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4 23:43
重庆话(拼音:Chóngqìnghuà;重庆话读音:[tsʰoŋ21tɕʰin213xua213])
重庆建市:1929年(民国十八年)重庆从四川省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
1916年至1935年,重庆曾设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重庆则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以四川为抗日大后方,迁都重庆,继续抗战。30日国民政府决议迁都重庆。
1940年9月6日,中国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
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与《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参考)重庆在抗战期间成为中华民国陪都,大量移民入川,重庆方言融合各家方言之长,以风趣、幽默等特点赢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以下均为各区县划入重庆的时间
1953年:北碚市及所辖区建制撤销,改为重庆市第六区。1955年10月,改名为重庆市北碚区。
1959年:四川省行政调整,巴县、綦江2县原由江津领导,长寿县原由涪陵领导,现均划归重庆市领导(四川省人民委员会1959年3月5日报告)。
1977年:四川省行政调整,江津地区的江北县划归重庆市。(国务院1977年9月24日批准)。
1983年:四川省行政调整,撤销永川地区,将永川、江津、合川、璧山、荣昌、大足、铜梁、潼南八县划归重庆市管辖。(国务院1983年3月3日批准)。
1996年:四川省行政调整,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委托重庆市政府代管。
1997年:(1)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四川省重庆市。(2)重庆直辖市辖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3)重庆直辖市设立后,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设立中央直辖市以来,重庆在中国甚至亚洲的地位日渐突出。重庆话也日益成为中国各地,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和重庆有渊源的男女老幼喜闻乐讲的一种方言。
狭义的渝语是指通行于重庆(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等)的方言,而区别于行政区划上重庆市的其他区、县方言。
另外在重庆全市范围内还存在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等各具特色的区县方言,这里的重庆话是指在主城区通行的口音及词汇。
广义的重庆方言,包含了重庆市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西南官话方言。
重庆话隶属西南官话川黔片的分支片区,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
重庆话虽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
狭义的重庆话,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重庆话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部分中古见系字不颚化(即仍旧保留唐宋声母[kʰ]),入声字弱化为喉塞音,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象征。
例如重庆部分郊区说“去”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江津区说“六”为[luh]为喉塞音,音同陆音上扬,同湘方言;而主城区大部分地方说“六”为[luh]音陆音沉降。
由于渝西地区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重庆话受粤方言和湘方言影响明显,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而渝东北地区还有闽方言区,所以在一些用发音上渝东北发音同市区反而不同。
在抗战时期,上海,江浙居民进入重庆,带来了“格式”(标致,新潮,源自上海话)、“转来”(回来,源自苏州话),“行式”(能力强,源自苏州话)一类西南官话中没有的吴语词汇,并成为了重庆话的一部分。
音系
重庆话有19个声母,重庆话在辅音方面另一大特点就是n和l不分,确切地说是重庆话中没有鼻音声母n;重庆话无翘舌和平舌之分。
重庆方言只有6个单韵母,没有“ing”、“eng”这个两个后鼻音韵母。
声母
韵母
声调
重庆大部分地区入声归并到阳平。綦江、江津等地保留入声。
重庆话的部分汉字读音比普通话更接近中古汉语,比如见系不颚化,保留歌韵等等。大多数重庆话读音和普通话不一样的字都是由于重庆话比普通话存古所致。
见系字和晓系字
古汉语中古见晓组的某些字,在普通话里已经读成了舌面音j[tɕ]、q[tɕʰ]、x[ɕ],但在重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g[k]、k[kʰ]、h[x]。
街(gāi 阴平)
解手(gǎi 上声)
介绍(gài 去声)
螃蟹(hǎi 上声)(部分地区读kǎi)
鞋子(hái 阳平)
几间(gān 阴平)
等下(hà 去声)
胯(kà)
吓人(hé[xɛ] 阳平)
咸味(hán 阳平)
牛角(gó 阳平)
巷子(hàng 去声)
项链(hàng 去声)
去(qì/qiè/kè/jì 去声)
叫(gào)花子
敲(kāo)门
睡觉(gào)觉(gao)
家(gā)婆
兮(hā,句尾语气词)
上述见系字,在今北京语音中实际上已经完全腭化了,即细音前的g[k]、k[kʰ]、h[x]已经完全读成j[tɕ]、q[tɕʰ]、x[ɕ]了。在重庆方言中,这部分字还保留舌根音的读法,但有些字实际上是两读,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字视为文白异读。例如:在“等下”这个词组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白读音hà[xa˧˩˧],但在“下落”这个词组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文读音xià[ɕia˧˩˧]声母。再如在“解手”这个词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白读gǎi[kai˥˧],但在“解释”这个词组中,更多人读成文读音jiǎi[tɕiai˥˧]声母(新派为jiě[tɕiɛ˥˧])。
重唇音的保留
中古《广韵》的“帮滂并明”、“非敷奉微”8个声母在重庆方言中分化为“p pʰ f v”5个声母和零声母。下列这些字在北京语音中读为轻唇音f,但在重庆方言中却保留了重唇的读法,因而成为例外字。
甫[pʰu] 杜~
赴[pʰu] 前~后继
阜[pu] ~阳
伏[pʰu] ~下
讣[pʰu] ~告
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了著名的“古无轻唇音”之说,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即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在上古时期皆应读为“帮滂并明”。按照此种理论,“由唐入宋,唇音才明确地分为轻唇、重唇两组”,上述例外字并不受重庆方言重唇、轻唇演化规律的制约,一律读为“帮滂并明”,只能解释为是唐宋以前的古音在现代重庆语音系统中的留存。
古今变化
古汉语的疑母字(声母为ng)在重庆话中洪音前保留,细音前变为疑母。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特征。
比如:
崖(ngái)脚、岩(nián)儿石、研(niān)究、业(nié)绩、严(ngán)丝严缝、砑(ngā)死、惊鸦(nga)子、怀孕(ruèn)
保留歌韵
重庆话仍然保留了古汉语的歌韵字韵母[ɔ]如:哥(gō)、歌(gō)、戈(gō)、角(gó)、河(hó)、何(hó)、个(gò)、贺(hò)、盒(hó)、合(hó)、和(hó)、禾(hó)、荷(hó)、科(kō)、可(kǒ)、课(kò)、壳(kó)、割(gó)、饿(ò)、鹅(ó)、峨(ó)。而普通话受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影响,促使韵母[ɔ]高化为[ē]。
灰韵皆韵
打雷(luéi)、贼(zuí)娃子、眼泪(luèi)、类(luèi)别、皆(gǎi/jiai)同、阶(gāi/jiāi)梯、戒(jiài)指、机械(jiài)
其他不规则变化
乘(sén)、撞(cuǎng)、像(qiàng)、敦(dēn)笃、贸(mòng)易、茂(mòng)盛、某(mǒng)个、坠(zuāi)倒
保留唐宋正音
眉(mí)毛、胁(xiá)孔
古今表达
重庆话的方言词汇大部分来自古汉语的表达法,是汉语嫡系的体现,而这些存古的表达法这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很多在普通话中弃而不用汉字往往是重庆话的本字。
躂(dá)仆爬:[出自《玉篇·足部》:躂,他逹切,足跌也。]
譑(jiáo):强势霸道,善于狡辩。[出自《集韵·笑韵》:丘召切。譑,弄言。]
摭(cě)花、搣(miě)断、抈(yuē)断、摘(dǎi)下、推(cōu)、撮(cuó)、提(diā)、抖(tǒu)、捱(ngái,慢)、诖(hō,哄骗)、脏肸肸(xī)
学术上的分区
重庆方言实际上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在重庆方言中,又分为三个大的方言片:灌赤片、黔北片、成渝片。其中,綦江、江津一线归属灌赤片,秀山归属黔北片,其余区县归属成渝片。
重庆方言的内部差异
1.主城片区:属于成渝片。本片区包括重庆的大部分区县。有重庆主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璧山、铜梁、长寿、永川、合川、大足、荣昌、潼南、南川、武隆、涪陵、垫江、彭水、黔江、城口等。主城片区具有西南官话成渝片的主要语音特点。合川、潼南、荣昌等地“花、发不分”,把“飞机”念成“灰鸡”,“黄花”念成“房发”。
2.江綦片区:包括江津、綦江。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
入声自成调类,因此有五个声调,不过入声已没有塞音韵尾,有的只略带喉塞音ʔ;韵母ie与i相混,如“铁”与“踢”同音,“姐、且、写、也、野”等字韵母都是i;把主城片区的一些读u韵母的古入声字说成uo,例如:“律、绿、六、骨、哭、鹿、入、叔、出、读、轴、熟、肉”等字的韵母都是uo;其它有的入声字和主城读音也不相同;綦江无韵母yu。
3.万州片区:包括万州、丰都、忠县、梁平、石柱、开县等区县。属于成渝片。
比主城多韵母əŋ,但仅限唇音声母字,其他声母的都说成ən,如“朋、抨、蒙”读əŋ;“得、白、北、麦、墨”等古入声字主城的韵母是ɛ,而在该片区派入不同的韵母,如“白”念成“别”;该片区有两种变调:“去声+去声”变成“去+阴”、“阴+去”变成“阴+阴”。
渝北到长寿、丰都一线的方言,把“泥、你、尿、年”等鼻音字念成“移、以、要、言”。丰都话还有“烟、因不分”的问题,把“钱”念成“情”,“全”念成“群”等。
4.巫奉片区:云阳、巫溪、奉节、巫山。属于成渝片。主要特点是声母[f]与[x]不分(f、h不分)。
5.酉阳县和秀山县:两县方言受少数民族语言和外省语言影响较大。
虽然重庆话在中国大城市中年轻人能熟练使用方言比例最大,但是由于推广普通话,重庆年轻一代发音受影响严重,特别是重庆市中心区域的多数年轻人所讲的重庆话已经与传统重庆话产生了在声调,音素,词汇上面的诸多差异。比如年轻一代口中“解jie[tɕiɛ]放碑”、“步行街jie[tɕiɛ]”中的“解”、“街”都不再发传统重庆音gai[kai](“解”字有文读jiǎi[tɕiai]),与老派相比产生了一定的错位。重庆市区周边各县、各区的语言近年来也明显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校的学生,基本已不再使用老派重庆话。
比如“验、雷”按照传统重庆话讲法应分别读为“[lian]、[luei](lui)”,很多年轻人已改读更接近普通话的“[ian](yan)、[lei]”了。再如,传统重庆话中普遍存在的字首鼻辅音[ŋ]在年轻人的口中已经有脱落趋势,比如“澳、咬、硬、我、爱、安”等字,按照传统读法应当读分别为“[ŋɑu]、[ŋɑu]、[ŋən]、[ŋo]、[ŋai]、[ŋan]”,而相当多的年轻人口中已不再读字头的[ŋ]声母,或者更改为零声母。
再比如,“中国”、“正确”、“岳阳”中的“国(gue)”、“确(qio)”、“岳(yo)”等也都按照普通话(go、que、yue)发音,而“压力”、“应该”中的“压(yà)”、“应(yìn)”也按照普通话的音调发音(yā、yīn)。
同时,因为古入声字在重庆话中大部分归入阳平,而在普通话分别派入四声,所以有的入声字在年轻人口中出现说出其它声调的情况。如“质、蜀、轴(zu[tsu])、粥(zu[tsu])、霍、硕、译、役(üu[yu])、役(üu[yu])、屋、摘(ze[tsɛ])、拆(ce[tsʰɛ])、托、毕”等字是古入声字,应读为阳平调,却常被读错为其它声调。
此外,传统重庆话的及特有短语也均被更为书面的词语所替代,许多年轻一代的重庆人已不能理解。
使用传统重庆话的只剩下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老重庆人,传统重庆话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地方方言成语
[黑趋妈恐] 形容光线很暗,没有光亮的地方,还微微含有那么一点恐惧的心情;
[正南齐北] 形容很正式的神情,不开玩笑的一种较认真的表情;
[惊疯豁扯] 形容一惊一乍的非正常的亢奋吃惊反应;
[干精火旺] 形容人精瘦却很有精神,易上火的脾气;
[扯谎俩白] 形容撒谎不眨眼,不说真话;
[装疯迷窍] 和装疯卖傻意思相近;
[雷翻阵仗] 形容听到的很大分贝的响动,就像天上雷公打仗一样乱糟。
[清醒白醒] 形容完全是处于清醒状态的描述等
[鬼眉日眼] 鬼头鬼脑,也可指机灵、聪明,多指某人的行为很奇怪,很怪异,稀里糊涂,不可理喻。有着浓郁的山城文化。而且形容得很恰如其分,十分准确。
[正南齐北] 负责任地告诉你。我正南齐北地给你说:你娃确实喝多了!另外,正南齐北是一个重庆生活实用平台,记录山城的点滴,重庆人,在重庆,侃生活,聊美食,扫路痴,摆龙门阵。
[打砂罐] 砍脑壳,杀头,枪毙,要死的。比如:你这个打砂罐的,喊你走不走,勒哈安逸惨了,遭了哈。
[仙人板板] 祖宗,一般用于骂人。比如:你个龟儿子,我日你妈仙人板板。
[贼(zuí)迷日眼] 贼头贼脑,贬义词。比如:看你龟儿勒个样子哦,贼迷日眼的逗不像好人。
[干斤斤,瘦离(lia)壳(ko)] 瘦得很。比如:看你的样子嘛,干斤斤,瘦离(lia)壳(ko)的,还不多吃点嘎嘎(肉)。
[日卟咙怂] 怂样,埋汰。比如:看你龟儿日卟咙怂的样子都有了。
隐语
展言子在重庆民间有悠久的历史。老百姓们工作劳动之余,常以幽默诙谐的展言子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些内容形式都很精彩的言子经过一代代口头流传,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长盛不衰。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许多言子也被不断修改着,新的言子也不断被创造出来。
重庆话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重庆言子的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展言子习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实际就是隐语。前半句是譬语或引子,后半句是解语或注语,是说话人的真意所在。这种语言形式类似诗经和陕北民歌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手法”。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常只说出前半句,而将后半句隐去不表,听话人常会心领神会,十分默契,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
例如:“瞎子戴眼境——多余的圈圈”,这是一个完整的言子儿。但生活中常这么说:“你也不怕麻烦。其实你做这些无用功完全是瞎子戴眼镜。”再如:“半天空挂口袋——装风(疯)”,生活中常说:“他这人神经得很,半天空挂口袋。”
日常用语
【新】没得力老:“无语”的进一步说法。或者,当遇到某件事感觉很吃惊,很惊讶。
霸道:不得了,很了不起,有时候对某件事情感到很高兴也会高呼“霸道”
嘎嘎(gǎ gǎ):肉的意思。
行式(háng sǐ):就是拽,也指一个人特别有能力,特别让人羡慕,用这个此的时候要根据情况来定它的感情色彩。
对头:对,好,要得,没问题的意思,在不想说话或想和稀泥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可以用这个词对付。
巴心不得:就是正合心意,正想这样的意思。
正南其北:说正经的,不扯闲的意思。这是某人像某人强调一件事情重要性或表达起诚恳态度的习语。
除脱:失业了,重庆人会说:“工作除脱了。”失恋了,重庆人会说:“感情除脱了。”意思是指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没有希望了,从这个词可以看到重庆人的自嘲强度与豁达精神。
卯:有矛盾了,大家相互较劲,互不相让,非得争个输赢。
暴挫:挫是很差,很丑,不帅,很笨的意思,暴是程度词“很”的意思。一般说一个人长得很丑就说:“那个人暴挫。”
铲铲(cuǎn cuǎn):胡说【造句】甲:今天发奖金老哟。乙: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夹毛拘:事事都针对你【造句】今天我着你娃夹毛拘夹掺老~
拉爆:形容一件事情没有办成【造句】前几天你不是才耍老个女朋友的嘛?撒子嘛拉爆老迈?
牙刷:用于被别人的话吓到了(可以等于日白);不耿直【造句】1:A:“我今天买那条短裤遭老700!”B:“牙刷,你娃还有钱也~!”2:不要跟我说那个崽儿,他牙刷得很~!
麻麻鱼:遭人骗的意思【造句】你娃吃我麻麻鱼嗦,一碗小面收我5块钱。
豁我哦或者豁别个:豁=哄(骗)的川话读法【造句】朋友说:“今天在他们家楼下看见了张学友。”我说:“豁(哄)我哦!”
吃胡汉三:吃免费的不要钱的宴席【造句】明教的GGMM走今天晚上去吃虎头帮帮主的胡汉三
安逸=满意,舒服,爽
一砣=一个
要得=好的
假打=虚伪、说假话
拈起来=夹起来
耙(pā)=软
耙耳朵=怕老婆
龟儿=小子
哈哈儿=马上
好多钱=多少钱
啥子=什么
晓得=知道
巴(bā)到路走=贴着这条路走
一下(hà)=全部
一哈(hā)儿=一会儿
耍朋友=谈恋爱
摆龙门阵=闲聊天
麻=骗
傻(hǎ)儿=傻子
常用:
爪(zuà)子-做啥子的合音=干什么
你娃想爪子?
啷(lǎng)个=怎么样
不干,你能把我啷个?
巴适=形容词好的意思,意义广
哈呀,你看那个包包好巴适哟。
乖=漂亮、好看
你看那个女娃儿长得好乖哟。
傻撮撮=傻兮兮
你娃硬是傻撮撮的。
莽(māng)-傻的意思,常有莽起一砖、哈起一坨的说法,也有巨大,强大的意思(“来整个莽勒”)
硬(ngèn)是=真的是、非如此不可
我今天看到见衣服,硬是好看惨了。/你硬是要这样做有什么办法?
哈哈儿=一会儿
你等我哈(hà),我哈哈儿就回来。
打望=看美女
走,那边美女多。我们去打望哈哈儿。
切(qì)=去、也表不屑的语气
哎,你要到哪儿切哟?
挊(lōng)=弄、打
老子弄你娃,信不信?
脏话
锤子=语气用词
弄=搞(对男对女意思不同)、整
一般是打或者报复性质行为的意思
龟儿子=王八的儿子
你个龟儿子。
神头儿=神经病
那个娃娃是个神头儿。
瓜幺儿=傻儿子
你个瓜幺儿。
名词系列
1动物:各地有所不同
蛐蟮(儿)/虫蒜儿(蚯蚓)丁丁猫儿/咪咪羊/马马灯/羊巴丁儿(蜻蜓)格gé蚤zǎo(跳蚤)
sé zǐ虱子哩阿子yinnga zi / lin nga zi / yi a zi(知了)麻拐/跳跳/克kiei吗儿(青蛙)
偷油婆(蟑螂) 雀雀qió qio(小鸟,也指小男孩的××)照鸡儿/照鸡子(蟋蟀)
猴孙sen/senr(螳螂)白bek鹤hoh(白鹭)胁(xiá)孔 蚊蚊(mie mie)
蚱zuá蜢mong儿 肠cáo虫(音巢虫) 螃蟹gai(音螃盖)
虾ha/xia子 zi 惊鸦(nga)子[蝉]
2身体部位:
脑nao壳ko(脑袋)胁(xia)孔(胳肢窝)手sou倒dao拐guai(手肘)
箩lo兜dou(勾子,勾登子)/坐zuo蹬den儿r(都指臀部,的前者多用于人,而后者多用于动物)
磕ké膝xī头tóu(膝盖)
3人物:
嬢嬢niāng niāng(阿姨) 老汉/老者(父亲) 家家gāgā(姥姥)
4地名:
重cóng庆jìn(音重进) 荣yún昌cāng(音云昌) 永yǔn川cuān 合hó川cuān 北bé碚bèi 大足jüú
5用品:
奔奔(benben):小孩用于保护衣物的,类似围腰的东西
形容词系列
高耸耸的,肥动动的(又高又胖)
烦躁躁的(非常脏)
褛滫(lóu sǒ,邋遢)
短杵杵的(很短)
光guàng的(光溜溜的)
𤆵噜噜的(很软)
低低嘎嘎儿(很少)
飞叉叉的(女孩很野的样子)
惊乍zhuā乍的(大惊小怪)
千翻(淘气)
旷西西的(很糊涂)
伸抖(清楚、穿得整洁)
敦笃dēn dú(非常帅,非常漂亮)
雾独独(冷不防的)
神撮撮(发神经)
粘栋栋(粘稠的)
𧈾(动,莫尔:莫动,不许动)
俗杂杂的(俗气的)
火漂漂的(灼伤般的疼)
动词系列
拱gòng过来(挤过来)
不𧈾咾(不动了)
莽进去(喂进去)
kā(掐)
款到咾(碰到了)
吹咵咵(聊天,吹牛)
跶扑爬(摔跤,摔跟头)
敲可可儿 kāokōkōr(敲头)
打王逛(精神不集中)
巴到(紧挨着)
搲wǎ饭(舀饭)
条tiáo(跑)
翻羊角转儿(翻跟斗)
拈liān菜(夹菜)
扯仆酣(打呼噜)
抚fù开(用肘移走)
嗨得(吃得多)
腰抬(收场)
收秤/杀角gó(结束)
板旋儿(耍赖,挣扎)
哈唧跟儿(挠痒痒)
脚入老(脚崴了)
咀jüú(吮吸)
告一哈(试一下)
折sé老(丢失了)
琛cēn过来/痴cī过来(伸过来)
读脚(跺脚)
撑下去(压下去)
幢起(补上)
俺到(猜到)
瞅qiǒ到(看到)
兑老(相抵了)
马起脸(板脸)
拽瞌睡(打瞌睡)
啄zuá(踢)
杀铁(打扫)
操(翻)
噘(骂)
梭(溜走)
扯把子(说谎)
搭飞白(搭讪)
再起/撩起(缝起)
理麻(收拾) 转来(回来)
扛kǎng(盖上)
开腔(开口)
捻li(踩在脚下来回擦几下)
拼(送)
估(猜测)
跨ká过来(音卡过来)
滗bí(过滤)
豁hō(骗)
明mén天(音门天)
其它
假巴意思(虚伪) 洗白(完蛋了;没有了)
王歘歘wángcuǎcuǎ(形容一天不做正事)
腌wā臜zuā(脏)
㮟㮟角角kākāgógó(角落)
闹热(热闹)
好多?(多少?)
刹一脚(坐车时叫停)
吱(擦)
剁(顶,磋的意思)
先人板板(祖宗,小祖宗)
瓜兮兮(傻傻的)
灯儿晃(无事乱逛)
迈?(吗)
噻、啥、撒(吧)
luī luī儿(圆的;能滚动的)
夹色子(结巴)
暴眼(眼神不好)
臊皮(丢脸)
对头(对)
霸道惨老(很强)
清候(念或修理人)
搭巴巴车(坐便车)
要得(好的,行)
洋气(不得了)
撒子,爪子(什么;干什么)
恁个(这样)
油济济(很油的样子)
歇(发一声,哭)
鞋子等等儿(鞋跟)
恩脚(咯脚)
背bēi油(浪费油;费柴)
车笔刀儿(削笔刀)
哈猴(变质)
甲甲/咖咖(身上的油垢)
惜得好(幸好)
排轮lén子zǐ(排队)
梭梭滩儿/梭梭板儿(滑梯)
很hē(音嘿)
鞋hái子(音孩子)
就dòu是(音豆是)
傻hǎ(音哈)
吓hé(音黑)
去qih/qi
屙ō尿
这lè(音勒)
(注:各字的注音为当地发音,并不是此汉字的多音)
哈包即傻子,重庆方言:哈包
如今的重庆人文明多了,但是,嘴边挂着“哈儿”、“哈包”的人,依然会时不时撞一下腰。就连三岁顽童,若是惹急了他,没准也会“赏”你两个字:哈儿!
“哈子”即“傻子”,“哈包”即“笨蛋”。跟哈儿、哈包意思相近的还有“哈起一坨”,“哈不溜秋”,“哈戳戳”等等,一个“哈”字可以演绎出这许多方言俗语。
“哈”字也是重庆人的习惯口语之一。“该是哈,我没哄你哈。”这“哈”字没实在意思,只起到一个语气助词的作用。
“哈”字念哈巴狗的哈时,说法又多了。
哈麻将。
“今天我就来陪你哈几圈。哪个是菜背兜,告了才晓得。”哈啥子?哈麻将,即搓麻将,打麻将。这个“哈”字当动词用,在方言中少见。
哈声哈气。
“这娃说话虽然哈声哈气,但是思维敏捷,说话在理,是个人才哟。”哈声哈气,即沙声沙气,嗓子沙哑,重庆话又说“说话像在喉咙管打转一样”。这“哈”当形容词用,也属罕见。
一哈儿yí hār。
类似的说法还有“隔哈儿”、“哈把哈”等等,意思都是“一会儿”。这哈字表示时间,很短的时间,也就是打一个哈欠的时间,所以叫“哈儿”。
麻哈哈。
重庆话又叫“麻鲊鲊”、“麻麻鱼”,都是蒙混过关,浑水摸鱼之意。麻哈哈这哈哈,意同笑哈哈之哈哈。麻哈哈的意思就是:打个哈哈,就想混过去,就想抹脱。;
告一哈。
重庆人说试一下喜欢说“告一哈”,这个哈字又成了数量词。这一说法随处可闻,“大家朝里头挤一哈,不要堵在车门口。挤一哈嘛,挤一哈。”这挤一哈就是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