面撇清关系,一面提出再次垂帘听政,但遭到群臣反对而未果,右议政金观柱也受权裕之狱的牵连而下台。
嘉庆十年(1805年,纯祖五年)正月十二日,贞纯王后在昌德宫景福殿逝世,享年六十一岁(虚岁),与英祖合葬于元陵,谥号“贞纯”(大虑克就曰贞,中正精粹曰纯),合尊号为“睿顺圣哲庄僖惠徽翼烈明宣绥敬光献隆仁正显昭肃靖宪贞纯王后”。
随着贞纯王后的去世,僻派和庆州金氏家族失去了保护伞。嘉庆十一年(1806年,纯祖六年),先是僻派因“金达淳之狱”而失势,随即庆州金氏家族也因金汉禄在英祖年间发表的“八字凶言”(罪人之子,不可承统)被揭露而遭到沉重打击,金汉禄被追施逆律,贞纯王后的多名亲戚被治罪流放,家族一蹶不振,被金祖淳为首的安东金氏取代,开启势道政治。
相传贞纯王后小时候家里很贫穷,父亲金汉耈曾寄居在族人家中。有一次村里发生瘟疫,贞纯王后与母亲到野外搭帐篷避疫,遇到一群鬼怪在帐篷外说:“坤殿临御,不可喧哗!”于是都散去。贞纯王后的母亲感到非常诧异。
十五岁那年,贞纯王后参与王妃拣择,每个席子上都写着秀女父亲的名字,在众多秀女中,只有她一人避席而坐,英祖问:“何避也?”贞纯王后说:“父名在此,安敢当席而坐?”英祖问众秀女说:“何物最深?”有人说山、有人说水,只有贞纯王后回答:“人心最深。”英祖询问理由,贞纯王后说:“物深可测,人心不可测也。”英祖继续问:“何花最好?”有人说桃花、有人说牡丹花、有人说海棠花,而贞纯王后回答:“棉花最好。”理由是“他花不过一时之好,唯棉花,衣被天下,有温暖之功也”。适逢大雨滂沱,英祖命秀女们数月廊下瓦行,其他秀女都用手指一个个数,只有贞纯王后低头沉默而坐,并迅速准确回答,英祖问她怎么做到的,她回答:“以数檐溜故知之也。”英祖十分满意,便拣择了贞纯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