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15:18
研究内容:
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社会问题、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交叉领域、非接触式心理评估。
教授课程:
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应用社会心理学,审讯心理学。
研究重点:
1980年代专注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侧重刑法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
1990年代对金融犯罪、毒品犯罪、赌博越轨行为、行业越轨、黑社会犯罪、邪教犯罪、弱势群体犯罪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
2000年代重点研究犯罪人特征和犯罪决策,2007年至2020年通过参与实案对审讯的心理学方法进行总结,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
2010年开始对腐败行为开展全国性调查,在多所监狱进行个案访谈,积累个案150人以上。
2018年开始专注于人工智能与犯罪心理学的融合,组织研发了运用人工智能开展罪犯和特殊人群心理评估的理论、方法、产品。
2021年开始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科普。
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中国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认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心理学卷·法律心理学分卷》主编。国家检察官学院特聘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顾问。曾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科学》编委等。
1976年8月高中毕业下乡插队;1978年2月湖北葛洲坝工程局民兵大队工人;1984年6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4年9月至1985年元月结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犯罪心理学师资培训班;2001年至2003年结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4年考取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师从我国当代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罗大华教授,是新中国招收的第一位犯罪心理学博士。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5年元月结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犯罪心理学师资培训班。
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结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师从我国当代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罗大华教授,是新中国招收的第一位犯罪心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76年8月至1980年8月,湖北省当阳县胡场公社陈闸大队下乡知识青年。
1978年3月至1980年4月,湖北葛洲坝工程局民兵大队工人。
1984年7月至1995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犯罪心理学教研室教师。
1997年9月至2001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教师。
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青少年犯罪教研室教师。
2004年9月至2010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主要学术论文:
1.《论犯罪选择》,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学1989年第3期;收录于罪之鉴—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
2.《黄色的冲击》,青少年犯罪研究1989年第1期。
3.《共同犯罪的心理分析》,法学与实践1989年第1期。
4.《家长期待与青少年越轨》,青少年犯罪研究1990年第2期。
5.《论群体犯罪心理》,政法论坛1990年第6期。
6.《对犯罪人社会化水平的思考》,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0年第3期。
7.《犯罪心理与犯罪机遇的基本关系》,犯罪与对策1991年第2期。
8.《对主观罪过的犯罪心理学探讨》,江西法学1992年第1期。
9.《对犯罪人主观恶性与人身危害性的思考》,青少年犯罪研究1992年第3期。
10.《对刑法学有关问题的犯罪心理学探讨》,辽宁警官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第3期;收录于法律心理学研究与探索论文集。
11.《犯罪社区控制的莱州模式》,青少年犯罪研究1992年第12期。
12.《性观念变迁与性越轨的关系》,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2年第4期。
13.《法轮功练习者受精神控制的心理分析》,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14.《犯罪行为的归因分析》,罪之鉴—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5.《卖淫活动的共生模式》,犯罪研究2000年第6期(与皮艺军合作)。刑事法评论2000年(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北京纪事2001年第3─4期。
16.《对吸毒者的心理分析》,犯罪研究2001年第5期。
17.《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思考》,中国法学2003年4期。《中国刑法学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犯罪心理与矫治新论》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8.《弱势群体与心态失衡》,政法论坛2003年6期与乐国安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3期摘录。
19.《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文萃2006年6月版。
20.《再论犯罪选择》,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12期。《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21.《犯罪人本质属性辨析》,政法论坛2008年3期,作者马皑、张绍刚。
22.《Analysis on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criminals inchina》《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Volume4 Number3 september2009。
23.《对当代中国法律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4.《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1期,作者马皑、宗会生。
25.《人性,犯罪人的人性与特性》,刑事法探究第3卷。
26.《法律心理学基本问题探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7.《析黑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社会控制》,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28.《中国法律心理学的兴盛与发展》(日文),法与心理学(日本)2011年3月。
29.《重视心理学在调解中的价值》,法制日报2011年3月9日。
30.《犯罪研究之我见》,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第4期。
31.《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心理学报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2年第7期。
32.《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作用》,中国检察官2012年第5期。
33.《袭医的社会心理成本有多高》,法律与生活2012年第10期。
34.《加拿大碎尸嫌犯的变态心理》,北京科技报2012年6月11日。
35.《涵养我们的“廉政文化”》,人民日报2013年4月26日。
36.《论黑社会组织的演化及其社会基础 》,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2013年7月。
37.《缓解白领焦虑的五法》,人民论坛2013年第28期。
38.《中国的法律心理学发展》,日中法律心理学的课题与共同可能性(日文),北大路书房(日本)2014年10月。
39.《法律心理学在中国》,中日法律心理学的课题与共同可能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40.《犯罪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法律心理科学研究,2015年7月。
41.《The Criminal Justice Process of China》,Trends in Legal Advocacy,CRC Press Inc.2017。
42.《中国特色心理学问题的思考》,心理科学,2018年第04期,作者马皑、宋业臻。
43.著作权:“审讯结果与审讯策略有效性人工智能预测软件(智能审讯机)”,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718780号;登记号:2018SR389685,2018年05月(与宋业臻合作)。
44.著作权:“刑事审判法律条文适用人工智能推测系统(人工法官原型机)”,证书号:软著登字第2777607号;登记号:2018SR448602,2018年06月(与宋业臻合作)。
45.《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方法思考》,心理科学,2019年第02期,通讯作者。
46.《人工智能“法官”的一种实现路径及其理论思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02期,作者马皑、宋业臻。
47.《集体腐败组织生成的实证研究》,管理观察,2019年第07期,作者马皑、宋业臻。
48.《公职人员腐败行为决策实证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第03期,作者马皑、宋业臻。
49.《心理学在警务工作中的前沿应用研究》,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9年第01期,作者马皑、王雨浩。
50.《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新时代监狱工作发展》,中国监狱学刊,2019年第4期,作者马皑、梅科学、宋业臻。
49.《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涉迁对象社会情绪纵向调查与交互影响分析》,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8──2019),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作者马皑、王雨浩。
50.《从被“围猎”到甘于被“围猎”有什么心理魔咒?》中国纪检监察,2019年4月15日。
51.《“非接触式实时动态心理测量系统”的理论定位与信效度检验研究》,中国心理学前沿,2020年第二卷第1期,作者马皑、宋业臻。
52.《适于特殊人群的风险行为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中国发明专利:ZL 2018 1 1589293.6,2020年1月3日,首席发明人。
53.《筛选适用法律条文的方法及装置》,中国发明专利:ZL 2018 1 1589269.2,2020年3月31日,首席发明人。
54.《适用于老年用户的风险行为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中国发明专利:ZL 2018 1 1590111.7,2020年3月31日,首席发明人。
55.《自闭症评估方法及装置》,中国发明专利:ZL 2018 1 1590115.5,2020年5月26日,首席发明人。
56.《罪犯风险评估的演变过程探析》,法制与经济,2020年第10期,通讯作者。
57.《成人依恋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拒绝敏感性与关系真实性的链式中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年第6期,通讯作者。
58.《人工智能在法律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沿》,2018─2019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心理学会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第一作者。
59.《法学方法论问题浅析——性质、目标与对比》,法制与社会,2021年第1期,作者马皑、张蔚、姚苏杭。
60.《情感计算技术如何推动犯罪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心理科学,2021年第1期,通讯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21年第7期。
61.《历史价值非凡的巨著》,人民法院报,2021年1月29日。
62.《Establishment of differential model of recovery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minor brain injury and mental disorder syndrome》,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21年第5期,通讯作者。
63.《清除文化土壤杂质保持清廉政治本色》,中国纪检监察,2022年第5期。
64.《人工智能犯罪风险评估“算法歧视”现象》,江淮论坛,2022年第2期,作者马皑、宋业臻。
主要著作及编著、译著:
1.《犯罪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参著。
2.《中国法制心理研究十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副主编。
3.《青少年越轨行为概论》,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参著。
4.《新刑法金融犯罪百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执行主编。
5.《金融诈骗识别与防范百答》,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执行主编。
6.《防范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问答》,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执行主编。
7.《防范证券业违法违规行为问答》,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执行主编。
8.《防范保险业违法违规行为问答》,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执行主编。
9.《罪犯改造与心理矫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副主编。
10.《法制心理学的新起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副主编。
11.《越轨社会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著。
12.《中国法制心理科学研究文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副主编。
13.《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
14.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犯罪心理学》(第4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参著。
15.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参著。
16.《心理学在司法中的价值》,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副主编。
17.《源于不平等的冲突──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犯罪实证研究》,海南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9.《中国人心态扫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0.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犯罪心理学》(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参著。
21.《剑桥司法心理学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主译。
22.《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主编。
23.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主编之一。
24.21世纪中国高校心理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作者马皑、章恩友。
25.《日中法律心理学的课题与共同可能性》(日文),北大路书房2014年10月版,主编之一。
26.《中日法律心理学的课题与共同可能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主编之一。
27.《犯罪行为与心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10版,主译。
2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犯罪心理学》(第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执行主编。
29.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主编之一。
30.《法律何以信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08月版,主编。
31.21世纪中国高校心理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作者马皑、章恩友、李婕。
32.《法证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Graham Towl等著,马皑、王晓楠等译。
33.《犯罪心理学──犯罪为何会发生》,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10月,Richard Wortley著,马皑、宋业臻译。
34.《犯罪危险性智能化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8月,作者马皑、孙晓、宋业臻。
35. 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法学系列教材《犯罪心理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版,主编:罗大华、马皑。
科研项目:
1.1985年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项目:“重新犯罪研究”
2.1988年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项目:“上访群体的心理特点”
3.1991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项目:“莱州市犯罪社区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4.199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监察局、海南省人民检察院、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项目:“金融犯罪的原因与控制”
5.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项目:“色情产业的状态与影响”
6.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项目:“吸毒行为的心理原因”
7.1997年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项目:“传销中的精神控制”
8.1999年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海口市公安局项目:“法轮功现象的原因与趋势”
9.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中国人民银行监察局、中国人民银行保卫处、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项目:“金融诈骗犯罪的原因与控制”
10.2001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项目:“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及三方机制的理论与实践”
11.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监察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项目:“金融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原因与对策”
12.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SH042):“维护稳定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心态研究”
13.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社科项目:“弱势群体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14.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项目:“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心理支持”
15.2008年中国行为法学会项目:“行为的法律调控”
16.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项目:“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交叉学科研究”
17.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与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合作项目:“公安干警心理调适系统研发”
18.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AZH088):“中国公民司法公正感实证研究”
19.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与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项目:“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成长情况调研”
20.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子课题“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现状调研”
21.2015年,方舟社工横向课题:“社工专业服务介入地区社会矛盾消解模式探索”
22.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社科项目:“‘不想腐’的心理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23.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22503。
24. 2018年,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项目:“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涉迁对象社会情绪纵向调查与交互影响分析”
25.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法证心理学”
26. 2019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项目,“极端主义的群体心理学研究 ”
27.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疫情专项”科研创新引导专项项目:“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构建──基于新冠病毒疫情下的实证研究”
28.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重大攻关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罪犯危险性评估体系研究”
29. 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跨学科示范课程项目:“刑事司法心理学”
30. 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项目:“越轨社会学”
31. 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1YJAZH058):“人工智能视域下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风险的动态评估体系研究”
32. 2021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JYB010):“首都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作用与培育机制研究”
33. 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一流本科课程项目:“越轨社会学”
34. 2022年,北京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法律心理学”
1.2006年9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2006年12月22日,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
3.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班主任”
4.2007年,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5.2008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
6.2008年度,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7.2008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
8.2009年9月,北京市优秀教师
9.2010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育人标兵
10.2010年12月,北京高校育人标兵
11.2011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
12.2012年8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
13.2013年12月,宝钢优秀教师奖
14.2013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15.2019年9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
16.2019年10月,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
17. 2020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2019-2020学年“华兴教学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