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

更新时间:2024-07-16 17:34

七十二候,是我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补充。它是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而成,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七十二候介绍

现存于世的“七十二候”根据黄河流域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等编写而成,用来说明节气变化,作为黄河流域农事活动的依据。它以五天为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2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共有72候。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该版“七十二候”对农事活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完整记载见于汉代改易增附的著作《逸周书·时训解》。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分,如鹰化为鸠、雀入水为蛤以及处暑前的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但对于了解古代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是古代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人们长期农业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感性认识的总结,也是黄河流域农期天文学、气象学、节候学等方面的一项文明成果。

各候描述

正月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候,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

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四月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五月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鵙始鸣;鵙,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六月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七月

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处暑: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八月

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音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九月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二候, 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十一月

大雪: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冬至: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麋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十二月

(腊月)

小寒: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亦作雉始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大寒:初候,鸡乳(亦作鸡始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附录

现存于世的“七十二候”是根据黄河流域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等编写而成,用以说明节气的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七十二候”分别为: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大寒: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至)。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