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青

更新时间:2023-10-31 16:42

陈正青,祖籍福建福州,祖父陈自新(陈焕皋)前清进士,在湖南、广东为官。父亲陈仲经以文名当世,投身国民革命。陈正青1917年12月生于湖南长沙,后随家庭迁居北平,就读汇文中学;1936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人物生平

陈正青因与父亲陈仲经(著名书法家)政见不合,1936年10月离家赴西安。12月又经其姐夫王子安(省议员、杨虎城机要秘书)介绍,由云阳叶剑英处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调西北战地服务团。长期转战陕西、山西、晋察冀等地区,历任戏剧队长、编导等职。1944年底回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干研班研究员。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历任辽宁省文工团副团长、嫩江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四平保卫战时任三区区委书记。1946年调东北画报社任出版科科长和采访科科长。在此期间,拍摄了大量纪录东北解放战争的珍贵照片。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摄影处副处长。1952年4月新华社摄影部成立后,历任通联科长、记者室主任、研究室主任、摄影部副主任等职。

然而,陈正青的命运并不像他的摄影作品那样幸运与辉煌。由于“出身不好”,在政治运动往复不尽的年代里反复受到怀疑和压制,当1966年文化大革命又一轮残酷迫害与凌辱开始的时候,他终于不堪忍受,于8月27日夜,在新华社住所与其妻何慧(延安时期老干部,建国后的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组组长)一起服安眠药自杀,留下了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其中最小的才十二岁!他们的孩子们后来也一个个被下放到内蒙、山西、吉林等地。

成就及荣誉

陈正青是著名摄影记者,也是我国新闻摄影和体育摄影的奠基人。他拍摄了《开国大典》、《朱总司令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同年,又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大会的报道,成功拍摄了《毛泽东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场挂起第一面新国旗——五星红旗》等纪录历史瞬间的新闻照片。

1949年9月,华北画报社、东北画报社、北平电影制片厂照相科选派了吴群、陈正青、侯波等6人组成第一届政协会议下设的新闻处采访科,承担此次会议及新中国成立的摄影报道工作。据吴群(原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已故)等当事人的回忆,当时32岁的陈正青在摄影科中年龄最长,参加革命早,文化和技术水平高,使用的器材装备较完善,摄影经验较丰富,在采访中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发出新闻照片175幅,其中仅陈正青一人拍摄的就有56幅。在拍摄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宣告时,为了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完整地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陈正青只能倚着天安门城楼的汉白玉栏杆,尽量将身体往后仰以便能拍出更完整的画面。但是专注拍摄的陈正青并没有意识到可能坠落的危险。而站在毛泽东身边的朱德为了腾出空间,方便记者们拍摄,从领袖们站立的前排人群中退后一步,当他发现陈正青拍摄的险情时,急忙快步冲上前去,用双手紧紧地抱住陈正青的双腿,帮助他完成了拍摄。朱德自己却留在了镜头之外。

陈正青还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了大量工作和生活照片,其中有许多多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惜在“文革”中毁坏流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