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1 11:16
铁饭碗,顾名思义,饭碗乃铁所铸,坚硬非常,难于击破。人们通常将其意延伸,指一个好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稳定,收入无忧。在中国,人们常说的铁饭碗是指通过有人事管理权的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劳动局办理招工等手续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具有干部编制、工人编制的体制内工作人员。通常所指的铁饭碗,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银行、教育系统、烟草系统、电力系统、选调生等国家单位的体制内工作人员。
【解释】:1、比喻非常稳固的职位。稳固的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2、网络流行的“铁饭碗”是指拥有一种到哪里都可以赚到钱的能力,到哪里都有饭吃。
【出处】:
巴金《寒夜》九:“吃公司的饭?我们这个不是铁饭碗啊!”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二:“他最珍视自由,为那个,他甘心把铁饭碗打破。”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事例】:我们要打破~,引入竞争机制。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固定工作。
【英译】:[iron rice bowl—a secure job;unbreakable rice bowl]
铁饭碗的由来
“铁饭碗”这个词,出自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企业,多是国有。而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吃“大锅饭”。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是按年头涨,福利是按人头发。几乎每个企业,都养着一大批闲人、懒人、庸人和散人。这些人不仅成为企业的巨大包袱,而且直接影响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于是有人提出,这个“大锅饭”非得砸掉不可。不打破“铁饭碗”,企业就没有出路,中国就没有出路。很快,人们发明了“承包制”。接着,又进行“股份制改造”。这样一来,劳动效率上去了,经济效益上去了,个人收入也上去了。所以大家都说这个“铁饭碗”打得对,砸得好。
打破铁饭碗
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机会均等、压力均等、政策均等。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已经列入中国改革的议程。虽然有人把这项改革称为“深水区”,但要打造民意政府、法制政府和高效政府,就必须迈出这一步。
要打破的,是企业“铁饭碗”、行业“铁饭碗”和部门“铁饭碗”。换句话说,是打破低效和不公的“铁饭碗”。同时,还要建立一个社会公共的“铁饭碗”,即社会保障的“铁饭碗”。这个“铁饭碗”,必须是全民的、完整的和公平的。这也是常说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通过有人事管理权的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劳动局办理招工等手续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具有干部编制、工人编制的体制内工作人员。
并不是所有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都是铁饭碗,即使在计划经济年代,以上单位也有“临时工”(如:国有垄断行业里的那些不是正式在编人员或者说垄断企业的底层职工),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9年大中专院校扩招后的毕业生用工,看似应是铁饭碗单位的底层实际更多的使用临时用工、聘任制(如2010年起深圳所有新进入聘任制公务员)、合同制、劳务派遣用工(如2002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原则上采取劳务派遣形式)。
通常所指的铁饭碗,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银行、教育系统、烟草系统、电力系统、选调生等国家单位的体制内工作人员。
公务员
公务员队伍中的“铁饭碗”,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年,也一直在喊行政体制改革。而改来改去,多是在机构编制上增增减减、合合并并。拆一些“旧庙”,建一些“新庙”,或者把几座“小庙”,合成一座“大庙”。但对“和尚”们的切身利益,却基本没有触及。
多数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沿行的仍是20多年前国有企业的老路。只要进了这个门,就算端上了“铁饭碗”。无论你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到时候都照样拿工资,照样分福利。你涨工资,我也涨工资;你分年货,我也分年货。一个人都不能少,一分钱都不能少。
当然,在公务员队伍中,确有不少混在里边“吃闲饭”的人。一种是什么也不会干的人,一种是什么也不想干的人,一种是虽然干了一些事,但却自身“不干净”的人。正是这样三种人,损毁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害怕风险,是人的一种本能。国企工资低,外企不稳定,自己创业没本钱,亏了还得自个儿哭。这样比来比去,还是当公务员最保险。正如一些大学毕业生所言:“一次的努力,就能规避一生的风险。”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不仅岗位稳定,收入丰厚,而且工作轻松,并拥有升迁机会。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种类有很多,总体来看,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也是受大家追捧的“铁饭碗”。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逐步推进,部分事业单位进入市场、实施企业化运营后,更为纯粹的事业单位就与公务员基本无异了。
国有银行
国有银行的招考每年也是异常火爆,各大银行招考的基本流程大体是一致的,一般可分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通知→笔试→面试(一面、二面) →入职体检→录用签约→入行报到→开始工作。经历这么复杂的环节进入工作,工作环境和待遇可见一斑。
教育系统
教育系统召开虽然也属于事业编制,但经常是单独组织。对于学“师范类”专业的同学,是抢“铁饭碗”的最佳选择,而且机会也相对较多。
烟草系统
国家烟草专卖局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国务院国家局,所以国家烟草局是属于政府机构,地方各级烟草局也是政府机构。至于考进烟草局之后,到底是什么编制,这就看具体情况而定了,一般都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基本上就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他们有统一面向应届生的招聘考试了,但是在报名过程中会有审核,对学历、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有一些要求,通过的就可以参加考试了,但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与外界交流少,垄断行业,福利待遇好,是电力系统给人的印象。
选调生
选调生就是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中国在解放后,实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私有企业被国有企业取缔,而政府成为了国家最大的雇主。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被派到单位里面工作,而不需要经过由市场来决定的人力市场求职。严格来说,所有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工人都是公务员,而他们在单位的工作是有终身保障性的,他们除了每个月的工资以外,就算在退休之后还能从单位裏支取工资。
为了要确保所有的人都有工作,这些国有企业往往都聘请了远高于需求的人员数目,以至这些国有企业都有大量的冗员,经济效益严重低下。坊间一些说法是国有企业的工作“做也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意思是说不论工作表现如何,工人都能够获得全数的工资。同时,这些国有企业也没有一个根据表现而拟定的工资制度。以至工人们没有把工作做好的推动力。虽然后来国有企业也开设了奖金制度,发放奖金给表现好的员工,但毕竟并不能够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如冗员、低效益等。
冗员和低效益往往都与铁饭碗拉上关系,除此以外,铁饭碗所带来的另外一些问题还有工人对政府或单位的过分依赖性,以及工人们面临无法再就业的困境。
在这里,“铁饭碗”是不动的,指的是一个固定的工作、固定的岗位,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好单位、好部门,而且此单位或部门好像从来就没有倒闭的忧虑,因此,一旦捧得此“碗”,靠得一个如再生父母般的大树,真可谓功德圆满了!
“饭碗”不动,人却是动的,每个人都要吃饭,这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因此,在这“动”与“不动”之间,便有了许多故事,演绎着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年又一年。
为什么一定都要去抢一个不动的“铁饭碗”呢?更进一步说,为什么都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其实,只要细细地想一想,转换一下脑筋,“僧多碗少”的难题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的。
在这里,“铁饭碗”是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的,是什么呢?不言而喻——是极高的综合素质,或某项精湛的技艺,一言以蔽之,是实力。何谓“实力”?简言之,就是处理某件事情的能力,它是一个人所学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集中体现。一旦拥有了实力,恐怕已不能用“铁”字来概括了,我们姑且称之为“金饭碗”。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铁饭碗”越来越少,就连被称作绝对“皇家部队”的行政政府单位及相关部门也是今非昔比。且不说“饭碗”的硬度越来越小,“饭碗”的大小也不容乐观了。面对如此局面,广大吃饭者应如何行动呢?很明显,迅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金饭碗”乃当务之急。
在以互联网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已初露锋芒的时候,现代社会的竞争已归根结底为知识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一方面,是将近两三亿人的失业、半失业大军;另一方面,却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严重缺乏。
就在人们为抢得一个“铁饭碗”而争夺不休、烦恼不止的时候,世界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已悄然打响!其中最激烈的地方不言而喻,就是美国。
美国在世界人才争夺战中已先声夺人,上至美国政府,下至各大公司,都在绞尽脑汁地设法从世界各地挖掘人才。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保守估计,在未来两三年内,美国仅网络人才就大约短缺70万,华尔街各大银行和硅谷更是出现“人才荒”,六七位数的年薪早已失去诱惑力,各大公司纷纷以股票期权来招徕人才。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前沿,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一场全球人才大战在美国的带动下正愈演愈烈,不仅亚洲国家感到了人才外流的压力,欧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仅在1999年一年,印度流往美国的人才就达5.3万人,中国大陆也达到了1.2万,发展中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得不承受人才外流的巨大压力。
这场看来很远的“战争”,我们似乎可以不去操心,但在我们身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早已是俯拾皆是,以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为中心内容的竞争已成为人才竞争的主要内容,精通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并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已成为社会的抢手货,可以肯定,“人才大战”、“知识大战”离我们其实已经很近了。
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保住自己的饭碗恐怕早已是每个人思谋良久的问题了,是拼得头破血流,夺得一个“铁饭碗”过衣食无忧、波澜不惊的生活呢,还是奋起直追,打造一个“金饭碗”呢?“铁饭碗”毕竟有限,“金饭碗”却全在自己。
俗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的“金饭碗”含金量越来越高,从而越来越硬。“铁饭碗”毕竟太少,“金饭碗”才是长远之计,竞争之本。
中国大陆
当中国在八十年代进行改革开放的时候,外国企业和中外合资的,政府也改变了一些有关于人力资源分配的法规。这些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己的需要进行招聘,也可以根据雇员的表现进行赏罚。
同时,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作岗位随着股份化而开始大量减少,当时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工人迅间面临下岗的危机。这些工人有一部分在下岗之后成功的转型,有的找到了新的工作,有的则成为了民营企业家,但有大部分的下岗工人始终都没有办法再就业。这些失业的工人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隐忧,有人认为下岗工人将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台湾
在台湾,如台湾铁路管理局与中华航空公司为了节省开支和进行私有化,使很多人认为他们的铁饭碗开始不保,进而引发了一些罢工等工业行动。而且同时也引 发了很多政治争议。
其他地方的铁饭碗
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铁饭碗泛指政府工作,如公务员等。但也有很多国 家和地区,开始慢慢地进行公务员合约制,如香港、新加坡等。随着公务员合约制的普及化,铁饭碗这个现象正在慢慢的变得更弱。
公务员“铁饭碗”该打破
公务员身份的终身制和福利待遇的特殊化,会使这个队伍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降低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时代在进步,改革在提速。“打破公务员‘铁饭碗’”这道难题是否该适时破解?
2012年,参加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超过150万人,整体竞争比约为75∶1。
“国考热”反映了当下收入分配乃至社会保障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该依循何种路径?请看本报记者会内会外发回的报道。
“缺少竞争,人就会有惰性”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教授认为,“国考”持续升温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对公权力的向往,以及用人机制——公务员身份终身制,具有显而易见的负面性:使管理部门用人机制僵化,令社会发展缺乏创造力。
“大多数毕业生考公务员,是在寻求稳定的职业和福利待遇,而不是奉献社会。”严诚忠指出,给“国考”降温,一方面,必须把大学生毕业工作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加以考量,打破当前人才使用上的“体制内、体制外”的二元结构,更加注重人才使用、开发的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年轻人创业的软环境。让年轻人体验到,只要能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不论做什么,都是光荣体面的职业。这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要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
“缺少竞争,人就会有惰性。”严诚忠认为,“铁饭碗”可能导致管理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他建议,从试点到推广,引入公务员聘任制。“只有把‘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才能增加他们对职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
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如何配套选用、擢升和退出机制,是一个重要问题。严诚忠认为,必须对现有公务员选任机制进行改革:
首先,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这些考题往往与其未来的工作没有太多关联。公务员选拔机制设计应依循这样的筛选路径——从资格考试中选调合格人员派至农村基层工作至少一年;然后对其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再将通过“考试关”、“实践关”的人员,送至“模拟关”——其意向职位的单位挂职锻炼。这一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引入淘汰机制,以实现择优选优。只有选用高素质人才,才能使管理部门服务百姓的能力持续提升。
其次,要改变评价机制僵化的问题。公务员会分成两类,一类是政务公务员,一类是专业公务员。前者权责等高、授权任职;后者可不受体制影响,不同岗位不同聘期。由于国内以往公务员评价机制太程式化,《公务员法》中规定的辞退人员的情形,大都属于特别严重的违纪或不能胜任工作的行为,一般不易发生。有关擢升、解约的规定必须细化量化,使公职人员有危机意识,慎重对待工作。
“公务员制度的改良非常重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选用、评价机制,可为下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基础。”严诚忠说。
多省市启动公务员聘任制试点
“1个职位就有1600人报名!这说明社会公众对‘公务员聘任制’持认可态度,我们很受鼓舞!”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后,区政府启动“聘任制公务员”试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务员,1个月来5个职位吸引数千人报名。
据了解,用人单位将对聘任制公务员实行合同化管理,首个聘期为3年,试用期为6个月;待遇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最高工资每年12万元,最低工资每年3.6万元。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沈阳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将遵循标准化操作和时间项目管理的要求。如试用期内聘任制公务员不能胜任,或年度考核被评为“不称职”,将有可能被辞退。
据悉,国内最早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的深圳市,基本建立了公务员分类管理框架。深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争取到2014年使聘任制公务员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比例上升到10%以上。
据了解,各地试点模式均为“增量改革”,即原有公务员不动,新公务员实行聘任制。专家指出,随着公务员队伍新老更替,聘任制人员将逐渐替代原有“终身制”人员。聘任制的推广,不仅促进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人才流动,也为政府机构“瘦身”做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