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特种部队

更新时间:2024-10-23 08:02

这是一个隶属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种部队的名称。主要在国内从事反恐怖活动,专职于解救人质与处理应急事件的特警队。他们的肩上承担着沉重的职责和任务——打击恐怖主义。

创建背景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称得上最严重的社会威胁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谓无处不见恐怖主义肆虐的痕迹。有人把这股恐怖主义狂潮称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更有人惊呼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

最早的恐怖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但恐怖主义真正形成并超越国家范围还是二战以后。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恐怖主义更是猖獗一时:绑架暗杀、扣押人质、劫持飞机、炸弹爆炸,全世界几乎日无安宁。当时,恐怖主义也开始威胁到苏联。1973年,一架雅克一40型客机在弗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机上旅客全部被绑架而沦为人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内务部联手采取紧急行动才解救了人质,这一事件在苏联国内造成了震荡,人们精神紧张,从而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其时,苏联正在全力准备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为预防慕尼黑奥运会以色列运动员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绑架后惨遭杀害的一幕再次发生,同时应付苏联国内已经出现的恐怖主义苗头,尽快建立一支受过良好职业训练、并可在国内外随时随地用于打击恐怖主义的特种部队问题,被迅速提上了苏联领导人的议事日程。

组建之初

1974年7月14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尤里·安德罗波夫下达命令,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小分队,其主要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这支反恐怖突击队最初被定名为A小组,它就是通常所称的“阿尔法小组”的前身。组建之初,阿尔法小组就已身负重任,因此,该小组对入选的成员可谓“万里挑一”。阿尔法小组首批成员不超过30人,他们全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青年军官,并且全都是通过了严格考试后才得以跻身于这支最精锐的特种突击队。

锋芒毕露

经过5年训练,阿尔法小组终于真正成为了前苏联的第一支反恐怖“拳头”。在20余年的成长历程中,阿尔法小组参与了数十次战斗,屡屡大显身手,立下了显赫战功,成为世人瞩目的一支反恐怖利剑。

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装置,潜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美方外交人员护送他离境,否则就要引爆爆炸装置同归于尽。阿尔法小组奉命采取果断行动,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没有发生任何伤亡。阿尔法小组干脆利落的首次行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12月27日,前苏联对近邻山国阿富汗采取了突然袭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夜,奉命调赴战场的阿尔法小组参加了强攻阿明宫的激烈战斗。在兄弟特种部队的配合下,阿尔法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占了戒备森严的阿富汗总理府,生擒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阿明。阿尔法小组第一次真正地经受了一场“战斗洗礼”,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战斗能力,但也首次付出了牺牲9名队员的惨重代价。其后,为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阿尔法小组提出了新的目标,这就是“在任何一个可能出现恐怖主义的环境中,阿尔法小组都要有‘自己的人…。随即,阿尔法小组开始扩大规模,成员数量大增。预防性措施并非白费工夫。

从1981年到1986年期间,前苏联境内发生了3起重大的恐怖主义事件。但由于阿尔法小组的果断行动,这些恐怖主义事件无一得逞。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阿尔法小组制服了2名携带冲锋枪将25名中学生扣为人质的恐怖分子,在整个战斗中,孩子们没有一人受到伤害。

1983年,在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图一154型客机上的57名旅客,阿尔法小组适时采取行动,再次在毫无伤亡的情况下解救了全部人质。3年后,在乌法市,阿尔法小组又采取了一次类似的战斗行动。在那里,2名恐怖分子一人被击毙,另一人被打伤,所有人质毫发未损。

1988年,在矿水城,几名武装歹徒劫持了一辆大轿车,绑架了车上32名乘客,其中31个小学生和1位女教师。阿尔法小组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他们与匪徒们通过无线电台进行了一天一夜的艰苦谈判,最终使匪徒们自动放下武器,释放了全部人质。

在谈判中,阿尔法小组的许多成员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和顽强。这是因为,在每一次行动中,阿尔法小组经常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进攻性,防止他们对人质施加暴力。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具备一套独特的与恐怖分子谈判的战术,他们具有的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生活阅历,使之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内心活动。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阿尔法部队使用秘密气体对恐怖分子发动攻击,在随后的交火中击毙39名恐怖分子,还有数量不明的恐怖分子逃脱。共有129名人质因吸入阿尔法部队释放的秘密气体身亡。

2004年9月1日,别斯兰人质事件,阿尔法部队参与解救人质行动,尽管全力以赴,但是仍然发生了326名人质死亡的惨剧。

严格甄选

阿尔法小组的成员都配备有马卡洛夫式手枪、微型冲锋枪、多用匕首等全套特种作战装具。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局面,阿尔法小组还配备了各种特殊的反恐怖兵器,如特制的手榴弹和特种杀伤武器等。另外,为了保证各种反恐怖战斗任务的完成,阿尔法小组的成员在专业上也进行了全面的分工:百发百中的狙击手、翻江倒海的战斗蛙人、胆大心细的爆破专家、迅速敏捷的无线电报务员等等。

为了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阿尔法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配有一部通讯设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从收到作战命令到装备齐全,直至登机出发,最多只需要1个半小时到2小时。而且,20年如一日,长年累月,阿尔法小组时刻都有一个作战分队处于整装待发的战斗值勤状态。

阿尔法小组在挑选成员时条件近乎苛刻,他们必须符合空降兵的身体条件,年龄大多限制在25到27岁之间,因为这时期他们已经思想成熟,而且身强力壮。最主要的是,阿尔法小组的成员7成以上都受过高等教育。这些特种突击队员们多数来自著名的梁赞高等空降指挥学院。莫斯科高等诸兵种合成指挥学院和边防军所属的两所军事学院。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入选阿尔法小组的标准稍有放宽:任何身体健康、心理稳定、年龄在22~27岁之间、服过兵役的小伙子均可提出入队申请。如果申请人符合所有候选要求,他就有机会参加专门的考试。但是,能够最终入选阿尔法小组的只能是申请者中的佼佼者。

对于阿尔法小组成员的要求是,他们不应只是机器,而应成为知识型的人才,能够在严峻环境中,独立思考和分析情况,提出自己的预测,作出恰如其份的决策。因此,在挑选成员时,阿尔法小组要对申请者的个性。测试和面谈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 正确地评估申请者的智力水平。

性格怪异的申请者根本无法入选阿尔法小组,由于反恐怖特种作战行动所处的独特环境, 阿尔法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都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同事。这不仅关系着他自己的个人生命安危,而且关系到整个特种作战任务能否完成。

入选阿尔法小组只是第一步。随后,每一位人选者都必须接受极其严酷的训练。阿尔法 小组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训练方法,并且大量惜鉴了国外特种部队训练的成功经验。以 在制服恐怖分子时常用的近距格斗为例,阿尔法小组在进行近距搏斗训练时,就有意识 地采用一些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训练队员们善于在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仍能同武 装分子进行肉搏战。

对于阿尔法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而言,射击则是“小菜一碟”。这是他们赖以存身的基本 功和拿手戏,当然也是日常训练的重头项目,谁都清楚,“百步穿杨”的枪法绝非一朝 一夕之功。此外,他们还必须学会在行进的坦克间穿行和进行空降训练。

这一切的训练,目的除了帮助每一位成员具备基本的战斗素质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宗旨,这就是培养小组成员为他人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训练中,阿尔法小组还刻意培 养每一位成员独立行动的能力,这就是阿尔法小组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每一个成员都能 够以必要的方式去独立完成所受领的艰巨任务。阿尔法小组每月都要对其成员进行一次检查,对他们的能力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如果未能达到训练要求,则难以逃脱被除名的 厄运。当然,对于每一位人选者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们全都明白自己肩负的重 担,以及每一滴汗水与未来流血牺牲的联系。

历史沿革

尽管从一个人选者到一个合格成员必须历尽艰雄,但俄罗斯反恐怖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战士们的战斗生涯并不长久。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反恐怖行家经常牺牲在执行任务的岗位上。恰恰相反,作为训练有素的职业专家,他们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被允许”牺牲。由于人的机体无法承受长期从事这种紧张工作所带来的沉重的身体和心理压力,阿尔法小组的战士到35岁时便成了疲惫的老兵,不得不提前从这份艰巨的工作中退役。但是,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虽然他们已经为社会贡献了大好青春,但社会似乎并不承认他们的价值。

1991年1月,前苏联政府派遣阿尔法小组前往维尔纽斯占领电视发射塔,阿尔法小组未发 一枪便顺利完成了任务,但却牺牲了一名战斗成员。当爱好刨根究底的记者们力图弄清死者的身份时,以戈尔巴乔夫和当时的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为首的莫斯科官方却极力否认有伤亡者。但神秘的光环仍然无可避免地消失了,报界终于弄清了这支特种部队就 是传说已久的阿尔法小组。

维尔纽斯事件发生后,阿尔法小组的战士们对政治家的信任感开始大大降低。此后,高层领导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试图利用阿尔法小组去完成一些与反恐怖使命毫无瓜葛的任务。 1991年8月,阿尔法小组受命进攻议会大厦和逮捕叶利钦,但考虑到此举会造成众多人 员伤亡,阿尔法小组最终拒绝了。后来,据一位当时的阿尔法小组指挥官透露,如果政变领导人下定决心于19日当天进攻议会大厦,应该说还是具备很大的成功概率的,但时不我待,过了这一天,就根本不可能成功了。

1993年10月,以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反对派聚集在议会大厦,与总统叶利钦分庭抗争。阿尔法小组再次被指派进攻议会大厦,但他们这次仍未发动攻击, 而是力尽己长,与白宫的保卫者们展开了谈判,为他们提供了个人安全保障,促使几百 名议员和普通公民主动撤出了白宫,避免了事态恶化和进一步流血。

2008年前后,车臣分离主义分子的武装斗争一直困扰着俄罗斯,阿尔法小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负。1995年6月14日,车臣反政府武装首领巴萨耶夫率领200余名武装分子,乘卡车潜入俄南部城市布琼诺夫斯克,绑架了100多名市政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800余名医护人员和病人。阿尔法小组奉命解决这起人质”事件,任务异常艰巨,但俄政府最后采取了退让政策,才使阿尔法小组摆脱了巨大牺牲的困境。

时过半年,1996年拉杜耶夫率600余名车臣战斗队员冲人基兹利亚尔市,扣押了2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及普通市民共计3000余名人质,随后挟持百余名人质撤返到五一镇。阿尔法小组奉命担任强攻突击群的第二梯队,负责最后解救楼内人质。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阿尔法小组再一次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

正如阿尔法小组前指挥官、阿尔法小组老战士联合会主席贡恰罗夫所言,自组建以来,阿尔法小组在战斗行动中还从未失败过。但2008年来,由于屡屡抗令不遵,阿尔法小组也引起政界一些人士的非议和责难。再加上2008年来一些恐怖事件的危险性不断上升,阿尔法小组及其成员所面临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

同时,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阿尔法小组。他们出生入死,但退役后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获得保证。于是,阿尔法小组的一些老战士退役后纷纷加入私人保安公司, 仅莫斯科市就有约30家这类公司,许多人荣升公司负责人。有些老战士甚至自己开业,如阿尔法小组老战士联合会就自己创办了几家保安公司。由于信誉卓著和身手不凡,来自阿尔法小组的“新保镖”所得到的保安费相当高。

当前,阿尔法小组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打击恐怖主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已经发布命令,在俄联邦安全局内建立统一的反恐怖中心,负责协调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机构的工作。其主力便是阿尔法小组和另一支特种反恐怖部队韦加,后者主要负责打击核恐怖主义。在恐怖主义活动频发的俄罗斯,阿尔法小组可谓任重而道远。

1974年7月29日,时任苏联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波夫的一纸命令,宣告了这支享誉全球的特种部队的成立,它当时的名称是A小组,记者们习惯称之为“阿尔法”。

“阿尔法”直接听命于克格勃主席,执行反恐、反颠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指令。35年来,它南征北战,数百次任务无一失败,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1979年攻占阿富汗领导人阿明官邸一役,为“阿尔法”赢得了全球的喝彩。

1993年,也正是由于“阿尔法”领导人的审时度势、谨慎作为,才避免国家滑入内战泥潭。

2002年,车臣匪徒劫持杜布罗夫卡剧院观众,2004年,恐怖分子在别斯兰将上千学生俘为人质,解救百姓、立下奇功的仍是“阿尔法”。

让我们借助曾两度出任这支传奇部队指挥官的扎伊采夫少将的回忆,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针对以色列运动员的暗杀,以及1973年的莫斯科劫机案,令苏联领导人下决心成立一支反恐特种部队。成立之初,其成员仅有30人,到90年代时,官兵人数已突破500,并在若干城市成立了分支机构,武器配备及战术都有了本质的飞跃。

尽管战功赫赫,但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是部队多年来在高加索地区的剿匪行动,这在以前鲜有报道。1988年12月1日,“阿尔法”接到命令,要解救奥尔忠尼启泽市的32名小学生。我们的压力相当大,时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利加乔夫亲自打电话过问,希望所有人质能够毫发未损地救出。我们只能让恐怖分子驾机离开,随后紧追过去,将他们一网打尽,绳之以法。1993年,4名匪徒将顿河罗斯托夫的一班学生扣为人质,战士们经过努力,终于化险为夷。

“阿尔法”中所有的战士都受过嘉奖,每人都有五六枚勋章。每次行动,“阿尔法”人员都是用生命去冒险,两名战士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5人被追认为俄罗斯英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