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21:23
阳炎级驱逐舰(英文:Kagero class Destroyer),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装备的驱逐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和伦敦海军军备条约中均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日本和美国如果开战,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进攻势态,那么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非常有必要使用小型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好的航程、适航性以及强大重型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型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因此军令部立即把舰队型驱逐舰的整备工作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来。根据兰切斯特方程,就是要以战舰数量上以6:10取得胜利,那么首先要让轻型水面舰艇把美国舰队实力大大削弱才行。担当这个任务的就是水雷战队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驱逐舰,因此,有了在华盛顿条约时代相当前卫的吹雪级、伦敦条约时代失败的初春级(失败的原因是想在条约规定的驱逐舰1850吨排水量的限制下达到特型驱逐舰的能力)和性能不佳的白露级以及后来部分考虑条约同样不行的朝潮级。海军对这些老型号驱逐舰的不满一直存在,主要诟病的就是航程、稳定性以及武备“太弱”。当华盛顿条约到期,伦敦条约过时,几个海洋大国各自心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没有一个国家能说服其他国家接受自己的想法,下一步的条约当然就无法协商出来了,自此,对海军来说令人兴奋的无条约的黄金时代来临。
日本海军对以前的朝潮级驱逐舰有诸多的不满。由于是优先考虑武备,结果航程和速度都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同时舰艇的结构也不理想。于是提出了新的“理想型”舰队驱逐舰计划:
舰政本部对军令部下达的计划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有60000马力以上的轮机,排水量不少于2750吨,全长超过120米,这样的大型舰艇和海军方面的夜战、雷击战所要求的小型舰艇是相抵触的,军令部不得不做出了部分妥协,为了夜战、雷击战能力,必须避免大型化,所以续航力优先,最高速度其次,可以下降到35节。在此基础上舰政本部开始了设计,由吴海军工厂造船部主任牧野茂技术大佐主持。“阳炎”级和其后改进型夕云级驱逐舰
1937年的第三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阳炎级驱逐舰计划建造15艘(上报的是18艘,有3艘的经费被挪用为“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经费)。
1939年的第四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中再追加了4艘,共计19艘(要补齐经费被挪用的三艘,另外多出的那艘“秋云”号最初的计划是列在“阳炎”级改型“夕云”级上,但是后人重新分到了“阳炎”级内,原因是实际建造是按照“阳炎”级来建造的)。
阳炎级驱逐舰计划完成18艘:阳炎,不知火,黑潮,亲潮,初风,夏潮,雪风,早潮,矶风,天津风,时津风,浦风,滨风,谷风,野分,岚,萩风,舞风,秋云(虽然秋云无论是名字还是装备都应该归于夕云级但是被日本定位阳炎级,所以可以说是阳炎级的夕云级)。
阳炎级驱逐舰首舰“阳炎”号于1937年9月3日在日本舞鹤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38年9月27日下水开始舾装,1939年11月6日竣工正式交付日本海军服役。随后各舰,陆续开工建造,至最后一艘舰“舞风”号于1941年7月15日竣工交付,阳炎级驱逐舰总计交付日本海军19艘舰。
阳炎级是当时典型的舰队驱逐舰之一。阳炎级是日本总结数十年驱逐舰建造经验教训的结果,该级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方面比较平衡。
阳炎级设计标准排水量2000吨。船型设计上希望能达到最大航速和巡航航速时能有最小的阻力,以此来节省重量。舰艏轮廓继续采用日本驱逐舰贯有的为高速使用的飞剪式舰首、高干舷、短艏楼。阳炎级设计中特别重视“友鹤事件”(1934年3月12日)以及“第四舰队事件”(1935年9月26日)事故的教训,对舰体结构设计予以重视。舰体结构方面比起前面设计制造的4个级别驱逐舰有很大的改良。当年“第四舰队事件”事故原因中的一条是电气焊接技术不过关,舰体亢余强度不足,这个问题在日本驱逐舰中一直没有很好重视和处理,之后的日本海军军舰建造中电气焊接一度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在“牢固的舰体比耗油、机动性更重要”的呼声中,“阳炎”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完善的处理,由于确定焊接技术比以前成熟可靠,在该级中反而得到大规模使用,以此节省了不少重量。全舰重心降低,使得稳定性、适航性的提高。
“阳炎”级动力系统采用三座燃油锅炉,两座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52000马力,设计最大航速35节。阳炎级前10艘舰在试航的时候最高航速平均值是34.6节,没有达到35节的标准,军令部不肯让步,反复强调“一定要35节才行。”,要求立即改进。由于轮机部分一时也无法提高,于是设计部门改进了螺旋桨外形以提高效率——加大了桨叶直径,部分改良了桨叶面的外形,安装了5艘舰进行的试航中得到的最高航速平均是35.4节,之后的14艘更是加大了桨叶的面积,航速提高到了约36节。至此,航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军方正式接收了“阳炎”级。“阳炎”级机舱的安排是一点缺陷,牧野大佐后来回忆说:为了提高抗打击性,“阳炎”级的轮机左右轴原计划是分别置放在不同的舱室,但没有能够实现。在战争中,“阳炎”级中几艘的沉没就和这个问题有关。“阳炎”级搭载重油622吨,续航力超出了计划18节/5000海里的要求,达到了18节/6000海里左右的水平。
在“阳炎”服役后,由于技术改进,主力舰的最高速度普遍提高,日本军方认为驱逐舰将不能有效攻击之,下一代驱逐舰的速度必须提高,为此战争期间“天津风”号做了轮机改装,抽调各海军学校的优秀人员配属该舰,与“岛风”号一起搭载新型高温高压锅炉进行试验。旧型号锅炉为300度30千克压力,新型号为400度40千克压力。该新型锅炉还比较节省燃料,使得“天津风”号的续航力达到了18节/6300海里。在“朝潮”级上试验交流电还没有正式结果,所以“阳炎”级仍然采用直流电。
阳炎级驱逐舰强调对舰攻击能力,延续了已有日本海军驱逐舰的设计思想,武备方面,装有新研发的三年式C型双联装127mm/50倍口径炮3座(前几型舰为A、B型,另外由于对舰攻击能力被提高了优先级,C型炮的最高仰角反而从先前B型的70度改为55度。主炮设计指挥仪是对舰攻击用,高射时候只能使用先测定敌机高度然后设置炮弹中的定时引信),舰首一座,舰尾呈背负式两座。炮塔重31吨,最大俯仰角度-7度~+55度。射速11发/分(平射)或4发/分(高射),最大射程18400m。九二式四联装610mm口径鱼雷发射管2座,备鱼雷16条,有快速再装填设施。是93式氧气鱼雷设计中就计划装备上舰的第一级驱逐舰,之前诸型舰都为改装。另装备双联装25mm高射炮2座、深水炸弹发射架1座、水雷导轨6条、扫雷具1具、3式声纳以及主炮用94式2米测距仪和鱼雷用91式3型方位测定仪、92式射击指挥仪。1943年陆续开始安装一号3型对空雷达和二号1型(21)对海雷达。
1942年至1943年,大部分阳炎级驱逐舰拆除一座后主炮塔,25毫米高射炮增至14座,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投掷器。至1944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座,另外加装12.7毫米高射机枪4座。
太平洋战争开始时阳炎级成为日本联合舰队驱逐舰队的骨干力量。阳炎级驱逐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参与了各大主要战役。阳炎级入役后编入各一线的水雷战队,被分别编入第4(野分、岚、舞风、萩风)、第15(黑潮、亲潮、早潮、夏潮)、第16(初风、雪风、时津风、天津风)、第17(谷风、浦风、滨风、矶风)、第18(阳炎、不知火)以及第10(秋云)驱逐舰分队。作为水雷战队的核心力量,日本海军方面对其性能非常满意,评价“阳炎”级为“胜过列强所有的舰队型驱逐舰。”当然,驱逐舰的主要作用还是担任护航、护卫舰艇,而不总作为突击力量,这一点日本海军军方似乎完全没有认真去考虑,包括认为损失主力舰过于昂贵、过度依赖夜战、雷击战等原因,在到来的战争中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从开始就是制空权的较量,而日本海军反而在不断的摇摆中,仍然将战列舰放在首位,执行的战略思想还是主力舰队海上决战,航空兵不过是个提高了地位的配角而已。
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开始取得战争主动权,来自空中的威胁增加,日本海军大量的驱逐舰无法去执行原预想的夜间雷击战。作为航空母舰的护卫舰,对空火力贫弱,反潜能力有限。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扮演运送陆军部队及给养的角色。在围绕争夺瓜岛进行的几次海战中出色的表现。到了后期美军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加上雷达的合理使用,在维拉湾夜战的时候出现了对阵美军的日本驱逐舰几乎全军覆灭而对方没有损失的场面。面对美军潜艇的活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人都没有能在驱逐舰上搞出有效的反潜手段,加上对商船护卫的不重视,使得本已脆弱经济备受到沉重打击。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19艘“阳炎”级驱逐舰仅仅剩下一艘“雪风”号,其余全部战损。
阳炎号(英文:Kagero)舰名意义:光通过上升的热空气时出现不规则的透射的现象
1937年9月3日动工,1938年9月27日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1939年11月6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阳炎,不知火,霞,霰组成第十八驱逐队,担任航空母舰部队的护卫舰攻击腊包尔、进行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1942年6月,配属第10战队(旗舰为轻巡洋舰长良,阳炎级夕云级12艘驱逐舰组成)参加中途岛海战。1942年7月19日,编入第十五驱逐队护航君川丸进入基斯卡岛,1942年8月18日,担任瓜岛陆军的补给任务并协助一木支队登陆瓜岛,1942年9月21日,在瓜岛附近被美机击中受轻伤。1942年11月30日,参加塔萨法隆加海战隆加角夜战。
1943年5月8日,执行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途中在所罗门群岛布拉基特海峡库拉湾中触雷而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1943年6月20日除籍。
不知火(英文:Shiranuhi)舰,舰名意义:指海面上出现的无法解释的“火焰”,指海上磷火。
1937年8月30日动工,1938年6月28日于浦贺船坞下水,1939年12月20日竣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担任航空母舰部队的护卫舰攻击腊包尔,进行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1942年7月5日凌晨,第十八驱逐队在基斯卡岛外被美国潜艇“黑鲈”号攻击,不知火,霞,霰被击中,霰号沉没,霞号被重创,不知火的右舷至第一锅炉室被击中,濒临沉没,紧急修复后保住了浮力,抢修后由“舞鹤”号拖走,救援队将其第一根烟囱到前半部完全破坏,切断,拖回舞鹤。
1943年10月,彻底修复后返回前线,1944年1月,担任威克岛方面运输任务。1944年4月,编入北方部队担任大凑和千岛群岛方面护航任务,1944年6月担任硫磺岛运输作战,8月担任父岛方面的运输任务。1944年10月,参加莱特湾海战,隶属于志摩舰队参加苏里高海峡海战,和霞一同护航那智,足柄返回科隆湾。
1944年10月27日,由科隆湾出发前去救助被重创的轻巡洋舰“鬼怒”号,但没发现,返回时在锡布延海域民都洛以北被美舰载机炸沉,1944年12月10日除籍。
黑潮(英文:Kuroshio)舰,舰名意义:日本暖流的日本名。
1937年8月31日动工,1938年10月25日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1940年1月27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和亲潮配属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第十五驱逐队在南洋方面作战,包括菲律宾攻击作战,加入荷属东印度群岛作战。1942年2月,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当时的第十五驱逐队由于2月8日夏潮号沉没所以只有3艘驱逐舰。1942年7月15日,参加印度洋扫荡战。1942年8月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参加瓜岛增援作战,南太平洋海战,隆加角夜战。1943年2月,3次参加瓜岛撤退行动。此舰在瓜岛撤退作战中遭到空袭而轻微受损,自2月下旬约2个月在吴港接受修理,之后再次进出拉包尔。
1943年5月8日,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于所罗门群岛的库拉湾触雷而无法航行,后被美机击沉,1943年6月20日,除籍。
亲潮(英文:Oyashio)舰,舰名意义:千岛寒流的日本名。
1938年3月29日动工,1938年11月29日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1940年8月20日竣工。1941年1特种部队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和黑潮,早潮,夏潮配属第2水雷战队第十五驱逐队,在南洋方面作战,参加了菲律宾攻击作战,1942年2月,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1942年7月15日,参加印度洋扫荡战。但因美军登陆瓜岛,1942年8月21日此舰由特鲁克出航,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从事各种勤务,参加了瓜岛增援作战,10月26日南太平洋海战,11月14日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时,亲潮与另外10艘驱逐舰为11艘运输船护航,当时运输船队被美机发现,随后遭受了美军大规模空袭,运输船队11艘船全部沉没,大部分物资沉入海底。此后驱逐舰,潜艇都加入了运输船队。
1942年11月30日,此舰等8艘驱逐舰在向瓜岛从事运输物资时,被美军舰队发现,双方展开了塔萨法隆加海战隆加角夜战,此次运输作战失败。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尝到苦果的田中赖三少将,率领8艘驱逐舰长波,高波(两艘负责护航警戒),卷波,阳炎,黑潮,亲潮,江风,凉风(均为运输舰)于30日夜和美军“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CA-36)等4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的强大海上舰队交战,美军早已通过侦察机,雷达发现田中部队南下,在瓜岛西方海面伺机而动。
高波在一万米距离上发现美军舰队,田中赖三根据此报告命令停止卸货全军突击,立即击沉了“北安普顿”号(Northampton,CA-26)重巡洋舰,重创“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New Orleans,CA-32)“彭萨科拉”号(Pensacola,CA-24)3艘重巡洋舰。
此次海战是日本海军传统水雷战队夜袭能力发挥的标志,但是战略上讲运输船队全军覆没损失巨大。
之后此舰参加了蒙达(Munda)运输作战,活跃于所罗门海域,自1943年1月下旬开始在吴港修理,4月10日和黑潮护航大鹰,冲鹰进出特鲁克。
1943年5月8日,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运输任务中于所罗门群岛的库拉湾触雷无法航行,不久黑潮,阳炎相继触雷沉没,此舰在海上漂流时被美机击中,最终于当日傍晚时分沉没,1943年6月20日,除籍。
早潮(英文:Hayashio)舰,舰名意义:指提前来的潮,或是流速快的潮。
1938年6月30日动工,1939年4月19日于浦贺船坞下水,1940年8月31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配属第2水雷战队第十五驱逐队在南洋作战,参加了菲律宾攻击作战,1942年1月从事西里伯斯岛万鸦老,肯达里,安汶岛,帝汶岛攻击作战,1942年2月,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在爪哇捕获一艘荷兰商船。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1942年7月15日,参加印度洋扫荡战,1942年8月,在所罗门群岛作战,参加了瓜岛增援作战,10月25日的南太平洋海战。
1942年11月24日,在新几内亚支援莱城的作战中被美陆军飞机击中起火,导致诱爆弹药库而沉没,1942年12月24日,除籍。
夏潮(英文:Natsushio)舰,舰名意义:较少使用的成语,指夏天的潮。
1937年12月9日动工,1939年2月23日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1940年8月31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配属第2水雷战队第十五驱逐队在南洋方面作战,参加了达沃,霍洛岛攻击作战。
1942年2月5日,为望加锡攻击部队护航,8日半夜在望加锡攻击作战中被美国潜艇S37 “K-6”号击中后无法行动,由友舰黑潮拖曳,但天气恶劣拖曳索断裂,于次日沉没(太平洋战争中第1艘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本驱逐舰),1942年2月28日,除籍。
初风(英文:Hatsukaze)舰,舰名意义:某季节开始时吹的风
1937年12月3日动工,1939年1月24日于神户川崎造船所下水,1940年2月15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和雪风,天津风,时津风配属第2水雷战队在南洋方面作战。1942年2月27日,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1942年7月,配属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直接护卫,1942年8月,参加东部所罗门群岛海战,1942年10月,参加圣克鲁斯海战,1943年1月10日,在瓜岛附近被美军鱼雷艇击中重创,返回日本修理。1943年8月17日,修复后返回前线,进驻特鲁克。随后在特鲁克附近从事船队护航任务。10月30日,运送物资到拉包尔。1943年11月2日凌晨,参加奥古斯塔皇后湾(布干维尔)海战和第五战队重巡“妙高”号相撞后重伤,船体进水严重,凌晨3时被美军驱逐舰击沉,1944年1月5日,除籍。
雪风(英文:Yukikaze)舰,舰名意义:雨雪交加时刮的风
雪风号驱逐舰是阳炎级驱逐舰唯一幸存到二战后的军舰。经历了多次的海战(包括伴随大和号战列舰进行冲绳特攻)而未受损害。雪风号是阳炎级8号舰,1938年8月开工,次年3月24日下水并被命名,1940年1月20号竣工,后被配属到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配以僚舰黑潮号和初风号组成第16驱逐舰分队。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雪风号与时津风号在第三舰队,参加了攻击菲律宾吕宋岛、支援拉蒙湾登陆作战、占领苏拉威西岛、苏腊巴亚海海战(泗水海战)等行动。接着,在中途岛海战时作为护航舰跟随航空母舰战队,之后,在南太平洋战区第三舰队第十战队给翔鹤号、瑞鹤号航空母舰护航。
1942年11月12日,在第3次所罗门海战(瓜岛以北海战)中与天津风以及其他12艘驱逐舰以及长良号轻巡洋舰护卫比睿号、雾岛号战列舰,计划炮击瓜岛上的美军机场。遭到美国巡洋舰舰队拦截,双方舰队发生夜间混战,比睿号重伤,最后被凿沉。之后,瓜岛作战失败后雪风号参加了撤离部队的行动。1943年3月,雪风号作为新几内亚输送部队的护航舰进入俾斯麦海,连续数日的空袭日军损失惨重,但是雪风号平安无事。7月12日,雪风号配属到第二水雷战队,驶向科隆班加拉岛,于夜间遭遇美军,战斗中第二水雷战队的旗舰神通号轻巡洋舰被击沉。
雪风号参加了马里亚纳大海战和莱特湾海战,被配属于第十战队。以后雪风号护卫金刚号战列舰调回本土,在途中金刚号战列舰被美国潜艇击沉。1944年10月28日,雪风号护卫信浓号航空母舰出航,信浓号被美国潜艇击沉。1945年4月7日,雪风号加入自杀性特攻舰队(菊水作战),为大和号战列舰护航,结果大和号被击沉,雪风号没任何损失。回到佐世保,在美军空袭中,中了一枚哑弹,最后雪风号被调回吴港基地待机,直到8月15日,日本投降。战争结束后,雪风号成了人员遣返舰,被拆除了所有武备。1945年10月5日除籍。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雪风号却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损伤一直到二战结束,总航程约12万4800英里。它在每次战斗中弹不是非要害部位,就是近失弹,倒霉的总是僚舰,所以舰员损失也很小,战死者不到260人,失踪2人。
1947年7月雪风号作为赔偿舰移交给中华民国海军,被命名丹阳号(编号DD-12)。该舰移交时舰上火炮已全部拆除,接收后前主炮装备双联127毫米炮 (来源不明,与原雪风号炮塔型式完全不同),后主炮装备双联100毫米炮,此外丹阳舰还装有日制25毫米机炮8门。1956年丹阳舰因弹药补给与库存限问题决定改装美式127毫米火炮3门(敞开式炮位)、76毫米炮2门、40毫米炮10门。
1966年11月16日丹阳舰退役,做练习舰用,直到1971年才彻底解体拆毁。
丹阳号退役时日本方面曾表达希望能买回做纪念舰,但被台湾方面拒绝(日本甚至有一民间组织“雪风会”致力于促成此事)。丹阳号锚与舵轮在1971年12月送给日本,现放置在江田岛的海上自卫队术科学校与教育参考馆。
天津风(英文:Amatsukaze)舰,舰名意义:在高空刮过的风。
1939年2月14日动工,1939年10月19日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1940年10月26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配属第2水雷战队第十六驱逐队(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隶属于第二舰队在南洋作战。1942年1月转战荷属东印度群岛,参加万鸦老,肯达里,安汶攻击作战。1942年2月27日,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之后从事新几内亚西部攻击作战,6月中途岛海战爆发,此舰为攻击部队担任护航运输船队任务。1942年7月14日,配属第三舰队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的直接护卫。1942年8月下旬,参加东所罗门海战。1942年10月,参加圣克鲁斯海战,1942年11月13日,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遭到炮击,返回吴港修理,1943年1月末结束修理。
1943年2月10日,在特鲁克附近担任运输、护航任务和韦瓦克,帕劳的运输任务。1944年1月11日此舰从门司护航船队前往新加坡途中,1944年1月16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军潜艇重创,舰首部位断裂,严重损毁,失去动力无法航行漂流海上,幸好被日军飞机发现,被友舰朝颜于30日拖带回西贡。在当地紧急修理后返回新加坡,1945年3月,修复后返回前线,继续担任护航任务。
1945年4月6日,从新加坡到日本内地护航船队途中,在厦门附近汕头东北海面护卫运输船时被美陆军飞机击沉,当时正好是大和号战列舰率领轻巡洋舰矢矧和8艘驱逐舰(最后的第二水雷战队)进行菊水特攻作战,姊妹舰雪风,矶风也在其中。此舰1945年8月10日除籍。
时津风(英文:Tokitsukaze)舰,舰名意义:指顺应季节刮的风。
1939年2月20日动工,1939年11月10日于浦贺船坞下水,1940年12月15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和初风,雪风,天津风配属第2水雷战队第十六驱逐队在南洋作战,参加了菲律宾攻击作战,1942年1月参加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攻击作战,之后又参加了万鸦老,肯达里,安汶攻击作战。1942年2月27日,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接着从事新几内亚西部攻击作战,6月的中途岛海战时此舰从事护航船队任务。1942年7月14日,因重新编组,此舰配属新成立的第三舰队(机动部队)第10战队担任机动部队(航空母舰)的直接护卫。1942年8月17日,护航第一航空战队由柱岛出港,进出所罗门海域,并参加8月24日的东所罗门海战,1942年10月26日,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
1943年2月,参加瓜岛撤退作战。但是一个月后的1943年3月3日,参加俾斯麦海海战,被大量美国陆军军机和澳大利亚军机击沉,这场海战也被称为丹皮尔海峡的悲剧,此次海战是由于日本为例增援新几内亚的莱城,萨摩亚方面,出动驱逐舰部队运载陆军部队7000人和物资的8艘运输舰部队,在前往拉包尔途中被美机发现,遭到猛烈攻击,结果运输船队全部沉没,护航驱逐舰中,白雪,朝潮,荒潮,时津风沉没,日本损失惨重。此舰1943年4月1日除籍。
浦风(英文:Urakaze)舰,舰名意义:海边吹的风。
1939年4月11日动工,1940年4月10日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1940年12月15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和矶风,谷风,滨风编成第十七驱逐队,隶属于第一水雷战队,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20日,第2次攻击威克岛时此舰和谷风作为增援被派遣。12月11日第一次威克岛攻击作战时失败,损失了疾风,如月两艘驱逐舰,此后第二次威克岛攻击作战成功。1942年1月,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参加了拉包尔攻击作战,达尔文港攻击作战,爪哇攻击作战,1942年4月的锡兰岛攻击作战。1942年6月,此舰编入第十战队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8月之后转战所罗门海域,1942年10月,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1943年2月,参加瓜岛撤退作战,1943年3月,在南洋,新几内亚韦瓦克,托罗基纳方面担任运输船队任务。1943年11月11日,在腊包尔遭美军第2次空袭时被美军舰载机击中,1944年2月,修复后配属到新加坡林加延锚地,从事达沃,婆罗洲,塞班岛的运输船队护卫任务。1944年6月,作为“翔鹤”号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菲律宾海(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10月,编入栗田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在萨马岛遭到美军舰载机群攻击。
莱特湾海战失败后,1944年11月15日日本海军发布改编联合舰队命令,16日,战列舰大和,长门,金刚和护航去轻巡洋舰实施,驱逐舰矶风,滨风,雪风和浦风由文莱出发,返回日本,当时此舰为第十七驱逐队司令舰。
1944年11月21日黎明前,在台湾西北基隆海面被美军潜艇“海狮”号(USS Sealion,SS-315)击沉,搭乘此舰的驱逐队司令官谷井大佐阵亡,同行的金刚号也被击沉,此舰1945年1月10日除籍。
矶风(英文:Isokaze)舰,舰名意义:对着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吹的风。
1938年11月25日动工,1939年6月19日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1940年11月30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1942年1月,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1942年6月,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8月参加瓜岛运输作战,8月24日此舰第二次所罗门海战。1942年10月26日,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1943年2月,参加瓜岛撤退作战。1943年8月,参加8月17日-18日夜战和第一次维拉拉维拉海战。1943年10月6日此舰第二次维拉拉维拉岛海战。1944年6月19日,作为“大凤”号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菲律宾海海战,1944年10月26日,此舰编入栗田舰队在萨马岛参加莱特湾海战。之后参加10月底的奥尔莫克运输作战。
1945年1月此舰在濑户内海西部担任训练,靶舰任务。1945年4月7日,作为“大和”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菊水特攻,轻巡洋舰矢矧最先被击中,其去救援时遭到美军火力攻击,被美舰载机重创失去动力,由“雪风”号救起乘员后击沉,1945年5月25日,除籍。
滨风(英文:Hamakaze)舰,舰名意义:指海边刮的风。
1939年11月20日动工,1940年11月25日,于浦贺船坞竣工下水,1941年6月30日完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和浦风,矶风,谷风编成第十七驱逐队,隶属于第一水雷战队,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
1942年1月,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参加了拉包尔攻击作战,达尔文港攻击作战,爪哇南方攻击战,锡兰岛攻击作战。1942年6月,此舰隶属于第十战队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之后转战所罗门海域的滨风参加了库拉湾夜战,科隆班加拉岛夜战,第一次维拉拉维拉岛海战。1942年10月,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1943年2月,参加瓜岛撤退作战,1943年3月,拖带损伤的驱逐舰“满潮”号回日本。
1943年8月26日,被美机击伤,在吴港修理至1943年10月,修复后配属在日本本土附近濑户内海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1944年2月,改调新加坡林加延锚地,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1944年6月,作为“飞鹰”号的直接护卫舰参加菲律宾海海战,1944月10日,编入栗田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由于被近失弹命中而航速降低,和清霜一起护航受重创的武藏号战列舰,撤离途中又遭到空袭,武藏号战列舰沉没,此舰援助武藏号乘员返回基地。
此次海战后,联合舰队重新编组,此舰担任从婆罗洲返回日本的大和,长门,金刚的护航任务。回国后1944年11月28日,在濑户内海担任大型航空母舰“信浓”号的护卫舰,并在信浓沉没后担任救援任务。1945年1月8日,滨风和矶风为船队护航到中国台湾高雄途中,与运输船海邦丸发生碰撞。在马公修理后返回吴港。
1945年4月7日,作为“大和”的直属护卫舰参加菊水特攻(坊之岬海战),但在途中被美舰载机击沉,1945年6月10日除籍。
谷风(英文:Tanikaze)舰,舰名意义:从山谷中吹来的风。
1939年10月18日动工,1940年11月1日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1941年4月25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和姊妹舰浦风,矶风,滨风组成第十七驱逐队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了偷袭珍珠港行动,当时参加还有第十七驱逐队4艘,第十八驱逐队霞,霰,阳炎,不知火4艘,以及秋云共9艘,由第一水雷战队司令大森仙太郎少将指挥。返航途中的1941年12月20日,参加第2次攻击威克岛作战,1942年1月,在南部战线从事各种勤务,包括拉包尔攻击作战,达尔文港攻击作战,爪哇攻击作战。1942年4月参加锡兰岛攻击作战。
1942年6月,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当时护航机动部队的是轻巡洋舰“长良”为旗舰的第十战队,其中有第四驱逐队(野分,岚,荻风,舞风),第十驱逐队(风云,夕云,卷云,秋云)和第十七驱逐队4艘驱逐舰,共12艘,均在木村进少将指挥下。但最终中途岛海战惨败,此舰负责援助沉没的航空母舰乘员和击沉无法移动的航空母舰。6月6日清晨4时,飞龙尚未完全沉没,凤翔的侦察机报告飞龙上仍有幸存者,谷风奉命前往救援。但是到达现场后,飞龙早已不见踪影,谷风却被美机发现,遭到30架美机进攻,谷风未中一弹反而击落一架美机。
1942年10月26日,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1943年2月,三次参加瓜岛撤退作战,1943年3月,在南洋方面担任运输船队护卫舰。7月6日参加库拉湾夜战,其协同凉风击沉美国海伦娜号轻巡洋舰(Helena,CL-50)。1944年2月,配属到新加坡林加延锚地,担任达沃,帕劳,塞班岛的运输船队护卫舰。
1944年6月9日,在婆罗洲塔威塔威岛湾外实施反潜警戒时被美军潜艇“鲻鱼”号(USS Harder SS-257)击沉,1944年8月10日除籍。
野分(英文:Nowaki)舰,舰名意义:吹动原野上花草的风。
1939年11月8日动工,1940年9月17日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1941年4月28日竣工。
竣工后成为警戒驱逐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岚,荻风,舞风配属近藤信竹率领的第2舰队中的第四驱逐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包括马来半岛,菲律宾攻击作战。
1942年2月,参加爪哇南方机动作战,1942年4月,参加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1942年6月,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旗舰赤城号美机轰炸导致无法航行,此舰虽然尽力护航援助,但无法挽救赤城,与友舰将其击沉。1942年8月,参加东所罗门海战,瓜岛运输作战,1942年10月,参加第3次所罗门海海战(瓜岛以北海战)。1942年12月10日,在瓜岛附近被美机重创,由舞风拖回特鲁克紧急修理,后返回日本横须贺修理。1943年7月,修复后返回前线担任日本自特鲁克的运输船队护卫任务。
1944年2月17日此舰和舞风护航香取号巡洋舰,特设巡洋舰赤城丸从特鲁克返回日本,刚出特鲁克岛就被美军航空母舰部队攻击,突出包围圈逃回日本途中又与美国“新泽西”号战列舰(New Jersey,BB-62),“衣阿华”号战列舰(Lowa,BB-61)和2艘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美军舰队,随即展开交火,日军处于劣势,最终仅此舰逃脱。之后此舰从事日本至塞班岛的船队护航任务。1944年5月11日护航武藏,在塔威塔威岛附近活动,1944年6月19日,参加菲律宾海海战。
1944年10月,作为“武蔵”的直属护卫舰编入栗田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随后参加了萨马岛海战,当时筑摩号重巡洋舰被美机攻击无法航行,此舰援助其成员后将其击沉。10月25日夜被美军驱逐舰鱼雷击沉在吕宋岛的圣贝纳迪诺东南,1945年1月10日,除籍。
岚(英文:Arashi)舰,舰名意义:猛烈刮的风,就是暴风或风暴。
1939年5月4日动工,1940年4月22日于舞鹤海军工厂下水,1941年1月27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岚,荻风,野分,舞风配属第2舰队第四水雷战队第四驱逐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开战时和第二舰队出动,支援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攻击作战,1942年2月,参加爪哇南方的机动作战,1942年4月,参加锡兰(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为了护航机动部队,编入以轻巡洋舰长良为旗舰的第十战队,第四驱逐队加入此队,1942年6月,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岚,野分击沉了受损的赤城。当时的第四驱逐队司令是有贺幸作大佐,后来担任大和号战列舰舰长,在坊之岬海战和此舰一同阵亡。
战后编入北方方面机动部队,返回大凑后在阿图岛附近活动。7月返回吴港。1942年8月,改调所罗门群岛附近勤务,8月18日担任瓜岛一木支队的运输任务。南太平洋海战时,旗舰翔鹤发生火灾,南云忠一司令部暂时转移到此舰。1943年1月5日,在瓜岛附近被美机重创失去动力,由“舞风”号拖离战区修理,1943年3月,在横须贺修复后返回前线。
1943年8月,日军已经从瓜岛撤退,所罗门战场转移到科隆班加拉岛,为了向科隆班加拉岛增援陆军部队,此舰和荻风,江风,时雨运输1200人前往该岛。1943年8月6日,上述四舰载执行维拉拉维拉岛和科隆班加拉岛运输任务时在维拉湾夜战中被美军驱逐舰“莫里”(Maury,DD-401),郎号(Lang,DD-399)等6艘驱逐舰击沉,友舰荻风,江风也被击沉,仅时雨幸存。此舰1943年10月15日除籍。
荻风(英文:Hagikaze)舰,舰名意义:吹落树叶的秋风。
1939年5月23日动工,1940年6月18日于浦贺船坞下水,1941年3月31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配属第2舰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支援菲律宾作战和马来半岛作战,1942年2月,参加爪哇南方的机动作战,1942年4月,参加锡兰岛(斯里兰卡)岛机动作战,1942年6月,隶属于第十战队,护航机动部队,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中途岛海战,当时加贺号遭到美机轰炸,此舰和舞风一起护航援助其乘员,又和4艘友舰对赤城执行处置任务。
战后返航途中,此舰和岚编入北方方面机动部队,6月24日返回大凑后,在阿图岛附近活动,7月12日返回吴港,1942年8月,调所罗门群岛附近勤务,8月18日协助陆军一木支队登陆瓜岛,并担任瓜岛的运输任务。
1942年8月19日,在图拉吉萨沃岛被美机击伤后拖回日本本土修理,在横须贺修理至1943年1月下旬,修复后返回前线,直到4月末均在日本内地和特鲁克之间担任运输和护航任务,之后从事科隆班加拉岛运输任务。1943年8月7日,此舰在维拉湾夜战中被美军驱逐舰“丹洛浦”号(Dunlap,DD-384)“克雷文”号(Craven,DD-382)等6艘的鱼雷击中起火诱爆深水炸弹后沉没,维拉湾海战是日本与美国为了争夺科隆班加拉岛而爆发的战役,荻风,岚,江风和时雨4艘驱逐舰担任1200名陆军士兵的增援运输任务,遭到了6艘装备有雷达的美军驱逐舰先发制人的打击,3艘驱逐舰瞬间沉没,仅时雨侥幸生还,损失了陆军士兵820人,舰员约700人。1943年10月15日除籍。
舞风(英文:Maikaze)舰,舰名意义:指旋风。
1940年4月22日动工,1941年3月15日,于藤永田造船所下水,1941年7月15日竣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和岚,荻风,野分配属第2舰队担任南方战线勤务,担任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攻击作战。1942年2月,参加爪哇南方的机动作战,1942年4月,参加锡兰岛(斯里兰卡)机动作战,1942年6月,担任机动部队护卫,隶属于第十战队第四驱逐队,参加中途岛海战。
1942年8月,改调所罗门群岛附近勤务,8月24日此舰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并担任3次瓜岛的运输任务,1942年10月26日,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1943年1月,担任莱城往科隆班加拉岛运输作战。1943年2月4日,在第二次瓜岛撤退运输行动中在肖特兰岛南方被美机的近失弹重创,严重受损,无法航行,由“雪风”号拖带回特鲁克,稍后返回日本横须贺大修,1943年7月下旬,修复后返回前线担任日本内地至特鲁克岛,上海到拉包尔的运输、护航任务。
1944年2月17日,美军航母特混编队对特鲁克大空袭时中弹受伤,在被修理好前再次被美机攻击而沉没,1944年3月31日除籍。
秋云(英文:Akigumo)舰,舰名意义:秋天空中的云。
1940年7月2日在浦贺船渠动工,1941年4月11日下水,1941年9月27日竣工。
竣工后在濑户内海训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编入警戒部队,担任机动部队护卫参加偷袭珍珠港。1942年2月,参加苏腊巴亚(泗水)海战,也就是爪哇海海战。和夕云,卷云,风云组成第十战队第十驱逐队,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1942年8月,参加东所罗门群岛海战,1942年9月,在瓜岛担任运输任务。1942年10月,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和友舰卷云击沉了重伤后失去动力并被遗弃的美军航空母舰“大黄蜂”号,1943年2月,参加瓜岛撤退作战,1943年7月,参加基斯卡岛撤退作战。1943年10月,参加第二次维拉拉维拉岛海战。
1944年4月11日,在三宝颜西里伯斯附近被美国潜艇“小银鱼”号(Redfin,SS-272)击沉,1944年6月10日,除籍。
阳炎级驱逐舰作为水雷战队的核心力量,日本海军方面非常满意,评价阳炎级为“胜过列强所有的舰队型驱逐舰。”然而,在海战能力上是这样,不过驱逐舰的主要作用还是担任护航、护卫舰艇,而不总是冲到前台拼刺刀,该点日本军方似乎完全没有认真去考虑,在后续的战争中日军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太平洋战争对主力驱逐舰的要求是强大的对空、对潜作战能力,所以,阳炎级也被称为“缺乏第二次世界大战必要能力的舰艇”。(《国际展望》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