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9 10:02
1976年12月,西周吴国的青铜凤纹尊从江苏丹阳司徒公社窖藏出土。
现西周青铜凤纹尊收藏于镇江博物馆。是镇江博物馆唯一的国宝级文物。
西周青铜凤纹尊通高34厘米,口径41.1厘米、腹径34.1厘米、腹围107厘米,尊侈口,垂腹,圈足,通体纹饰精美华丽。口沿下为四组由相向的长尾鸟组成的瓣形饰,鸟长尾上卷呈∽形,作鸣叫起舞状;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以乳钉、牺首为界,饰以两对大型凤鸟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目光炯然有神,喙上举,长冠逶迤,甩向颈部,两侧分尾上下卷曲作C形,鸟爪等均用曲线勾出。两鸟中各有一小形动物纹,其形式圆首、凸睛、四足有长爪,前足前扑,后足屈伸,一为长形体躯,一为圆形体躯,似为雌雄相异。其有尾似龟,然四足似蛙。
西周青铜凤纹尊上的凤纹分三层:沿下凤作倒置状,目圆喙钩,回首而立,冠带飘地,多羽的身体长蛇般从头顶绕过,一直绕到身前,尾又稍斜立起,高过身躯;颈部凤仰头正立,尾高高翘起,与头冠齐平;腹部凤体型胖大,睛眸圆凸,作仰天状,长长的羽冠卷曲于背翼之上,爪已变形。
青铜凤纹尊的主纹饰就是腹部的两对大型凤纹:顾首相对、羽冠卷曲、展翅扬尾,仿佛欲飞又止。凤的长冠卷曲于背翼之上,在青铜器凤纹样式中极为罕见。凤的冠、翅、尾、爪等方面处理得非常精巧,给人以高雅、富贵、神秘、庄严、生动的美感。
西周青铜凤纹尊形体硕大厚重,所有留心纹身躯左右不对称,两鸟之爪亦不完全相同,作为地纹的云雷纹亦显系随意勾填而成,其龟纹似蛙,或其蛙纹似龟。在形制和纹饰上西周青铜凤纹尊与陕西扶风庄白出土的丰尊极为相似,但器体更阔,沿下凤和腹部凤变化幅度比较大,沿下凤纹构图婉转生动,富有情趣;腹部凤纹造型独特,姿态骄人。三层凤纹皆以细密的圆形雷纹为衬地。西周青铜凤纹尊腹部饰纹丰富华丽而更接近了周原风格,其上形态各异的各种凤鸟纹将器物装饰得富丽堂皇,主纹饰区以一道S形纹饰带为栏,下饰两对大型凤鸟纹,每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眼睛作网形凸起,使目光更加炯炯有神,赋予全器勃勃的生机。青铜凤纹尊形体硕大厚重,纹饰丰富华丽。
西周青铜凤纹尊被认为是吴越文化仿效、承续和发展西周文化的吴地仿中原铜器所铸的代表性作品,表明早在西周时期江南宁镇地区就具有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且已形成自身独特的青铜文化风格。商周青铜器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中国青铜器的魅力还在于其文化风格因地而异,呈现出浓厚的地方风格,如中原地区、巴蜀地区、楚、吴、越等青铜文化异彩纷呈,各展风姿。地处江南水乡的吴国青铜器,以器体轻巧薄小、纹饰朴素简洁的清新风格瞩目于世。
青铜器在古代是身份、权力的象征,只有贵族才能使用。这件凤纹尊与同年在陕西扶风县出土的丰尊犹如同胞兄弟一样相像。丰尊是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件铜尊,形状丰满、沉稳,装饰凤鸟纹,底部铸有铭文。这件凤纹尊虽然没有铭文,但外形类似。凤鸟纹是当时中原地区青铜器铸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花纹,吴国出土的凤纹尊为什么会具有中原风格呢。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3000多年前,周太王姬亶率领族人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他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想让姬昌将来继承王位。太伯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来到江南一带,建立了吴国。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给江南士族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这应当是吴国凤纹尊极具中原特色的重要原因。
西周青铜凤纹尊和丰尊两件青铜器看似相同,但也有细微差异。第一、形制不同,丰尊显得稍高,凤纹尊显得敦厚粗大;第二、纹饰不同,丰尊凤鸟头上的冠是向前垂下来的,凤纹尊的冠是向后甩的;第三、铜器成分不同,经过专家大量测量和研究,丰尊为锡青铜,凤纹尊为铅青铜,都证明了凤纹尊确实是出自江南。
西周青铜凤纹尊腹部在两凤纹之间有一似龟鳖类爬行动物图形的图像文字,与金文中的“鼋”字相似。郭沫若考释天鼋”与“轩辕”音近,并引《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认为是周人姬姓的族徽。吴国为周代姬姓封国,刻有此族徽图案的西周青铜凤纹尊在吴地丹阳发现,表明吴文化与中原文化至为紧密。
1985年,西周青铜凤纹尊在前国家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镇江文物精华”展览中被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