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5 09:43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原称香港大学医学院)为一所坐落于香港岛的医科学院。其校址离大学本部有数公里之远,邻近作为其教学及研究基地的香港玛丽医院。学院现提供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学及其他生物医学科学的教育与研究项目。所有课程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而中医课程则采用中英双语模式,作为其教学及研究基地的是位于附近的玛丽医院。
学院的前身是创立于1887年的香港华人西医书院,于1907年更名为香港西医书院,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曾习医于此,为书院第一届毕业生,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11年香港大学成立,香港西医书院并入香港大学成为其医学院,初期使用西区国家医院作为教学医院。1937年玛丽医院启用,成为医学院新的教学医院。
2002年,位于香港岛薄扶林沙湾沙宣道近罗富国径一带(罗富国师范学院原址)的新校舍落成。2006年1月1日,医学院正式命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香港大学医学院是香港高等学府中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于1887年由伦敦传道会创立,原称“香港华人西医书院”,后于1907年易名为“香港西医书院”。1911年,香港大学正式成立,香港西医书院并入香港大学,成为大学的首个学院。2005年,港大获李嘉诚先生10亿元捐献,同年医学院命名为“李嘉诚医学院”。过去128年来,医学院一直领导医疗教育与专业培训的发展。
医学院辖下有14个学系,另设生物医学学院、中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衞生学院,以及多个专责不同研究领域的中心。14个学系包括麻醉学系、临床肿瘤学系、放射诊断学系、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内科学系、微生物学系、妇产科学系、眼科学系、矫型及创伤外科学系、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病理学系、药理及药剂学系、精神医学系和外科学系。
命名争议
2005年5月7日,香港大学宣布获李嘉诚及李嘉诚基金会承诺十亿港元捐款,5月18日港大建议将医学院命名为李嘉诚医学院以表彰李嘉诚及其基金会的慷慨捐赠,并获港大校务委员会一致通过。此决定曾引起医学院旧生的关注及反对,但经咨询后校方表示将维持原来决定,而李嘉诚亦发公开信表示“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香港大学医学院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命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反对把医学院命名人士有前香港立法会医学界议员郭家麒,他声言将发起全球港大医学院校友筹款,以赎回医学院原名。另一港大医学院校友谢鸿兴亦反对命名,命名当日亦会发起抗议活动。
丑闻
2008年5月23日,廉政公署落案起诉曾任医学院院长的林兆鑫33项欺诈和盗窃罪,指他涉嫌于2003年至2006年出任港大医学院院长期间,处理逾20名玛丽医院私家症病人的医疗费用时涉嫌欺诈,以及盗窃了3名捐款人的捐款,涉及款项逾400万元,并加控一项“身为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名。 2009年9月,林兆鑫承认该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被判入狱25个月。
港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前女行政主任陈秀红,于04至06年间在未获授权下使用两张港大医疗技能发展中心的公司信用卡,签帐购物及现金透支,款项达302万元,以作私人用途,事件在07年揭发,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诉。2010年5月5日,41岁被告陈秀红于区域法院承认一项身为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名,法官指该中心在两年内都不能揭发被告的罪行,认为应有核数师查数。法庭质疑为何学系一直懵然不知。涉案医疗技能发展中心案发时的负责人为已退休外科学系系主任黄健灵。
Department of Anaesthesiology 麻醉学系
Department of Anatomy 解剖学系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系
Department of Clinical Oncology 临床肿瘤学系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Medicine 社区医学部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放射诊断学系
Department of Medicine 内科学系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系
Department of Nursing Studies 护理学系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妇产科学系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 Traumatology 矫形外科及创伤部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儿科及青少年医学系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病理学系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 Pharmacy 药理及药剂部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生理学系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精神医学系
Department of Surgery 外科部
Eye Institute 眼科研究所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药学院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学院
内外全科医学士 (6456)
课程旨在培育优秀的医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具人道精神和合乎道德的医疗服务,致力培养学生追求终身学习,并为将来的专科训练作好准备。医科学生可以在修读本科课程期间参与「医学学人计划」,兼修医学研究硕士课程或哲学博士课程;或「多元专才计划」,兼修公共卫生硕士课程。整个课程合共十二个学期(六年),围绕着四个主题发展:
学生完成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并在公立医院完成一年实习后,即具资格成为香港注册西医,投身公立医院或私人执业,也可在大学参与临床教学及研究,或从事医疗保健管理。另外,毕业生可选择接受专科训练,成为专科医生。有少数毕业生选择从事非医疗相关的工作。
护理学学士 (6468)
护理学学士(全日制)课程为五年制的荣誉课程,提供全面综合的护理教育,培育专才。本科课程涵盖了不同范畴的学科,包括护理核心课程、专科护理学、理论基础及实践、临床实习、社区健康促进、护理学研究、生命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并提供跨学系学习机会。护理学学士课程毕业生可于临床护理、护理学研究、教育或管理各方面发展事业。学生通过所有课程考核后,可向香港护士管理局申请成为注册护士。
中医全科学士 (6482)
中医全科学士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深厚中医理论和基本生物医学科学知识,掌握实际临床技能和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一代中医专业人才。中医学生首五年于大学学习全面及系统性的中医课程、现代生物医学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第六年学生将安排到内地著名中医药大学的附属教学医院进行为期40周临床实习。学院致力提供早临床、多临床的学习,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须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中医临床见习及完成相关的病案报告,并在四年级时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行为期4周的阶段实习训练。学院更安排中药野外考察和中药房见习,让学生在内地野外环境学习中药材概况,并在中药房中实践。
药剂学学士 (6494)
课程旨在巩固学生对药剂学之基础认识,并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完成全日制药剂学学士学位及一年实习训练后,即具资格成为香港注册药剂师,在医院、社区药房和药厂执业。另毕业生可透过临床药剂学硕士课程继续进修,或其他研究课程增强药剂学理论。
生物医学学士 (6949)
生物医学科学包含广泛的生命科学及相关的学科,例如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科学、生物资讯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与药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公共与环境衞生等,注重人类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及将基础科学理论应用至健康服务和医疗保健行业等方面的临床实践。
学院与爱丁堡大学于2013年合作推出兽医学士学位课程衔接计划,同学有机会前往爱丁堡大学以选修形式修读其兽医课程部分学科,最快可于七年内完成港大生物医学学士及爱丁堡大学兽医学士两个课程。
2011年6月,港大发现全新药物疗法以控制流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帕米膦酸钠,一种一向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骨病的药物,能有效控制季节性、大流行H1N1病毒或禽流感H5N1病毒引起的流感。港大利用拥有完整的人类免疫系统的「人类化小鼠」模型,证明了新疗法能有效对付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研究结果刚刊登于著名科学期刊《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1年7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现导致肝癌复发和化疗抗药性的癌干细胞。港大这项崭新发现,对于了解肝肿瘤形成和未来癌症治疗带来重大突破。研究刚发表于干细胞研究范畴的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
院长:刘泽星
副院长:林光汶、黄颖儿、林小玲、梁伟强、梁嘉杰
梁智仁(1985年至1990 年)
邓惠琼(1998年至2001年)
梁宪孙(署理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