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龙余

更新时间:2024-08-24 17:06

郁龙余(1946年4月3日—),男,上海人。中国印度文学、中印文化关系研究专家。

人物经历

1946年4月3日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师从季羡林金克木刘安武诸师,学习印度语言文学。

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升讲师。

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1991年升副教授,1996年升教授。

历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文学院院长暨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留学生教学部主任,留学生教学部和师范学院顾问。2005至今,任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社会职务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

人物轶事

师从季羡林金克木等名师

1965年,来自上海浦东农村的郁龙余,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师从北大季羡林、金克木、刘安武金鼎汉等印度学名师。1970年,他毕业留校任教,教授印地语。1984年初的一个晚上,他从深圳大学中文系张卫东老师口中得知,深大刚刚成立,急需人才。于是,他的人生道路,就从北大转向了深大。

那时,深大成立一年,中文系也才成立。初来乍到的郁龙余充满激情和朝气,一心想为刚刚成立的中文系出一把力。于是,他从一名印地语教师,改行为中文系教师,讲授《中西文化比较》、《中外文化交流史》、《东方文学》等课程。此外,他还做起了行政工作,为深大四处延揽人才,并先后担任过中文系(国际文化系)副主任、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主任、文学院首任院长以及留学生教学部主任等职。

创立南中国的印度研究中心

一般人看来,郁龙余离开了北大东语系,似乎已与印度学渐行渐远了,事实并非如此。郁龙余开设的《东方文学》是他的品牌课,其中就包涵了印度文学的内容。为此,他还与天津师范大学孟昭毅教授一同主编了《东方文学史》教材,该书也成为全国同类著作中的畅销书。之后,郁龙余佳作频出,先后编著出版了《中印文学关系源流》、《中国印度文学比较》、《中国印度文学比较论文选》、《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中国印度诗学比较》等20多部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媒体上发表了80多篇论文,印度语译著30万字。2005年4月,时任总理温家宝访印前调阅了他的《梵典与华章》,并将此书作为礼品赠送印度各界朋友,反响热烈。2010年7月,时任印度总统的普拉蒂巴・帕蒂尔女士得知他即将与董友忱教授一起组织出版《泰戈尔作品鉴赏辞典》与《泰戈尔作品全集》,便欣然给他发来贺辞,表示嘉勉。

2005年7月,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郁龙余任研究中心主任。这是深大印度学研究迈入正轨的标志性一步。2011年12月,印度研究中心被确认为“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印度学研究也受到了深大学生们的欢迎,郁龙余指导培养的13位硕士生中就有7位考取了北京大学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如今,他们在全国各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任职,深大印度学开始在祖国大江南北开花结果。

郁龙余认为,深圳大学印度学是北京大学印度学的南方分蘖,由此形成了印度学南北呼应的良好格局。正是他30年来的坚持,深圳成为了中国印度学文化研究的重镇。

架起中印文化交流桥梁

2008年11月,郁龙余主持筹建的深圳大学谭云山中印友谊馆正式开馆。时任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徐悲鸿之子徐庆平等,纷纷致电、题赠,以表祝贺。

友谊馆的建立,被印度媒体称为中印文化交流的“大事件”。深圳大学成为了中印学术与文化交流、中印友谊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接待了众多印度著名学者、政要和各界人士,主办了系列重要学术会议及文化活动,如1996年第13届《罗摩衍那》国际大会、2006年印度文化节、2007年中国南亚学会年会、2011年泰戈尔绘画作品展、2012年第四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2014年中国印度关系与世界新格局学术研讨会等。

在郁龙余的力促下,深圳大学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尼赫鲁大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和杭州佛学院等签署了合作协议。2011年2月,他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的邀请访问印度,在尼赫鲁大学、德里大学、索菲亚女子学院、孟买大学、印度学术研究院、捷台伍坡大学、印度泰戈尔大学、加尔各答大学、泰戈尔国际大学等院校发表演讲。他时而还用标准流利的印地语做演讲,赢得了印度学者和青年学子们的热烈掌声。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印度文学和文化、中印文学、中印诗学比较研究。

出版图书

主要著作

代表性论著

发表《中印味论诗学比较》等论文70多篇,译著35万字,主编《东方文学史》(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著《中印文学关系源流》(湖南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中西文化异同论》(中华书局)、《中国印度文学比较论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专著《中国印度文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中国印度诗学比较》(昆仑出版社)。

重点项目

曾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外文学发展比较史》(96AZW015,本人完成6.5万字)、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九五”规划博士点项目《泰戈尔及其作品研究》(96JBY750.47-99001,本人完成13万字)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印度诗学比较》(01JA750.47-99010)。

学术成果

《中印文学关系源流》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中西文化异同论》 (三联书店,1989年版);

《中国印度文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东方文学史》(新版合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印度诗学比较》(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印度文化论》(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2008年版);

泰戈尔作品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谭云山》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天竺纪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获奖记录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