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8 16:21
金石镇,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下辖镇,属典型山区农业乡,地处处通川区西北部,东与安云乡接壤,南与双龙镇毗邻,西与堡子镇相邻,北与北山镇、碑庙镇相接。辖区总面积59.7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金石镇户籍总人口18813人。
春秋,属夔子国。
战国,属巴国地。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
清至民国,属达县(今达川区)清风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置石观音区苏维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石观音、金山、高兴场3乡,属达川区第一区。
1952年3月,置金山、破石、石观音3乡,属达川区第十区。
1956年,金山、破石、石观音3乡合并为金石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乡。
2013年7月,将原金石乡划归达州市通川区管辖。
2015年6月,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金石乡,设立金石镇。以原金石乡的行政区域为金石镇的行政区域。
明清时期,融江垌辖龙胜的江底、金坑,资源的车田、浔源在内的44个行政村;
2001年,设立金石社区。
截至2011年末,原金石乡辖金石1个居民委员会,土门、燎原、月岩、四基、吹角、四凡、金山、跑马、巨家、毅立、火箭、七里、高洞、柳潭、阳鹤、高兴、破石1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个居民小组、14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金石镇辖2社区和1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石观音街33号。
金石镇地处通川区西北部,距达川区城区69千米,东与安云乡接壤,南与双龙镇毗邻,西与堡子镇相邻,北与北山镇、碑庙镇相接。辖区总面积59.74平方千米。
金石镇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为山区。境内最高点位于猫古山,海拔994米;最低点位于破石街道,海拔300米。
金石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8月平均气温27.3℃。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金石镇境内最大河流为碑牌河,属巴河流域,长2千米。有土门、郭家湾、花岭溪水库。
金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大旱、洪涝、霜冻、雷击等。
截至2011年末,原金石乡耕地面积1.9万亩。
截至2011年末,原金石乡辖区总人口190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02人,城镇化率13.2%。另有流动人口423人。总人口中,男性10303人,占54.2%;女性8711人,占45.8%;14岁以下3005人,占15.8%;15~64岁13434人,占70.7%;65岁以上2575人,占13.5%。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原金石乡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2人。
截至2017年末,金石镇常住总人口16570人。
截至2019年末,金石镇户籍总人口18813人。
2011年,原金石乡农业总产值12214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1%。农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财政总收入631.8万元。
2018年,金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金石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原金石乡生产粮食1.3万吨,其中水稻5900吨,小麦1100吨。
金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原金石乡饲养生猪3.5万头,年末存栏1.9万头;家禽饲养量35.4万羽。
截至2011年末,原金石乡累计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32.5%。水果种植面积1200亩,产量2000吨。
2011年,原金石乡工业企业3家,职工4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0万元。
金石镇境内有金新公路、金龙公路、金碑公路、金北公路过境。
2011年末,原金石乡有县乡级公路2条,总长13.5千米;通村公路17条,总长76千米。货运车辆56辆,客运车辆5辆;客运总量10.3万人次,货运总量1.1万吨。
2011年末,原金石乡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281人;小学14所,在校生791人,专任教师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所,在校生632人,专任教师4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6%,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1年,原金石乡教育经费达921.21万元。
1978年5月,原金石乡开通有线广播。2011年末,原金石乡有线电视用户594户。
2011年末,原金石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28平方米。
2011年末,原金石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病床15张,固定资产总值153.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原金石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014人,参合率100%。
2011年末,原金石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2户,人数103人,支出19.1万元,月人均154元;城市医疗救助10人次。
2011年末,原金石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5户,人数626人,支出54.1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6人,支出17.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40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08人次,共支出2.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358人次,支出14.3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2亩,倒塌房屋11间,直接经济损失32万元,救灾支出11.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
2011年末,原金石乡国家抚恤、补助类优抚对象212人,抚恤事业支出78万元。
2011年末,原金石乡有邮电代办所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14户,移动电话用户4800户,宽带接入用户213户。
金石镇因金山、破石、石观音三乡合并置乡时,取其“金”“石”二字得名。
金石镇月岩梯田与千秋榜梯田、龙湾堂梯田、巨家梯田、樊家坪梯田形成了梯田群,规模宏大,有“达州的哈尼梯田”之称。
樊家坪“状元”大院和金山“天源四合院”等旧时院落10余处原样保存完整,交错相连,气势庞大,内藏“儒家文化”、“农耕文化”、“知青文化”遗存。山间有多处古墓群,以青山沟古墓为最,历史价值较高。
金石镇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州脆李,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县苎麻和达县乌梅。
达州脆李果实中大,圆形,果顶平或微凸;果面黄绿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缝合线浅、明显、不对称;果肉淡黄色,肉质脆,汁液中多,味甜、浓,离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达州脆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达县苎麻,具有强度好、单纤维支数高、纤维长等特点。达县苎麻的单纤维强度为35~40克,束纤维强度为52克左右;达县苎麻平均单纤维支数在1900~2200米/克支,纤维支数最高可达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达县苎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为《药典》收载品种“耳梅”。乌梅主产在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四川达川区是达县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果实椭圆形,青中透黄,种核属椭圆籽类型,两侧无棱线,呈流线型边缘。果肉率85.5%,达县乌梅初加工后成品呈不规则的耳扁球形,直径1.5~2.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圆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软,乌黑色或黑棕色。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小凹点。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达县乌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