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4-11-01 20:09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2007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国培计划”、“111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1945年-1950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挺进东北,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

1946年元旦前后东北局指示著名作家舒群创办“东北公学”,同年2月开始招生。随后,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公学”改名为“东北大学”,任命张学良将军的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校址设于本溪。

1946年3月15日转至安东(现丹东市)后,继续转移经通化、梅河口、吉林,于4月26日到达长春。校址设在当时长春著名的建筑之一“海上大楼”;同年5月,学校再度北撤,并于5月27日到达哈尔滨市,除留部分师生接收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北撤;同年6月1日,最后一批师生到达北满根据地佳木斯市,学校定址于“满赤医院”。1948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东北大学迁往吉林市,与党在吉林市创建的吉林大学合并,定名为东北大学。1949年3月3月15日,解放前去平津的东北各大中学教职员、学生一批2976人于日前相继返抵沈阳。其中有原东北大学、长春大学、长白师院等教职工314人,专科以上学生1915人,中学生747人。专科以上文法学院的学生被分配到东北大学学习。

东北师范大学(1950年-1958年)

1950年3月28日,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奉东北人民政府命令并经教育部同意,自4月1日起将原东北大学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如心、副校长张德馨仍为东北师范大学正副校长。”东北大学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一所以培养新型的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

1952年10月10月6日,中央任命成仿吾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张如心调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何锡麟调北京师范大学工作。1953年教育部对培养研究生工作做出统一规划。东北师范大学承担了现代汉语、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三个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任务。1954年,学校基本建设初步设计全部完成;东北师范大学第一届党代会举行。1957年1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学联执委会的马淑媛同学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吉林师范大学(1958年-1978年)

1958年,东北师范大学下放隶属于吉林省;同年10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

1961年7月6日,校务委员会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由学校教育计划起草领导小组起草的《关于修订过渡性教育计划若干问题的意见》。1962年7月,吉林省教育厅决定,长春电影学院编剧专业学生和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数学专业学生并入当时的吉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1978年-至今)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198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名。此后,东北师范大学逐步恢复原有学科,增设新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东北师大建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校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专家预审。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同年学校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1999年经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正式决定创建我校净月校区;学校下发《东北师范大学关于进行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2000年启动净月校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同年,学校被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1月学校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5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东北师范大学担负起了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的重任;同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7月吉林省第二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在东北师范大学揭牌成立;9月,第一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8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A类,根据方案总目标将加快东北师范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东北师范大学入选。

2021年11月29日,东北师范大学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3月30日由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组建的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

2024年6月20日,学校举办东北师范大学“志远书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乡村教育调查与研究实践”启动会。8月16日,东北师范大学率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6日,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8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6日,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3000余人,1730名专任教师,其中有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608人。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人、历届成员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4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10日,学校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除新设专业外,本科招生专业100%为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认证。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70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有学科交叉型、院所合作型、产教融合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等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22个(国家级3个、省级1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了多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2022年东北师范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6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2项,基础教育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1项成果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校获奖成果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类型全覆盖。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4年5月6日,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建有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所孔子学院,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克学院,牵头中蒙两国12所大学成立了“中蒙大学联盟”。国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等中央部委在该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由中日两国政府合办、设于该校的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是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中日人文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5月6日,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等部委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10个。

科研成果

哲学社会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秉承传统,开拓进取,坚持基础理论创新、基础学科创新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逐步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近年来,以“科研强校”战略为引领,围绕“强化内涵发展,重在质量提升”核心理念,通过科研管理体制创新、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转变科研管理观念,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自然科学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以“科研强校”战略为引领,秉承科研内涵式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着力改善科研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科研成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并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促进了学校学科发展和青年人才成长。

学术资源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藏书总量约385.95万册。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丰富,古籍收藏量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有线装古籍31万册,内有善本书4200余种、50000多册,明版书800余种、清代禁毁书数十种、钞本近百种。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解放前的重要期刊、东北解放区出版的期刊收藏较全。

截至2013年12月底,东北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总量为20万卷,其中党群、行政、教学(研究生档案、本科教学)、科研、产品、基建、出版、设备、外事、财会、物业、人物、资料等纸质综合(普通)档案近15万卷,学生人事档案4万卷、教工人事档案9000余卷。

截至2022年,图书馆有电子图书254.4万种,电子期刊31851种,订购各种网络数据库212种,本馆自建特色数据库25个。档案管理系统中拥有电子文件10万余件;声像档案1万余件;实物档案1000余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1年,双月刊。期刊为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51年创刊,季刊,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分子科学学报

分子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源刊、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源刊、全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科技期刊和吉林省第八次全省期刊等级评审“自然科学类十佳期刊”。

外国教育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于1974年创刊、1982年公开发行,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国际与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学术刊物。该刊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来源期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创刊于1985年,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管,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入编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现代中小学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基础教育学术理论期刊,1985年创刊,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北方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小学教师培训》创刊于1984年,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先后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方优秀期刊奖”、吉林省一级期刊,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NSSD)、“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

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物理类),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刊。杂志主要刊载物理实验成果,交流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动态.开设的栏目有:前沿动态,近代与综合实验,普通物理实验,实验讲坛、专题(包括竞赛、物理学史、专题实验讲座、国外实验介绍、实验误差、学科教学论、典型实验剖析、实验技术与技巧、问题与讨论等),互联网+物理,学生园地,基础教育。

外国问题研究

外国问题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以凸显世界史学科特色为主的的学术期刊。1964年创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季度末出版。

古代文明

中文版《古代文明》(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亚洲文明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季刊,自2007年开始经由全国邮局发行。《古代文明》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JAC)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主管,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主办的西文版学术刊物。所刊论文先后被意大利《古代东方学研究》(Orientalia)、德国-奥地利《古代东方研究档案》 (Archiv für Orientforschung) 以及法国《古典学年鉴》 (Annéephilologique)列入论文索引,全文被“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东北师范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椭圆形,外围由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中间是以笔尖、五星、书籍和表示学校建立年份的数字“1946”组成的图案。中文为郭沫若字体。学校标准色为深蓝色。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旗

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位置印有校名,并配以学校徽志。校名与学校徽志颜色为深蓝色。

精神文化

校训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校歌

《东北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公木,作曲:吕远

烽烟滚滚,雪海茫茫,

东北群英融汇一堂。

越过平原,跨过松江,

智慧的大队在战斗中成长。

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沐浴着党的阳光,

扬起那科学的风帆,泛游知识的海洋。

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未来;

前进,前进,向着东西文化的高峰。

培育英才,成就辉煌,

祖国大地桃李飘香,

屹立长春,面向太阳,

智慧的洪炉在日夜中成长。

播种希望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

高举那真理的火炬,照亮前进的方向。

前进,前进,向着四化,向着世界;

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理想。

社团文化

2023年9月,为进一步丰富新生入学教育形式,推进学生社团蓬勃发展,营造生动活跃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校团委在两校区组织开展“青春东师·群团汇聚”学生社团文化节,来自各学院的76个学生社团进行集中展示,累计8000余名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系列活动。

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首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之一。27年来,协会累计组织10万余名学生、3000余支小分队,围绕支教助学、社区服务、帮贫济困、赛会服务、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内容开展了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社会实践大课堂。截至2021年12月,红烛志愿者协会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等国家级奖项52项、省市级奖项100余项。

《东师青年》报社创刊于1999年,覆盖东北师范大学本部、净月两校区,目前是东北师范大学影响力最大的校园媒体组织之一。是校团委直接指导下的共青团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团报,也是协助校团委宣传部开展平面媒体创作的校级学生组织。二十多年流金岁月,报社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全国首届高校社团精英赛中荣获优秀奖、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四星级校园媒体、注册上海车展大学生记者团、百度校园媒体合作伙伴等。

校区情况

净月校区

净月校区位于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净月大街2555号,占地94万平方米。2000年3月开始建设,2002年9月校区竣工落成。

自由校区

东北师范大学自由校区位于人民大街5268号,校园古朴典雅,学术氛围浓厚。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