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全愈

更新时间:2023-01-07 20:21

黄全愈,男,生于柳州。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赴美国讲学,1989获美国Villanova大学“人的组织与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旅美教育学专家,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学科部主任。被迈阿密大学授予“(学术)重大影响奖”,并被提名为杰出教授。黄全愈是中美教育和文化比较专家,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其作品《混血虎》荣登《纽约时报》推荐书单。

作者简介

黄全愈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 。所著的中美教育比较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等图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教育观念

面对长期以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及为此操碎心的父母们;

假期送孩子上这个培训班、上那个培训班的千千万万不辞辛劳的父母们;

那些不能容忍孩子出一点纰漏,追求“完美”的父母们;

我们几千来奉为至理名言的“不打不成器”;

那些为了让孩子考高分、上好大学,不惜牺牲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惜剥夺孩子玩的时间、休息时间的父母们;

……

黄全愈发出了:

望子成人”比“望子成龙” 重要;

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兴趣,孩子的兴趣重于家长的兴趣;

把失败的权力还给孩子,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需要宽厚的父母;

一流考生中有一流学生,但一流考生绝对不等于一流学生。不是一流考生,并不一定就不是一流学生;

玩,素质教育的摇篮

……

很多教育观念对中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一种强烈的冲击,甚至是一种颠覆,却又是那么的发人深省

主要作品

作品简介

1、《素质教育在美国》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成绩那么好?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好,为什么常年在美国读书的孩子回国后无法跟班?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只占世界人口的5%的美国,却获得了60-70%的诺贝尔奖

就上述问题,作者花了十几年心血,用“参与观测法”深入到美国教育的“心脏”中去做研究,并对国内的教育提出了发人深省的反思。作者的孩子矿矿五岁到美国,成了他的研究和观察对象。作者的叙述和分析,引人入胜,诱人深思;所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本书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爱弥儿》”,曾荣登中国大陆非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应广大读者要求,经修订后再版。

2、《素质教育在美国2:这样教孩子更有效

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情结让外国人叹为观止。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卓越的人才,许多家长按照自己的设计:“弯这枝,捆那根”,“制盆景”式地改造孩子;导致许多孩子没有自己的兴趣,缺乏社交能力,缺少创造性,甚少同情心,无法面对挫折……

我们应该怎样当家长?作者用一位教育学家严谨的态度,用一位父亲的眼光审视中美家教的异同,用生动、风趣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原汁原味的美国家教,并提出了许多难能可贵的建议:如何为你的孩子设定正确的目标?如何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如何批评与表扬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为什么要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怎么让孩子试犯一次错误?如何……

不要“曲扭”孩子成为盆景式的“龙”,要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望子成人,孩子才能成为终点线上的“获胜者”。

3、《素质教育在美国3:玩的教育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想玩的孩子就有毛病了。那么,不想让孩子玩的家长是不是也出了毛病?

教育学家告诉你孩子为什么要玩?应该怎么玩?

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基地,是孩子走进社会的训练场,是孩子道德养成的摇篮,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玩,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缺少玩,孩子无法完成社会化,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孩子的思维和动作永远不协调……

作者的写作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既叙事又论理,把“理”藏在字里行间,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许多道理,反思许多问题。

当你合上书本,看看周围……你会顿悟:哦!还真是,哪个成功人士小时候不是一个“玩”主?!

4、《素质教育在美国7:放开孩子的手

生存,是全人类面临的课题。为此,联合国发出了“学会生存”的倡议。

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怎样让孩子学会生存之道?

作者通过长期观察,深入研究美国家庭和学校的生存教育,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把研究结果和许多真实的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包括美国孩子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如何跟伙伴们相处的故事。

作者把生存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教会孩子理财、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等等。向读者展示了非常清晰的生存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方向,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笔下的三大生存教育话题,六大生存法则,为面对各种生存迷惑的人们指点迷津。

5、《素质教育在美国6:你也能够上哈佛》

中国的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是一个复杂、敏感、沉重的话题。

作者通过儿子及其同学参加美国高考的经历,近距离、全面、深入地观察和研究了美国的高考,包括从初中时的提前预考,到高中毕业接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的整个过程。作者研究分析了美国高考的运作过程、考试特色、招生标准、政策规章、利弊优劣,以及形成这种高考模式的理论基础。并向读者展现了美国的高考:美国是否也有“黑色六月”;招生的“秘密计算公式”;少数民族是否加分;是否青睐贫困学生;有没有“走后门”现象……

作者极具震撼力地发问:为什么哈佛把165个“高考状元”拒之门外?世界一流大学把什么样的人看成人才?为什么高考状元≠一流学生?……对中国的高考形成强烈冲击!人们不得不反思:明天中国该怎么高考?本书因而也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蓝本。

怎样申请美国大学?怎么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青睐的人才?书里详列了五个申请人的资料,请读者试做一次美国顶级大学招办主任,决定收谁或不收谁。当核对答案时,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什么才是国际人才标准?从而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6、《素质教育在美国4:智慧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中国的家长都爱做一个神童梦,但往往无法为自己的孩子选一颗神童的脑袋。这是绝大多数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美国的天赋教育只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向每年统考成绩达到98%以上或者IQ(智商)达到130以上的学生开放,比例为统考学生的2%到5%。天赋教育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精华,美国一流大学的学生大多经历过天赋教育。

本书的特点是不过多纠缠why (为什么) 的理论论述,而是侧重介绍和分析美国天赋教育的how (怎么做)以及相当具体的 what (做什么),包括很多天赋教育的内容和细节,甚至还附有多个天赋教育的教案,供读者参考。本书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很强。

作者强调,天赋教育不是培养神童,不是通过各种补习班和才艺班将孩子制造成天才。作者对轻松的阐述,让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价值,应该通过家长、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自我教育,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7、《素质教育在美国5: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怎样当父母?大多数人是在当上父母后才思考这个问题。也有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所有正在当父母或即将当父母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因为,她将教会你如何当个合格的父母。

在本书中,作者既是一个严谨的教育学家,又是一个坦诚的父亲。他把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分解成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家庭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做些什么?什么样的沟通才是理想的沟通?什么样的家长才算是好家长?什么样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

对于出国留学等具体问题,作者详细介绍了第一手的国外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家长和学生应该怎样做好留学准备提出各种忠告。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访谈式,把许多大块的论述,切换成一个个家长和老师关心的、常见的、颇感困扰的教育问题,由作者一一解答。读起来就像在与作者直接对话,显得格外的亲切、自然、流畅。

8、《素质教育在美国8:我们是怎样把孩子教傻的》

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量,要多学,多记;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性思考,让学生多问,多想。这一明显的差别造成美国的学生后劲更足,创造力更强。

本书收录了黄全愈教授近期关于中国基础教育问题的一些观点、访谈和文章,不仅有理论研究,也有对实例的分析和探讨。

本书所有文章,集中展示了黄全愈教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的思想,这是作者对比中美基础教育之后的核心思想。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旅美教育学家对祖国基础教育的思考及关注,体会到作者的爱之深,故而责之切。

本书收集了作者多种文体的文章,读者既能欣赏到黄教授理论文章的深刻犀利,又能领略到杂文的嬉笑怒骂、随笔的轻松诙谐笔调,散文的细腻感人……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