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场镇

更新时间:2023-01-05 19:01

陈场镇地处湖北仙桃市西南,毗邻潜江市监利县,是仙桃西南重镇、经济大镇、新型交通枢纽镇,是镶嵌在随(州)岳(阳)高速公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陈场镇国土面积155.1平方千米(2017年),辖5个农村总支、1个街道总支,共计38个村、居、场。全镇总人口57784人(2017年),耕地面积9.9万亩。为了尽快对接随岳高速陈场互通,重新修编了城镇规划,规划面积近9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从事非农产业人口2.2万人。

地理环境

仙桃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南部,与潜江市毗连。面积155.1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7784人(2017年)。辖2个居委会、3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陈家场,距市区51千米。通洲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

历史沿革

陈家场简称陈场,兴起于明朝末年,因几户陈姓在址开店铺而得名。1975年设陈场公社。1984年改设陈场区。1987年撤陈场区,设陈场镇。原姚嘴镇1958年设姚市管理区,1961年改姚嘴公社,1975年改为管理区,1984年置乡,1987年建镇。

1996年,陈场镇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陈场、沟口、幼松、陶湾、依湾、芮湾、印嘴、沈湾、高台、新湾、潘场、泗合口、青福、徐梁岭、唐场、蔡桥、王桥、黄湾、左桥、剅台、沙岭、富有垸、太平桥、沙埂、杨场25个行政村和启元居委会;姚嘴镇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姚嘴、仁和场、金岭、鲁家湖、莫沟、丰产垸、张滩、王岭8个行政村。

2001年,撤销姚嘴镇,并入陈场镇。2004年,镇政府驻陈家场,人口79970人,面积147.1平方千米,辖启元、启德2个居委会和鲁家湖、金岭、仁和场、姚嘴、王岭、张滩、莫沟、丰实垸、芮湾、沈湾、高台、印嘴、泗河、依湾、杨场、沟口、幼松、陶湾、唐场、蔡桥、新湾、富友垸、沙岭、黄湾、左桥、潘场、青福、徐梁岭、沙梗坝、太平桥、剅台、陈场、王桥33个行政村。

【邮编】433016【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9004114:~001 121启德居委会 ~002 122启元居委会 ~200 220鲁家湖村 ~201 220金岭村 ~202 220仁合场村 ~203 220姚咀村 ~204 220王岭村 ~205 220张滩村 ~206 220莫沟村 ~207 122丰实垸村 ~208 220沟口村 ~209 122幼松村 ~210 220陶湾村 ~211 220唐场村 ~212 122蔡桥村 ~213 220新湾村 ~214 220芮湾村 ~215 220沈湾村 ~216 220高台村 ~217 220印咀村 ~218 220泗河口村 ~219 220依湾村 ~220 220杨场村 ~221 220富友垸村 ~222 220沙岭村 ~223 220黄湾村 ~224 220左桥村 ~225 220潘场村 ~226 220青福村 ~227 220徐梁岭村 ~228 122沙埂坝村 ~229 220太平桥村 ~230 122楼台村 ~231 122陈场村 ~232 122王桥村 ~233 220圣埠渔场村 ~234 220大潭湾渔场村 ~235 220园艺场村

镇情概况

陈场镇地处仙桃市西南边陲,毗邻潜江、监利,全镇国土面积155.1平方千米(2017年),辖4个总支,共38个村、居、场,总人口57784人(2017年),耕地面积9.9万亩,其中水田6.6万亩,白田3.3万亩,精养鱼池3.5万亩。

陈场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绿色名镇,建设荆楚红色老区,构筑交通枢纽中心,展示仙桃重镇魅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53.4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51.75亿元,同比增长31.02%、31.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83亿元,同比增长29.15%。工业用电量1646万度,同比增长22.2%。外贸出口239万美元,同比增长8.25%。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占全年任务10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13亿元,完成任务指标156%。全年完成工商税收2588万元,占全年任务100%,同比增长12.3%。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9万元,占全年任务100%。

工业经济以精细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精品鞋材卫材等“三精”为支柱产业。全镇已有信达化工、宏叶鞋材、仙盟卫材、宏远鞋材、海翔化工、彩湖蛋品等18家规模以上企业。信达化工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各类新型水处理剂的企业,产品广泛用于化工、化肥、冶金、炼油和电力等行业。仙盟卫材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无纺布制品加工企业,今年已完成出口创汇305万美元;宏远鞋材是一家鞋用中底板生产企业,2013年实现税收243万元。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陈场镇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合作经济组织为推手,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全镇现有合作经济组织24家。在合作经济组织引领下,形成了优质水产、优质水果瓜、优质水稻制种、优质水禽“四水”特色产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专特养比例达到80%以上;水果瓜蔬面积达到1.5万亩;水稻制种面积发展到1.1万亩;水禽常年保持在80万只。“盛世佳人蔬菜”、“陈场蜜桔”、“杨田心怡葡萄”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陈场镇坚持把产业基础配套和新农村建设扭在一起抓,把绿化造林、血防改厕、水利建设和沼气建设等项目整合一体,与“两集中”环境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镇修建通村通组公路240多公里,新建联村水厂6座,90%的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城镇建设特色鲜明。陈场镇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平台建设扭在一起抓,把完善城镇功能与满足民生诉求扭在一起抓,始终坚持规划上不留遗憾、质量上不留隐患、资金上不留负担的“三个不留”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城镇“四横六纵”格局形成,集镇规划区面积拓展到9平方公里,集镇人口发展到3万人,园区可提供工业用地近万亩。陈场镇区已发展成为一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交通方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工商结合型小城镇。

陈场人气昭苏,灵光勃发。陈场既是状元之乡,又是劳务经济大镇,先后走出了近十名仙桃高考状元,全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常年保持在3万人,年实现打工收入6亿元,并在广州、深圳、东莞、北京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为陈场发展积累了丰厚的人文基础。

地理简介

简介

陈场地处仙桃西南,毗邻潜江监利,是仙桃西南重镇、经济大镇、新型口子镇,享有“仙西明珠”之誉。陈场镇国土面积155.1平方千米(2017年),辖35个村(居)民委员会,4个农林渔场,陈场镇总人口57784人(2017年),耕地面积9.4万亩。200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陈场镇始终坚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谋划,在统筹发展上使劲,在结构调整上着力,陈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04年,陈场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84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地理位置

陈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陈场人民始终以无比的热情和宏伟的气魄,奋力引领时代经济大潮,谱写出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江汉平原垸田农业的典型地域。位于省境中部,汉江与东荆河之间,江汉平原腹部。面积155.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57784人(2017年)。市境地势平坦低下,海拔一般20米左右,年均约有4~5个月在汉江、东荆河水位之下,是江汉平原地势最低洼地区,历史上素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民谚。

地理优势

长期以来,形成了围堤筑垸发展农业的特殊土地利用形式和河网密布、堤垸纵横的特殊景观。1949年后兴建著名的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建起一系列电力排灌站,水患威胁减轻,农业发展迅速。棉花、粮食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工业有机械、造船建材、轧钢、纺织、轻工等部门。传统工艺“沔绣”和各种草编制品颇著名。陈场市位于鄂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处,东临大都市武汉,西连荆州、宜昌、三峡,北依汉水,南靠东荆河,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为江汉平原的交通枢纽,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体操之乡,著名的“状元”之乡和文化之乡。1991年跻身中国百强县市行列,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九年居全省首强,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小康市,并且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物资流通百强市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

气候

陈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兼宜的气候特点,境内一马平川、湖泊众多、河流纵横、风景宜人、物产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渔生产基地,人称“鄂中宝地”、“江汉明珠”。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仙桃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水乡园林风格独特,已形成农业以水产业为特色,工业以精毛纺、精细化工为代表,第三产业以市场物流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光荣历史

陈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以胡幼松为首的革命先驱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建立了以陈场为中心的鄂中第一个红色政权。2004年来,陈场人民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以改革的手段统揽全局,以开放的心态应对挑战,以宏伟的气魄引领潮流,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2007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1006万元,在陈场镇、场中位居第3名;陈场镇委被湖北省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光荣称号。陈场镇结合本地实际,抢抓随岳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的机遇,把工业平台建设和小城市建设扭在一起抓,把满足民生诉求和完善市政设施扭在一起抓,打造大平台,营造大环境,促进大发展。2008年已投资300万元,完成了陈南大道东伸西延5000余米的土路基工程,新建了陈北大桥、园艺二桥、建材市场和二中路,特别是以陈南大道为一号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城镇西延南扩拉开了架式,工业园区规模也由此进一步扩大,陈场城镇基本上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点的项目集聚区。在已有信达化工、仙发饲料、仙盟卫材、宏远鞋材、彩湖蛋品等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基础上,又有6个项目落户园区,其中绿之源豆制品项目已经初步建成,正在进行试生产;海翔化工、诚信棉业、捷奥皮革、德祥鞋材、三界塑业等5个项目在建。

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截止2008年,陈场镇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6300万元,实现工商税收567万元,其中国税445万元,占全年任务54%,地税122万元,占全年任务67%,为全年实现工商税收1200万元奠定了基础。以精细化工,精品卫材鞋材,精深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三精”产业集群进一步推进。同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巩固以园艺场“一场带四村”(沈湾、王桥、陈场、蔡桥)和张滩村等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的基础上,又以沙岭村为新试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全镇已有95%的村通水泥路,100%的村可通有线电视。此外,紧紧围绕优质水禽、优质水产、优质水果(瓜)、优质水稻制种等“四水”产业抓好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安全生产。在辉煌水产、德翔水产、盛世佳人果蔬合作社带动下,全镇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陈场蜜桔”、“双园蛋品”通过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伊湾萄葡”、“排中河泥鳅”正在申报产品产地认证。

小镇特色

农业产业特色

农业产业特色鲜明,誉播荆楚。2004年来,依托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优势,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集思广益,审时度势,将优质水禽、优质水稻及制种、优质水产、优质水果(瓜)“四水”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构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业特色。养鸭业成为陈场的一张地方名片,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农民增收的稳定渠道。陈场先后被《湖北日报》等媒体称为“湖北养鸭第一镇”。全镇养鸭达到100万只,每只鸭为农民增收25—30元,全镇养鸭可获纯收入2500多万元,人平增收320元;以双圆蛋品为龙头,全镇蛋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4户,年蛋品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斤,陈场成为江汉平原蛋品加工能力最大的乡镇,不仅保证了本地蛋品的加工,而且成为天门、洪湖、监利、潜江等地蛋品的销售市场。一花引来百花开,养鸭业带活了蛋品加工业,同时带动了孵化、饲料、包装、运输等产业的发展。陈场镇抱房达14家,年孵化能力达150万—280万只;饲料加工厂发展到2家,年加工饲料能力达到6.5万吨;专业运输车辆达到80余台,纸箱包装厂2家,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全镇发展水稻制种

为做强优质水稻制种板块,组建和成立了“金田种业有限公司”,建立起以莫沟、张滩为基地的水稻制种产业带,带动了全镇发展水稻制种。2004年,湖北省种业集团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泰公司、武汉大学天源公司、云南省农科院华云种业公司、仙桃市源丰种业公司等相继落户陈场,水稻制种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同时,与隆平高科进行对接,水稻制种含金量大大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2008年,陈场镇水稻制种面积达到1.5万亩,比去年扩大3000亩,陈场成为名符其实的湖北省水稻制种基地。此外,陈场镇发展水产名特优专养面积1万亩,占水产总面积的40%;发展西甜瓜复种面积15000亩,2007年,“伊人”牌西甜瓜通过了国家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发展优质水果面积1.5万亩,2008年,陈场蜜桔得到了国家级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业体系初具雏形,一路走高。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陈场工业基本上形成了精细化工、精品服装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精”支柱产业。2006年来,立足现状和资源条件,内引外联,全镇协议引资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引进工业项目12个,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着力培育大龙头、抓好大配套,形成了以信达、龙翔、先峰、宏远、金汇等为重点的精细化工板块;以双圆、康乐源、仙发为重点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板块;以金五龙为重点的精品服装板块。

加强技术改造

各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与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技联姻,陈场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新型产品实验基地,各科研院所也成为陈场企业人才的培训基地,确保了新技术和新项目“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为更好地集聚企业发展实力,减少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力度。2008年,陈场镇将已建成的500亩工业园区向东向南扩展延伸500亩,工业园整体面积扩大到1000亩。同时投资100万元,硬化拓宽了工业园区世纪大道,完成了振兴大道土路基工程;投资100万元,高标准配套了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为工业经济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2008年上半年,陈场镇实现工业增加值6402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807万元。打工经济独树一帜,自成品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陈场镇农民外出务工就已是农村经济舞台的一大亮点。2004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的强劲势头更如滚滚春潮。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了劳务经济的大发展。2004年,全镇在外务工人员25000人,劳务总收入1.5亿元,到2004年底,陈场镇劳务输出累计收入12亿元,向境外输出优秀技术人才300余人,陈场成为闻名全国的打工重镇。

发展

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历史性地达到30000人,劳务人员遍布全国,就业面不断扩大;一些务工人员通过学习技术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或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自己投资兴业成为了老板;伊湾、印咀、幼松等12个村主要劳动力均在外务工,成为外出务工专业村;全镇1000余户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拥有房产,深圳西乡形成了陈场一条街。打工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其成为陈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也为陈场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兴业,拉动了城镇建设进程,推进了集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打工人员的流动为陈场地方产品的市场开发、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广州、深圳等地一些企业把陈场生产的皮革等工业品列为第一订单,把陈场务工人员作为首招对象,陈场劳务输出品牌优势日益凸显。

总体规划

根据仙桃市规划局(2008-2030)总体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的空间结构为“一心三带四重点”。

一心:中心城区,是仙桃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带:一为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及远期的轻轨复合交通带,其沿线串联中心城区和四个镇区。

二为市域南部城镇发展带,依托已有和新建公路贯穿市域南部七个镇区,与市域外的汉洪高速公路连接至武汉。

三为中心城区,张沟、彭场复合城镇发展带。沿仙彭、仙洪路形成的市域南北方向发展带。

四重点:确定毛嘴、彭场、张沟、陈场四个重点镇。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等级为三级:第一级为中心城区,第二级为重点镇,第三级为一般镇。

陈场镇作为四大重点镇之一,未来将超过其他传统大镇。

规模

集镇建设高歌猛进,日新月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总体思路,我们紧紧围绕“仙西重镇、水乡园林”的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2004年,镇委、政府聘请专业人士,对集镇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集镇版图由原来的1.5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4.46平方公里。2004年,先后投资300万元对集镇主干道进行了刷黑,改造排水管道12公里;投资80万元,新建了陈场二桥,拉开了集镇建设的框架;投资50万元,对集镇路灯进行了维修,在主干道上安装了8个大型跨街道电脑喷绘广告灯箱

集镇建设

同时,富迪公司、飞达电器公司、中百超市等大型商业纷纷落户陈场,给集镇建设增添了亮点。集镇建设的发展加快了引农进镇的步伐,全镇建成了财苑小区、锦园小区、绣园小区和二桥小区等5个风格各异、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陈场镇区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工商结合型小城镇。陈场灵光勃发,人气昭苏,是一块投资宝地、发展热土,区位优越,潜力无限。毛通公路贯穿东西,正在建设的随岳高速公路在陈场开设互通,在仙桃周边与汉宜、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形成大联通。陈场交通枢纽地位呼之欲出。陈场镇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到陈场投资兴业,共镶盛世,共铸辉煌。经仙桃市政府批准,陈场镇今年兴建单村水厂两座,中心水厂两座。四座水厂建成后将辐射13个村(居)委会,解决近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解决水改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陈场镇采取农民自筹、政府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筹集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筹资,积极引导个人、单位投资农村供水事业,变被动为主动,陈场镇健康饮水工程稳步推进。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沙埂坝水厂吸纳民营资本30余万元,坡场中心水厂总投资200万元,吸纳民营资本80万元,于7月中旬启动的镇中心水厂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建成后,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归国家、受益农户集体所有,民营投资者按合同约定享有一定年限经营权,通过此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明确责权,保证了工程的长久良效运行。

自然资源

非金属矿产资源

陈场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非金属矿产丰富。其中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岩盐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73万吨,岩盐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岩盐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下780—1200米,盐层厚度约80米,氯化钠的一般品位在96%左右,最高可达100%。盐矿中富含碘、锂、溴、硼、钾、铷、铯等多种稀有元素,其中的含量是海盐含碘品位的7倍,具有极强的开采价值。

水利资源

陈场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公里。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公里,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公里,流域面积2520平方公里;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杨林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公里,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公里。陈场镇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8亿立方米,多为涝水排泄;汉江、东荆河平均过境容水量分别为445.6亿立方米、47.7亿立方米,是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储量在5.10—7.10亿立方米之间,有补给保证的承压力开采资源为5.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可开采水量21.4万立方米,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水库”。

主要产物

种植业

陈场镇种植业的主体是粮食、棉花、油料和瓜菜四大类,耕地复种指数为224.3%。粮食:1997年,粮食总产89.96万吨,为历史之最,平均单产398公斤。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123.44万亩,总产56.92万吨,平均单产461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记录。

棉花: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24.75万亩,比上年减少1.38万亩;单产73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总产1.796万吨,与上年持平。

油料:2002年油料播种面积86.02万亩,其中油料76.32万亩,占88.7%;总产6.36万吨,其中油菜籽的产量5.23万吨,占82.2%。

蔬菜:2002年蔬菜种植面积54.56万亩,比上年增加0.34万亩,比“九五”末增加1.84万亩,蔬菜产量51.14万吨,比上年增加0.83万吨。

水产业

陈场镇把水产养殖业定为农业的战略产业。从1999年到2002年,陈场镇新增水产养殖面积30万亩,达到55.6万亩。水产品产量继1995年(10万吨),2000年(15万吨),2002年达到20万吨,水产品产值8.9亿元,占多种经营产值的47.4%,占农林畜牧业总产值的36.4%。陈场镇水产品总量连续20多年保持全省第二位,2002年跃居湖北省第一,中国第二。

农副产品

陈场镇农副产品从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共有380多个品种,名特优农产品达到228种,占60%。有“蛋中之王”美誉的沙湖红心盐蛋,清朝时被誉为“御宴极品”;闻名遐尔的九珠无铅松花皮蛋、名典梨酒、沙湖红莲、仙宇调料、水洗麻仁、湖沁牌优质大米、口口福豆奶、范关白酒等50多个产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久负盛名的毛嘴卤鸡、沙湖干刁子鱼、汉水源豆豉等风味独特;有“水中软体黄金”美誉的美国匙吻鲟、中华绒毛蟹、黄鳝、黄古、鳗鱼、鳜鱼等“水族”精品。此外,还有“伊人”牌西甜瓜、沔城莲藕、沙湖莲籽、三伏潭西红柿、彭场南瓜、郭河保健蛋等名优瓜菜品牌。黄鳝养殖是陈场镇的传统产业,在水产养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2年,陈场镇发展黄鳝网箱15万口,产量5000万吨。注册了“天星”牌、“沔州”牌两个产品商标。沙湖咸蛋曾为清朝皇室贡品。蛋黄为朱砂红,呈沙糖颗粒状,剖开后油质四溢,色彩鲜艳。198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年产量1000万枚,年创汇40万美元,远销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九珠牌无铅松花皮蛋蛋白质胶凝,呈褐色半透明体,表层点缀朵朵松针状结晶花纹,蛋黄凝而不固,层次分明,在气温55℃时保持6个月不减味不变质。年产量4000万枚,占中国皮蛋出口量的千分之一。

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镇长邓念国:主持全面工作。

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陈行军:协助邓念国同志主持全面工作,侧重工业工作。

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刘江波:负责人大主席团工作,主管精神文明、群团和计划生育工作。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郭冰: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分管工业、税收、城建和统计工作。

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郭燕:负责组织、人事、统战、政协联络、妇联和共青团工作,分管教育工作。

党委委员、副镇长何伟:主管农业、农村、交通和通村公路建设工作,分管财政及资金调度工作,协调金融机构工作。

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肖云和:协助分管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党委宣传委员庹耀东:负责宣传工作,分管文化、卫生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魏厚军:负责武装工作,分管农业生产、农村财务、多种经营和土地整理工作。

党委委员、副镇长吴明善:负责机关(含机关财经)、商贸、烟草、政法综治及信访维稳工作。

人大副主席张代斌:协助分管人大和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主席刘鸿彬:负责工会工作,分管民政、工业、科技、环保、劳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工业平台建设工作。

主任科员熊英:分管城建工作。

副主任科员陈先淼:协助分管信访、机关后勤工作。

副主任科员叶道璋:协助分管水利、水产、林业和随岳高速公路建设协调工作。

陈振华同志协助计划生育工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