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9 04:14
版门了。
明清时期住宅的大门多为版门(如棋盘门),且一般为两扇门板。宋《营造法式》规定每扇版门的宽与高之比为1:2~2.5。版门的门洞部分是由周围横槛和门框(横为槛,竖为框)组成,其门扉部分则是由门扇
再将门框与门槛、连楹相互连接,门扇通过门枕、连楹牢牢地与门(下)槛、中槛拴合在一起。门扇底部到地面还有几十厘米的距离,这是由门枕的高度决定的,但十分有利于隔水防潮。门扇左右两边的边梃木板较心部略长,称为大边,可用作转轴,其下部插入门枕石门槛内侧部分凿出的臼槽(俗称海窝)中,上部固定在中槛内侧连楹的孔洞里,通过这样的构件,一扇厚重的门扇就能较为自如的开启了。
抱鼓石民间称谓较多,如: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等等。在传统民宅大门前很常见(如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门、徽州祠堂的版门等等)。在传统牌楼建筑(如牌坊、棂星门)中也有类似抱鼓石的夹杆石(也有称门挡石的),它是牌楼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主要是起稳固楼柱的作用。
宅门抱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门枕石俗称门礅、门座、门台、镇门石等,是门槛内外两侧安装及稳固门扉转轴的一个功能构件,因其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
平衡门扉的重量,还可强固门框。故其门内部分是承托构件,门外部分是平衡构件。古时候的门没有铰链、合页等,是靠门枕和连楹(宋代称鸡栖木)来固定门扇的,如果没有门枕来抵住门框,开关门扇时就会摇晃不定。后来为了区分门第,便加大门的面积,门外枕石部分也相应地扩大突出,头部越做越高,以至后来用料用工远远超过门枕的实际功能作用,并出现了类似鼓状的抱鼓石。
如上所述抱鼓石并非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一组有机的构件,用以支撑两扇门板,使大门板门扉能够稳定地直立与转动。具体功效有三点:
抱鼓石是作为承托和稳定门板门轴、加固或安装门槛的一个构件,有利于防止门板受外力晃动,大大增强门框的稳定性,起到联系门槛的作用。另经枕石垫高后还可以防水防潮。外部抱鼓石主要是承担着大门板的平衡重功能,以其前部的重量来平衡门板转动时的重力。
和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整体的装饰效果,以增强美感,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装饰作用。
显贵的门第形式,是标志建筑居所拥有者社会、经济、政治等级和地位的象征。抱鼓石是具有中国宅门特色的建筑装饰小品,可以作为大宅门的标志物。
另一种是以北京四合院须弥座营造法式》,将圆鼓上部雕成狮形者,叫拉狮砷或挨狮砷。抱鼓石材料一般有石制和木制(如泰顺筱村黄氏宗祠门口的木制抱鼓石)两种。
抱鼓石是官衙门前升堂击鼓和守门狮子的结合体。抱鼓石的等级是由门的等级决定的。
由于要在住宅大门上区分出等级,这是产生门枕石造型差异的直接原因。清张廷玉等所撰《明史·舆服四》中有:
百官第宅:
公侯,……门三间,五架,用金漆及兽面锡环。
一品、二品,……门三间,五架,绿油,兽面锡环。
三品至五品,……门三间,三架,黑油,锡环。
六品至九品,……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
清代又沿袭明制,《清律例》:
可见明清时期明确规定了官员第宅大门的等级规范,品级不同门宅的间架不同,于是相应地门户的大小也有所不同。因此,门户越大,相应地门枕石也应越大。为了达到大尺寸门扇的形式及功能,必须加大门槛外侧的门枕石体量。基于人们对于宅门装饰等级的追求,自然不会忽视入口处这一对门枕石构件的装饰,那么为何古人偏偏选择了鼓作为门枕的造型呢?
《说文鼓成了官衙的符号。在明清时期衙门口天圆地方石狮子息息相关的,我们在故宫中仍能看到以整尊石狮子打制的门枕石。
抱鼓石的装饰图案用什么好呢?遗存的抱鼓石纹样丰富多彩,从题材上来分,可分为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等,从雕刻部位可分为鼓座、鼓面、鼓顶三大类。
鼓座上多浮雕着牡丹、荷花、芙蓉、葵花以及如意纹、卷草纹、祥云纹等纹样,表达着福寿吉祥的寓意,是花好富贵的象征;鼓面上装饰的图形既有低浮雕纹样,又有高浮雕的狮子。如有螺旋曲线的装饰纹样,还刻有三狮戏球(三世戏酒)、四狮同堂(四世同堂),五狮护栏(五世福禄)等图案;鼓顶上面一般也雕成狮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狮者,兽中之王也,是旧时大户人家尽显豪门威严的象征。
在门枕石上雕刻兽头,很早以前就有了,传说其具有镇宅避邪之功用。例如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北魏文成帝冯皇后陵墓(建于公元484年)的石券门,其门枕石外侧就做成了虎头的样子。另外,北京地区的抱鼓石上所雕石兽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现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现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现存妙应寺吞口门铺石狮子一样是看门的。故徽派祠堂宅门的抱鼓石在外形上酷似螺蚌,而台湾地区抱鼓石则多在鼓面上做成螺蚌的螺旋状(苏州虎丘山门也有类似抱鼓石)。二者所指的符号语义是相同的,同质异构而已,都源自于美丽的龙生九子的椒图传说。
门铺首或门钹。门铺首上文也已说过是龙生九子的椒图,门钹是指像中间鼓起的圆形乐器钹的门扣手。门簪是宅门中槛上联接连楹的构件,它分为头尾两部分。我们常见的门簪外形是其头部,位于中槛外侧,一般呈方、圆或六角形;其尾部为一扁长榫,穿透中槛与连楹露出榫口,再用小木楔锁住此榫口,这样便将中槛与连楹联接起来。门簪的个数是依据门阔的大小而定的,有2枚的更有4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