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07:14
赵基梅(1910~1947),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区(今乘马岗镇)朱家坳湾人。汉族,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红军第四方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围剿”和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1947年12月27日在湖北随县军中病逝,年仅37岁。
赵基梅(1910~1947),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区(今乘马岗镇)朱家坳湾人。
1928年参加赤卫队。
1929年参加红11军。
1930年加入共产党。在鄂豫皖地区转战3年,后随军西征。
1933年冬,反6路围攻,任红30军90师政治部主任。
1935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9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南,改建甘肃抗日救国军,赵任独立第一师政委,转战于晋冀鲁豫皖抗日战场。在此期间,先后任晋冀豫军区独立游击队支队长兼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二纵队新三旅副旅长、代旅长。晋鲁豫军区第七军分区政委,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115师教导队7旅政委。
1940年4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3旅副旅长,参加冀鲁豫边区反“扫荡”;后任新编第3旅代理旅长,率部进军至鲁西南地区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941年起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7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第7军分区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司令员,继续坚持鲁西南地区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任晋冀鲁豫军分区第七纵队副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赵基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参加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金(乡)鱼(台)、豫北攻势等战役。
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率部挺进大别山;当年12月,赵基梅兼任江汉军区司令员,率部西越平汉铁路向江汉地区展开,配合大别山主力部队反“围攻”斗争。12月17日病逝于随县三里岗。
儿子:赵小平
女儿:赵林英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基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1月率一个连开赴晋东南,2月组建八路军独立游击支队,即赵谭支队,任司令员。随后率该部在晋冀豫边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配合当地中共党组织,发动群众,发展壮大抗日武装,为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2月,赵谭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三旅,赵基梅任副旅长、旅长。5月率八团挺进鲁西南,协助中共鲁西地委迅速平息了“湾杨反动会道门暴乱”,击退进入根据地的顽杂武装,使鲁西南的局面得以恢复。6月,他率部北上时,在濮阳西南桑村集遭日军三十五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八千余人合击。为掩护部队和地方机关转移,牵制敌人,赵基梅亲率旅直属队英勇抗击。他不顾敌机低空轰炸扫射,挺立在距敌坦克仅有几十米远的前沿阵地,指挥战士用集束手榴弹击退敌坦克,并亲自抱起机枪猛扫敌步兵。与敌激战两个多小时,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掩护主力部队和机关冲出敌人的重围。
1941年1月,在鲁西南“三村”(曹楼、伊庄、刘岗)斗争的危急关头,赵基梅奉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之命,率旅直和七、八团星夜驰援,歼灭地方反动武装1500余人,缴枪1000余支,解了“三村”之围,保卫了鲁西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新三旅改编为教导七旅,赵基梅任政委。10月,率部参加讨伐孙良诚战役。战役结束后,兼任新建立的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巨南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1942年7月率七旅返回鲁西南,扩大了鲁西南根据地。是年底,教七旅与鲁西南军分区合并为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原鲁西南军分区),赵基梅任分区司令员。1943年6月任军分区政委,12月复任司令员。1944年2月指挥分区部队粉碎了日军对鲁西南的最后一次“扫荡”,歼伪军1500余人,俘伪少将师长王洪展、伪东进剿共副司令李英等。随后,在鲁西南讨伐地方反动武装战役中,指挥分区部队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先后歼灭定陶保安旅长王子杰、山东第十六专区副专员兼保安副司令张子刚、曹县李子仪等十余股反动武装10000余人。 抗战胜利后,赵基梅与五分区程书勋参加指挥解放菏泽城的战斗。他与程书勋亲自指挥挖掘地道、装填炸药和组织爆破,成功地炸开了城南门后,又率突击队最先冲进城内指挥歼敌。
1945年11月,赵基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秋至1947年春,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七纵与一、二、三、六纵一起先后胜利地进行了陇海路自卫反击战,大杨湖战役、巨野战役、鄄南战役、巨金鱼战役、豫皖边战役。1947年3月第一、七纵队合并为一纵后,赵任一纵副司令员。1947年7月,又与二、三、六纵一起胜利完成了鲁西南战役。8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中原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兼江汉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