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显烈

更新时间:2023-04-05 08:41

龙显烈(1916-2011),石油化工专家。四川营山人。新中国石化工业“摇篮”、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兰州炼油厂总工程师。

人物生平

龙显烈1940年毕业于国立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历任玉门油矿炼油厂主管工程师、炼务副局长,兰炼总工程师、副厂长、技术委员会总技术顾问等要职。1991年7月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龙显烈大学毕业后即到美国实习石油炼制,他深为国内炼油工艺与设备的落后而担忧。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就全力投入到新中国的石油科技事业之中。

1954年,玉门炼油厂从美国买进一套双炉裂化装置,好多零部件在途中遗失。虽然龙显烈和工人们一起克服困难把装置设备安装起来了,但美国专家未能将装置运转起来只能中途告退。龙显烈经反复琢磨研究,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使我国拥有了第一套石油裂解装置。不久,他又将双炉裂化改为三炉裂化,大大提高了工效。

1960年初,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减少和中止对中国石油产品的供应,致使国内油品严重短缺。

从1956年兰炼开工建设起就任职总工程师的龙显烈,深感炼油生产技术难题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龙显烈提出了“三航两剂一重”(即航空汽油、航空柴油、航空煤油、催化剂、添加剂、重质润滑油)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在缺乏资料、缺乏人才、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先后研制出国防急需的“争气油”,填补了国内空白。

1960年在石油部的支持下,龙显烈组建了兰炼石油炼制研究所,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兰炼常年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63%由研究所开发,研究所72%的重大科研成果也应用于兰炼工业化生产。

他敢为天下先,大胆采用新工艺,改造原设计,开发新产品,其中喷雾蜡脱油、尿素脱蜡等一大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使兰炼成为生产工艺装备先进、石油产品系列齐全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

主要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玉门炼油厂到“共和国长子”兰炼,龙显烈终身投入到炼油的设计工艺、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创新中,由其组织开发的新产品不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全国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先驱者。

龙显烈先后担任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石油学会常委兼炼制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化工学会常委、甘肃省石油学会理事长、甘肃省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炼油技术》副主编等职务。工作之余,龙显烈积极致力于推广和宣传先进的石油化工技术,先后著作有《当代中国的石油化学工业》(总执笔人之一)、《中国炼油技术》(副总编)、《英汉石油大辞典炼油工程分册》(主编)等。

史事逸闻

1982年,兰炼计划将二套催化裂化装置改造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同轴催化裂化工艺,但石油部的有关部门不同意,建议实施平式提升管的技术改造方案。平式提升管装置投资大,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而同轴式方案既节省投资,又减少占地面积,为何舍小求大?此方案虽受专家论证会赞成仍未获批。年近花甲的龙显烈据理力争,终于使此项目获批准并改造成功。同轴催化裂化工艺的成功技改不仅每年为国家节约开支4000万元,关键是为全国炼油厂开发这项新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龙显烈把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发展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应用上,他极力主张推进“两剂”的科研和生产,使兰炼发展成为国内石油催化裂化剂、石油添加剂的主要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