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11
1905年2月13日,陆宗达出生于北京市,祖籍浙江慈溪。
1910年,6岁时开始接受半新半旧的教育,附学于伯父的干亲杨家成立的学馆,子曰诗云、武训办学、辛亥革命兼学并蓄,9岁时离开学馆。
1914年,投考当时的新学校国立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考的是二年级,学校特准他上三年级。
1918年,在五年级时提前进入顺天中学,即后来的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今北京市第四中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参加街头宣传,并在护国寺演讲时被捕,不久被释放。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预科,不久升入本科。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组织被破坏,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28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由黄侃推荐,任上海暨南大学讲师。
1929年,被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马裕藻聘任为预科讲师。
1931年—1937年,先后被聘请为辅仁大学、冯庸大学(“九·一八”后冯庸大学遣往关内)、中国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以及民国大学的讲师和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南迁,留在北京,但不愿在日本人接管的学校教书,便只在中国大学和辅仁大学任教。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地下党建立了联系,出任中国大学训导长,暗中保护进步学生,不久便受到当局阻挠,终被免职。
1947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部聘终身制教授,从此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1948年,在崔月犁等同志的安排下,准备到石家庄参加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但走到半路上,一个中国大学的特务学生认出了他,几次绕道,终未成行。
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8年1月13日,逝世于北京,终年83岁。
陆宗达在《说文》研究上独树一帜,撰写了当代中国第一部《说文》研究的通论性著作;促进训诂学的复生和在当代的发展,撰写了在语言学界第一个呼唤训诂学的复生的著作,所建构的理论框架至今为大多数学者所遵循。
据不完全统计,陆宗达生前发表专著9部,论文120余篇,其中《说文解字通论》一书被译成朝鲜文。
1931年—1937年,陆宗达在北京大学本科开设训诂学课程,同时跟罗庸讲汉魏六朝诗;1956年,中国高校开始设立古代汉语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授“说文解字通论”;1961年后,教授研究生以《说文解字》为中心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开设了《毛诗》选、《左传》选、《论语》《孟子》选、汉魏六朝诗选、唐宋诗词选等。
陆宗达的早年弟子张中行、朱家溍,皆为一代文史名家;晚年门生许嘉璐、王宁,是“章黄学派”在当代的代表。
陆宗达的父亲在邮政局做事,收入颇丰,所以家里生活是比较富裕的;陆宗达是家中独子,虽然从小娇生惯养,但他父亲却非常注意让他学习。
妻子:尹棣贞
儿女:陆敬(儿子)、陆敏(女儿)、陆敷(女儿,后改名王萍)、陆敞(女儿)等(共5个子女)
孙子:陆昕
陆宗达注重坚持民族气节,拒绝与日伪发生任何瓜葛。他后来出任辅仁大学教授,为的就是“不愿在日本人接管的学校教书”。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到北平访问,前来拜访陆宗达。陆宗达说:“我也很愿意和您交流学术,可在现在这种情形下不行。请您以后不要再来。”而当日本希望编纂一部中国名人词典时,陆宗达也拒绝提供相片与简历。
陆宗达爱好昆曲,并很有研究,曾于1929年建立曲会,初设于景山西街,后迁至什刹海前海会贤堂东边一所四合院,租了两间房,最后迁至绒线胡同。曲会请艺人何金海拍曲,参加者有十余人,每周活动两次,有时也参加演出。何金海南归后,又在自己家里组织曲会,聘曹心泉为曲师,迟景荣司笛。1934年至1936年,陆宗达得到齐如山的支持,在北平国剧学会东院楼上组成了一个正规的曲会,参加者有傅惜华、宗澹云、谭其骧、李永倜、李保勋、朱家濂、朱家溍,女曲友有张纫秋、吕静方、陆敏(陆宗达之女)。北昆名演员韩世昌、马祥麟、侯益隆、田瑞亭等也不定期参加活动。他能唱一百余出昆剧,专工老生,也能唱花脸戏,曾登台演出《弹词》和《训子》,扮李龟年与关公。他还跟名艺人郭春山学过小丑戏《扫秦》,但未曾登台。他的嗓音宏亮,咬字讲究,音色纯正。此曲会1937年结束。
陆宗达先生曾言,他从黄侃先生那里学来两个本领,一个是学问,一个是吃,“前者是用苦功换来的,后者自身即其乐无穷”。陆宗达不仅是个学问家还是美食家,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许嘉璐先生曾笑谈,他年轻时到陆宗达先生府上请益问学,先生留他吃饺子。陆宗达家下饺子,是用小锅五个五个地煮,非常讲究。陆宗达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虽然先生深谙美食之道,但没有能够写出一部有关饮食文化的有趣味的书,不过在他的语言学著述里倒有几篇涉及古代烹饪的训诂札记,譬如《关于几个古代食品名称的研究》《烹饪名词的考证》诸篇。
语言学家王力对于黄侃的部分观点持有批评态度,加之王力出身清华国学院,受业于王国维,而黄侃生前对于王国维又多有批评,所以在具体的观点分歧背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学派之争。在1980年代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认同“章黄学派”立场的学者对于王力大加指责。在场的陆宗达当即表示:“您颂谁批谁都可以,是学术讨论的自由。但有一点,您无论是褒是贬,先要把人家的著作看完、解透。您对王力先生的批评我不同意,因为我觉得您还没有看懂王先生的著作。”陆宗达的学术态度,妥善地兼顾了私谊与公心。而他与王力之间的交往,正是学界“和而不同”的典范。
晚年的陆宗达一方面不断撰文追怀黄侃,一方面又反复对弟子强调:“不要多提章黄学派,学派之称本来是为考证学术渊源,发展到最后,弄不好就成了一家一派之言,不利于学术发展,禁锢了学术自身。”
陆宗达非常重视与老朋友的情谊,尤其在患难之中。赵钫先生在“文革”中首当其冲,家中所有古玩书画、图书信札全被康生指使红卫兵以抄家为名掠夺而去,据为己私。赵钫先生的存款被冻结,房屋被强占,一时衣食都感不便。陆宗达闻知后,虽然破“四旧”抄家之风并未过去,自己也处于风日浪尖、朝不保夕之时,仍然让儿子接赵钫先生来家住段时间,并要妻子尽力把饭食弄得可口一点,使赵钫先生得到很大安慰。1976年地震之后,赵钫先生的房子被震成危房,陆宗达又把赵钫先生接到家里,住了将近一月,直待房子修好。
训诂学大师。(在陆宗达先生诞生90周年的纪念会上周祖谟先生为陆宗达先生所赠的题词评)
风霜难忘十年梦,文字独怀一代师。(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评)
训诂大家师承有自,发扬宏大后继得人。(中国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刘乃和平)
一代宗师传伟业,三千弟子继遗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丁忱评)
薪传许郑,绝学重光,洗耳樽前聆绪论;岁在龙蛇,哲人其萎,伤心海内矢宗师。(中国语言学家、文献学家朱祖延评)
忆去年间病床头,握手已难言,归读说文常放泪;痛今日告别遗体,哀乐迭奏起,追怀往事倍伤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长唐棣华评)
解说文,详训诂,可怜心血呕完,作育后辈,桃李竞芬芳,济济英才沾化雨;主政协,划谋猷,毕竟鞠躬尽瘁,䟊尔长眠,宫墙空在望,潸潸别泪泣春风。(秦文学会评)
追思二十五年前,一代宗师伟业传。指点《说文》呕心血,聆听《左传》享华筵。幸蒙《考释》亲为序,力读《浅谈》遗世篇。劫悼恩师仙逝早,永怀教诲继先贤。(陆宗达的学生黄宝生评)
陆宗达逝世一周年时,由张寿康先生出面,邀请了一些陆宗达生前最亲密的朋友、学生和亲属,在中山堂一个小会议室开了追思会,会议由关世雄先生主持。
2005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了“纪念陆宗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语言文字学学术研讨会”,会前出版了《纪念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时任校长钟秉林和陆宗达生前的学术知交与受业弟子以及陆宗达的亲属二百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七十多位语言文字学专家、学者参了研讨会。
2005年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杭州师范学院语言研究所暨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承办的“纪念《周礼正义》出版百年暨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专家学者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20年,陆宗达的学生王宁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终身奖”。她捐出奖金,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颖民文化教育基金”,用陆宗达先生的字“颖民”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