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0:44
《题竹郎庙》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幅风俗画。前二句写黄昏时分的竹郎庙,夕阳映带古木,“沉沉”衬出“更绿”,十四个字就创造出一个深杳的意境;接着两句用疑问语气引出笛声,显得空灵悠远,流露出怀念竹王的深沉感情。全诗写景寓情,语调渐缓而语意亦渐悲,意境浑成,情思古远。
题竹郎庙⑴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⑵。
⑴题:指题诗。竹郎庙:神庙名,古时西南少数民族祀神之处。
⑵迎郎曲:迎竹郎神的歌曲。
竹郎庙前古木森森,夕阳沉沉,在满山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更加神秘和肃穆。
是哪里的村子有笛子的声音?那美妙的声音尽是迎竹郎神的歌曲。
据《蜀记》记载,从前有个女子在溪边浣纱,见大竹流水上,触之有孕,后生一子,自立为王,即以竹为姓。汉武帝派唐蒙伐夜郎,斩竹王。当地人为纪念他,立此庙,岁岁祀之。此庙一说在四川省荣县遁水河边。另一说乐山城西北竹公溪上也有一庙,名青竹祠,祀竹林三郎。《乐山县志》以为薛涛此诗即为题此庙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为一个歌妓诗人,应该说,薛涛诗歌的题材还是比较广的。这首诗描写蜀地民间风物,清新流畅,是薛涛诗作中流传较广的一首。
此诗从大处着笔,描写庙前的景色。“竹郎庙前多古木”,一笔写出竹郎庙位于一个幽深的环境之中,庙前古木参天,绿荫蔽地,丛丛古木,参差有致,竹郎庙隐于其中。“多古木”三字使人想到竹郎庙建立已久,祭祀不断,并制造了一种古朴、悠久的氛围。第二句的描写拓宽视野,由庙前的古木推广到周围的山,写夕阳映青山的景色如绘。庙前的古木和山上的绿色联成了一片,由于山势的高低不平,只觉夕阳下沉是那么的缓慢,它总在绿色中运行。“沉沉”这一重叠词表现了一种舒徐的节奏,传出了极其缓慢沉没的动态。因为“夕阳沉沉”,浓绿的树木在艳红夕阳映照下,更显绿得耀眼可爱。这景色,造成了一种深杳缥渺的意境,令人神往。
诗人写竹郎庙,只写周围郁郁葱葱的环境,让人从中想象出庙的不凡气象来。后两句诗写迎竹郎神之习俗,只写从远处江村传出迎郎曲的笛声,使人从声音想象其景:村民们用笛吹奏迎郎曲,列队从村庄向竹郎庙走来。诗人不为繁饰,寥寥几笔,略作勾勒,风土习俗,尽收笔底。
此诗笔致幽隽,语旨质朴自然,具有一种恰合古朴风俗的风格,通皆悠扬宛转,极饶音节之美。
清·纪昀《纪河间诗话》:“薛涛《送友》、 《题竹郎庙》诗,为向来传颂。”
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霍松林选集·第十卷·历代好诗诠评》:“此诗押入声韵,是一首古体绝句,有民歌风味。反映蜀地风物民俗,意境幽缈,也是传诵佳作。”
薛涛(约768~约834),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早年去世以后,薛涛和母亲相依为命。薛涛聪慧貌美,八岁能诗,熟悉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薛涛得以召见并入乐籍,成为歌伎。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和当时的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过唱酬交往。她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边,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有《锦江集》五卷,已失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张蓬舟有《薛涛诗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