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6 10:39
重庆大学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并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生院。学校自1948年起开始招生研究生,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1978年重庆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并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1981年在全国首批获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获批国内第一个生物力学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在全国首批获准机械工程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校现有硕士、博士研究生21000余人。共有双一流建设学科群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9个(含培育2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38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工程博士授权领域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6个。全校设有36个学院,全方位服务于研究生培养。1985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试点学校,1993年成立重庆大学葛洲坝研究生分院,由厂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相继在嘉陵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国防军工业单位建立了工程硕士培养基地。2002年成为全国首批试点EMBA的33所院校之一和全国首批试点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学校之一。学校于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启动资助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试点的高校之一,于2010年被确定为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单位。至2018年,学校已连续8年获得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成为一所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六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并闻名国内外。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辛勤耕耘,为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传统。经过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了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大学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体育等学科专业,新学科专业的崛起进一步加速了重庆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进程。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根据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于2000年5月31日合并组建成新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为了建设好新重大,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投入,学校重新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同时将2001-2002年作为新重大教学质量年,确定了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修订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措施包括:名师上讲台工程、中英文双语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本硕连读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包括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第二学位制、优异生培养制度等,改革推免研究生选拔标准和方式。
重庆大学现有理、工、经、管、文、法、艺、教育等25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近20000人,本科生近30000人,留学生1200余人。
重庆大学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含建筑学学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博士)。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37个、立项建设1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1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15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11计划”)3个。
在职教职工5200余人,其中,教师27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外聘两院院士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博士生导师700余人。
国家重点
省级重点(“十二五”)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2个)
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
国际研发中心(1个)
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
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工业CT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飞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26个)
制造系统工程实验室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冶金工程实验室 电工新技术实验室 软件工程实验室 能矿资源开发及三峡库区环境损伤工程灾害实验室 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热工实验室 洁净能源与特色资源高效利用化工过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岩土工程实验室 材料物理实验室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 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实验室 新型建筑材料与工程实验室 污染防止与废物资源化实验室 建筑技术实验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结构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轻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中心 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杀虫真菌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特种摩擦副与传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轻金属材料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功能基因及调控技术实验室
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创新平台(8个)
1.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2.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3.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 学、环境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4.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5.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艺术学、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
6.三峡库区水质安全与生态重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生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7.生物流变学与基因调控新技术生物流变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工理论医学应用、生物材料、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生物控制理论及人工生命、精密仪器制造及MEMS
8.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
重庆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5700亩,校舍建筑面积141万多平方米。学校拥有规模大设施先进馆内藏书285多万册,中外期刊6000余种,电子图书20万多册,建有电子阅览室,中国教育科研网络重庆中心节点站也设在该校。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4个;建有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其它各类专业实验室93个;建有远程教育中心、规模较大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外国知名企业在学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如西门子、微软、IBM、罗克韦尔、欧姆龙、法拉克等);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重点出版社等,学校主编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8种;建有重庆大学科技园(全国首批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于合理、工科优势明显、理科不断充实、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学科不断发展并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九五”攻关项目、863项目、国防科研项目等10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13项,科技进步奖40项,自然科学奖4项,部省级奖1000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4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3项。
重庆大学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法、德、意、加、澳、荷、日、韩、俄、波等13个国家的3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大学派出了近3000人次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访问考察等;接待了7200余人次的外国客人来访,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田长霖、克莱茵等国际知名学者;先后与德国Siemens、美国Rockwell自动化、IBM、Microsoft、利宝集团、纽约人寿国际公司;日本OMRON、FUNUC、电装株式会社;香港美视电力集团近20家境外公司或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重庆大学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韩国、泰国、美国、日本、越南、叙利亚、加纳、马里、伊拉克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2004年共有82名外国留学生在我校就读汉语和文理工等专业,学生层次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和汉语进修生。
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曾到学校视察,对学校所取得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重大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事业单位均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使得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趋势,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建校七十余年来,重庆大学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输送了十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其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达40余人,从事社会科学的知名人士有著名诗人杨明照、著名词作家闫肃、著名经济学家钱荣堃等。
面向未来,重庆大学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重大的大好机遇,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渝”的战略,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发扬重庆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团结拼博,勇于创新,国际知名、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