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3 16:55
清末,属两水里。
民国二年(1913年),属后两水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后两水乡。
1950年,为碑翠联合乡,属两水区。
1952年7月,分为碑山、翠峰乡。
1955年7月,碑山乡、翠峰乡改为龙沟乡和庞磨乡。
1955年10月,龙沟乡并入庞磨乡。
1958年3月,原碑山乡并入池坝乡;同年11月,并入金厂公社,设庞磨、龙沟管理区。
1961年6月,设立庞磨公社。
1966年10月,庞磨公社改为胜利公社。
1971年,复为庞磨公社。
1983年12月,庞磨公社改庞磨乡。
1984年1月,庞磨乡改名马营乡。
2004年7月,金厂乡并入马营乡。
2014年,马营乡撤乡设镇,改为马营镇。
2011年,马营镇下辖马营、龙沟、巩坪、碌坪、赤化、庞磨、乱石、东峪、上沟、水泉、阳坡、金厂、庙儿沟、碌坝、陈塄干、梁塄坎、小草湾、渭子、强沟、涝水、贾阴坡、张坪、松坪、郭河口24个行政村;下设11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3年6月30日,马营镇辖24个行政村:水泉村、马营村、龙沟村、巩坪村、碌坪村、赤化村、庞磨村、东峪村、上沟村、乱石村、张坪村、阳坡村、小金厂村、庙儿沟村、碌坝村、陈塄坎村、梁塄坎村、小草湾村、渭子坪村、强沟村、涝水村、贾阴坡村、郭河村、松坪村,镇人民政府驻马营村。
马营镇地处武都区北部,东与安化镇交界,南与蒲池乡为邻,西与池坝乡毗邻,北与礼县三峪乡接壤,距武都城区21.9千米,区域总面积176.45平方千米。
马营镇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为沟壑纵横的山地地貌;境内最高峰位于铁夹山,海拔3070米;最低点野牛寺坪位于乱石村,海拔1740米。
马营镇多年平均气温5.4℃,1月平均气温-6.7℃,7月平均气温15.1℃,平均气温年较差8.4℃;生长期年平均150天,无霜期年平均14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70小时,0℃以上持续期225天(一般为3月10日—次年10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05天,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9月最多。
马营镇属于北亚热带湿寒性气候,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气候寒冷,阴湿多雨。年均气温5.4℃,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
马营镇境内河道属白龙江、西汉水2个流域;最大河流庞磨河,从北至南流经境内龙沟等4村,长19千米,流域面积12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7立方米/秒。
马营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金、铁、锰、锌、铜等,其中煤炭储量约49亿吨,已开发的有龙沟矿井、花桥矿井、大林矿井,年产原煤3500万—4000万吨;有牧草面积18.6万亩。
2008年末,马营镇乡镇总户数4887户,总人口19377人。
2011年末,马营镇总人口19450人,城镇常住人口1575人,城镇化率8.1%;另有流动人口150人。总人口中,男性9917人,占50.8%;女性9533人,占49.2%;14岁以下3696人,占19%;15—64岁13420人,占69%;65岁以上2334人,占12%;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马营镇人口出生率10.29‰,人口死亡率4.04‰,人口自然增长率6.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6人。
截至2018年末,马营镇户籍人口为18279人。
根据武都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营镇常住人口为11117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03%;常住人口中,0-14岁1935人,15-59岁6838人,60岁及以上2344人。
2008年,马营镇财政总收入101万元,财政支出101万元,年末资产总额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9元。
2011年,马营镇财政总收入1007.1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2011年,马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196元。
2018年,马营镇有工业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马营镇粮食作物以马铃薯为主。2011年,马营镇生产粮食5810吨人均298.7千克,其中小麦234吨,马铃薯2158吨。马营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籽、当归、大黄等。2011年,马营镇油菜籽种植面积1933亩,产量141吨;当归种植面积2372亩,产量605吨;大黄种植面积3750亩,产量1780吨;蔬菜种植面积750亩,产量870吨。马营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马营镇生猪饲养量6450头,年末存栏4530头;羊饲养量1970只,年末存栏1750只;牛饲养量3214头,年末存栏3017头;家禽饲养量13500羽,上市家禽6700羽。2011年,马营镇生产肉类489吨,其中猪肉450吨,牛肉24吨,羊肉15吨,禽蛋11吨,畜牧业实现增加值215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7.3%。截至2011年末,马营镇累计造林2.8万亩,其中生态林2.8万亩,经济林0.1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植树22.7万株,林木覆盖率58%。
2011年,马营镇实现工业增加值达到73万元,比2010年增长3%。
2011年末,马营镇有商业网点64个,职工84人。2011年,马营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960万元,比2010年增长5.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050万元,比2010年增长4.5%。
2011年末,马营镇有1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436万元,比2010年增长3%。
2008年末,马营镇有马营镇有小学10所,在校学生1860人,专任教师80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360人,专任教师19人。
2011年末,马营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0人,专任教师3人;马营镇有小学15所,在校生1787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83人,专任教师3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马营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1家,农业机械管理站1家,畜牧兽医站1家,林业工作站等农业服务体系机构1家;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人。
2011年末,马营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有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32000册。文化行业职工13人。2011年末,马营镇有体育场地12处;1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2011年末,马营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
2008年末,马营镇有医院、有卫生院1所,医生数13人,病床数20张。
2011年末,马营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床位39张,固定资产总值176万元;有专业卫生人员50人。2011年,马营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40人次,住院397人次。2011年,马营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孕产妇死亡率0.3/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2‰、0.8‰、0.3‰。
2011年,马营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39户,人数3081人,支出289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1人,支出26.2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医疗救助15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0人次,共支出27.4万元,比2010年增长32%;农村临时救济1350人,支出29.5万元,比2010年增长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6万元,比2010年增长15%。
马营镇有S208省道、礼(县)马(街)公路和、礼武二级公路过境。截至2023年,马营镇24个行政村通村通社道路已全部硬化。
马营镇因民国九年(1920年),某骑兵部队曾在该地饲养战马而得名。
马营镇有高山戏等民俗文化。
马营镇境内有半沟里瀑布,马营草原以及陈塄坎乡村旅游、大阳山、铁甲山、庞磨河、松坪河、松坪溶洞等旅游景点。
半沟里瀑布在庞家磨村的半沟里的北坡中腰,有九股清流从百丈高崖破壁而出,对面望去像珠帘垂空,似银色帷幕悬挂山崖。
马营草原地处海拔2400多米的高寒地区,杂草丰茂,自然覆盖较好,草场面积较大。
2018年,马营镇被武都区政府评为“2017年度电子商务工作先进乡镇”。
2020年3月,马营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拆危治乱先进乡镇”。
2022年,马营镇被武都区委评为“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2022年,马营镇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